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将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引入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从脆弱性、功能性、胁迫性、适应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下水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并对风险值进行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内地下水环境中度以上风险区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63.12%,其中高风险区占6.79%,较高风险区占18.96%,中等风险区占37.37%;较低风险区占21.98%,低风险区占14.90%。② 地下水环境风险最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下辽河平原中部的新民市东北部、灯塔市、辽中县西部、黑山县部分地区及凌海市东南部。③ 研究区内地下水环境风险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相似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和中西部风险高值区,以及东北和东南部风险低值区。研究成果丰富了地下水环境风险理论,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环境保护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矿山所在地下水功能区及地下水评价因子的确定,识别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开展矿山工程分析、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预测矿山地下水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作为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是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本文以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位研究主体,基于灾害理论,从本质脆弱性、外界胁迫性、价值功能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污染指数模型。利用RS、GIS的空间信息采集与空间分析技术得出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计算G指数得到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冷热点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风险总体处于中度以上状态,其中高度风险区占37.86%,较高风险区占32.47%,中度风险区占12.07%,低度与较低风险区占17.6%。2研究区内热点区分布于沈阳市中部、新民市西北部、辽中县和北镇市;冷点区集中分布于南部的盘锦市、营口市、大石桥市、盘山县与大洼县境内。研究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为下辽河平原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尾矿库是具有高势能的重大危险源,在尾矿库事故中溃坝事故占比很高。阿希金矿是新疆最大的金矿,本文综合评价了该尾矿库溃坝风险。目前尾矿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根据尾矿库溃坝致灾因素的关联情况,将影响尾矿库安全性的32个风险因子筛选成18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进行权重赋值并得出影响尾矿库安全性较大的两个评价指标(尾矿库监测系统及日常管理系数),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计算分析得出新疆阿希金矿尾矿库的风险等级为“较好(B)”。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采用的评价方法适合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煤炭与石油保障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和石油保障综合风险度以及简历风险源、风险度评价模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划分了中国煤炭和石油保障风险的综合等级,将风险可能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进一步选择了北京和浙江,结合两地煤炭石油保障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一评价体系评价了两地的煤炭和石油各风险源、风险度,集成得到综合风险度指数,进而划分了两地的煤炭与石油保障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北京市和浙江省的煤炭综合风险级别分别为较低和中等,石油综合风险级别分别为中等和较高,研究结果基本符合现状,从而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与合理性;同时,实证结果还对两地煤炭和石油的风险发生概率进行了预测,以期起到一定的预警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地下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因而,目前地下水环境的调查与评价工作逐渐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先对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以及项目类别进行探讨,并结合韶关煤矸石发电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指标,强调的是系统之间各要素的共同发展.以福建省域城市为例,介绍了福建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并采用熵值法为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对福建省域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评价和分析,用确定好的协调发展度等级对其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下游存在决溢风险的现状,根据环境因素对悬河决溢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地质构造评价在决溢风险评价中的地位、洪水要素对悬河决溢的影响、不同决溢模式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从而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提出了以下观点:1.将洪水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2. 决溢风险评价分为地质构造环境背景评价和决溢情景评价两部分; 3.决溢情景评价与决溢模式相结合; 4. 以不同决溢模式的形成机理为基础确定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9.
