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2周太阳活动低年(1993-1995)质子事件及其对应活动区的综合分析结果为判据,预报23周太阳活动上升阶段的质子事件。从1997年11月开始到1998年12月,用该方法预报的质子事件共6个,报准3个,不确定一个,虚报1个,漏报1个(太阳背面产生的事件)。本对用该方法预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与世界警报中心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质子事件的短期预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第22周中最强烈的太阳活动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观测资料,选取五个指标:活动区中黑子群面积,X级X射线耀斑指数,10.7cm射电爆发峰值流量,太阳总辐射流量短期大跌落以及质子事件流量,从第22周的3966个活动区中综合评估筛选出AR5395,AR6555和AR6659等13个最强烈的活动区,供太阳物理和日地物理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本文还简要分析了这13个活动区的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相对集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22周太阳活动低年(1993-1995)质子事件及其对应活动区的综合分析结果为判据,预报23周太阳活动上升阶段的质子事件.从1997年11月开始到1998年12月,用该方法预报的质子事件共6个,报准3个,不确定一个,虚报1个,漏报1个(太阳背面产生的事件).本文对用该方法预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与世界警报中心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质子事件的短期预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太阳第21周实测到3986个活动区,以黑子面积、X射线耀斑指数、10.7cm射电爆发及质子事件等四项指数,从中综合评估出AR3804、AR4474等16个最强烈活动区。与22周比较,两周都有在时空分布的相对集中性特征。但21周集中在4个时段,不如22周在2个时段集中;21周出现的5个热点,只有南半球在经度85°前后的热点,与22周3个热点之一相似;21周的整体活动水平略低,在X射线和质子事件两方面尤为显著低于22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第廿周1964.10—1972.12.期间太阳质子活动的一些特点,结果给出:第20周质子活动水平的趋势和黑子活动趋势比较一致,和第19周略有不同;在以约80天为间隔的时间序列上,大多数高级别质子事件集中出现在两个时段上;质子活动有集中在某些经度带的趋势,不同经度带上的黑子活动和质子耀斑伴生的射电爆发等具体特点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按磁结构将黑子群分成正常和“异常”两类,具有“异常”磁结构的黑子群产生大部分质子耀斑;复杂磁结构的活动区上米波源的出现有利于产生质子耀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太阳活动第21周、22周(1976年—1992年间)97个质子活动区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活动区的面积、型别、磁结构、半影纤维等,结果表明:75%的质子耀斑产生于面积为500≤Sp≤3000单位的黑子群中;耀斑爆发前一天及后一天活动区面积有显著减少;质子活动区含δ复杂磁结构的占70%;具有半影旋涡形态的质子活动区中,约77%的耀斑发生在旋涡黑子出现以后。  相似文献   

7.
质子活动与太阳黑子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太阳活动第21周、22周(1976年-1992年间)97个质子活动区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活动区的面积、型别、磁结构、半影纤维等,结果表明:75%的质子耀斑产生于面积为500≤Sp≤3000单位的黑子群中;耀斑爆发前一天及后一天活动区面积有显著减少,质子活动区含δ复杂磁结构的占70%;具有半影旋涡形态的质子活动区中,约77%的耀斑发生在旋涡黑子出现以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76年3月——5月太阳上出现的活动区,是一群回转的电子群,它具有质子耀斑的一些特征。这个活动区发生在太阳活动的宁静时期,它活动所引起的若干地球物理效应在太阳极小期是反常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太阳射电观测和统计分析表明,当质子活动区中3厘米的缓变分量流量密度S_3大于25sfu和它对8厘米的缓变分量流量之比S_3/S_8大于1时,活动区发生质子事件的概率很大,本文对这样的质子活动区的缓变频谱作了理论计算和解释。利用磁迥旋辐射机制计算的缓变频谱(SVC)表明:质子活动区中传导流量比宁静区中的大十倍左右,双极黑子的磁场提高了3厘米射电波的迥旋共振层,这是使S_3>25sfu的主要原因。活动区中日冕磁场梯度增大,而使3厘米的迥旋共振吸收的光厚变薄是使S_3/S-8≥1的重要原因。而正是这样的活动区有利于质子事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2太阳周上升段期间的太阳黑子及质子耀斑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太阳活动确实存在一些明显的特点。并确定了上升期的活动经度:L220°—300°和L70°—130°。此外对四个强的活动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指出第22太阳周前半周的太阳活动所具有的特点:(1)有最高的起始极小值;(2)上升速度快;(3)升段时间最短;(4)峰期长,可能有双峰;(5)个别时段活动水平极高.然后对第22周后半周的活动情况做了预计:在后半周将可能观测到大约2800个活动区,28000个耀斑,210个X级X射线爆发和大约80次太阳质子事件.最后,应用本文给出的太阳周参量关系式.预报第23周太阳黑子数月均平滑值的峰值为119,位于2001.6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22周中的9个强质子耀斑活动区的共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单个团状结构黑子,即众多异极性黑子本影核紧锁在同一半影结构中的δ型黑子是强质子耀斑活动区的典型形态特征。黑子群的旋转是质子耀斑活动区的又一重要特征,黑子群的旋转方向与日面南、北半球无关。强质子耀斑的爆发总是在黑子群旋转角度达到正或负相极大之后出现。质子耀斑后,磁绳的松弛,黑子群可能会出现反向旋转,强的剪切过程和质子耀斑可能会再度出现。  相似文献   

