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近百年(1881—198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总辐射场与平温度场之间的物理联系,借助于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建立一种恢复总辐射场序列的统计模式。该模式利用我国现有的近百年温度场序列资料重建了我国近百年(1881-1980)总辐射场资料序列。计算结果经统计独立样本检验证明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丁裕国  江志红 《气象科学》1991,11(4):344-354
本文根据文献[1]重建的中国近百年(1881—1980年)总辐射月总量场资料序列,分析其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百年总辐射场主要变化趋势为东部广大地区自本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末全年各季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后至七十年代末期则呈下降趋势,但就整个时段来说,总辐射无明显增大或减少;其余地区(除东南沿海、青藏高原的个别季节与东部不一致外)基本变化趋势都与东部地区一致,但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夏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在主趋势背景下,中国总辐射场百年序列中还具有明显的三种准周期振动,主要集中于周期为30~48年,10~15年和5~7年三个频段。对比近百年我国气温场变化趋势,从一个侧面佐证“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一种恢复总辐射场序列的统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由海温场推算同期热带太平洋环流场的统计模式,对1982至1989年期间冬季(1、2、3月)月平均500hPa高度场资料验证表明,恢复效果稳定。于是利用该地区现有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外推重建了1966年至1978年间冬季(1、2、3月)月平均500hPa高度场资料。这一试验证明,可进一步利用海温场资料恢复更长时期的热带环流场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百年雨型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施能  杨永胜等 《气象科学》2001,21(3):316-325
本文用1900-1950年的我国实测的与内插的降水、气温资料,结合近代先进的统计方法对立了1900-1950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雨型序列,并将其与已有的近48年(1951-1998年)的夏季雨型序列相衔接,进而研究了近百年我国夏季雨带的演变规律及其与ENSO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百年夏季雨型与大气活动中心在基本态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研究了北太平洋涛动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凤华  赵春雨 《辽宁气象》2002,(3):14-14,22
选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4站1905~2001年近百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建立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序列,以此序列为基础分析了辽宁近百年气温的季节和年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4站1905~2001年近百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建立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序列,以此序列为基础分析了辽宁近百年气温的季节和年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统计方法并结合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1910-2010年洞庭湖区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利用洞庭湖区周边气象台站资料对洞庭湖区1951年以前缺测的气温资料进行插补,构成完整的气温序列。基于洞庭湖区完整气温序列,构建洞庭湖区近百年气温序列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10-2010年洞庭湖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秋季次之,夏季变化趋势不显著;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冷暖交替,冷暖期交替比中国地区更频繁;近百年洞庭湖区年和冬季、春季、秋季平均气温均存在一个显著增暖的突变点;小波分析表明,近百年洞庭湖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经历了冷-暖-冷-暖4个阶段的交替。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近500年四川盆地六地区旱涝资料,通过五年平均旱涝等级与近百年各年旱涝等级作自然正交分解,建立了两种不同时间步长的时间序列,用其分析旱涝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旱涝频次接近Г分布,近百年旱涝年增多,连旱连涝年突出。与全国各地旱涝的关系是:阶段性与全国相似,同期相关与江淮地区最好;长周期(如340、36、20年)位相早于我国东部地区。根据自然正交时间序列,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预测90年代开始,四川盆地将逐渐转向偏旱。  相似文献   

