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10年春季对台湾海峡中部日本鲭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鲭产卵群体性比符合1∶1的雌雄性比关系;叉长范围212.00~271.00 mm,平均244.76 mm,优势组230.00~260.00 mm;雌鱼最小性成熟叉长225.00 mm,雄鱼最小性成熟叉长221.00 mm;体质量范围110.99~242.00 g,平均170.97 g,优势组130.00~220.00 g.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均以Ⅳ~Ⅴ期为主,摄食强度均较高,雌鱼平均摄食强度为2.00,雄鱼平均摄食强度为2.25;雌鱼的平均摄食强度随性腺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雄鱼正好相反;在达到完全性成熟前,雌雄鱼的性腺指数GSI都随着性腺的发育而增加,雌鱼的平均性腺指数GSI略高于雄鱼;绝对怀卵量5.283 5万~16.884 7万粒,平均10.405 0万±0.611 8万粒;叉长相对怀卵量227~625粒/mm,平均423±22粒/mm.随着叉长的增加,怀卵量也持续增加.叉长250.00 mm以上个体怀卵量相对于250.00 mm以下个体出现大幅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研究结果相比,目前该海域日本鲭的大量性成熟年龄由2龄提前为1龄,最小性成熟年龄即为大量性成熟年龄;产卵群体年龄组成由1~5龄转变为1~2龄,优势组由2~3龄下降为1龄;产卵群体平均绝对怀卵量下降了33.23%.因此,为了保护该海域日本鲭资源并提高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应该首先制定合理的最小开捕叉长,同时在其春汛产卵期采取必要的休渔措施及在主要产卵场设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2006年5月和2013年5月在黄海南部吕泗渔场近岸调查采集的792和247尾小黄鱼标本,对小黄鱼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研究显示:2006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范围为136~249mm,纯体重范围为17.48~107.11g,年龄组成I~II龄,I龄占55%。绝对繁殖力F变动于2 006~34 509粒,平均(14 193±1 131)粒/尾;体重相对繁殖力FW变动于30~635粒/g,平均(252±23)粒/g。绝对繁殖力与纯体重的关系为F=248.36 W+177.18,与体长的关系为F=0.053×L2.321 4。2013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范围为132~204mm,纯体重范围为29.95~102.40g,年龄组成I~II龄,I龄占82%。绝对繁殖力F变动于5 586~21 688粒,平均(11 069±946)粒/尾;体重相对繁殖力FW变动于171~331粒/g,平均(235±19)粒/g。绝对繁殖力与纯体重的关系为F=178.70 W+2 504.1,与体长的关系为F=0.010×L2.746 9。与历史记录比较,发现其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渤海银鲳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渤海采集卵巢发育到Ⅲ-Ⅳ,Ⅳ和Ⅴ期的银鲳59尾,采用重量法进行了生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90071.1±29750.9粒,单位纯重生殖力为349.34±119.11粒/g,单位叉长生殖力为376.22±107.31粒/mm。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叉长、体宽、体高、体重和纯重呈紧密正相关,与成熟系数中等程度相关,与肥满度相关性较差;单位纯重生殖力与叉长、体宽、体高、体重和纯重中等程度相关,与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性较差;单位叉长生殖力与叉长、体宽、体高、体重、纯重和成熟系数中等程度相关,与肥满度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4年4~9月"开富"号大型拖网加工船在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的东部海域进行智利竹筴鱼拖网作业的生产数据及NOAA遥感卫星记录的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的网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月份及季节变化;不同季节智利竹筴鱼产量分布频次与SST的关系;各月的CPUE空间均值分布与SST的关系;不同季节CPUE空间均值及中心渔场的时空分布;以及放网次数和CPUE空间均值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冬季智利竹筴鱼的月均CPUE高于秋季,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初春的月均CPUE,平均网产量的月份及季节变动规律与CPUE的变化相同;智利竹筴鱼的秋季产量集中在SST为12.5~13.0℃及13.5~14.0℃的海域,冬季产量集中在SST为12.5~13.5℃及15.0~16.0℃的海域,初春产量则集中在SST为15.5~16.0℃的海域;4~5月在SST为13.5~14.0℃内的智利竹筴鱼的CPUE较高,6月在SST为11.0~11.5℃内的CPUE较高,7~8月在SST为12.5~13.0℃的CPUE较高,9月在SST为15.5~16.0℃内的CPUE较高.中心渔场随着季节的变化则持续向北进行转移;CPUE在纬度方向的波动较大,在27°~28°S、37°~39°S及40°~44°S这3个范围内CPUE均值高于5 t/h,在79°~81°W范围内,CPUE空间均值介于10~15 t/h.  相似文献   

5.
