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为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实现海洋渔业的绿色发展,文章梳理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近海海水养殖产量同比略有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同比略有降低;2008—2017年养殖空间有所优化,以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为主,深水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产量显著提高,海洋捕捞以拖网捕捞为主;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海水养殖能力与养殖面积不相称、养殖空间日趋萎缩和超负荷、养殖低效以及海洋捕捞能力不均和强度较高等问题,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污染海水环境、占用生态空间和破坏渔业资源等不利影响,亟须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和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清晰和客观地认知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促进海洋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渔业经济发展,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要内容,从供给规模、产业结构、地区分布、品种结构和生产方式5个方面,梳理我国海洋渔业的供给和结构;分析我国海洋渔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捕捞过度以及海水养殖效率、方式和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发展远洋渔业;转变养殖发展方式,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南通市海水养殖污染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发展更为迅猛,海水养殖面积从1990年的3.67万hm2发展到2002年的6.67万hm2,产量也由1990年的1.75万t增加到2002年的14.64万t。目前,海水养殖已成为全市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沿海地区农业(渔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手段。然而南通市在海水养殖发展进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如1993年全国中国对虾疾病流行,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以上,南通市的中国对虾养殖当年也几乎绝收,至今海水对虾养殖也未能恢复,不管哪种对虾都未能形成海水规模化养殖。近几年,南通市沿…  相似文献   

4.
四、开发目标和战略 “九五”和2010年是我国实现“三步走”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温州市实施“海上温州”战略的关键时期。温州市“九五”和2010年渔业发展目标是:“九五”末,水产品总产量达60万吨,总产值60亿元,其中海洋捕捞40万吨,海水养殖17万吨,淡水养殖3万吨,至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0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60万吨,海水养殖30万吨,淡水养殖10万吨)渔业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养殖现状开展调查,并对三沙湾养殖固碳量及价值量进行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三沙湾养殖总产量66.47万t,其中贝藻养殖产量26.67万t;优势经济物种包括大黄鱼、鲍鱼、海带、江蓠和牡蛎。测定不同养殖生物含碳率存在时空差异,其中养殖生物软组织含碳率为23.67%~43.89%,养殖贝类贝壳含碳率为11.12%~15.05%;海带含碳率随生长周期降低,而贝类含碳率在生长过程无显著差异。经核算,2022年三沙湾海水养殖牡蛎、海带、江蓠等不投饵贝藻类养殖可从水体中移出碳约2.91万t,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67万t,可创造经济价值161.74万元,具有良好的固碳潜力与经济效益。鲍鱼、大黄鱼、海参等投饵型养殖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引入外来碳源约92.55万t,饵料的投入和养殖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投饵型养殖碳固存能力弱的重要因素。文章聚焦典型养殖海湾的渔业固碳能力核算,并针对投饵型养殖生物的碳固存能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能够为该区域养殖规划和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升级转型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贝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其中CO2的贡献率达60%,贝类养殖具有碳沉积作用。依据农业部渔业局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签》,以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产量计算贝类捕获和养殖的碳沉积能力,并评估其碳沉积潜力;计算牡蛎、蛤、扇贝与贻贝4种贝壳单位面积的碳沉积能力并与森林、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国近10年贝类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t以上,并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海水养殖贝类约占87.34%。贝类养殖和捕获总产量的碳沉积和海水养殖产量的碳沉积量分别为58.57、51.15万t/a,碳沉积能力分别相当于122.28、106.78万ha的造林,可分别减少大气CO2增加量的0.0125%、0.0109%。牡蛎、蛤、扇贝与贻贝的单位面积碳沉积速率分别为1.573、0.388、0.301、1.039t碳/(ha·a);牡蛎和贻贝高于森林的碳沉积能力0.479t碳/(ha·a);但低于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1.8t碳/(ha·a)。中国贝类淡、海水养殖产量可分别创造约268.4万元/a、12 711.2万元/a的碳权商机。  相似文献   

