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了15年来我国地勘业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地勘业政府投资,企业投资、个人和团体投资、股份投资以及外商投资的特点、可能性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冶金地勘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但矿产的发现和查明又是一个科学的、艰苦的系统工程。根据湖南省地勘产业的现状,对地勘业的改革与发展战略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四一八队1992年下半年组建地勘院,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定额上交,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勘业运作方式,提高了职工闯市场、求效益的积极性,2年来上交大队272万元,为地勘业的改革建立了雏形。  相似文献   

4.
罗翔 《安徽地质》2003,13(2):85-88
面对资源配置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地勘业走出国门参与风险勘查已是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地勘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地矿部门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地勘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产业经济发展中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经过十几年来地矿部门产业经济调整的艰难探索,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关于地勘业的发展前景与方向,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索。本文主要是从产业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影响地勘施工业的发展。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情况,工勘业要保持稳健运行,就要认清市场形势和困难,讲求经营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题名综合论评朱训部长谈地矿工作的战略自标和战略措施地勘成果作为无形资产是建立现代地勘企业的重要条件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速地勘经济发展加快地勘业体制的改革地矿部常务副部长宋瑞祥谈《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的有关问题实现冶金地勘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曾绍金本刊评论员曾绍金本刊记者田万态@5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本局近三年综合统计经济指标数据的对比,说明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而这种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地勘业的复苏(煤勘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112%)与改变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的结果(地质成果收入年平均增长率364%).面对地勘业的繁荣期,提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应进一步考虑的的几个问题(地质勘查业的投资方向决策、地质成果经营方式的适时调整等).  相似文献   

9.
叶柏庄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34-1139
以国家能源、矿业、铀和核电政策为依托,讨论、分析了我国未来核电用铀趋势及铀地勘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铀资源潜力深远,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地域辽阔,资金投入尚少;宏观上看,铀矿找矿周期与国际水平相当,而找铀装备、方法存在差距,铀矿经济评价体系和理念亟待建立。为了确保国家核电安全运行,未来15年是我国铀地勘业十分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美国铀矿总共施工7 209个钻孔,总进尺1 493 520 m;生产铀1 628.55 t;铀矿业总支出费用为2.773亿美元,其中铀矿地勘费支出为3 450万美元,占铀矿业总费用的12.44%。铀矿地勘钻探费用为4 460万美元,占铀矿业总费用的16.08%。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实现国民经济两个根本转变出发,对地勘行业的改革由政策性调整发展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产权制度创新,实行资产性经营的新阶段后,地勘单位如何从现实低水平的资产经营状态。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地一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转,提出了组建地勘产经营性公司的改革与建设性主张,并对其可能性和组建运作的可操作性进行了理性的探讨。最后强调指出:组建地勘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最有效形式,是地  相似文献   

12.
董和金 《湖南地质》1995,14(1):10-16
该文从地勘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实践中,总结了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应防止的倾向,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干主业加强地质找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兰英 《安徽地质》2003,13(4):319-320
地勘文化建设是地勘单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勘单位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创造培育出的本单位自身特征的精神物质财富的总和。它由地勘单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由浅入深、由表里的层次构成。其中观念文化是核心和灵魂,是地勘单位培育形成的共同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地勘单位哲学、道德、精神、风尚等。它由地勘单位存在、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以价值为核心,通过人的示范、倡导、强化、宣传、树立、培养、激励等手段作用于地勘单位方方面面的活动,制约、调整和推动着整个地勘单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地矿系统工程勘察施工业起步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现已成为地勘行业强劲的支柱产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河南省地矿厅全面加强工程勘察施工业的管理工作。加强资质管理,以资质就位换证为契机重组各工程公司,制定了市场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和技术与质量管理办法,规范各地勘施工单位内部管理机制,继续加强人才培训,制定了“九五”发展目标和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庆忠 《广西地质》2002,15(1):61-64
地勘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企业,其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地勘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研究意义,在借鉴国外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调整地勘单位产业结构促进延伸产业高速发展余勇(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北京)一冶金地质系统1984年重庆会议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工作方针,1988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提出了“两业并重”的工作方针。10年来,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快了冶金地质多种...  相似文献   

17.
毋庸讳言,20余年来地质勘探行业始终未能走出困境。在大多数行业趁改革大潮而欣欣向荣之际,地勘行业的向隅应该不是偶然的,不会是没有深层次原因的。探究原因,对症下药,诚其时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明确地勘单位的产品究竟是什么?其实它并非实物形态产品,而是地质信息。由于它可以给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故可称为地质信息资源,又可划分为原始地质信息资源和演绎地质信息资源两个层次。地质信息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价值量由给使用者带来的收益能力所决定。地质信息的商品化就是要进行地质信息产权交易,而产权界定又是地质信息市场化运行的前提。以地质信息的一个分支即矿产地质信息产权为例,依勘查阶段之不同应有一个循序的演进过程,产权之归属和转移也相应有所界定,如此方能保证地质信息交易之顺畅和有序。地质信息产权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应有产权制度予以保证。地质信息产权的取得制度可以参照专利权取得制度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取得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特点来制定。其中的矿产资源地质信息产权与探矿权、采矿权虽有联系但又必须加以明白的区分。实际上探矿权是投资生产地质信息的权力,它是由行政授予的,所谓探矿权转让不过是官权主导下的市场,地勘单位并没有独立处分的权利。当前我国矿业权市场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根源在于混淆了国家所有的矿业权与地勘单位所有的地质信息产权之间的界限,而且前者又鲸吞后者所致。产品不清楚、产权不明晰、市场不公正、法规不完备、地勘业之困境自不待言。只有建立以地勘企业为主导的地质信息产权市场,才能克服当前矿业权之官本市场局面,真正加快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重振地勘事业之生机。地质信息的市场化运作也在呼唤新技术的支持。将地质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将使地勘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赛博地质”。赛博地质观即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和人机互动性之地质观。地质信息在赛博空间中运行,一方面可以获取和演绎地质信息,一方面又可开展地质信息的营销交易活动。赛博地质的建立将导致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包括新的管理体制、新的企业群体、新的科教事业和新的投资体制等等。当前地勘业应积极拓宽服务领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制定地质信息技术标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迎接赛博地质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郭万里  王恒山  李瑞 《地质论评》2023,69(3):69031050-69031054
为适应国家发展改革的趋势,促进甘肃省地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具有甘肃特色、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地勘业发展的“甘肃模式”。本文SWOT方法[指分析企业在整个市场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分析了甘肃省地勘事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现状、内外部环境和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提出了甘肃地勘事业未来怎样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途径和策略。这对于甘肃地勘产业形成统一的有机体,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队伍相对稳定,产业内部协调有序运行,从而保持地勘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音茜  武国辉  杨涛 《矿物学报》2007,27(3):519-523
地勘单位由企业化管理转型为企业化经营已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勘单位应依据自身优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树立起战略发展的观点。为此,本文从大地质大市场战略、组织创新战略、资本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人力资本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六个方面对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各地勘单位必须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市场形势、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它是关系到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孙英男  李守义 《世界地质》2004,23(1):100-106
通过对我国地勘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地勘企业发展的、可操作性强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模式,为推进地勘企业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努力为各行业和部门所属的地勘企业和其它生产性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