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29(6):53-54
第一期扩展分维模型在地图曲线自动综合中的应用龙 毅 蔡金华 毋河海 等 (1)……………………一种保特征的形态采样方法段 汕 秦前清 (4)…………雅玛里克断裂南支断层形变监测与分析马飞虎 鄂栋臣 孙翠羽 (8)…………………………杭州市滨江区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及精度分析孙建华 马飞虎 饶 琼 (11)…………………………基于灰关联分析的GPS高程拟合加权平均函数模型权函数优选邱 斌 朱建军 (13)………………GPS桥梁控制网精度估算方法的探讨刘大伟 黄声享 (15 )……………………………………铺就GIS全球化之路———解…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是活动断层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美国锁眼侦查卫星(Keyhole,简称KH)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行,在中国拍摄了大量的影像数据,具有成像时间早、分辨率高的特点。该影像较好地保存了东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之前的原始地形地貌信息,可以有效地揭示现今影像无法呈现的构造地貌特征,从而完成活动断层及微地貌的精细化填图与定量化分析,是活动断层调查的重要资料来源。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KH卫星数据的基本信息及处理流程,其次论述了KH卫星影像的优势及其在活动断层研究中的初步应用,最后以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为例,开展了基于KH卫星影像的活动断层遥感解译工作。试验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在试验区内仅马陵山—重岗山分支断裂(F5)、新沂—新店分支断裂(F2)断续出露地表,两条断裂的构造微地貌极为发育,为高角度逆冲断层,走滑运动不明显。KH卫星影像记录着上世纪至今大量的瞬时影像信息,为研究和理解活动构造相关地质构造、构造地貌、最新的地貌演化与历史变迁提供了更精确的基础数据,这些影像资料在活动构造研究领域乃至其他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跨断层多期复测整体平差基础上分析了一期数据对最小二乘结果之影响,探讨了跨断层监测中异常数据发现问题,平差模型可以视为一种模型,其编差除了来自模型假设与实际不符之外,还可能是由于数据中成员的影响不均造成的。文章研究了某组数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如果某组数据影响过大,则包含这组数据与不包含这组数据对所作的统计推断就会出现明显差异,于是造成人们对这个模型的不信任感,跨断层监测数据是断层活动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4.
在跨断层多期复测整体平差基础上分析了一期数据对最小二乘结果之影响,探讨了跨断层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基于块体旋转与块体边界断层闭锁模型,反演了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中各断裂的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分布,并结合反演结果对该断裂系统的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中的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和六盘山南段闭锁程度最强;滑动亏损高值出现在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和老虎山断裂,而六盘山断裂整段滑动亏损均较小,应变积累缓慢;其他断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均相对较小,其中,海原断裂(狭义)闭锁程度最弱,滑动亏损也仅分布于断层浅部。结合历史地震情况,分析认为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以及六盘山南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强震危险要高于其他断层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跨断层水准测量误差分布与传播的特殊性,依据观测序列的特点,讨论了现行的跨断层水准测线的精度估度方法,提出了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其观测精度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徕卡TS50全站仪为开发平台,采用C/S架构开发了基于Access数据库的跨断层基线测量软件,基于观测流程设计并实现了跨断层基线的自动化测量。在唐山地震台等场地对所开发的软件进行了测试,将结果归一化处理后与传统基线尺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两种手段观测结果趋势一致性相近,完全满足断层形变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首都圈的跨断层垂直形变资料(1995~2015年)和场地分布位置,将场地分为3组进行研究。首先对每组场地的垂直活动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再以首都圈及其邻域中强地震为震例,分析了各主成分和地震相关的异常信息;最后对相应的主成分进行时频分析,用以初步研究断层活动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区北西向断裂带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判读汶川地震区的断裂构造,发现了一系列100km左右等间距排列的北西向断裂,结果已部分地得到实地考察验证。龙门山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发生强烈地震的几率较高。这些新发现将对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机理、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分段、断裂同震位移自南西向北东、由右旋走滑逆断层向右旋走滑断层转变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以莲花山断裂在广东及相邻海域的延伸为研究对象,在陆域收集ETM+数据对断裂带的地形地貌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在海域使用实测航磁数据推断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莲花山断裂对珠江口盆地的沉积控制作用。遥感解译结果显示,莲花山断裂带呈NE向束状线性特征,南北两支主干断裂沿西南向入海。