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益评估,对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细化为23个具体指标。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江西省乐安县为例进行实际应用检验。结果表明:1)此效益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合理开发旅游气候资源、推动“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2)乐安县“中国天然氧吧”品牌综合效益属“良好”等级。3)针对低评分指标,提出当地政府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旅游开发力度和品牌宣传推广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狄靖月  徐辉  许凤雯  杨寅  包红军  张国平 《气象》2019,45(5):705-712
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有可量化的经济效益,也有不可忽视难以量化的、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历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数据,运用逆推法结合德尔菲法,建立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并根据已有研究及防汛经验对模型的系数进行量化。模型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评分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输入,以防灾减灾效益值、防灾减灾效益百分率、气象服务直接经济效益、气象服务直接经济效益百分率为输出,可同时对各区域、各时间段的地质灾害过程进行气象服务效益分段评估,也可评估年度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该模型在2017年地质灾害气象效益评估中表现良好,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条件价值评估法在公众气象效益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芝  李廉水  黄小蓉  夏平嵩  李洁 《气象》2011,37(10):1309-1313
条件价值评价法(CVM)是目前生态(环境)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公共所有物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对自然资源价值进行量化评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问卷调查反映环境影响下的价值问题,是一种理论化极强的评价方法。现将该方法应用到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建模中,在考虑CVM不确定性因素的前提下,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构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二分Logistic模型,并与传统的自愿付费法进行比较。采用全国抽样问卷调查数据量化结果比较表明,用二分Logistic模型对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定量评估会更客观。  相似文献   

5.
以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青奥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为例,从研究对象的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的应用、评估指标的设计以及评估环节的把握等方面,总结出大型体育赛事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的技术方法与经验:1)评估对象应根据赛事气象服务需求覆盖到服务的重点用户;2)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定性、定量的社会调查方法,收集评价数据;3)根据研究对象的需求、目的、行为、习惯等,确定其研究目标和具体的评估指标;4)对于周期较长的大型赛事气象服务,可开展分阶段的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气象服务效益研究(Ⅱ)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解令运  濮梅娟 《气象科学》1997,17(4):401-408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虽有很多可以估量的典型事例,但更多的则是潜在于各行各业效益之中的难以测算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德尔斐专家评估法,通过对分布于江苏省各市的一百多位行行业专家咨询调查,由108位专家有效投票的定性评估,得出了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科学、可信的定量结果--江苏省1992年行业气象服务的效益为27.7347亿元,效益投资比为116.1,这项研究成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省2018年4次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为例,基于气象、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和定量化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暴雨预报预警、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和社会反馈等5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表征气象服务水平,利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及社会参与等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表征防御行为效益,从气象服务水平和防御行为两个维度对暴雨气象服务的防灾减灾综合水平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陕西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的服务水平和防御能力均在89分以上,公众在应对暴雨天气过程中人均节省损失费513元/人,4次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综合效益值为4.54亿元。综合评估指标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气象服务在应对暴雨灾害中发挥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气候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中与气候密切相关,满足人类需求的气候要素产品及气候服务功能总和。浙江省气象部门在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推动国家气候标志创评,推进天然氧吧、避暑旅游地、气候宜居地等气候生态品牌创建示范活动,探索农产品气候品牌溢价实现策略,开展气象景观预报,发展“气候贷”,开展“气象+医养”服务模式探索。但是,相关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不多、缺乏价值定量核算办法、社会宣传不足、科技支撑不强、复合型人才缺乏等。为了更好地促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几点思考:一是强化政府主导,融入产业发展,多部门联合推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二是加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与技术支持,提升科技能力;三是开展效益评估,重视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定量核算研究;四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上级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撑;五是加强宣传,提升气候生态品牌影响力;六是加强生态气象综合型人才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对潜在气象风险源的公众支付意愿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慧  苏德斌  丁德平  李彩莲  朱海利 《气象》2008,34(12):79-83
以高影响天气事件作为潜在气象风险源,综合应用12121气象电话拨打数据和气象信息,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方法(CVM),评估社会公众对高影响天气事件发生时的支付意愿(WTP).以西安市为例,分类分析2004-2007年、与公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高温、热浪、"桑拿天"、小雨、中雨、大到暴雨、雷暴、雪、雾(霾)和连阴雨等10类高影响天气事件,评估其风险超越概率、公众风险关注和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当降水类、高温类、雷暴和雾(霾)等潜在气象风险源发生时,西安老百姓意愿支付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年平均值分别约为4973.394万元/年、1174.854万元/年、311.269万元/年和471.637万元/年.结论有利于定量判断公共气象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以2012年六盘水市烤烟种植面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指标,采用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中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范围、人工催化后最大增雨量及有效增雨量、直接经济效益估算法作为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的方法,并以2012年5月9日和6月6日共两次人工增雨作业为例,进行实际计算。结果表明:两次人工增雨作业,共取得7 140万元最大经济效益,672万元的有效经济效益,增加有效水量约为0.224亿t,最大限度地缓解了主要烟区的旱情,为六盘水市烤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烤烟种植面积8 764.93 hm2,收购烟叶29.75万担,上等烟比例为44.93%,中等以上烟叶比例为92.07%,取得总产值2.99亿元的经济效益。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简单易懂,适宜基层气象部门做好人工增雨的专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1.