9.
近五百年广东降水量序列重建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广州、汕头近五百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增补,然后利用这些连续的等级序列和广州(88年)、汕头(108年)近百年的降水量(年和雨季降水量)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周期分析,估算出近五百年的年和雨季降水量(具有五年滑动平均意义)。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拟合程度、统计性质还是周期性均令人满意。这是重建广东历史降水量序列的初次尝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统计方法结合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1910—2010年洞庭湖区逐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并利用洞庭湖周边气象台站资料对洞庭湖区1951年以前缺测的降水资料进行插补,构成完整均一的降水序列。在此基础上,构建洞庭湖区近百年降水序列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10—2010年洞庭湖区年及春、夏、秋三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年降水量存在准3、6、8 a和20 a等多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小波分析显示,近百年洞庭湖区年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增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旨在不依靠地面辐射观测资料的水平面上实际辐射场的参数化模式。均匀地选取全国范围内74个站点,利用本模式计算了我国1、7月份水平面上总辐射、有效辐射和辐射平衡量,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式物理概念清楚、误差较小、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套中国近百年气温观测资料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通过还原和对比分析早期发表的百年气温序列,探讨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偏暖”记录的资料问题。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台站迁移造成观测序列非均一性问题,导致了早期气温记录相对偏高。因而,基于原始资料构建的中国百年气温序列在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暖峰,而基于均一化资料构建的序列则无此暖峰,由此估算的中国百年气候增暖趋势(1.41 ℃/100 a)大于早期的大部分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百年气温的非趋势波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田汉 《气象科学》2004,24(2):199-204
为研究我国近百年气温的长程相关规律,通过对我国近百年月平均温度序列的非趋势波动分析。初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我国近百年气温存在内在的长程相关性;标度指数a≌0.66;尽管大于18a尺度区间的α与小于18a尺度区间的α有所不同,但可能由于所分析的温度序列长度受到限制,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认为18a是个交叉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上海和广州近百年(1873—1980)月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资料,将一维气候时间序列拓展到多维相空间上去。计算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所表示的我国季风区短期气候演化,在相空间中存在吸引子,具有分维结构,其维数分别是d=3.4和d=2.3,为奇怪吸引子。由此推论,就我国季风区气候短期变化而言,为了能在多维相空间支撑起上述奇怪吸引子,最好选取四个变量或者建立最低为四阶的动力学模式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源的气温月值资料,在数据整合和初步质量控制基础上,同时采用标准化序列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河北保定气象站1913-2014 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了插补。通过交叉检验法分析发现,标准化序列法插补得到的气温序列效果较好,并且气候统计特征与同区域周边站的研究结果更具一致性。利用惩罚最大F 检验(PMF)对插补后序列的均一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插补得到的保定站百年气温月值序列的均一性相对较好,仅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存在2 个显著间断点,分别由同类型仪器的更换和台站迁移导致,研究中采用分位数匹配(QM)对其进行了订正,建立了保定站百年气温月值序列。通过与邻近单站及我国中东部区域均一化百年气温序列的综合对比显示,本文建立的保定站百年气温月值序列与邻近单站的相关性基本达到0.8 以上;从增暖趋势来看,保定站与中东部区域平均序列分别达0.121 ℃/10a、0.204 ℃/10a,基本在同一量级内: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建立的保定站百年气温序列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中国汛期雨带类型气侯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近百年中国夏季雨带类型资料,统计得其10年际变化趋势,并用马尔科夫概型分析的方法计算实际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及其优势成分、各状态间的可置换性和持续性,探讨了近百年雨带类型的气候变化规律及成因。  相似文献   

17.
针对研究全国近百年平均气温长期变化的实际需要,利用603个测站1961—2002年气温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和4次观测记录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差异,讨论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统计方法得到的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及增温速率的差异均不明显,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替换。此外,最高、最低气温变化普遍存在不对称现象,且可分为4种类型,这种不对称性对平均气温变化速率并没有明确一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省建站较早、周围环境变化较小的20个气象站的温度资料与有百年观测记录的上海站的温度资料求取相关系数。当信度α=0.05时,我省与上海相关程度较好的有14个站,将这些站的温度序列从1990年延长到1891年,由此分析出我省近百年冷暖变化的趋势及与全国冷暖变化趋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汪铎  张镡 《大气科学》1990,14(3):317-327
本文分别采用史料中农业灾情影响收成的记载和近百年气候-年景模式,经处理取得了长江下游地区近千年水稻5级年景长序列。功率谱分析表明,这一气候年景序列具有38—40年极显著周期和105—110年、180—200年显著周期的低频振动,表现为年景偏好期与偏差期的交替变化。然后,运用“环流-天气气候-年景”系统模式,模拟了长江下游近千年气候振动和与其有关的环流演变。  相似文献   

20.
赵毅勇  张素琴 《气象》2007,33(S1):92-94
通过对呼和浩特观象台1915—2007年的逐月平均气溫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建立了呼和浩特观象台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利用统计方法对呼和浩特近百年的气溫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发现呼和浩特近百年来温度变化趋势与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中国平均温度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呼和浩特年平均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1920年代和1980年代以后,而不是1940年代;(2)呼和浩特1930年代到1960年代一直在降温,而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增暖主要出珑在1950年代;(3)近百年朱呼和浩特温度变化出现两次突变,一次在1924年,一次在1931年,由于近百年呼和浩特温度变化的幅度并未超过气候自然变率的范围,所以目前还不能确定从上世纪末到现在温度持续升高完全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却是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