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理论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制订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的意义。从可持续发展系统学研究方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系统解析。提出了制订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进一步设计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方法。“资产负债表”的制定为开展区域“发展质量”精确评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然控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如何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论述了“控制自然与自然控制”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述了学科交叉点的锐意创新与实现自然控制的关系。以及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哪些学科、领域的优势和大胆开拓创新的交叉学科领域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强调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必须以区域资源、环境状况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郝晓光 《地学前缘》2018,25(6):338-338
传统世界地图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西方传教士在广东肇庆绘制,并从此传入我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国地处东、北半球,但是,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东半球的地理关系,却不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北半球的地理关系;而国际上通行的传统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其投影方法采用经线分割地球仪,是一种“经向世界地图”。与“经向世界地图”对应的是“纬向世界地图”,其投影方法采用纬线分割地球仪,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为了准确和完整地表达中国与东、西、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项目组于2000-2002年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双经双纬”的设计方案:新编世界地图一套四种,“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向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为“纬向世界地图”。 在“新编世界地图”之前,国际上通行的“传统世界地图”有两种:一种是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就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这两种传统世界地图以不同经线为中央经线,沿着经线方向切割地球仪,就如同将苹果纵向切开,故可称为“经向世界地图”。“经向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但却不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例如,南极大陆的实际面积为澳大利亚面积的1.8倍,但在“经向世界地图”上,南极大陆的图形面积却为澳大利亚图形面积的3.8倍;再如,2002年9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这条北极航线在“经向世界地图”上无法直观标注。 新编世界地图包含了以上两种“经向世界地图”,同时创编了两种“纬向世界地图”。“纬向世界地图”以不同纬线为中央纬线,沿纬线方向切割地球仪,如同将苹果横向切开,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 新编世界地图的“东半球版”是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西半球版”是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北半球版”是以北纬60°为中央纬线的北冰洋格局的世界地图,“南半球版”是以南纬15°为中央纬线的印度洋格局的世界地图。 新编世界地图的“经向世界地图”与“纬向世界地图”互为补充,扬长避短,克服了数学投影所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局限性。在“纬向世界地图”上,南极大陆恢复了原有的面积和形状,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可直观标注。所以,“新编世界地图”具有不同视角的“全球化功能”和不同内容的“专题化功能”两大基本功能:以东、西、南、北四种视角,从经度、纬度两个方向,准确地将世界地理和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能直观地表达航海、时区、航空和南北极科考等专题内容。 新编世界地图已被国家科考采用并由国家图书馆收藏,所提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扩方案”被国家采纳,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编世界地图中的“南半球版”(大全开,1∶3 100万竖版《世界(知识)地图》)已于2014年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数字地球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枢  史培军 《第四纪研究》2000,20(3):213-219
本文介绍了对“数字地球”的不同学术理解和当前国内外数字地球发展重点领域或方向,展望了“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指出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中要重视广泛应用对地观测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而阐明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过程,揭示区域和全球变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在其中的作用程度,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盆地西峰油田主要产层储油砂体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进行研究,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河口坝区”和“河口坝与滑塌体混合区”四段微相组合区。文中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的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刻画,例如,将水下分流河道划分为箱形叠加式、箱-钟形叠加式和钟形叠加式3种;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划分为“河上坝”和“坝上河”两大类,及其以河为主的“坝上河”、以坝为主的“坝上河”、连续式“河上坝”和叠加式“河上坝”等4种亚类;将河口坝组合划分为迁移河口坝和叠加河口坝;将河口坝与滑塌体组合划分为坝顶滑塌和坝底滑塌,并讨论了各微相组合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姜枚 《物探与化探》1985,9(1):33-40
在进行区域物探工作时,为了解决填图、构造分区和矿产预测等问题,常常需要将地球物理场的异常进行分区和分类。利用图象识别的有关分法实现综合标志的分区与分类,能够把这一工作引向定量分析的阶段。图象识别又分为“学习”的和“自学的”方法。但无论是需要在已知标准体上进行“学习”的识别方法,还是“自学”识别的方法,都在不同方面提供了新的解释结果。文中还以承德一沈阳和江苏等地为例,阐明了图象识别的方法在区域物探资料解释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冰川动力学模式及其对中国冰川变化预测的适应性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冰川动力学模式以其优越的物理过程描述能力,在冰川变化的预测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频率响应模式”、“剖面形状因子模式”和“冰流模式”较为成熟,并且具备对山岳冰川演变的模拟分析能力.从发展历史、主要利弊以及适用条件和范围几个方面,对上述3种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在我国冰川上的运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土壤中“化学定时炸弹”及其触爆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运用目前环境科学研究中较为流行的“化学定时炸弹”的概念,详细分析了我国土壤中可能的“化学定时炸弹”。认为土壤中存在着地带性和泛地带性的“化学定时炸弹”,地带性的包括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等;泛地带性的包括施肥造成的、工业污染造成的及特殊成土作用形成的“化学定时炸弹”。同时,探讨了导致土壤中这些“化学定时炸弹”内在和外在的可能触爆因素。提出了今后开展该领域宏观和微观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程地质钻孔信息模型及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结构规范统一的工程地质勘察信息数据库,提出了“用户”与“系统”两级数据库相互映射的技术,把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和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过程分离开来。其中用户数据库面向用户的需要,系统数据库则满足信息管理的要求。在系统数据库中采用“块-层”结构的地层数据模型,对钻探区域进行了“地层层序”优化。“块-层”模型把钻探区域的“优化地层层序”作为一个基本块,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地表达了复杂多变的地层信息,将有不同地层层序的各个钻探点统一成相同的结构,解决了在地层模型中难以表达地层翻转、缺失信息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后续的信息处理和钻孔数据插值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软玉”这个术语近来饱受非议,非议不仅来自考古文博界,也来自宝玉石界。作为一个术语,“软玉”为何会受到如此广泛的非议呢?考古文博界的主体认识为:自古至清末文献中没有用过此术语,且该玉料质地并不软。事实上,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要组成的玉料硬度已经超过玻璃和铁器,实际佩戴无磨损痕迹。为何被称呼“软”玉?