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海域油气化探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长期生产与科研资料,总结了我国不同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中酸解烃、物上气、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蚀变碳酸盐、热释汞、氦、金属微量元素及海水中溶解烃、苯、酚等指标含量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发现我国不同海区地球化学空间变化较大、差异明显。在纵向上由深到浅化探指标呈向梯度变化,油气微运移的地球化学形迹明显。化探异常比较集中出现在凹陷周边,而隆起区化探异常较少,强度较弱。化探指标组合与特点表明,各海区以寻找轻质油与天然气为主。筛选出的适于海域油气化探的技术方法系列是:综合烃类气体法(包括吸附烃、游离烃、吸留烃、水溶烃)和芳烃光谱法,在抑制干扰因素和进行定量校正后,它们是指标示油气藏较灵敏的指标,而近海底海水化学成分连测技术是今后油气化探、开发的重要方向。实践证明化探是寻找海域油气藏的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参考"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数据处理、异常评价与解释的要求,充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技术、空间分析功能、图层叠置功能,智能计算出海域油气化探异常系数,包括异常强度、异常面积、异常衬度、异常点数等指标。结合相关地质条件,耦合了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数学模型,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域油气化探综合评价软件,并将该软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勇  曹雪晴  孟祥军  刘展  梁源 《海洋科学》2007,31(11):39-43
在参考“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渤海某海域的实测资料,制定了一套完成的海洋油气化探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单指标数据处理流程与多指标数据处理流程,最终达到剥离背景,提取有效异常的目的。实验中结合GIS技术,整个过程予以可视化编程实现。处理结果表明,提取的异常与实际钻井资料符合较好。该研究为中国开展海洋油气化探工作和制定海域石油与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地矿部在我国海域第一份较全面.系统的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报告——“东海西湖凹陷平湖地区迎翠轩地区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报告”,1994年6月在上海通过了由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合肥化探中心、物化探研究所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相似文献   

5.
中国深水海域油气及相关资源勘探开发进展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水油气及相关资源的开发是我国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关键,我国南海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赋存也有着良好的前景.本文探讨了深水油气及相关资源开发勘探技术的进展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域经过30余年的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实践,相继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峡等海域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一方面对各海域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促使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在理论、技术方法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将纳入海洋油气勘探的技术系列,走向规范化,成为海洋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海域共圈定新生代油气沉积盆地18个,成藏地质条件良好,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位于南海北部的珠三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距海南岛较近,开采条件优越,是我国最早进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区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东方、乐东、崖城和文昌4个油气田群,是我国海上油气的主产区之一。今后海南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向主要为上述三大油气盆地,通过对探明储量的进一步开发和对中深部层位的勘探,达到接续增储的目标;随着陵水17-2大型气田的发现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等一系列技术突破,海南省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正向着中深水和非常规能源领域进军。因此,海南省要依靠区位优势,借助油气体制改革的机遇,深入参与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立足于油气运移的理论,是通过分析钻井岩屑(岩心)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化探指标含量,研究不同化探方法指标含量在钻井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建立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剖面,探索研究油气垂向微运移规律,生、储、盖层化探指标变化与组合特征,从而达到判别储层含油气性、评价烃源岩特征、评价盖层特征等石油地质目的,为油气勘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仓库技术,以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评价作为数据仓库主题,实现了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将可视化处理分为4个步骤:数据预处理、异常背景分析、异常分析、异常综合评价;使用MAPX、DELPHI等软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可视化软件模块。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某测区实测的甲苯化探数据的处理,验证了所开发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以渤海区域地学数据为例,阐述了渤海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综合评价与预测系统数据仓库的设计方案。该数据仓库采用了以渤海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数据为中心的星架数据管理模式,并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数据的可视化抽取与可视化挖掘等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域海相中生代油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产于陆相第三系。随着勘探工作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逐步深入,在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区,包括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的地震调查对可能存在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的了解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调查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定海相中生代沉积主要来自由西而东的特提斯入侵。而寻找海相油气将会成为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海上含油气盆地,其中充填了巨厚的古新近系含油岩系。尽管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已取得重要成果,但烃源岩分布等油气地质问题是制约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障碍。基于此,作者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该盆地古新近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有利储层形成的基准面旋回位置,指出了潜在烃源岩的有利分布层位和区域,提出了不同区域油气勘探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5.
海口市龙昆沟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9年海口市龙昆沟入海口邻近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该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龙昆沟入海口邻近海域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化学耗氧量及生化耗氧量也出现轻度污染,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水质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并且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向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深海油气资源储集的重要场所,海底峡谷在我国近海也广泛发育。通过对国外海底峡谷研究成果和方法的介绍和学习,我国海洋学家开始对冲绳海槽西坡、台湾周边海域、南海北部海域及世界上其它海域的海底峡谷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国际相比,我国海底峡谷研究还处在发现和描述的阶段,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深入的研究,来探讨海底峡谷的形成发育机制和控制因子,及其与我国近海演化和油气成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渤海湾盆地是我国近海石油的主力产区。天然气的主力产区为莺歌海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 ,目前勘探的重点应放在渤海湾盆地 ,其次是东海陆架盆地 ,珠江口盆地第三。在加强对新生代盆地勘探的同时 ,应重视对中生代地层的勘探 ;在深化浅水区勘探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开展深水勘探 ;在加强构造圈闭勘探的同时 ,密切注视非构造圈闭的油气资源的勘探  相似文献   

18.
分类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对海洋生物的分类认知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利用的前提。我国的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以中国近海为主,经过一个世纪尤其是近70年的发展,已基本认识了中国海域的生物种类构成和分布状况。近十年来,开展了规模不等的深海生物探测与取样,海洋生物分类研究拓展至深海。然而,总体上,我国不少海洋生物类群的分类研究还不充分,一些类群尚欠缺研究,仍有大量未知的生物待发现。本文以研究较为集中和系统的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深海为主,概述了中国学者在海洋生物分类研究领域的总体进展,尤其是近十年来的进展。同时,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就我国未来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开展,包括分类学科发展方向、平台建设、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海海域大油气田与中国东南海区油气地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南海海域崖13-1、流花11-1和大熊油田等三大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模式为参照,分析了中国东南海域台西南盆地,台湾海峡盆地及毗邻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指出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构造、基底风化壳型油气藏、裂隙型油气藏和与裂谷地堑-半地堑构造有关的近源三角洲、缓翼斜坡带等是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查的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89~1991年,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与日本东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在东海陆架地区进行了三个航次的海底热流调查资料.对浅海热流测量作业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