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乡市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采用F分值法对2013年4月、8月、12月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乡市地下水极差和较差水质占70.59%,水质现状不容乐观,超标因子主要为总硬度、氨氮,其次为溶解性总固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005年北方某市地下水普查中28处监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单指标评价的结果表明,本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氮及氨氮等单项指标超标严重,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属于Ⅳ、Ⅴ类的监测点接近一半。垃圾填埋场、城市污废水的排放以及多年来地下水超采等是造成本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其地下水质量现状,通过对无为地区地下水取样分析,采用地下水单指标及分类指标评价法对无为地区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无为地区地下水质量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铁、锰、铝、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CODMn、pH、砷等,分析了地下水超标原因,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合肥地区浅层地下水取样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分类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Ⅰ类水、Ⅱ类水和Ⅲ类水)占59.3%,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Ⅳ类水)占30.5%,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0.2%。在地下水评价指标中,挥发性有机指标较好,毒性重金属指标和半挥发性有机指标次之,无机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化学组分主要为铁、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硫酸盐和钠+钾等无机组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化学组分主要为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六价铬、砷、铝、碘、氯化物等无机组分和苯并(a)芘等有机组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原因主要为城市和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农药、化肥使用及生活垃圾污染。  相似文献   

5.
大荔县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06-2007年对研究区野外实地调研和水化学数据的测试分析,以国家地下水质量I类水标准为基值,筛选出12个超标的水化学组分,利用模糊灰色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环境质量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大荔县地下水绝大部分为5类水.并用熵权赋权法研究导致水质变差的主要水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铁在该区影响最大,其次为氯化物、总硬度、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为苦咸水之源。含水层中铁、总硬度、溶鹪性总固体、硫酸根、卤化物区域性高含量主要由于大荔县特殊的气候、地质背景条件等所决定。而COD、硝酸盐、亚硝酸盐、锰、铬含量的增高由人类活动所为。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0,(2)
从单项污染物和综合指数两个方面,选取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等参数,结合沧州市2008-2018年浅层地下水水质实测资料,用单站年平均实测数据进行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得出:水质级别主要以极差级别为主,主要污染物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等变化趋势分析浅层地下水水质质量类别主要为Ⅴ类。并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地下水调查的水质分析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为基础,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西北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为全国较差的地区,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多分布于该区内陆盆地中心地带;地下水污染多发生在主要城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地区,水污染主要呈点状、线状分布,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氟化物等。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4)
以海口地区浅层地下水取样检测资料为依据,选用了硫酸盐、氯化物、铁、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共9个评价指标,从隶属度、权重的计算以及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全过程。评价结果表明,其海口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多属多属Ⅰ至Ⅱ类水,评价结果准确合理,客观反映了各种因子共同作用下的水质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证明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用总硬度、总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8个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分别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型模糊联立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安稳地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安稳地区地下水水质良好,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亳州市城南水源地26组地下水质分析检测资料为依据,采用多项综合参数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水质评价结果,水样检测出超标组份主要有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Fe、Mn、硝酸盐、亚硝酸盐、F~-、Cr~(6+),其中,总硬度、溶解性总体、Mn、F~-四组分超标率较高,在30%以上。水样综合水质评价结果均为较差水,除去Fe、Mn、F~-三项原生高异常组分后有37.5%水质为良好级水;并对深层松散岩类孔隙水进行分区评价,简析地下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浅层地下水的质量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为例,采用单指标评价方法与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质量分布分析,运用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进行评价,对11口新建井的91个地下水污染指标进行分析。单指标评价法与综合指标评价法的研究结果显示,YQ03和YQ11监测井为Ⅲ类水;样品YQ01和YQ09监测井为Ⅳ类水;样品YQ02、YQ04、YQ05、YQ06和YQ10监测井为Ⅴ类水。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YQ02、YQ04、YQ05、YQ06、YQ09和YQ10点位发生的污染主要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铝、耗氧量、钠、氟化物、钡等11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统计分析法,以主要超标指标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稳定指标氯化物为特征指标,对北京平原区城市化进程初期、中期浅层和中层的地下水年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丰水期的水质劣于枯水期。选取2012年水质数据,分析溶解性总固体的变化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上升区范围主要分布在大兴和通州的南部地区,平原区浓度上升区面积大于浓度下降区。  相似文献   

