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陶湾群分布在洛南大荆、卢氏曲里、栾川陶湾、方城维摩寺至确山蒸馍山一带,东西长480公里,南北宽4~8公里的狭长范围内。1959年秦岭区测队创立“陶湾组”一名的原义是指整个宽坪组之上,由黑云大理岩、绢云绿泥大理岩、大理岩、片岩、钙质砾岩组成的一套地层,时代定为下元古代。栾川群南和陶湾群为邻,西起洛南,东至确山,全长380公里。栾川群系1962年河南地科所创名,它泛指分布于熊耳群与陶湾群之间的一套地层,其下部的竹园沟组与1965年出版的1/20万栾川幅地质图中的白玉沟组及香子坪组相当;上部的南泥湖组与该图的大部分寒武系相当,1965  相似文献   

2.
陶湾群是位于秦岭北部的浅变质地层。至今未获可靠生物化石。1984年陕西区调队陶湾群专题研究组将洛南白沟~白岭的钙质砾岩、千枚岩、白云岩划为陶湾群庙湾组,并认为它不整合在寒武系之上。近年来,笔者在洛南、卢氏地区从事1∶20万《洛南幅》修编,在白沟~白岭地区原划庙湾组内发现早寒武世化石,将其解体为蓟县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下寒武统,它与陶湾群之间有堳底~河口街~马超营大断裂相隔。陶湾群位于卢氏四明山大背斜(下栾川群)之南,下伏地层为上栾川群,属地台边缘的次稳定~不稳定沉积:罗圈组与寒武系位于背斜北翼,属地台相沉积,据陶湾群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接触关系等,其时代划为晚元古代较妥。  相似文献   

3.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高山河组、云梦山组碎屑岩系,是熊耳群火山岩系的第一沉积盖层,局部夹火山岩层。火山岩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形成于大陆裂谷,该裂谷可能是熊耳期大陆裂谷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栾川群及其南北两侧相邻的不同时代地层及其之间接触关系的研究,结合前人资料进行区域对比,修改了栾川群的含义,提出了栾川群的底界置于白术沟组与三川组之间,原栾川群白术沟组归入下伏官道口群;大红口组仍作为栾川群最上部的一个地层组予以保留;原栾川群鱼库组划归上覆陶湾群。修改后的栾川群从下至上包括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时代归属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5.
中条山大陆裂谷发育于晚太古—早元古代,其构造演化完全受制于两大地壳波系的波浪状运动。本文提供了五个方面的证据:①业已从绛县群—中条群及邻区相应地层中,获得大量的2700~2300Ma的同位素年龄数据;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等显示了两大地壳波浪的交替作用;③地层剖面结构显示出典型的大陆裂谷建造特征;④岩石地球化学表明绛县群火山岩为“双峰式”,火山岩稀土曲线与世界其它典型的前寒武大陆裂谷一致;⑤花岗岩可分两期,绛县期末为挤压环境,中条期为张裂环境。  相似文献   

6.
天山博罗霍洛地区构造是以中—上元古界为主体组成的赛里木地块为核部,以古生界为两翼的复式背斜构造为骨架,以两翼的扇形逆冲断裂推覆构造十分发育为特征。总结其演化历史,可归纳为:早元古代古陆壳的形成;中—晚元古代稳定型大陆边缘的发育;早古生代大陆裂谷作用;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形成与造山;中—新生代断块升降、滑脱推覆构造叠加、改造、而形成极其复杂的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7.
喀喇昆仑断裂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昆仑断裂(KKF)在普兰裂谷以东的存在状况有两种推论:1大陆逃逸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状况在普兰裂谷以东和以西没有差别,都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经历长时间、大尺度的右旋走滑;2分散变形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终止于普兰裂谷,断裂的走滑错距均被普兰裂谷吸收。然而,长久以来并没有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裂谷以东活动的野外调查。近年来,在普兰—仲巴一线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展开了详细的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普兰—仲巴一线断层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显著,如线性排列的断层三角面和断层陡坎、断塞塘、错断脊以及不同级别的水系右旋弯曲等,表明活动的喀喇昆仑断裂不仅仅局限于普兰裂谷以西。冲沟和错断脊显示霍尔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最大右旋错距为(11±1)km,而马攸木山以东的冈底斯花岗岩被右旋错断(7±1)km。喀喇昆仑断裂不同断层分支在马攸木山侧接,形成局部的挤压区。该挤压区吸收了约4km的走滑错距,造成马攸木山成为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的分水岭。仲巴地区罗布岗日峰以东,喀喇昆仑断裂失去其地表踪迹,表明马攸木山附近的7km走滑错距完全被隆格尔裂谷—罗布岗日峰—琼果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所吸收。霍尔附近一个右旋错距(84±2)m的错断脊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错断脊形成于(9.4±0.8)~(21.7±1.6)ka,由此计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的最大右旋走滑速率为每年(4.0±0.3)mm。如果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均保持这样的走滑速率,则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仲巴一线的起始活动时间在3 Ma左右,远小于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的12 Ma起始活动时间。因此,断裂在研究区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青藏高原陆内变形中具有分散变形的构造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秦岭造山带变质基底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秦岭岩群中的变质基性岩应为古元古代晚期侵位的基性岩墙,其化学成分相当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拉斑玄武岩,代表了吕梁事件的产物,形成于元古宙大陆地壳拉张构造背景的早期阶段,是秦岭造山带中元古代大陆裂谷小洋盆并存构造体制演化阶段的早期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9.
青海祁连县草大坂菱镁矿床距祁连县城南东。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造山系(Ⅳ)北祁连弧盆系(Ⅳ-1)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主要与草大坂超基性岩体变质成矿作用有关。在古元古代-中寒武世大陆裂谷阶段,形成双峰式火山—沉积岩系,并伴随有超基性岩体顺层侵入,故成矿时代应属加里东早期。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大洋盆地环境。矿体赋存于草大坂超基性岩体(群)蛇纹石化斜辉辉橄岩及绿泥滑石片岩。  相似文献   

