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兹大学正在尝试一项测量剪切波自动分裂的计划。这项计划是在与国际地震中心密切合作下进行的 ,以确保继续进行新的测量并在计划结束后在国际地震中心《通报》上发表其成果。英国自然环境研究会为国际地震中心成员提供部分资助 ,以便将综合测量结果输入国际地震中心数据库。新的波形恢复软件将成为分裂测量系统的一部分。当国际地震中心接收到波形数据后 ,该系统会自动测量分裂及其可靠性 ,然后将结果保存在国际地震中心数据库。当用户选择在线《通报》终端时 ,将查看到分裂测量的结果。一个新的网页可以为用户解答有关特别分裂测量结果的…  相似文献   

2.
正《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协办。主要刊载内容如下《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在美国国际CODEN中心的国际刊名代码是:CODEN DOGYEQ,对应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ISSN 1003-324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是:CN 11-2327/P。本刊为双月刊,16开本,每期140页。每期定价:40元,全年定价:240元(含邮费)。可通过银行汇款。具体订购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向您推荐综合性学术期刊利用观测技术掌握信息资源推动工作进展扩大研究领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协办。主要刊载内容如下《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在美国国际CODEN中心的国际刊名代码是:CODENDOGYEQ,对应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ISSN 1003-324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是:CN 11-2327/P。本刊为双月刊,16开本,每期140页。每期定价:40元,全年定价:240元(含邮费)。可通过银行汇款。具体订购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地震观测台业务手册》(Manual ofSeismolgical Observatory Practice)系根据固体地球物理的世界资料中心 A 的报告 SE-20号,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译出。该书有英文和法文版本,由著名的英国地震学家威尔莫(P.L.Willmore)负责编纂,原版于1979年9月出版。该书介绍了国际地震台观测系统的最新技术,在引论中介绍了国际地震台网的发展概况和作用。在地震台网的组成一章中介绍了地震  相似文献   

5.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 2 0 0 1年 4月 9~ 1 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 1 5个编辑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地震数据信息中心主任刘志远、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 (国际合作 )司巡视员王洪珍、江苏省地震局杨军副局长、地震数据信息中心卢振恒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是由《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译丛》等编辑部联合发起、江苏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部承办。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是 :①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发展 ;②地震科技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③编辑学者化 ;④科技期刊与市…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地震发生在整个地球上,它使世界各国蒙受灾难。只有在广泛交换和综合统一所有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地震本身的过程,同时也才能估计地震危险的程度。国际地震中心在综合地震资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际地震中心位于大不列颠纽贝利。它是非官方性组织,由三十五个以上的对地震感兴趣的国家机构资助建立的。全世界一千多个地震台的记录资料都被送到这里。国际地震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所有送来的资料重新确定震中参数、使之更为确切,确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震动态〉文集之三:国际震磁研究》、《〈国际地震动态〉文集之四:国际地震学实验研究、国际地震学及地球物理学协会(IASPEI)区域性学术讨论会综述专辑》和《〈国际地震动态〉文集之五:国际地震预报警报和地震对策研究》三个文集,将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分别出版,并由新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震中心(ISC)是一个非政府的、非营利性机构,它的首要任务是产出权威的地球地震活动性报告。《国际地震中心公报》报道了50年(1960~2011年)的地震活动性。近年来由于全球台站日益增加,使得报告的地震事件尤其是事件的震相数量急剧增加。相似的射线路径会引起相关的走时预测误差,这些误差归因于:模型中没有加入地球非均匀性,这导致了对定位不确定性的低估和不利的台网几何结构以及定位偏差。因此,全球的台站分布越密集和越不均衡,大多数定位算法中所做出的假设(观测数据是独立的)越不成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为国际地震中心开发了一种新的定位算法,这种算法考虑了相关误差结构。我们采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所有的在ak135模型中有有效走时预测的标准震相来得到更精确的事件定位。本文中,我们阐述了新的国际地震中心定位方法,为检验此方法的可靠性,我们用该方法重新定位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参考事件表中的地面真实事件,我们也对整个《国际地震中心公报》做了重新定位。我们的定位算法虽然只有很小的改进,但是对定位结果的改进却很显著,尤其是在深度的确定上和更精确的形式不确定性分析上。我们论证了新的定位算法;通过后续震相的使用和深度解的测试,相当多的地震震群变得更紧密了;因此该算法为地球地震活动性提供了一个改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19]2631号"关于《国际地震动态》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国际地震动态》(CN11-2362/P)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65/P,出版单位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变更为《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为中国地震学会内设机构)。办刊宗旨为: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科学进展》创建于1971年5月,原为内部赠阅的不定期刊物《国外地震消息》,1978年8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改为正式出版的期刊《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9月经本刊主办单位申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更改刊名为《地震科学进展》。1971年5月—1975年12月,《国外地震消息》油印出版了共30期;1976年1月—1978年6月,《国外地震消息》又铅印出版了共30期;1978年11月以《国际地震动态》出版一期"试刊号",《国际地震动态》从  相似文献   

