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康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易受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造成降水量极大差异。多雨年31d雨量可达289mm,少雨年仅7mm,且40%的年份出现伏旱。根据1954~1998年500hPa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度场和本站地温、综合时间剖面图图型,分析得出伏旱期降水趋势和预报指标。据历史资料分析,我区伏旱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降水与冬季(12~2月)高原地区(30~40°N、80~100°E)500hPa高度距平累积值ZH和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ZS有较为满意的相关关系。将高原区ZH正负和副高强弱分成5级。另外,还发现本站7、8两月20cm地温…  相似文献   

2.
对高温伏旱致灾机理,影响伏旱灾害程度的因素,伏旱对几种主要大春农作物生长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防御伏旱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地处内陆,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旱涝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降水80%左右集中在夏半年。冬半年降水很少,不足全年降水的20%。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形成明显的冬旱。就是在多雨的夏季也有明显的干旱时段(伏旱)。图1为旬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点聚图。可以看出,从头年11月中旬到3月中旬,旬降水量不足10mm。而夏季7月上旬达80mm左右。夏季两个高峰值间的低谷则为伏旱(7月中旬到8月下旬)。旱涝的形成是一定时段内某种大环流形势维持所造成的。所以使用月平均高度场为背景来讨论季节性的旱涝最为合适。秦巴山区旱涝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陇东伏旱的气候变化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陇东伏期降水量和蒸发量两要素,定义了伏旱指数来定量表达伏旱,通过对陇东15县(区)伏期降水和伏旱指数的分析,探讨了陇东伏旱的气候特征。对陇东伏期的500hPa平均形势,早年及多雨年环流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早年、多雨年的主要差异。通过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与伏旱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陇东伏旱的成因。最后建立了伏旱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报,经评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遂宁市有历史记录的高温伏旱天气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形成遂宁气候概况、伏旱概况及旱情影响评估,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遂宁市高温伏旱的成因,应用研究成果对气象、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应对高温伏旱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遂宁市有历史记录的高温伏旱天气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形成遂宁气候概况、伏旱概况及旱情影响评估,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遂宁市高温伏旱的成因,应用研究成果对气象、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应对高温伏旱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干旱致灾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华 《四川气象》2003,23(4):40-43
对高温伏旱致灾机理,影响伏旱灾害程度的因素,伏旱对几种主要大春农作物生长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防御伏旱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效孟 《四川气象》1997,17(3):32-36
近35年(1956—1990年)大春作物气象产量与其生长过程降水的线性及非线性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初夏(5月中旬-6月上句)降水对盆地中稻产量影响最大,呈明显的正效应。盛夏川东伏旱对盆东中稻影响亦为正效应。春季及9月降水分别对早稻、玉米、晚稻起负效应。盛夏的降水过多、过少均会造成红苕减产。  相似文献   

9.
介绍盛夏降水的EOF预测技术、盛夏旱涝预测方法和伏旱强度与太阳活动关系及预测三种伏旱中期预测方法,这对达州伏旱灾害影响的预评估将会起到补充订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盛夏降水的EOF预测技术、盛夏旱涝预测方法和伏旱强度与太阳活动关系及预测三种伏旱中期预测方法,这对达州伏旱灾害影响的预评估将会起到补充订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入8月中旬,四川已有43个县(市)发生伏旱,旱魔肆虐,牵动亿万人民的心,也牵着省长的心。8月11日,张皓若省长来到省气象局工解全省旱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是开发利用头季稻杆上的“休眠芽”再生形成的一季稻子。从头季稻生育后期到收后再生苗形成,正是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和萌发成苗、成穗的重要时期,此期,正处于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高温少雨,空气干燥的伏旱季节,在目前农村水利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对蓄留再生稻的影响很大。为了进一步弄清干旱程度对再生稻的影响和寻求相应的对策,我们开展了本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盛夏内江市出现了近50来最严重的特大伏旱,此次伏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对此次伏旱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盛夏内江市出现了近50来最严重的特大伏旱,此次伏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对此次伏旱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泸州各区县1957~2011年气象资料, 按照四川省干旱标准统计各类干旱发生频率, 再利用2006年和2011年特大伏旱的典型个例对泸州伏旱特点、成因、影响进行分析。初步结论是:伏旱发生的机率和危害最大, 中高纬环流特征和西风环流特征异常、副高偏强、温度场偏暖、地理位置特殊等因素是伏旱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干旱频繁,尤其是伏旱,不仅影响当年秋田作物的产量,而且影响次年夏粮作物的收成。因此,做好伏早预报对党政领导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制订抗旱对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陇东伏早,以前有人做过大量工作。关于青藏高原对伏旱气候形成的作用、伏旱的形成和预报,徐国昌等人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伏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8年重庆34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重庆伏旱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西部是伏旱高频区,约10年7遇,且多重伏旱。重庆伏旱的第1载荷向量场表明重庆伏旱变化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重庆伏旱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区,即西部区、东北部区、东南部区和中部区。西部伏旱在1960—1970年代最强,东北部伏旱在90年代最强,其次是70年代,中部伏旱在70年代最强,其次是2000年以后,东南部伏旱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且伏旱整体较轻。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伏旱灾害影响因子与评估项目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利用近50年的气象和灾情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达州伏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模型和计算流程.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华中在盛夏是相对少雨干旱的区域,也是我国著名的伏旱区。近年来研究表明:与长期天气过程相联系的降水异常及因此酿成的旱涝现象是我国夏季风活动异常的结果。本文初步讨论形成华中伏旱的夏季风特征及其季风气压系统,以及前期下垫面热状况对伏旱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四川气象》1999,19(4):1-3
本文对达川21世纪初(前十年)伏旱天气气候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防御伏旱灾害影响的对策建议,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