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新疆开发建设的基础。为了适应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新疆地理所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地理学为农业服务的方向,在农村经济规划、农牧结合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农业布局、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等方面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为促进自治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干旱区农业地理学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早在60年代初期,新疆地理所还处在创建阶段,为了满足自治区农业开发建设的需要,就抽调了当时全部经济地理专业人员,投身于农村基层的经济发展规划工作。先后参加并完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基地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培秀 《地理学报》1990,45(1):31-40
新疆棉区是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优质棉花基地。本文阐述了新疆棉区在我国的战略地位,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诸因素分析评价了新疆棉花生产的利弊条件,探讨了新疆棉花基地的发展方向和远景规模,划分了新疆棉花生产的适宜区和经济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棉花基地区域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开发新疆、开发大西北,使新疆和整个大西北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一个最重要的基地。这是中央最近提出的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设想。并指出开发大西北中,新疆又处于优先地位,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经济区域来考虑。这不仅因为新疆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位于西北边陲,在国防上具有战略地位。而且在自然条件和自然  相似文献   

4.
地形面与经济建设关系密切。它是农业生产的基地,是交通、水利等工程选线和厂矿、居民点选址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地。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主导产业的定量选择及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新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为了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正确地选择农业主导产业来促进新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于相关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聚类法对新疆农业主导产业进行量化分析,以量化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结合新疆农业的实际情况对农业主导产业作进一步的分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出现阶段新疆农业主导产业是棉花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林果业;农业优势产业为畜牧业和糖料种植业;农业一般产业为粮食种植业、油料种植业、水产业和家禽养殖业。  相似文献   

6.
新疆天山北麓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新疆天山北麓石油、天然气、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奎屯"金三角"地区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等均分布在该区域内,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龙头。GDP占全疆的56%,水资源却仅占全疆的11%,是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很大程度是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来维系的,水资源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围绕解决这一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跨流域供水工程相继建成或被提到议事日程,由此,受水区的水资源配置问题又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通过分析预测天山北麓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对当地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地下水超采情况、农业节水措施与潜力、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需水量等深入研究,结合外流域可调入的水量和社会经济发展布局,系统地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重点工程规划,这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地处新疆绿洲脆弱的生境中,是亚洲大陆的心脏。它具有成为新疆优良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其成功发展必将推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的经济繁荣。通过实地考察,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到包家槽子村仍处于较贫困状态,农户经济收入主要以粗放型农业为主,直接受益于旅游业的不多,由此提出以绿洲旅游业为互动发展的纽带,建立"亚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双赢"模式。认为:"亚心"开展绿洲旅游业要深度开发观光旅游,并辅以民族风情游与农家乐休闲游,延长产业链;在其气候变化暖湿趋势的影响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积极实施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生态草建设),建立绿洲自然保护区等"三重保护";经济建设方面以绿洲生态农业为主,配合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多渠道发展经济,对"亚心"今后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申燕  李新 《地理研究》1988,7(3):111-111
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位于新疆阿克苏市南80公里处,地处塔里木盆地平原西部以阿拉尔为中心的国营农场群和原始干旱荒漠交界之处。在农场一侧,是新疆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以盛产谷物、棉花及瓜果等著称;另一侧是旱生、盐生疏植被的干旱荒漠。  相似文献   

9.
1989年9月我参加了国家土地开发赴新疆检查组的工作,对新疆自治区伊犁、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吐鲁番五个地州的14个县、市和兵团农一、二、三、四师的7个团场就水土开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一、新疆水土开发建设面临的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新疆工农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农牧业生产取得了连续十一个丰收年。能否继续保持连续增长丰收的势头,使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保证新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自治区领导认为,单靠内涵挖潜,提高单产的办法,限于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充分发挥新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单产与扩大面积并举,才是今后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0.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2006,29(5):617-624
21世纪新疆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布局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把新疆定位为“东联西出,向西开放的物流大通道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从区内自身发展的层面,把宏观经济布局积极调整到“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带乡,富裕农民”。本文围绕新疆宏观经济布局及其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要求,分析了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水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略,同时,系统地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田间滴灌入渗与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在新疆阿克苏阿瓦提丰收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入渗和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滴头流量增加时水平方向含水量增加,纵向含水量减小;滴头下方土壤含盐量与滴头流量成负相关关系,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盐分累积的深度依次减小;土壤盐分的淋洗效率和压盐深度均与灌水历时成正比;覆膜不仅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对表层土壤盐分累积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不覆膜处理在0~10 cm深度处土壤盐分增加值最大,覆膜处理盐分增加值的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深度处。  相似文献   