13.
欧阳春飞 《地下水》2019,(1):60-61,138
为查明阳江温泉度假村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来源,在工作区分别采集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工作区地下水为V类水,超标项目包括pH、锰、铝、氟化物、总α、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等7项,除总α为放射性外,其它均为常规指标,地下水质量总体为良好~较差,所有监测井的有机指标均未检测出超标值,超标项目主要来源于原生地质环境,地下水水质尚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但地表存在随意弃置的生活垃圾及废水,在长期地表水下渗过程中,仍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指标,共64项。利用改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超III类水样点占到总取样点的21.5%,主要分布在工业聚集区和排污河流两侧,且冲洪积扇轴部水质明显劣于中部和扇缘地带。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为常规无机组分,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铁、锰、硝酸盐氮等,有机组分超标点较少,检出率较高的组分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邻二氯苯等,利用EPI Suite软件计算可知高检出组分GUS值均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地下水化学指标检出和超标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是造成毒性金属、三氮、有机检出和超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边维勇  佟成冶  廉涛  马力 《岩矿测试》2011,30(3):289-294
选取铁、锰、总硬度、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氟化物、挥发性酚、钡、铍等10项指标为地下水评价指标,根据国家制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系统评价了辽宁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以高铁锰离子含量为特征,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多数水体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超标浅层地下水占调查总面积的一半,主要集中在辽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是铁锰离子含量和总硬度,其次为氨氮、亚硝酸根和氯离子含量。通过对地下水质量评价,使辽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特征更加明晰,为制定水资源保护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酒泉水文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对肃州区18个监测井部分分析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井的地理位置、常年水文、地质情况,并分别选取: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NH_3-N、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六价铬、氟化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对阴阳离子变化特性趋势研究分析,得出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现状。  相似文献   

17.
淄博市地下水水质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利军  隗玉霞 《地下水》2001,23(1):15-16
本文选择了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七个评价因子 ,利用模糊数学法对淄博市 2 0 0 0年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 ;并对 1990~ 2 0 0 0年淄博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趋势分析。可以看到淄博市地下水优质水逐年减少 ,个别地点已受到严重污染。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阜阳市浅层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在2013—2017年间枯、丰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与其他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5年间该市浅层地下水TDS超标点主要分布在颍河、泉河两侧,TDS均值在枯、丰水期总体均呈现缓慢增高的趋势,丰水期数值范围年际间波动较枯水期明显,标准差亦均在缓慢增加.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近年枯、丰水期浅层地下水的总硬度、pH、总碱度、氯化物等与TDS的相关关系,得出该市浅层地下水的pH与TDS在枯水期呈负相关关系,而在丰水期相关性不显著;总碱度、总硬度、氯化物与TDS在枯、丰水期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丰水期的相关程度(高度)高于枯水期(中度),且相关程度均为总碱度高于总硬度高于氯化物;硫酸根与TDS在丰水期呈现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在供水中具有重要地位,约占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依据大量的水质资料,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区评价;初步查明了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氟、铁等主要因子的含量及超标分布特征;对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5)
通过调查苏干湖盆地地下水中的铁、锰、碘、氟、pH、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等离子含量,分析了地下水中铁、锰等含量的空间分布,并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干湖盆地地下水中铁、锰、碘等均无超标;氟、pH仅有一个点位于较适宜区;"三氮"(NO_3-、NO_2-、NH+4)分布图相似,且呈点污染特征;自东向西,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有增大趋势;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71.4%、经处理可饮用(Ⅳ类水)地下水资源占24.4%、不能直接饮用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