鲐鱼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松  顾晨曦  严正 《海洋科学》1988,12(5):43-48
本文研究探讨了石岛渔场流刺网渔获的鲐鱼生殖群体的个体生殖力,得纠结果:1.计数样品范围内鲐鱼个体绝对生殖力平均值为531600粒;2.鲐鱼个体相对生殖力R/L平均值为1539粒/mm,R/w平均值为1078粒/g;3.雄鱼性成熟早于雌鱼,雌鱼寿命高于雄鱼;4.用复相关关系的拟合方程关系式求得的个体绝对生殖力的理论数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1。  相似文献   

6.
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明香  李显森  徐玉成 《海洋科学》2009,33(11):105-110
根据2005年3~12月14艘中国渔船在智利外海的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分析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以及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秋季转入冬季,竹筴鱼中心渔场相应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推移,10月份渔场达到最北端,春末夏初开始南撤;智利外海竹筴鱼渔场的表层水温大致为12~16℃,中心渔场为14~15℃,月间略有差异;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大致为0.06~0.12 mg/m~3,当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处于0.08~0.10 mg/m~3时,渔船作业频次和竹筴鱼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3年9~10月西非近海调查所获得的鲐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9-10月鲐鱼样本体长范围13.5~29.1cm,优势体长组为19.5~25.5cm;又长范围13.9~30.7cm,优势叉长组21.5~25.5cm,占整个渔获物的76.09%;体质量范围33~551g,优势体质量组为120~210g;叉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0.407L~(1.879)(R~2=0.538)。其性腺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占整个渔获物样本的81.71%。胃含物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经ANOVA方差分析发现,9月与10月份鲐鱼样本叉长、体质量、性腺成熟度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吴海珠  臧娜  林东明 《海洋与湖沼》2023,54(4):1149-1157
为掌握阿根廷滑柔鱼繁殖特性,根据2021年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采集到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进行计数和分析雌性成熟个体有效繁殖力,并利用能量密度测定技术测定分析其有效生殖投入。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的平均胴长为(244.90±16.36) mm,平均体质量为(295.16±64.85) g。雌性成熟个体的有效繁殖力为24 363~102 633粒卵母细胞,平均有效繁殖力为(63 158.49±16 782.00)粒卵母细胞;卵子能量密度值为25.01~26.09kJ/g,平均值为(25.71±0.25)k J/g;有效生殖投入为219.80~817.06 kJ,平均有效生殖投入为(465.02±158.71)kJ。在功能性成熟期,雌性个体的有效繁殖力和有效生殖投入均达到最大值。然而,自成熟度Ⅳ期至Ⅵ期,卵子能量密度值、体质量相对有效繁殖力、体质量相对有效生殖投入均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混合模型结果显示,雌性成熟个体的有效繁殖力和有效生殖投入均随着体质量增加显著增大,但与个体体征没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雌性成熟个体的有效繁殖力和有效生殖投入均与成熟体型大小密切相关,然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1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探捕期间采集的1178尾茎柔鱼样本,进行了茎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茎柔鱼胴长范围为201—421mm,平均胴长为290mm,优势胴长为260—320mm;体重范围为200—2650g,平均体重为1000g,优势体重为600—1000g;胴长与体重关系呈幂指数关系;雌、雄性比为2.59:1;性腺成熟度以I、Ⅱ期为主;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雌性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97.2mm;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与其它海域相比,该海域茎柔鱼个体差异明显,主要为小型群体。  相似文献   

10.
