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测探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标志壳幔深部构造存在着差异,地壳厚度变化大,弧形构造带中部为一莫霍面隆起(深45.0km),弧形构造带南北两侧上地壳中存在不同的低速块体。  相似文献   

2.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其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标志壳幔深部构造存在着差异,地壳厚度变化大,弧形构造带中部为一莫霍面隆起(深45.0km),弧形构造带南北两侧上地壳中存在不同的低速块体。  相似文献   

3.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体构造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及其邻区的23个古地磁新数据,为该区地体构造的划分提供了古地磁证据。提出北山北部地体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东延部分,探讨了该板块晚古生代的逆时针旋转运动,分析了塔里木板块的演化特点,该板块大约于泥盆纪通过顺时针旋转运动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对接拼合,应用多个参考点古纬度资料研究板块运行特征的方法,分析了断面域及其区地体构造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了北祁连地体的古生代南向位移事件,  相似文献   

4.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4个单位所观测到的重力异常变化资料,在叙述重力异常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此次地震的重力前兆特征。并结合形变资料、地震构造资料讨论了重力场的变化,得出这些变化可能与地震构造活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汕头-吕宋岛岩石圈速度结构剖面,划分出华南陆缘古生代陆壳、陆架区晚古生代一中生代陆壳、陆坡带中生代-早第三纪过滤壳、新生代南海海盆洋壳及吕宋岛中生代一新生代岛弧陆壳与东吕宋海槽洋壳等地壳构造组分,并确定了上述地壳构造之间的边界断裂构造及其性质,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及机制。初步确定了华南陆架贫岭构造带北、南西侧地震构造的控震构造与发震构造性质及其震源力学特征;1)指出1994年9月16日台湾浅滩7.3级  相似文献   

6.
柏美祥伊索.  AA 《内陆地震》1995,9(3):234-241
帕米尔与天山为当今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合作研究该处10年强震危险区在联合国减轻自然灾害10年活动中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在共同编制1:500000地质图、新构造图、卫片解译图、活断层图、强震等震线图及在研究区域重力、磁场、地壳岩石圈厚度、基底等深线的基础上,圈出14个5.5级以上地震危险区。卫片显示的线性构造是基底构造在地表的反映,已切到地表的线性构造-活断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危险区的大小按吉  相似文献   

7.
吴川—四会断裂带构造岩变形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川-四会断裂带存在着中-高温超塑性变形岩石和半韧性半脆性糜棱岩两大系列构造岩,具有长期复杂的变形历史。中高温超塑性变形岩石由层状花岗质构造片麻岩、面状花岗质构造片麻岩和带状花岗质构造片麻岩构成,它们分别形成于晋宁期造山作用、早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基底折离作用。而半韧性半脆性构造岩由糜棱岩系列岩石构成,尤以出现玻状岩为特征,为燕山早期逆冲断层产物。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地震剖面、MT和重力)综合构造解释,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西对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确定了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八盘水磨和乌尔-喀拉套山反冲构造系统及小阿图什-乌鲁克恰特被变形的反冲构造系统组成;即在以往认为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中推覆的地区,塔里木盆地美国层第四纪以来沿多组滑脱面向天山新生代造山带反冲推覆。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往往大于10km,对应麦盖提基底构造下凹区,而相邻柯坪塔格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一般小于10km,对应巴楚基底构造上隆区;逆冲和反冲构造转换带基底埋深约10km,平衡剖面恢复表明弧形逆冲和反冲构造顶部分别为逆冲和反冲位移量最大位置。  相似文献   

9.
A.P.伊索 《内陆地震》1996,10(3):276-280
据航、卫片解译、杜尚别-瓦赫什地区有11条线性结构。由它们构成的努涅克和科摩索姆洛巴德构造结为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活动构造,未来可能发生强震及灾难性地震。  相似文献   