10.
南召地区头道河~杨树庄断裂南侧,外口~跑马岭断裂北侧狭长带上的一个地质体.从岩石组合、分布特点、变质变形、古生物组合及构造特征等的研究,认为是栾川地区中元古界栾川群的东廷部分.这一研究,提示了我省栾川断裂东段槽台界线的具体位置;同时也给省内研究推覆构造提供了证据;并且给寻找与该地体有关的矿产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An orogenic belt developed in late middle Proterozoic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e extends from Inner Mongolia to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and Eastern Jilin Province. It is over 2000km long. The orogenic belt was formed by collision between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Siberia Platform during the Rodinian Super- Continent period. From sedimentary formation, magmatic activity and crustal tectonic deform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long the tectonic belt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tectonic evolution in middle Proterozoic, they are: continental margin rift,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collisional orogenic stages.  相似文献   

12.
石门断裂到铁炉子断裂之间的广大区域是华北地台与秦岭褶皱造山带的过渡带,陶湾群分布于该带近造山带一侧的最前缘。特殊的构造环境决定了陶湾群的构造变形史是以推覆构造与平卧褶皱组合十分发育为特点。这种构造环境也是导致陶湾群变形较之其北侧寒武系及元古宇变形更为复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辽河断陷的中元古代构造演化与华北北缘和郯庐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大红峪期,华北北缘在大陆裂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被动大陆边缘,郯庐断裂带随之响应发生张裂接受沉积。之后海平面升降,辽宁境内表现为杨庄上升和凌源上升,其不整合面均为沉积属性,在这期间,郯庐断裂带与华北北缘一致保持着裂解趋势。由兴城上升至芹峪上升,辽河断陷沉积了大红峪组、高于庄组、杨庄组和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尚待确定。芹峪上升表示华北北缘开始由被动大陆边缘转换成主动大陆边缘,洋壳低角度俯冲使华北北缘挤压抬升并迫使华北克拉通向南挤压,NE向郯庐断裂由张裂转换成挤压滑动,辽河断陷抬升遭受剥蚀。辽河断陷内的杨庄组和雾迷山组可能就在这一时期剥蚀殆尽。随后洋壳高角度俯冲,华北北缘形成弧后盆地,辽河断陷与燕山地区一样沉积下马岭组。蔚县上升为华北北缘陆陆碰撞造成,陆陆碰撞使华北北缘再次抬升,郯庐断裂挤压走滑增强,辽河断陷褶皱抬升,下马岭组遭受剥蚀。直到罗迪尼亚大陆开始裂解,郯庐断裂带再次张裂,辽河断陷沉积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相似文献   

14.
华北强震区地震测深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华北地区的海原、张北、唐山-滦县、邢台、临汾、菏泽、大同-阳高、三河-平谷、延庆-怀来等强震区的地震测深研究成果,分析了强震区的主要深部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地壳深部断裂、中下地壳低速层、速度结构的差异、泊松比和岩性的不同、复杂的壳幔过渡带、滑脱构造等构造特征与华北地区强震形成和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辽宁北部地区凡河群源于斋藤林次的凡河系,其时代归属尚有争议。目前多数人将凡河群与蓟县地区的中、上元古界对比;殷屯组的时代则以暂置震且纪居主导地位。笔者稂据凡河群地史演化、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变质作用、含海相火山岩夹层、同位素年龄资料等综合因素分析;认为凡河群的时代以归属长城纪为宜,殷屯组时代归属蓟县纪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陶湾群分布于洛南—栾川一带,分三个自然段出露。本文描述了各地段陶湾群代表性剖面,论述了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文中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以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陶湾群的时代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8.
秦巴造山带是夹持在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之间的印支期陆内造山带。其内部自北而南可分为北秦岭变质-构造-岩浆岩构造带、中秦岭褶皱构造带及南秦岭伸展-滑脱构造带等三大不同构造面貌及演化过程、不同物质建造差异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9.
辽吉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过去一直作为胶辽隆起的一部分,后者又是统一的华北地台二级构造单元。“七五”期间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由许多古构造地体组成。在辽吉地区,本溪—浑江大断裂实际上是一个古地体的拼贴构造带,断裂两侧太古宙—早元古宙时期地史发展截然不同。鞍本地区的BIF亦是一个独立的构造地体,它们都是在早元古宙末期拼贴完成的,一系列地质事实可以作证。中生代以来的所谓地台活化作用实质上正是由于原先的地体拼贴构造带成为后来的构造薄弱带,从而导致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北缘奥陶纪火山作用与构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北缘奥陶系海相火山岩(洋脊及洋岛火山岩组合)是柴北缘奥陶纪古洋盆存在的重要证据。奥陶纪末期,柴北缘洋盆逐渐闭合,洋壳自南向北下插到祁连陆块之下。大洋消失后,俯冲作用携带柴达木陆块继续下插,祁连陆块则自北向南道冲到柴达木陆块之上,柴北缘成为陆-陆碰撞型造山带。从而在柴达木北缘地区,自北而南形成了祁连超叠壳楔、柴北缘碰撞混杂岩带以及柴达木俯冲壳楔的三单元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