张畅  李纲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1,43(9):48-58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补充量状况对智利竹筴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态分析将1971?2017年间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划分不同模态,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析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5个环境因子在不同模态中对补充量的解释能力,并探讨模态变动对补充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模态(1971?1980年)更多的受捕捞因素的干扰;第2模态(1981?1990年)厄尔尼诺对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概率最高;第3模态(1991?2001年)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第4模态(2002?2015年)厄尔尼诺为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对比不考虑模态变动的分析结果,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不同模态的分析结果对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更为合理。研究认为,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不同模态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也不同,推测年代际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期交替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诱发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发生模态转变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未来智利竹筴鱼资源评估与管理中,应该考虑不同的模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金钱鱼繁殖生物学及诱导产卵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名贵海水经济鱼类,环境适应性和抗病抗逆性极强.本文首次较系统研究了金钱鱼养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人工诱导产卵技术.结果表明:金钱鱼雌雄性比为1.31:1,雌、雄鱼最小生殖生物学年龄均为1龄;2龄以上亲鱼生殖机能较健全,适合人工繁殖.4-8月是南方沿海金钱鱼的生殖期,盛期为5-7月.雌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337309-635755粒,平均456320粒,个体相对生殖力(F/W,W体重)为720.4-963.3粒·g-1,平均843.1粒·g-1;金钱鱼性腺雌雄异体,雌鱼性腺成熟系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最高达14.7%,雄鱼GSI最高2.2%,为多次性产卵类型.金钱鱼能在淡水或低盐海水中正常生长发育,但需要在较高的盐度中生殖,在环境适宜条件下,性成熟的雌鱼经过混合激素的诱导[1.每千克体重15μg的LHRH-A2(促黄体索释放激素类似物,Lutein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analogue)+每千克体重3.0-4.0mg的DOM(地欧酮Domperidone);或2.每千克体重15μg的LHRH-A2+每千克体重1000-1500Iu的HCG(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能自然产卵和受精,月相盈亏和潮汐变动对金钱鱼的人工诱导产卵结果没有明显影响.金钱鱼产浮性卵,单油球,卵子直径750μm左右,受精卵每克约3500-3800粒,在水温27-29℃,盐度25%条件下,胚胎经过20-24h发育,孵化出仔鱼.刚出膜的仔鱼全长1.75-1.88mm,4日龄仔鱼全长2.6-2.8mm,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幼体,仔鱼处于内、外源营养转变期.研究工作为深入开展金钱鱼生殖调控和产业化种苗繁育技术开发研究提供繁殖生物学基础资料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6年秋季北太平洋公海调查所采集的鲐鱼样本生物学数据,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10月鲐鱼叉长范围为160~425mm,优势叉长组为170~230mm,占总数的48.65%,各月份之间叉长均值和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57.132,P0.05);叉长与体重关系为W=1.056×10-6L3.4101(R2=0.9868);雌雄性比为1.23:1,性腺成熟度以Ⅰ期为主,占63.40%,未发现有Ⅲ期及以上样本;摄食等级以2~4级为主,占样本总数的79.15%,各月份摄食等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9.921,P0.05)。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和BP神经网络的智利竹筴鱼渔场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我国大型拖网渔船队的重要捕捞对象。准确预报中心渔场是提高渔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工作。本文根据2003—2009年我国船队在东南太平洋海域捕捞智利竹筴鱼的渔捞日志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SSH)等海洋环境因子,利用主成分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到累计贡献率在90%以上样本的主成分,综合考虑模型测试的精度与速度,基于原始样本和经PCA处理后的主成分分别建立了BP模型,其最优BP模型结构分别为5∶10∶1和3∶7∶1。研究结果表明,经PCA处理后的主成分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结果和测试结果上均要优于用原始样本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两者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7%和60%。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年9~12月所罗门群岛海域采集的353尾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样本,分析渔获物个体组成、性别比例、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捕获个体中包含大小两个群体;雌性群体个体规格明显小于雄性(p0.001)。春夏季9~12月雌、雄总体性别比为0.67︰1,显著偏离1︰1(p0.01);但性别比例与调查月份和个体大小密切相关,从9月到12月逐渐接近,至12月达到1︰1(p0.05)。性别比例随叉长增长逐步降低,叉长大于110cm个体中以雄性为主(p0.05),雌性比例与叉长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0,(p0.01)。雌、雄个体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在春末夏初间逐步增长,至11~12月达到最高;Ⅴ~Ⅵ期产卵个体比例增加,这表明所罗门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春夏季存在产卵群体,从10月开始出现产卵个体,调查期间12月产卵个体比例达到相对最高,并且性腺指数与叉长呈现正相关关系;更一步的分析表明,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97.4cm和103.7cm。对该海域黄鳍金枪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种群资源状况,对渔业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1981—1985年,在黄海对远东拟沙丁鱼的调查基础上写成的,内容包括,远东拟沙丁鱼个体绝对生殖力E为21 618—90 378粒;个体相对生殖力E/L(体长)为1279—4031粒,E/W(纯体重)为346—814粒;海州湾与青岛、乳山、石岛近海是该鱼的两个主要产卵场,产卵期为5月中旬—7月初;远东拟沙丁鱼属多次排卵类型的鱼类;体长分布范围在140—245mm,体重范围在29—162g,生殖鱼群年龄由2—6龄鱼体组成,产卵盛期雌鱼数量多于雄鱼,产卵末期雄鱼个体则多于雌鱼.  相似文献   

16.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及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海域测定的1343尾由金枪鱼围网捕获的起水鱼群的鲣鱼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与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鲣鱼的叉长组成、叉长和体重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范围为243~746 mm,优势叉长组为401~600 mm,占到88.24%,其中雌、雄个体叉长组成呈显著性差异(x2=843.7,P0.01);(2)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FL)与体重(W)的关系为W=6.3905×10-6FL3.1938(R2=0.9443),且叉长与体重的关系并不因性别而存在显著性差异(ANCOVA,F=0.549,P0.05);(3)起水鱼群鲣鱼的平均雌雄性比约为1∶0.95,但在501~550 mm(x2=4.00,P0.05)和651~700 mm(x2=4.17,P0.05)2个体长组中,雌雄性别比例不符合"1∶1"的理论期望;(4)起水鱼群鲣鱼的性成熟度以Ⅳ期(28.93%)和Ⅴ期(43.67%)为主,计算得出的雌鱼和雄鱼的首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473.15 mm和440.78 mm,均大于实际观测到的达到性成熟的鲣鱼的最小叉长。本次调查研究得出了"在调查水域鲣鱼的起水鱼群是以性成熟的成鱼为主的群体"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7.