断裂带主体为东陡西缓的山脉,两侧为低丘和平原,沿断裂带常发育NE向直线型河,东部山脉多发育深切的"V"型沟谷、直立陡崖或断层三角面;磁场特征显示,北支主断裂延伸至珠江口盆地北侧,南支主断裂穿过珠江口盆地直至海南岛东南侧,沿断裂带岩浆活动明显。莲花山断裂带为不同磁场特征的分区界线,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的基底结构、NEE向断裂和深源岩浆活动,是珠江口盆地一级控盆深断裂。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延伸去向问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100万遥感地质解译编图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综合解译发现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有可能在阿龙山镇附近演变形成延伸方向和性质均不同的两条分支大断裂.一条呈北东向延伸进入俄罗斯;另一条呈北东东-北东向延伸出境,并以锐角相交形式在阿龙山镇附近与得尔布干深大断裂中南段衔接,构成一醒目斜"Y"型断裂构造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RAIM技术在接收机端实现卫星完好性监测,因此,监测算法的原理、正确性和灵敏度值得分析与研究。文中给出了RAIM故障检测和识别的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两者的完好性保证算法。对告警门限值、误警率、漏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分析了故障检测和故障识别功能与误警率、漏检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可视卫星数相同时,误警概率越低,FD和FI的精度越低;误警概率相同时,可视卫星数越多,FD的灵敏度越高,FI的灵敏度越低;RAIM可用性一定时,同时满足低漏检率和低误警率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王继华  刘传志 《测绘工程》2005,14(4):46-48,54
提出了一种断层处理新方法--分块法与断层恢复法合成算法,这种方法兼有分块法与断层恢复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较好地解决了含逆断层时煤层底板等高线自动绘制及任意边界的构网问题,使绘出的等值线图误差较小,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断裂线在地表曲面中的数学性质,将断裂线分为硬断裂线和软断裂线,处理软断裂线时采用修改采样点权值的方法,处理硬断裂线时采用直接划分两侧采样点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简单、容易实现,计算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9~2013年间川滇地区的GPS速度场观测数据和块体模型研究小江断裂带地壳运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闭锁程度较高,应变量积累较大,在地表以下6km的闭锁程度约为0.94,滑动亏损速率约为(9.2±0.4)mm/a,整条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0.8~12.1)mm/a。结合小江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数据估算,小江断裂带未来地震最大震级为7.3级,与近年来断裂带活动较为活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郑州-兰考区域性隐伏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郑州京广铁桥—兰考段河道穿行于华北平原济源—开封凹陷,南邻太康隆起。该河段为著名的地上悬河,属典型的游荡型河床,河流地质作用以强烈侧蚀南岸为特征。遥感、物探综合解译首次发现在河道南岸存在一东西向郑州—兰考区域性隐伏深大断裂带,该断裂带的发现,从河流地质作用特征与基底新构造活动关系方面解释了该段黄河发生、发展和演化机理,解释了河床“小尺度游荡,大尺度呈直线状延伸” 的河道地貌特征和“河流强烈侧蚀南岸”的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对黄河下游河道防洪、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浑江市幅区域化探异常遥感评价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根据国家计委和地矿部的要求,应用遥感地质方法,即主要通过航卫片解译,结合本区已有地质矿产分布和物化探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吉林省浑江市幅区域化探异常进行遥感评价、筛选研究的概况。文中主要阐述了区内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论述了断裂构造和环状构造与金、多金属矿及化探异常的关系,简介了区域化探异常遥感评价筛选和野外验证结果以及圈定的若干找矿靶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车载测图仪进行故障自动测试设计,使其故障诊断效果更加明显,维修性得到增强,可用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残差χ2法难以准确检测小幅值突变故障,改进的序贯概率比检测(SPRT)方法通过迭代递推,能够检测到故障,但存在延时且对故障结束不敏感。基于此,本文给出了区分故障大小的方法,针对小幅值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衰减记忆思想的故障容错方法:当改进的SPRT方法检测到故障后,对系统进行隔离重构,用不包含故障信息的数据进行量测更新,利用衰减因数减小包含故障信息的陈旧滤波值的权重,以提高滤波精度,同时构造"伪正常"状态,使该方法能够及时判断故障结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故障多发的情形,能够提高滤波精度,增强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红河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13年青藏高原东南缘的GPS速度场观测数据,采用DEFNODE程序反演红河断裂带走滑速率、三维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反演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北、中、南段右旋走滑速率分别约为(5.9±1.2)mm/a,(4.8±0.6)mm/a和(4.3±0.4)mm/a,在地表以下6km的闭锁程度分别为0.43,0.22和0.25,其滑动亏损速率分别为3.3mm/a,2.6mm/a和2.3mm/a,红河断裂带闭锁程度和应变积累程度都比较低,与近年来红河断裂带整体活动微弱的现状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