10.
压力因素在煤化作用中的意义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混淆了地层压力和构造应力两种不同性质的“压力”作用,前者有利于物理煤化作用但抑制化学煤化作用,后者对物理煤化作用和化学煤化作用均具有促进作用。与有机大分子演化途径相适应,构造应力影响化学煤化作用存在两种基本机制——应力降解和应力缩聚。应力降解是指构造应力以机械力或动能形式作用于煤有机大分子,使煤芳环结构上的侧链、官能团等分解能较低的化学键断裂,降解为分子量较小的自由基团,以流体有机质形式(烃类)逸出的过程。应力缩聚是指在各向异性的构造应力作用下,煤芳环叠片通过旋转、位移、趋于平行排列使秩理化程度提高,基本结构单元定向生长和优先拼叠、芳香稠环体系增大的过程。采用X衍射(XRD)、傅立叶红外(FTIR)和岩石热解(Rock-eval)等技术,进行构造煤系列和非构造煤系列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变形煤具有脂族吸收峰弱而芳核吸收峰强、热解生烃潜力相对较低、基本结构单元增大等显著特征。应力降解和应力缩聚机制的提出,并未否认有机质演化的温度主导作用,只是强调构造应力在煤化作用中的“催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建崇安—宁化地区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论述了崇安-宁化地区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并从成矿控制,矿床时空分布格局、成矿区域、成矿系列等方面总结了成矿规律、将崇安-宁化构造成矿带划分成3个成矿区,同时交金锡多金属矿床划分三大成矿系列和6个矿床式。  相似文献   

12.
安徽巢湖—铜陵地区是中国大陆内部1个典型的中强地震活动区,曾发生的1585年巢县南5级、1654年庐江东南5级等4次地震呈NNE向带状展布,构成了1条醒目的中强地震活动带。野外地表地质调查、浅层物探、钻探资料、年代学样品的采集测试和断裂活动性综合分析等表明该地区矾山断裂、夏家岭断裂和朗村断裂是前第四纪断裂。铜陵断裂是1条中更新世活动的隐伏断裂,可发生中强地震,控制了近地表的3个雁列状构造的演化和发展。4次地震强度呈现了向S递减的特点,而这与晚新生代无为盆地的凹陷幅度明显大于南边的贵池盆地的特点相一致。在深部构造上,铜陵断裂空间分布特征对应着1条NNE向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巢湖—铜陵地区中更新世活动的铜陵断裂、雁列状分布的构造、新构造的差异运动以及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与该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带在空间上的对应性,显示了它们应是中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3.
澜沧—耿马震区构造能流图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琦  李世成 《地震研究》1996,19(2):168-174
根据澜沧-耿马震区构造能流图象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震产生了两条长度分别为42公里、55公里的北西向主破裂,同时产生了几北东-近南北向的次级破裂。通过与宏观资料的对比,可观看出构造能流图象和震害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荣县—威远—资中地区属于历史弱震区,然而2019年相继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事件.本文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仪记录波形资料,利用CAP(Cut and Paste)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2016年以来发生在荣县—威远—资中地区的26个M_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对该区域发震构造几何结构与变形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26个M_S≥3.0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在1.5~5 km之间,平均深度3.4 km,表明事件发生在上地壳浅部沉积层内;震源深度分布揭示发震断层面倾向SE、缓倾角.(2)26个地震的震源机制全部为逆冲型,表明发震构造整体为逆断层性质.节面优势方位NNE-NE,结合走向与倾角统计结果,本文推测发震构造可能为威远背斜南翼一系列倾向SE、走向NNE-NE的缓倾角盲冲断层.(3)P、T、B轴优势方位单一,表明研究区域处于相对简单的构造应力环境.区域应力场反演获得的最大主压应力轴σ_1方位NW-SE,近水平,与目前已知的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反映区内构造活动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其明显有别于四川盆地南缘2019年6月17日长宁M_S6.0地震余震区NE-SW向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也揭示出四川盆地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4)26个地震整体的应变花表现为NW-SE向挤压白瓣形态,表明区内发震构造整体呈NW-SE向纯挤压变形模式,明显有别于2019年长宁M_S6.0地震序列NE-SW向挤压兼具小量NW-SE向拉张分量的构造变形模式,进一步表明四川盆地构造变形模式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东湾金矿矿区的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得出东湾金矿是岩浆热液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提供强大的热动力条件,而且还从矿源层中携带大量的成矿物质,在构造有利部位,尤其是NNE向断裂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总结出了找矿标志和预测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双向剪切—晋北张性构造区形成演化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旭辉  汪一鹏 《地震研究》1994,17(3):288-291
晋北张性区的形成,是山西构造带与燕山构造带共同作用的结果,山西断陷带的右旋剪切与弱山构造带的左旋剪切即双向剪切作用,在其交汇处即晋北构造区造成了局部的引张应力场,并最终控制了晋北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区域构造、发震构造、地震等烈度线、震源机制、地震活动带、大地形变测量、卫星影象解析等资料的分析认为,邢台—河间—唐山是强震活动带,也是一条北东向线性地震构造破裂带。  相似文献   