11.
据《地震工程与构造动力学》1980年第8卷3期的一则消息报道,土工地震工程学与土动力学新进展的国际会议将于1981年4月26日至5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举行。本会议是由美国密苏里州大学罗拉分校组织的,并由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美国地震工程研究学会(EERI)及美国地震学会等单位发起的。土工地震工程学与土动力学新进展的国际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19]2631号"关于《国际地震动态》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国际地震动态》(CN11-2362/P)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65/P,出版单位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变更为《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为中国地震学会内设机构)。办刊宗旨为: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科技成果,交流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及信息,推进地震科技研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19]2631号"关于《国际地震动态》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国际地震动态》(CN11-2362/P)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65/P,出版单位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变更为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震动态》2003,(3):42-43
科技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地震学会是广大从事地震科技研究和参与防震减灾事业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 ,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人才荟萃、信息资源丰富、会员分布地域广泛等优势 ,在科技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面应起积极的作用。为此 ,从 2 0 0 3年开始 ,中国地震学会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国际地震动态》刊物 ,并在《国际地震动态》刊物中开辟了“中国地震学会动态”栏目。《国际地震动态》刊物按月发送到每一位中国地震学会会员手中。《国际地震动态》刊物目前的发…  相似文献   

15.
笔者参加了云南省地震局年初召开的通海1970年7.7级地震学术讨论会后,感到关于该地震发震地点的确定值得商榷。《中国地震简目》(地震出版社,1977年出版)根据当年宏观调查确定的震中位置是北纬24°、东经102.7°,地点在北西向曲江断裂的东南段、通海县高大公社西北的五街附近,该处原先在构造上被解释为通海山字型前弧西翼与曲江断裂斜接之处。但是阚荣举在1977年(《地球物理学报》20卷2期96—109页)和刘祖荫在1979年(《地震研究》2卷3期39—49页)根据国际地震中心和《中国地震目录》确定的新震中位置是北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国际地震动态》系经国家科委1978年8月14日(78)国科发条字243号文批准出版。原名《国外地震消息》,是内部赠阅不定期刊物,1978年11月改用《国际地震动态》出版一期“试刊号”,从1979年定为月刊,正式出版发行,由我们编辑部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和发行(代号:内58)。《国际地震动态》作为一个科技情报动态性刊物,本着“洋为中用”的精神,将编译刊载国际上有关地震及地球物理科研领域里新  相似文献   

17.
《地震科学进展》创建于1971年5月,原为内部赠阅的不定期刊物《国外地震消息》,1978年8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改为正式出版的期刊《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9月经本刊主办单位申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更改刊名为《地震科学进展》。1971年5月—1975年12月,《国外地震消息》油印出版了共30期;1976年1月—1978年6月,《国外地震消息》又铅印出版了共30期;1978年11月以《国际地震动态》出版一期“试刊号”,《国际地震动态》从1979年起定为月刊,正式出版发行,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和发行。1978年9月—2019年12月,《国际地震动态》共出版了492期。从2020年第1期起,正式以《地震科学进展》刊名出版发行。为保持延续性且便于期刊文章被引用,自本期开始更改期刊编号形式,由年份与期更改为卷与期,本期编号确定为第50卷第1期。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 ,万象更新。新思想、新理念、新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朝气蓬勃地发展。纵观全球、了解世界 ,信息传播尤为重要。《国际地震动态》是全国唯一的地震科技信息研究类月刊 ,是中国核心期刊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创刊 32年来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从 2 0 0 3年开始 ,中国地震学会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国际地震动态》月刊。在《国际地震动态》杂志名称和办刊宗…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震动态》创刊于 2 0世纪 70年代 ,其时中国还没有开始摆脱封闭或准封闭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 ,《国际地震动态》作为反映地震科学发展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国际动态的刊物 ,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地震研究领域的《参考消息》的作用。这也正是《国际地震动态》长期以来深受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对地震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的喜爱 ,在防震减灾事业中颇有影响 ,并引起一些国外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关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初期 ,《国际地震动态》根据当时国际上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及时地进行了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方面的报道和讨论。在当时…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科学新闻》1981年3月13日报道,由日本科学技术厅主持的日本第六次防灾科学技术研究联络会议,最近在京港区的都道府县会馆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震防灾和强震观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冈本舜三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大沢胖,分别以《地震防灾和强震观测的意义》、《强震观测的国际合作》为题作了报告。高密度强震观测就地震来说,今后日本应走防灾和观测相结合的道路。冈本教授对此讲了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