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夏琳康  金志玲 《测绘科学》2016,41(3):175-180,113
针对滇西北民族地区资源的相似性和趋同性导致了身处滇西北旅游圈腹地的剑川县民俗文化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该文在分析剑川县民俗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挖掘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采用德尔菲法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剑川县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并借助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剑川县民俗旅游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对剑川县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规划与开发,以改善民俗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的现状,为县域旅游资源规划者和开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村镇民俗旅游中的应用,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虚拟旅游平台,服务于村镇民俗旅游规划管理和决策部门,实现村镇民俗旅游资源的立体展示和宣传,达到扩大村镇民俗旅游的影响力,提高吸引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构建村镇民俗旅游电子商务、实现民俗旅游的信息化、网络化是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与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村镇民俗旅游的特点,采用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以Web Service技术为基础,结合Web2.0技术、WebGIS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构建了基于GeoWeb2.0的村镇民俗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以旅游目的空间信息为纽带的多媒体信息Mashup展示。为村镇管理部门、旅游从业者提供一个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交流的整合平台,为解决民俗旅游经营中遇到的交流推广问题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潜力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高志强  刘纪远 《遥感学报》2000,4(2):136-140
在对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研究基础上,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借助GIS工具,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土地地潜力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在评价基础上,对中国土地资源的耕地潜力、生产潜力、生产潜力总量、人口容量潜力及综合潜力的大小和空间展布特征进行分析。结论为:中国土地资源潜力很力,但时空分布不均,在开发利用中,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的战略方针,在保护好现有土地资源和合理科学利用的基础上,谨慎开发,以  相似文献   

5.
WebGIS是GIS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基于ArcGIS Server Java ADF和JSF框架的Web-GIS产品开发的关键性技术。文章首先介绍了JSF和ArcGIS Server Java ADF的基本知识,然后对ArcGIS Server Ja-va ADF基本开发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以村镇民俗旅游资源空间化分析系统为例,总结了开发此类程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逐渐得到城市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两方面入手,以GIS技术为支撑,提出了一套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法作为评价方法、德尔菲法作为权重确定方法,构建了基于GIS的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以改造前(2007年)的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2号地块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块处于“基本适宜”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运用GIS空间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青岛市旅游资源群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对各地区开发潜力值进行了估算,为青岛市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估算结果表明:青岛市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较大的是市南区(16.7623)、市北区(13.8572);崂山区(3.566)、李沧区(3.2324)、黄岛区(2.7804)次之。因此,旅游资源开发应以主城区为主,崂山区、平度市为辅的一体化旅游资源群开发,建筑设施与地文景观资源群方面应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对拟收储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集约高效开发流域内土地资源,最大化土地增值收益,缓解流域整治带来的资金压力。本文通过对东莞市石马河流域潜在的可供开发土地进行摸查和评价研究,首先建立地块筛选指标体系,确定潜在收储地块;然后评估拟收储地块的规划条件、收储潜力和经济效益;最后提出相关收储整备建议。本文探索建立完整的"筛选-评价-收储计划"的土地资源评价体系,为政府部门进行流域综合开发和土地储备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村镇民俗旅游景观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kyline软件的性能,并以某示范点为例,对SkylineTerrasuit中的TerraExplorerPro在村镇民俗旅游景观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示范点三维场景建立的问题,最后通过SkylineGlobeAPI(SGAPI),对Terrasuit软件进行扩展,实现村镇民俗旅游景观的虚拟展示。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南段(芦山段)旅游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山县地处龙门山南段,是成都平原向龙门山山地过渡的地带,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和人类活动造就了区内山体、峡谷、岩溶、瀑布、湖泊、河流、森林和花卉等一大批自然景观,同时孕育了大批极具旅游价值的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观多以点状方式散布在全县范围内,人们对于全县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景观的分布范围和规模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此必须对芦山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但是逐一调查每个景观难度较大,也难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去把握资源的分布和特征,本文利用ETM遥感图像,按照先解译自然景观,再结合其他资料间接判定人文景观的方法,实现了对区内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依据欠缺的问题展开研究,对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并量化了评价指标,构建了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计算了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评价的权重,得出了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评价的结果。结果表明,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参数关联系数平均值γ0j均较高,西安文化旅游资源有较高的品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前景良好,同时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简便可行,在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旅游大数据对旅游者的行为模式的影响日趋明显,在分析研究区旅游资源现状基础上,利用传统数据和网络数据,选取4个一级因子和8个分级指标,构建梅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对梅州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市旅游资源北密南疏,具有从城市中心向各县市递减的趋势,其中218个旅游点综合评价得分在0~0.7之间,集中分布在0.1~0.2间,自然类的旅游资源高分的景点所占比重最多。基于评价得分核密度分析的旅游资源也具有空间差异性,自然类景观的综合评价得分呈多格局分布特性,人文类和休闲类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的空间格局为单一中心格局。梅州市旅游资源及其评价得分具有空间分异特征,建议各类景点发挥协同组团的优势,优化旅游资源发展空间格局,将梅州市建造成世界客家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并对同类型城市旅游资源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烟威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GIS技术,对烟威地区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烟台、威海、蓬莱三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中心,以30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5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分析,揭示以三市为驻足地进行旅游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信息及距可达景点的空间距离。基于区域内三条主要交通线路,以8km为最大缓冲半径,以2k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分析,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可达景点的空间信息。最后总结了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提出了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及旅游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海南岛环境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对海南岛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系统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编制了海南岛地质灾害综合区划图;研究了重点地区金属矿、砂石矿分布规律,预测了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靶区;系统分析了岛内旅游资源分布现状与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编制了全省旅游规划卫星影像图,其成果为海南省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使武陵源这块世界着名的旅游胜地的丰富旅游资源发挥其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遥感方法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并借助微机处理,建立了“武陵源旅游资源数据库系统”.充分地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共享,直接为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旅游资源单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单体作为旅游资源普查的重要成果,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资料丰富等特点。利用计算机对旅游资源单体普查成果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对旅游资源的统计、评价、分析与规划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旅游资源单体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的数据库及功能设计,详细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总结了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Culture is gaining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nd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force of attraction for tourist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allows destinations and regions to expand their customer base, diversify their offer, extend the stay of the tourist, and reduce seasonality. Great efforts are made, by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regions, in order to obtain official designation regarding the relevance of their historical/cultural attractions, for example through UNESCO’s World Heritage Sites (WHS) list. Such an aspect seems particularly relevant for a country like Italy, which has a high number of entries in the WHS list and where regions take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ourism. Using an 12-year panel of domestic tourism flows, we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gional endowment in terms of WHS from two perspectives: (a) by separately estimating the effects, on tourism flows, of WHS located in the residence region of tourists and in the destination region; and (b) by taking into account potential spatial substitution/complementarity effects between regions due to their WHS endowment. Finally,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offered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extent of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