7.
据最新年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宁波渔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海洋捕捞实现负增长,养殖比重进一步增加。据统计,去年宁波实现水产品产量85.2万吨,增长4.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57.13万吨,同比减少0.47万吨,下降0.08%,首次实现了农业部提出的零增长目标;海水养殖21.74万吨,同比增加3.51万吨,增长19.25%;淡水产品6.33万吨,同比增加0.56万吨,增长9%。2001年全市实现渔业产值58.7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海洋捕捞25.31亿元,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8.
养殖贝类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之一,其碳汇功能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兼具生态和经济属性,碳汇价格的核算可为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补贴提供数据参考,提高碳汇养殖产业的生产积极性,对海洋GEP核算等提供一定借鉴。目前碳汇价格研究较为缺乏,碳汇价格受限于碳汇计量方法的不完善,因此文章基于碳储量变化原理,对养殖环境中的养殖贝类固碳基础公式进行改进,补充了附着贝类固碳与生物沉积物固碳两个计算参数,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并改进海洋牧场碳汇定价方法,以东方云溪海洋牧场作为研究区进行案例计算,结果为:海湾扇贝、栉孔扇贝与褶牡蛎的碳汇价格分别为165元/t、185元/t和272元/t;使用改进后的碳汇计量方法得到的养殖贝类单位个体固碳量较高,其中生物沉积固碳对提高单位个体固碳量的作用最为突出,约占贝类自身固碳的91%,主要与养殖海域的水文条件有关;较高的固碳量形成了较低的碳汇价格,固碳量与成本收益因素共同影响养殖贝类的碳汇价格;长远来看,碳汇价格会随着固碳计量的愈加完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其中CO2的贡献率达60 %,贝类养殖具有碳沉积作用。依据农业部渔业局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签》,以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产量计算贝类捕获和养殖的碳沉积能力,并评估其碳沉积潜力;计算牡蛎、蛤、扇贝与贻贝四种贝壳单位面积的碳沉积能力并与森林、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对我国浅海贝类养殖所具有的碳沉积能力进行评估,以了解贝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可为争取国家碳份额的合法权益提供基础数据。分析表明我国近十年贝类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并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海水养殖贝类约占87.34 %。贝类养殖和捕获总产量的碳沉积和海水养殖产量的碳沉积量分别为58.57、51.15万吨/年,碳沉积能力分别相当于122.28、106.78万公顷的造林,可分别减少大气CO2增加量的0.0125 %、0.0109 %。牡蛎、蛤、扇贝与贻贝的单位面积碳沉积速率分别为1.573、0.388、0.301、1.039吨碳/(公顷?年);牡蛎和贻贝高于森林的碳沉积能力0.479吨碳/(公顷?年);但低于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1.8吨碳/(公顷?年)。我国贝类淡、海水养殖产量可分别创造约268.4万元/年、12,711.2万元/年的碳权商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海洋渔业由于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遥感(O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等高新技术的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监管系统设计方案,可以远程自动对海洋渔业区域的水质多参数信息和养殖环境视频信息进行综合采集、传输及监控,也可以自动采集传输渔船RFID身份识别信息、渔船AIS自动识别信息、渔船GPS定位信息和捕捞生产视频信息等,并通过海洋精细渔业专家系统ES进行渔业养殖监控、渔业环境资源监测评估、渔船船数和功率数控制和海洋捕捞生产渔情监测等。该系统可以实现海洋渔业精细化捕捞和海洋渔业精细化养殖,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赣榆县积极贯彻“建设海上苏东”战略和加快淮北丘陵山区开发的决策,自年初启动“三山(山林、山石、山水)四海(沿海养殖、海水育苗、海洋捕捞、临海工业)”综合开发工程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取得了喜人效益。山区仅石材加工一项创产值2亿多元,沿海育苗创收2亿元,养殖捕捞收入超过2亿元。全县  相似文献   

12.
1965年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仅35万吨,1980年猛增到451万吨,1985年海水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吨。1983年世界大麻哈鱼产量为69.4万吨,其中天然捕捞产量为67.1万吨(占96.5%),养殖产量为2.3万吨(占3.5%);但到1986年,大麻哈鱼产量上升到71.6万吨,而养殖产量则增至5.6万吨,占总产量的8.3%。计划到1990年,大麻哈鱼养殖产量将增至10.7万吨,那时将  相似文献   

