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常福龙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大青山中段,矿体产于中元古界渣尔泰群浅变质岩系中,金矿体主要受NW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金矿化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钾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根据常福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属构造蚀变岩型.本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金异常区内的断裂构造及断裂构造中的多种蚀变组合(如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标志,提出了本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照壁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了找矿标志。研究发现:照壁山铁矿主要产于石炭系土坡组和臭牛沟组的砂岩、粉砂岩中,矿体主要沿着近EW向的断裂和裂隙分布,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具有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2中类型,围岩蚀变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较强;铁矿的形成主要与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近EW向的构造破碎带、弧形构造的扩容带、层间裂隙以及"硅钙面"附近是寻找铁矿的有利部位,在其深部还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福建建阳井后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华 《福建地质》2015,34(2):125-134
井后钼矿是闽北地区新发现的辉钼矿矿床。矿体明显受构造控制,北北东向断裂为导岩导矿构造,矿体总体沿北北东向断裂两侧分布,而北东向裂隙带为区内主要的容矿构造,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北东向裂隙带中。通过对井后钼矿的地质特征初步的总结和分析,认为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燕山中期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4.
浦城银坑铅锌矿产于早元古代麻源(岩)群南山(岩)组、大金山(岩)组变质岩与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内,矿体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分布,北东向断裂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矿体总体沿北东向断裂两侧分布,而北东向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成矿物质来自早元古代含矿地层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宏达-李家堡子金矿床是产于清原太古宙早期混合花岗岩破碎蚀变带中的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矿床赋存于北东向大断裂的次级构造中,赋矿围岩为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围岩蚀变为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主要有硅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矿体的形成与太古宙混合花岗岩以及印支期花岗岩的多期次“脉动式”侵入有关,尤其与印支期花岗岩关系密切.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认为断裂构造、太古宙混合花岗岩及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是该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可以利用构造特征、表生氧化特征和蚀变特征等找矿标志对研究区及外围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6.
下峪铁矿床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矿区岩浆活动较强,太古界鞍山群地层呈残留体形式分布在变质深成侵入体中,磁铁矿体赋存于鞍山群地层中,为斜长角闪岩中的夹层—磁铁石英岩。区内共圈出8条磁铁矿体,其中有7条出露地表。矿体普遍具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文章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仕伟 《地质与勘探》2024,60(2):265-276
维权银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地区,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大型银铜多金属矿,大地构造划属觉罗塔格沟弧带中的雅满苏岛弧带。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长期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建立在多年野外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银铜、铅锌矿体均分布于火山碎屑岩中,受地层控制的铅锌矿体被断裂构造控制的银铜矿体所切穿;铅锌矿成矿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主要的蚀变类型为矽卡岩化,为接触交代成因类型,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银铜矿体形成于晚石炭世中晚期,矿体就位空间为断裂构造,矿体形态明显受断裂形态和性质所控制,有着明显的矿化边界,即断层面,认为其属岩浆期后远程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晚于铅锌成矿。  相似文献   

8.
安化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经济意义湖南省安化县东南安化萤石矿床,地处东西向构造与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的反接复合部位。主矿体产于印支期第二次侵入的伪山岩体西北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SW—NE向F1断裂的规模最大,长度大于1100m...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复兴村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元古宇老岭群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是重要的含金矿源层,也是主要的容矿围岩.区内的NNE、NW向断裂破碎带是重要的的控矿构造.断裂破碎带内分布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是金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并存在后期氧化富集带.燕山期花岗岩作用区,特别是闪长岩脉与矿体相伴处是是富金矿(化)体.相关的成因机制分析表明,复兴村金矿床在成因类型上为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多因复成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牛圈子银金矿区位于上黄旗岩浆岩亚带的西侧。在系统资料收集和二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野外实地工作,系统地总结区内深部主要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岩浆岩及构造对区内铅锌银多金属矿成矿的控制,以及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研究表明,本区银金矿体、铅锌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沿F 1断裂破碎带贯入的隐爆角砾岩体及其上下盘的蚀变碎裂花岗岩中,NE向F 1断裂带及其控制的隐爆角砾岩是主要的控矿因素,成矿流体属深源混合岩浆水,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研究结果可为本区及外围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后仙峪硼矿区地表分布的岩石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前人研究认为该岩石为岩浆岩,其下不可能存在层控硼矿床.通过对该区地质资料及混合花岗岩的分析研究,结合多年野外勘查工作,得出该岩石为正常地层,经钻探验证在数百米厚混合花岗岩层下发现了隐伏硼矿体,取得了找矿突破,扩大了该区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呈脉状、透镜状.研究表明,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宜春年坑银铅矿床产于武功山混合杂岩体北东端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内,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圈定银铅矿体2个(MⅠ矿体、MⅡ矿体)。通过对宜春年坑银铅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宜春年坑银铅金属成矿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充填脉型。  相似文献   

14.