中国有爱玉、尚玉的传统,且玉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这一术语的由来,意义重大。通过广泛收集全球相关文献开展分析与研究,发现“软玉”一词最早于1890年出现在日本的一本德语、英语和日语的矿物互译名的书册中。日本作者(Koto)用“軟玉”来翻译英文词“Nephrite”。“nephrite”这个英文单词在西方出现时间大致可以锁定在16世纪或者之后,并于1846年用来描述我国上古玉器的主要矿物组成,这距我国广泛用透闪石质玉的时间晚了好几千年。“软玉”术语经留日学者引入中国,之后经过矿物学相关图书传播,于1996年被收入《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中。通过对“软玉”术语命名溯源,不难发现中华玉文化的重要载体--玉,在我国饱受战乱、贫穷与落后时期,于1890年被使用同宗语系的日本学者强加了一个“軟(软)”字,之后这个“软”字便牢牢地附着。通过溯本求源,认为该术语的“软”字应该去除,这样既回避了“软玉”的最早命名可能存在的褒贬问题,也避免了一些顾名思义、不合实际的想当然的现象再度发生。今后关于透闪石质玉的术语称谓,我们推荐的术语为“玉”。这一称谓既尊重我国历史传统又兼顾现实;虽然我国用玉早期用玉种类不算单一,但到西周时期基本演变为单一的闪石质玉。最后提倡反思,我们文化自觉、自信、自爱、自珍的培养与建设是否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冰川加剧消融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西北干旱区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也是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核心区.冰川是西北干旱区的"固体水库", 高山冰雪融水一直是当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水源, 是该地区独特的绿洲经济的命脉.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西北干旱区冰川加剧消融退缩, 冰川数量和规模均呈减少趋势.未来冰川将进一步萎缩, 冰川融水对河流补给将有显著变化.冰川加剧消融已严重影响到该地区水资源变化格局、 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稳定, 对现有水资源管理与灾害防治等对策与措施提出巨大挑战.应采取从转变经济发展用水和管理理念, 到提高适应冰川消融的水利建设、 加强防灾与预测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适应对策, 以应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加剧消融给西北地区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供需矛盾、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效应、地下水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开采历史、水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等5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针对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存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节约用水、地下水理论研究等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区域宏观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绍华 《地下水》2004,26(2):117-119,141
渭河流域是陕西经济社会的主体,区内水资源贫乏,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解决其供需矛盾,首先应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节水措施,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节水生态农业与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内陆河流域面临的水问题和日益激化的用水矛盾,强调了内陆河地区支柱产业——绿洲农业应该坚持节水和生态的方向,流域集成管理是持续农业的基础。长期从事该方面研究的黑河流域是个较好借鉴,同时也提供了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为此提出了以黑河流域为背景的四大研究流域:水文、生物、经济系统水循环与水资源形成演变,节水农业的生物学研究与抗旱品种繁育,农业节水新材料研发与工程节水技术集成,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域集成管理;并简述了各领域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乔玉楼匡耀求谭建军郭国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地球化学资源环境是维持人类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该文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针对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寻找解决思路,并对现行法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重视和加强我国沙漠绿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把散布在我国干旱荒漠地带内的沙漠绿洲,统一组合成一种独特而完整的生成地域单元开展研究,应予重视和加强。沙漠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带内精华地域,也是今后该地带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基地,还是改造利用沙漠的潜力与希望所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向西北转移,开发建设和整治利用沙漠绿洲,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制度,对其流转模式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必须规范操作规程,并且还要建立一套合理地收益分配机制,使之既能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利益,又能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冰川作为现存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其旅游活动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冰川变化受到了全球政府部门和游客的广泛关注,冰川旅游价值也在不断升高。我国冰川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但一直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没有统筹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缓慢,且同质化严重。基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岗日嘎布米堆冰川为例,分析了米堆冰川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区应坚持保护优先的旅游开发策略,立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开发思路,在妥善解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整合区域内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多元化旅游项目与产品,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应关注景区内旅游安全问题。研究旨在提升人们对我国冰川旅游资源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形成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Critical approaches to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provide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that focus on counterhegemonic and discursive dimension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eminist development is one such approach that opens up new spaces and opportunities to promote socially progressive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strategies. This paper uses feminist development geography as a framework to highlight the intersection of diverse spaces and economic strategies at the household and community level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gendered livelihoods that are linked to circular migration and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s a way to understand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spaces of development. The empirical section of this paper examines demographic patterns and socio-economic trends in Limpopo Province, South Africa as a context for the case study of two community-based women’s producer groups. These examples illustrate how economic strategies and social identities are embedded in and integrate both rural and urban spaces. This analysis contributes to feminist and post-structural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by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for progressive for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mpower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