13.
《海洋信息》1998,(11):14-15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海洋水产业持续稳步发展。1997年,全省海洋水产品总产量535.9万吨,海洋水产业总产值447.7亿元,海洋水产业增加值215.6亿元。1996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16.16万公顷,产量259.7万吨,首次超过了海洋捕捞产量,实现了以养殖为主的重大战略转变。威海、烟台两个沿海地级市和荣成、长岛等16个沿海县(市、区)的渔业产值在大农业中居第一位,全省沿海地区年收入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的渔业公司有120多家,其中年收入过亿元、纯收益过千万元的公司有60多家,海洋渔业已成了“海上山东”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14.
为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海洋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碳汇渔业的发展理念,可直接或间接实现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本研究以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主要品种(海带、裙带菜、牡蛎、贻贝、扇贝、蛤、蛏和蚶)为碳汇研究对象,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10—2019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的相关数据对辽宁贝藻海洋碳汇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通过养殖海藻和贝类的方式,10年间总计碳移出量约为26773万t,相当于减排了98257万t CO2。有效地证明了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对辽宁渔业发展有着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性。  相似文献   

15.
“八五”期间,黄渤海区海洋渔业生产在渔业资源没有明显恢复的情况下,认真贯彻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积极搞好产业结构和捕捞作业调整,使海区养殖、增殖产量不断增加,海洋捕捞尤其是近海捕捞产量的比重明显下落,围、流、钓产量有所上升。据统计,1995年黄渤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32.4万吨,比“七  相似文献   

16.
2020年中国海洋开发战略前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我国海洋开发现状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1980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产值80亿元人民币,1990年438亿元,1995年2460亿元,1996年又增到2855亿元,1997年3104亿元;90年代以来,海洋产业年均增长率20%以上,大体上每10年翻两番;海洋产业新增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来11997$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和增加匐(分行业、亿元)1.海洋渔业我国近海共有渔业水域280多万千米’,有许多重要渔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捕捞量约为2.吕吨。主要捕捞对象有带鱼、黄花鱼…  相似文献   

17.
海洋渔业是重要的海洋传统产业之一,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目前,通过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每年可提供几百万吨(1990年为712万吨)的水产品,以满足社会对海洋蛋白质供应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海洋渔业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海洋捕捞资源开发一直是我国海洋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其产量除70年代有过近10年的徘徊外,其他各个时期基本呈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0年以来,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已超过1237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到了1995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已达2571.2万吨。其中,海水捕捞1026.8万吨,养殖412.3万吨;淡水捕捞137.3万吨,养殖940.8万吨。由此可见,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养殖业。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是局部海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量最大。本文利用污染系数和养殖产量对2003—2018年16 a以来广东省海水养殖中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03—2018年广东省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网箱养殖排放N、P和COD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366.0 t、61.2 t和585.1 t,增长率均为6.6%,池塘养殖排放N、P和COD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90.5 t、9.1 t和636.1 t,增长率分别为14.2%,12.2%和13.1%。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种类和养殖区域的海水养殖排放的N、P和COD总量不同,网箱养殖高于池塘养殖;鱼类高于虾蟹类;粤西高于粤东和珠三角。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排放的N、P和COD分别占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1.3%、3.7%和0.7%,是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分析海水养殖排污变化趋势及地域特点,可为近海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水增养殖生产发展过程与现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研究探讨了我国海水增养殖生产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良好品种结构布局。首先深入调查分析了我国“七五”末期生产发展资金、苗种、饲料可供量和产品市场容量,生态环境、技术进步、保证低收入经济增长要求等制约因素后,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运算,得到1990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布局格局:渤海区以对虾生产为主,鱼类、滩涂贝类和贻贝配套生产为辅;北黄海区以海带、贻贝、扇贝等海珍品,对虾生产为主,滩涂贝类、鱼类生产为辅;南黄海区以文蛤、对虾、紫菜生产为主,其它品种生产为辅;东海区以对虾、贝类生产为主,鱼类、藻类和其它品种生产为辅;南海区以对虾、贝类生产为主,鱼类、藻类生产为辅。整个海水养殖生产将形成以虾(鱼)带贝、以贝保藻、以藻养珍,藻、贝、鱼虾海珍品类比例为0.20:0.60:0.20的格局。海水增殖的重点是建立三个中心开发区:渤海增殖中心开发区、东黄海主要港湾增殖和滩涂经济贝类增殖中心开发区和南海增殖中心开发区。放流品种以对虾、海蜇、岩礁鱼类、滩涂和浅海贝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