12.
采用 2000、2005、2010、2015 年 4 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解译数据以及新疆水资源公报 和统计年鉴资料,旨在评价新疆沙产业与水资源承载力状况。通过计算未利用土地转化成农地、 林地、草地的数量,分析 16 a 来新疆沙产业发展状况,结合水足迹模型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 标,计算新疆 2000—2015 年水足迹,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5 年 间,随着新疆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新疆沙产业发展迅速,部分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和草地 被开发成耕地、林地、工矿和城镇及农村居民用地。(2)新疆水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水足迹以消费 农产品水足迹占主体,且消费农产品水足迹量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沙产业,利 用未利用土地、草地进行植物、沙生药材种植。(3)新疆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足迹效益 指标呈现增加趋势,但数值明显低于我国人均水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水资源 利用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因此,新疆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作物种 植比例和用水结构,以增大水资源所支撑的沙产业发展规模,研究可为区域产业结构及消费模式 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农田投入化肥时空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相关统计资料对新疆农田化肥投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新疆农田投入化肥分为稳步上升、快速增长和徘徊波动三个阶段。新疆农田投入化肥在空间上的变化为:地区间分布不平衡,南疆与北疆、棉区与粮区、兵团与地方之间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新疆化肥资源的施用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水—经济空间关系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水资源研究的热点,揭示水—经济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和因果关系,可为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部署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研究应用水足迹理论,核算新疆各地州1991—2015年农作物水足迹,结合信息熵值理论分析新疆各地州农作物水足迹、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其熵值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作物水足迹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空间演变整体向着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水—经济的空间不均衡性逐步缩小;新疆农作物水足迹显著影响其第一产业增加值空间演变,影响期1~5 a,农业经济空间分布受农业用水空间分布的长期制约;农作物水足迹和国内生产总值没有空间演变因果关系,全疆经济发展向着第二产业、第三产发展转型,农业经济不再显著影响全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莺  赵文  张强 《中国沙漠》2019,39(4):149-158
在调查和分析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水资源、农业经济、社会和防旱抗旱能力4个准则层共16个指标构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维变量系统进行有效降维,根据方差贡献率建立中国北方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获得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农业经济、社会和防旱抗旱能力脆弱性评价结果,获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旱脆弱性分级阈值和区划。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农业经济、水资源、防旱抗旱能力、社会等5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1.99%、19.25%、14.06%、8.07%和5.32%。(2)中国北方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从小到大依次为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北、河南、陕西、宁夏、青海、黑龙江、新疆和甘肃。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能值是生态经济学中用来衡量自然支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产品与过程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度量来自自然系统的“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新疆生态经济系统主要资源的贮存价值、总能值用量、能值的流入流出情况、人口承载力、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环境负荷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其他国家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新疆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区域农业主导功能具有空间和组合上的复合性特征,探讨建立一种适用于区域农业主导功能为复合功能,并对复合型农业主导功能的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进行明确定位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保证新疆农业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究构建新疆农业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全疆88 个涉农县(市、区)的农业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测评结果基础上,对各县(市、区)的农业功能重要性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以确定各区划单元四大农业功能的主辅地位以及优势主导功能。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测评排序结果,结合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结果,提出了新疆区域农业主导功能定位及布局方案。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新疆农业功能进行综合测评和主导功能定位,同时结合定性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比对和修正,得出的研究方案符合新疆实际,表明该方法是对复合型农业主导功能区进行农业功能定位及区划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为新疆农业主导功能区制定不同的发展对策和战略措施,优化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超  雷军  金凤君  张小雷 《中国沙漠》2012,32(4):1148-1153
基于对脆弱性概念的理解,在对绿洲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新疆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绿洲城市规模越大,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越大;②在不同发展类型城市中以工业、石油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脆弱性较大,以商贸、旅游和农畜牧业加工为主导产业城市脆弱性较小;③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呈现出东疆>北疆>南疆的特征;④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对环境污染、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量等扰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一特征对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根据不同城市脆弱性特征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