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析 《气象》1976,2(6):8-10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西藏广大翻身农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沉睡了亿万年的“世界屋脊”上,创造出冬小麦大面积高产的奇迹。以试种冬小麦只有三年历史的加查县为例,1974年种植13,000多亩冬小麦,亩产平均达到570斤;该县先锋公社近1,400亩冬小麦,亩产超过700斤。1975年西藏江孜农试场在1.78亩试验地里种植的肥麦,创造出亩产1610斤高产纪录。这些事实说明,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关键在于人们能否认识它,并且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它。  相似文献   

2.
熊宏斌 《气象》1979,5(2):24-25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云岭山脉的高原平坝之中。纬度为26°N多,海拔为二千三百多米。近年来,由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和科学实验活动,丽江的冬小麦连年获得增产,尤其是丽江大研公社红卫大队红卫一队,连续三年夺得大面积高产。在200亩冬小麦中,1975年平均亩产634斤,1976年亩产960斤,  相似文献   

3.
增加复种指数是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的措施之一,也是充分利用热量资源的一个途径。乌拉乌苏地区地少人多、土地肥沃、夏季水源充足,生产水平较高,过去就有复播的习惯,通常是在冬小麦收后复播糜子、绿肥等。一般年份复播糜子亩产200斤左右。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1974年沙湾县向阳公社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区种植总面积761.8万亩。今年每亩单产364斤。总产廿七亿七千万斤,增长28.9%。全  相似文献   

5.
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的教导,我们开展了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寻找适宜播期,掌握小麦高产的气象条件,为“农业学大寨”做出贡献。我站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选用的品种为“红农1号”,从9月10日开始,每隔5天播一期,到10月5日止,共六期。每期播量为25斤/亩。试验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旱原地区冬小麦亩产的年际变化很大,以蒲城为例,从1953年到1980年,最高亩产318斤(1975年),最低亩产仅109.6斤(1958年),多年平均亩产大约190斤左右。造成产量200斤左右的波动,除去生产技术水平及品种等因素外,在气象条件方面,降水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旱原冬麦生育期的气候背景。渭北旱原东起韩城西至宝鸡,北起洛川以南,南到乾县、三原以北,蒲城位于旱原的中间地带,因此,不妨以蒲城为例  相似文献   

7.
在冬小麦抽穗—灌浆期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利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cor-188B辐射量子照度仪及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水分胁迫引起的冬小麦光合生理生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系统地给出了冬小麦多种农业气象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状况。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给出了包含辐射强度、温度及土壤水分因子的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模式。该模式具有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和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改进了传统水分胁迫对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简单阶乘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准确推算水分胁迫对大田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可能影响,以及水分胁迫对区域农业干旱的可能影响奠定了前提条件。该研究是冬小麦干旱预测模型的叶片子模型,为冬小麦农业干旱预测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基本参数,同时也为建立冬小麦干旱预测模型奠定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根据1960-1994年北京地区冬小麦田间调查、观测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的分析,将北京地区冬小麦穗粒形成期划分为五个农业气候年型,并结合北京地区的生产水平,提出了针对不同年型的农业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9.
唐守顺 《气象》1983,9(6):26-28
本文采用了费希尔(Fisher.R.A)提出的积分回归模式,同时运用一些常用的统计学手段,对宿县冬小麦产量和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回归分析,定量地探讨了冬小麦产量与当地的光、热、水等农业气象条件的基本关系,研究了在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引起冬小麦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以及气象因子的波动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的程度,试图从农业气象的角度为合理评价宿县冬小麦的农业气候资源,采取高产稳产栽培措施以及进行产量预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宁强县地处陕南西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无霜期二百四十天,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一九七七年粮食总产高达一亿八千七百万斤,一九七八年突破二亿大关,达二亿一千万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在我县粮食总产中,比重最大的是玉米产量。一九七六、一九七七、一九七八,三年玉米产量都连续稳定在七千万斤以上。对大自然来讲,农业生产还是处于必然王国。由于自然灾害比较多,玉米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最新研究成果,对其中的风险评估、灾损评估等模型进行集成,开发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业务服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基本参数、数据导入、风险分析、动态评估、后期评估和作图等部分组成,能够提供河南全省的冬小麦干旱评估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夏玉米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最新研究成果,对其中的风险评估、灾损评估等模型进行集成,开发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业务服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基本参数、数据导入、风险分析、动态评估、后期评估和作图等部分组成,能够提供河南全省的冬小麦干旱评估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是平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收成好坏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好冬小麦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据平凉市历年冬小麦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本市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预报模式,对产量预报进行初步探讨。一、趋势产量模式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因素很多。为研究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就要对产量序列进行处理,作趋势模拟,以便从中分离出气候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朱国庆 《干旱气象》2002,20(1):24-26
甘肃中部包括兰州、白银、定西、临夏及甘南等五地 (州市 )。该区为冬、春小麦混种区 ,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小 ,主要分布在定西地区东南部、甘南的舟曲、迭部及临夏东乡县东南 ,种植面积不足1 0万hm2 。该区地形复杂 ,气候类型多样 ,大部分为旱作农业 ,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了解和掌握冬小麦的生理特征和生态条件 ,根据气候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冬小麦生产要求 ,提出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 ,为冬小麦布局、气候资源合理利用 ,和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1 冬小麦一般生态气候条件该区为冬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我县冬小麦种植面积为45万3千余亩,平均亩产达266斤,比头一年增产43%,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奋起直追学大寨,战胜低温干旱,冰雹及各种病虫等自然灾害,夺得小麦大丰收,使59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76斤,比去年亩增46斤。为了认真总结经验,我们对1976—1977年冬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寒潮对我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冻害。分析研究寒潮发生情况,特别是1987年11月26—28日强寒潮与本区主要作物冬小麦的冻害特点等,对采取防御对策,确保冬小麦稳产高产有一定作用。一、陇南寒潮的一般情况由于陇南地处我国大陆中部中纬度山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膜试验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其农业气象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高海拔地区复膜栽培冬小麦是提高其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冬小麦农业气象条件优劣和发布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更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在解释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参照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构建的通则,综合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由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主要病虫害指标四大类构成。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由反映品种特性和地域布局的指标构成,包括品种类型、区域布局和耕作栽培管理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由反映关键生育阶段气象条件适宜与否的指标构成,包括播种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收获期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由反映受灾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干旱、越冬冻害、晚霜冻、湿渍害、干热风、烂场雨等;主要病虫害指标由反映病虫害发生发展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此外,还对指标的筛选和综合集成及赋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的春季生长包括返青期、起身期和拔节期,是其个体旺盛生长、合理群体建成以及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壮秆、大穗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气象服务的重点就是依据春季的天气气候特点,围绕冬小麦分美成稳规律和幼穗发育规律,为生产单位的田间管理提出措施和建议。1冬小麦春季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1.1冬小麦返青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后,麦苗根系开始活动,气温稳定通过3℃以后,麦苗开始近青,返青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分蘖。气温稳定通过5℃以后,麦苗进入春季分蘖盛期。分蘖平稳粗壮要求的温度为6~13℃,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