青岛近海方氏云鳚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3月~2008年12月在青岛近海捕获的方氏云鳚样品进行的测定分析,初步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其性成熟系数每年只在11月形成1个峰值。绝对怀卵量变动于330~4 273粒之间,平均1 496粒;相对怀卵量变动于47~186粒/g(纯质量),平均127粒/g(纯质量)。绝对怀卵量与纯质量的关系为E=185.65W-599.38,与体长的关系为E=0.002 9L5.035。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体长为11.2 cm,纯质量为5.94 g;雄鱼体长为11.4 cm,纯质量为6.14 g。产卵盛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月采集的热带中东大西洋海域(05°37′N~12°01′N,29°00′W~36°51′W)金枪鱼延绳钓捕捞的剑鱼生物学数据,研究了剑鱼的渔获长度组成、各长度之间和长度重量之间关系、雌雄性比、性腺成熟度及性腺指数。研究表明,雌性剑鱼下颌叉长分布显著大于雄性剑鱼(K-S test,t-test,P0.01)。雌雄剑鱼性比为1:0.4,当剑鱼下颌叉长长度大于180cm,雌性剑鱼性比为100%。剑鱼各生物学参数关系雌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NCOVA,P0.05)。剑鱼下颌叉长(LJFL)与下颌体长(LJPCL)、下颌全长(LJTL)关系分别线性显著(t-test,P0.01),方程分别为:LJTL=1.0633LJFL+5.8125;LJPCL=0.8906LJFL-0.7979。剑鱼下颌叉长与体重(RW)、加工后重量(DW)关系分别呈对数线性显著(t-test,P0.01),方程分别为:RW=1.7527×10-6LJFL3.3755;DW=5.4358×10-7LJFL3.5424。体重与加工后重量两者间也呈线性显著(t-test,P‘0.01),方程为:RW=1.3139DW。本次调查雌性剑鱼性腺成熟度以II期占优势,平均性腺指数为0.55,而雄性剑鱼性腺成熟度以I期占优势,平均性腺指数为0.20。该调查海域剑鱼在产卵和肥育之间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黄河南部小黄鱼繁殖群体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研究分析了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体长和体重关系、性比的变化、怀卵量及性腺的发育情况。总样品中的性比组成为雌:雄=1:2.7,且雄鱼比例逐月上升;测算其怀卵量在2686-34704粒之间,平均怀卵量为9518粒;性成熟系数3月中旬为116‰,5月下旬只有33‰;绝对繁殖力(F)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F=549.37W-4861.79(R=0.917)。  相似文献   

20.
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1983—1985年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的渔业生物学调查,初步查明该鱼的产卵群体系由体长185—365mm的Ⅱ—Ⅷ龄鱼组成,雌异型、以雌鱼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其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L=415.368mm,W=1489.766g,to=-1.436,K=0.208,黄盖鲽的繁殖力颇巨、波动范围在146—2040千粒,平均为782.5千粒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式为,RL=0.0291L3.0075;Rw=-24.7407+2.0446W(千粒)黄盖鲽产沉性粘着性卵、卵径较大、分布范围为0.46—1.04mm,其随鱼体生长而增大,属典型单峰一次排卵类型,该鱼在产卵期中摄食强度低、空胃率高,仍以多毛类等为主食,属典型底牺生物食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