白干湖钨锡矿田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笔者通过对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4处矿床实地剖析,认为这些矿床已构成一个集矽卡岩型、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交代、充填叠加复合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矿田内矿化类型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或分带性:即产于花岗岩边部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在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大理岩内;产于花岗岩小突起内侧及其顶部外接触带伸枝脉岩的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体,前者呈厚板状透镜体面型分布,后者则呈脉状线型分布于围岩地层中;产于隐伏花岗岩突起上部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矿体,其因受区域NE向白干湖深大断裂构造限制,多呈低缓角度的平行脉状充填于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的绢云石英片岩中.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等特征,矿田内的矿化蚀变可划分为3种:即矽卡岩化、云英岩化(包括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等)和硅化.研究表明,矿田内矽卡岩型白钨矿化、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化和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化构成一个与加里东期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矿田成矿系列,属于岩浆期后高温-气化热液交代和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钟云川  蒋丛林 《云南地质》2009,28(2):185-190
潞西地区航磁有三个异常带:第一异常带为同源重磁异常,反映高密度磁源体,由基性~超基性岩引起;第二异常带区域不同源重磁异常,反映低密度磁源体为混合片麻岩、混合岩等低密度地层,局部可能反映团坡厂和轩岗乡与黄铁矿相类似的矿床(点);第三异常带,重磁异常也不同源,反映寒武系一第四系的新地层,局部与花岗岩接触带及与断裂破碎有关的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依据区内航磁异常及地球物理特征,提出在潞西地区的找矿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石块地金矿位于党河南山金成矿带上,是由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定了As-3综合异常,并进一步利用1∶1万土壤测量进行解剖,发现了石块地金异常区,经过后期工程揭露,发现了有价值的金矿体7条。综合研究表明,勘查区金矿体赋存岩性均为花岗斑岩,并严格受NW—SE向断裂构造的控制。主矿体的延伸方向与土壤测量圈定的Au异常长轴展布方向一致,充分证明了在该区运用化探手段找矿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尼亚拉克钨铜矿区位于柴达木微板块之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该带为W-Sn-Pb-Zn-Fe-Cu-多金属矿带。矿床的赋矿地层为蓟县系狼牙山组和青白口系丘吉东沟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含矿岩性一为条带状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另一种为条带状云英岩化变石英砂岩和变粉砂岩。矿体主要受地层和侵入体接触带的控制,形态多呈层状、透镜状和脉状。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包括石榴子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化、阳起石化、符山石化、硅灰石化、绿帘石化)、云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阿尼亚拉克钨铜矿是以蓟县系狼牙山组和青白口系丘吉东沟组为赋矿岩系,以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为热动力源,且受岩体与灰岩接触带和近EW向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岩浆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矽卡岩-云英岩型钨铜矿床。阿尼亚拉克钨铜矿床的发现对祁漫塔格地区钨锡、铅锌、铁、金铜成矿远景区的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东英格庄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振  张学仁 《矿床地质》2006,25(2):175-182
英格庄金矿床位于山东牟乳金矿带巫山断裂的南缘,其围岩主要以古老变质岩与昆嵛山花岗岩为主,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文章通过对英格庄金矿床控矿断裂发展史以及断面几何形态与金矿体赋存位置关系的研究,发现矿体在断层带中的分布具有规律性。深部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英格庄金矿床Bi与Hg关系非常密切,是金矿化的最佳指示元素,且在已知矿体下方出现前缘晕与尾晕相互叠加的现象。结合矿体在断裂中分布的规律以及原生晕特点,对英格庄矿床深部第二富集段进行了预测,并预测在-220m下有第二金富集段存在,且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范谢均  吕新彪  柳潇  刘龙 《地球科学》2021,46(3):1083-1099
乌奴耳矿床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造山带中段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陆相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对该矿区的进一步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围岩蚀变和岩石地球化学信息,对乌奴耳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研究、岩石蚀变分带研究和原生晕研究.乌奴耳矿床中存在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第1阶段斑岩型钼矿化,主要产于矿床深部的花岗斑岩体内;第2阶段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顶部及其附近围岩的隐爆角砾岩中;第3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化,主要产于浅部张性断裂构造中.矿区内存在至少两期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事件,张性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乌奴耳矿床中具有明显的围岩蚀变分带特征,蚀变矿物分布与已知矿体产状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岩石原生晕异常分布与已知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元素组合分带特征,能够为乌奴耳矿床深部找矿提供可靠信息.综合以上主要找矿信息特征,预测在乌奴耳矿床Ⅱ矿段207勘探线剖面深部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