18.
基于编制最新地学成果图件的需要,我们整合了最新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成果,运用最新的技术方法,开展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编制工作.典型剖面(南幅)主要集成了南海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广角地震探测资料,运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结合拖网、钻井、地热、地质剖面等,以块体构造学说为编图思想编制而成.典型剖面(南幅)从华南以NNW-SSE向直抵苏拉威西海,穿过了多个构造单元,包括3个陆缘-离散地块区(华南块体—南海北部陆缘、中沙地块、礼乐—北巴拉望地块)、4个海盆区(西北次海盆、中央海盆、苏禄海盆、苏拉威西海盆)、2个俯冲-岛弧区(卡加延脊、苏禄脊),这些构造单元一起构成了西太平洋边缘独特的“微陆块-窄洋盆”构造格局.自古特提斯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以来,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形成这种构造格局的过程中,地壳处在不断消亡和生成的动态循环之中,同时构造应力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通过对区域地球动力学的综合分析,认为这种微陆块-窄洋盆构造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位于三大板块交接的独特区域,以及受区域内复杂而丰富的俯冲作用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典型剖面编制工作,推动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区域内大地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为“跳出南海看南海”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范例,同时启发我们未来加强对邻区研究空白区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荣县—威远—资中地区属于历史弱震区,然而2019年相继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事件.本文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仪记录波形资料,利用CAP (Cut and Paste)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2016年以来发生在荣县—威远—资中地区的26个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对该区域发震构造几何结构与变形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26个MS≥3.0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在1.5~5 km之间,平均深度3.4 km,表明事件发生在上地壳浅部沉积层内;震源深度分布揭示发震断层面倾向SE、缓倾角.(2)26个地震的震源机制全部为逆冲型,表明发震构造整体为逆断层性质.节面优势方位NNE-NE,结合走向与倾角统计结果,本文推测发震构造可能为威远背斜南翼一系列倾向SE、走向NNE-NE的缓倾角盲冲断层.(3)P、T、B轴优势方位单一,表明研究区域处于相对简单的构造应力环境.区域应力场反演获得的最大主压应力轴σ1方位NW-SE,近水平,与目前已知的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反映区内构造活动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其明显有别于四川盆地南缘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余震区NE-SW向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也揭示出四川盆地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4)26个地震整体的应变花表现为NW-SE向挤压白瓣形态,表明区内发震构造整体呈NW-SE向纯挤压变形模式,明显有别于2019年长宁MS6.0地震序列NE-SW向挤压兼具小量NW-SE向拉张分量的构造变形模式,进一步表明四川盆地构造变形模式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及其演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以构造层序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济阳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体系,细致分析了每个构造层序的识别标志、层序地层学特征及构造特征,首次提出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构造层序经历了孔店构造层序转型期、沙河街断陷发展期、东营末期构造反转期三个演化阶段,深化了济阳坳陷构造演化规律研究,为断陷盆地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