13.
对1970年1月——1973年6月太阳射电观测资料的统计表明,95%的太阳质于耀斑事件,在发生前一天左右,其上空已无米波 f 型源;而当活动区上空存在米波 I 型源时,尽管有特大微波爆发,仍不发生行星际质子事件.另外对典型活动区作的磁势场计算表明,米波 I 型源区的磁结构基本上是封闭的,而质子耀斑区上空,基本上是开放的.这种差别,可能是这两种太阳活动现象彼此排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太阳 2 3周活动上升期的 4个X射线大活动区的概况 ,还概括了这些活动区在黑子、色球和磁场等方面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在二十一太阳周期上升相期间太阳黑子、钙谱斑、2800MHz射电流量和太阳耀斑、质子耀斑、质子事件的活动情况。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在这个时段,太阳活动通过三次脉冲性上升达到极大。 本文确定了上升相的活动经度:L160°~210°和L50°~90°。并对最强的活动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过去质子事件的分析,发现首次大质子事件都发生在每个太阳活动周开始后1.9年,从而得到第22太阳周首次大质子事件可能发生时段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第22太阳周活动区M级以上X射线耀斑指数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第22太阳周中发生过M级以上的X射线耀斑对应的395个活动区资料进行了耀斑指数的统计,得到的结果:1.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级别综合指数表,2.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表,3.第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4.第22周M级以上X射耀斑总指数直方图,该图表明第22太阳周活动的极大年分别是1989和1991年,为第23周太阳活动预报提供了可用参数。  相似文献   

18.
对太阳第21周最强烈活动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第21周实测到3986个活动区,以黑了面积、X射线耀斑指数、10.7cm射电爆发及发子事件等四项指数,从中综合评估出AR3804、AR4474等16个最强烈活动区。与22周比较,两周教师阴在时空分布的相对集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追踪1970.1—1975.12期间产生耀斑活动区位置,发现这些活动区的日面分布呈“准复合体”的区域性分布。95%的活动区集中在二十一个“准复合体”之中。“准复合体”在日面上可存在长达三十多个自转周的时间,在其消失后,经过几个或十几个自转周的“休歇”,新的活动区在这个区域内仍可得到“复活”。这可对太阳耀斑的长期预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综合分析质子耀斑活动区观测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在密集的多极黑子构成的局部区域中,同极黑子分裂,互相排斥,异极黑子相互靠近,向异极区中场强较弱部分的挤压和渗入,是一大批质子耀斑活动区的共同特点.这种黑子间的相对运动,使中性线严重扭曲,呈现出质子耀斑活动区特有的“S”型。根据这些观测特点,寻找到了一种定量估计无力因子的方法。对三个典型的质子耀斑活动区估计了无力因子的变化,并在常无力因子的假定下进行了无力场结构和势场磁能的计算。计算表明质子耀斑发生前无力因子逐渐增加,而势场磁能逐渐减小,减少的势场能量可能正是无力场得到发展的能源,足够质子耀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