孙智辉  雷延鹏  任继帮  曹雪梅  刘志超 《气象》2010,36(12):109-115
利用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度,研究退耕还林前后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揭示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所取得的实效;利用吴起与周边6个气象站37年的气温和地温资料,分析吴起土地覆盖变化后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吴起县域版图在遥感影像逐渐显现、越来越清晰,植被覆盖增加极为显著,高覆盖植被面积在逐年增加,低覆盖植被面积在逐年减少,植被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周围区域。与1 997年相比,到2007年吴起县有75.15%耕地不再耕种,退出的耕地主要变为草地、林地和果园;林草覆盖率增加显著,由1997年的37.06%提高到2007年的80.60%。植被覆盖变化后,对地温和气温均产生了影响,变暖趋势得到下降,对夏季的影响大于冬季,夜间的影响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2.
林业作为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领域和路径选择,在落实NbS行动中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文中在回顾国内外NbS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林业领域NbS的内涵和路径、国际和国内相关政策及已采取的措施,重点分析了林业NbS路径的减排潜力、成本与效益。从全球范围看,造林和再造林路径具有较高的技术减排潜力,而减少毁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是相对更具有成本效益的增汇减排路径。中国对林业NbS的实践及科学研究等尚显不足,但已有的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需要在林业NbS相关标准与计量体系建设、减排技术与经济潜力研究、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政策研究,以及增强公众意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Fores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arbon mitigation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demonstrated by the case of Mexico, community forest management is especially effective because it offers tangible local benefits while conserving forests and sequestering carbon. Community forestry receives minimal government support now, but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of the Kyoto Protocol could leverage addition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approach in Mexico and elsewhere. We argue that adequately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community forestry management projects can avoid deforestation and restore forest cover and forest density. They comprise promising options for providing both carbon mitigation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These kinds of project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CDM.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利用RS、GIS软件对1993年和2003年两时次TM、ETM 影像进行遥感解译,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0 a来该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土地沙化的变化过程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0 a来,西部山区、东部沙化地区以及黄河沿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用地变化比较剧烈;旱地、草地、工交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沙化土地、水田、林地、水体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草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此外,林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应引起重视,可实行退耕还林或植树造林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江西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实现“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重要性。结合江西实际,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江西农业、水资源、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应对气候变化应采取的措施:一是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二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调整,选育抗逆品种,以加强农业生态建设;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进一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市、县和生态城市建设,健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测报和防虫服务体系,以加强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建设;五是研究和用好“排放权”特殊资源;六是采取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研工作,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科技人才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加大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等,以提高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七是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In a context of neo-libe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mperatives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re motivating a new round of policy initiatives and projects aimed at carbon forestry: conserving and enhancing forest carbon stocks, and trading these values in emerging carbon markets. In this context modelling and measurement, always significant in framing and justifying forest policy initiatives, are of renewed importance, with a growing array of protocols focused on counting and accounting for forest carbon as a commodity. This article draws on perspectives fr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and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explore how these modelling and measurement processes are being co-constructed with forest carbon policies and political economies, and applied in project design in local settings. Document analysis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are used to track and illustrate these processes in a pair of case studies of forest carbon projects in Sierra Leone and Ghana. These are chosen to highlight different project types – focused respectively on forest reserve and farm-forestry – in settings with multi-layered histories of people-forest relations, landscape change and prior project intervention. The analysis shows how longer established framings and assessments of deforestation are being re-invoked and re-worked amidst current carbon concerns. We demonstrate that measurement processes are not just technical but social and political, carrying and thus cementing particular views of landscape and social relations that in turn make likely particular kinds of intervention pathway, with fortress style conservation or plantations becoming the dominant approach. In the process, other possibilities – including alternative pathways that might treat and value carbon as part of complex, lived-in landscapes, or respond more adaptively to less equilibrial people–forest relations, are occluded.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不但参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而且为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从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的4个层次(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上,对1986-2007年大气科学学科受资助的项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近22 a来NSFC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资助项目达506项,资助金额达24304.3万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NSFC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注和支持。最后,对今后NSFC为满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将作的进一步投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不但参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而且为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从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的4个层次(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上,对1986-2007年大气科学学科受资助的项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近22 a来NSFC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资助项目达506项,资助金额达24304.3万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NSFC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注和支持。最后,对今后NSFC为满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将作的进一步投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生物防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防护林三种主要建林植物不同器官的C,N含量及其生物量,进而估算其C, N固存能力及固碳释氧价值。结果显示:沙拐枣每个器官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梭梭和柽柳(P<0.05),个体的总生物量是梭梭和柽柳的2-3倍。整个防护林在建林8年后的总生物量达到116786.4 t。C,N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不尽相同,三种植物均表现为凋落物C含量最低。而植物叶中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枝,凋落物和根系(P<0.05)。建林8年后梭梭单株的固碳量为1404.6g,固氮量为201.5g,柽柳单株的固碳量为1449.7g,固氮量为195.4g,沙拐枣单株的固碳量和固氮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分别为3979.8g,为520.9g,(P<0.05)。建林8年后整个防护林的总固碳植为35886.3 t,总固氮值为4917.7 t。整个防护林的固碳总价值为22555.3万元,释氧价值为50320万元,总的固碳释氧价值达72875.3万元。  相似文献   

20.
Reducing carbon transaction costs in community-based forest manage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potential for community-based forest management (of existing fores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a future CDM strategy, to sequester and mitigate carbon and to claim credits in future commitment periods. This kind of forestry is cost-effective, and should bring many more benefits to local populations than do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thus contributing more strongl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community forest management projects are small-scale, and the transaction costs associated with justifying them as climate projects are likely to be high. A research project being carried out in five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esting carbo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methods which can be carried out by community members with very little formal education, which should greatly reduce these transaction costs. Using hand-held computers with GIS capability and attached GPS, villagers with 4 years of primary education are able to accurately map their forest resource and input biomass data from sample plots into a program which calculates carbon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