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江军  潘懋  李铁锋 《山地学报》2007,25(2):197-201
回顾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建立了针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G IS的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流程以及滑坡灾害风险等级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宜居环境综合评价本质上是城市内部包括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空间等众多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城市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系统,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量方法确定。以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介绍和比较了各种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赋权的方法,应用关联矩阵法确定老年人城市宜居环境各亚系统之间,以及亚系统内部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旨在说明关联矩阵法在确定城市结构中各亚系统关联度上具有合理、简便的特点,尤其是具有将客观性与主观性评价相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 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 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 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 万人降至291 万人;② 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 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降深的未确知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如忠  钱家忠 《地理科学》2005,25(5):631-635
地下水资源系统具有未确知性特征。在定义水文地质未确知参数的基础上,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地下水位下降量预测的未确知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不仅可以得到地下水位下降量的可能取值区间,也能够得到相应区间的主观可信度分布。通过将地下水位下降量超过某一给定限值定义为未确知事件,又建立了度量这一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未确知可靠性计算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地下水降深风险的可靠性分析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有效地弥补了以往确定性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As a prerequisite fo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and contamination control,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risk was the extension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disaster theory and using shallow groundwater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Liaohe River Plain as the study area, we buil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 contamination index model for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rinsic vulnerability, external stresses, and functional value. We used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GIS)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risk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otspots was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G index.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s above a mid-level risk in most of the study area. Areas with extreme high risk account for 37.86%, areas with high risk 32.47%, areas with moderate risk 12.07%, areas with light risk 3.17%, and areas with slight risk 14.43%. Hotspots areas are mainly located in central Shenyang City, northwest of Xinmin City, Beizhen City and Liaozhong County. Coldspots are mainly in Panjin City, Yingkou City, Dashiqiao City, Dawa County and Panshan County.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mechanism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risk in the study area and provide relative references for land use planning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iaohe River Plain.  相似文献   

14.
郑德凤  赵锋霞  孙才志  臧正  苏琳 《地理科学》2015,35(8):1007-1013
首先引入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考虑模型中部分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三角模糊数表征暴露参数的区间范围,选取风险管理易接受的可信度水平对暴露参数的区间数进行转化,建立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源地地下水中化学致癌物和非致癌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皮肤接触和呼吸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风险率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以盘锦市6个地下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分析资料为例,应用上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对水中化学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经饮水、皮肤接触和呼吸途径所致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远大于非致癌物,非致癌物所致人体健康风险不受关注。污染物经饮水途径所致人体健康危害大于呼吸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呼吸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所致人体健康风险可以忽略。化学致癌物所致人体健康危害排序为Cr6+ >As>Cd,非致癌物所致人体健康风险排序为氟化物>铅>铜>锰>锌>铁>汞>氨氮>氰化物>挥发酚。水源地中大洼水源地存在的致癌风险率最大,其次是兴一和兴南水源地,石山、高升和盘东水源地存在的致癌风险最小。据此可确定各饮用水源地水中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为饮用水源污染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三角模糊数,把三角模糊数及函数间运算简化为普通的实数之间运算,建立基于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模型(ARA-SSTFN)。结果说明: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ARA-SSTFN评价结果,比现有常规方法结果提供评价结果可靠性方面更多信息,能反映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客观实际情况;ARA-SSTFN在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旱灾害等有随机性、模糊性和数据资料不精确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各种资源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问题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河流水质风险评价的灰色-随机风险率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国华  夏军  赵沛伦 《地理科学》2002,22(2):249-252
提出了量化影响河流水质的随机不确定性与灰色不确定性的水质超标灰色-随机风险率概念,建立了水质超标灰色-随机风险率评价模型。在水质单项参数评价模型中,将河流污染物浓度变量的分布处理成灰色概率分布,将污染物浓度超过水质类别标准值的风险率处理成灰色概率,即水质超标灰色-随机风险率。在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中,河流水环境系统被考虑为担任某一使用可能的可靠性系统,而任意一种水质参数超标意味着河流水体使用功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也即表明水体综合评价超标,最后借鉴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计算水质综合超标率。该方法应用于黄河花园口断面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以DEM数据、气象站实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专题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源,结合长白山地区气象灾害、火山灾害和地质灾害风险水平的分布数据,基于PSR模型建立了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进行了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水平的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等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部向东西两端和南北两端逐渐递减的趋势。各等级面积大小排序为:临界安全等级>较安全等级>安全等级>较不安全等级>不安全等级。各县市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水平大小排序为:长白县>安图县>抚松县>和龙市>临江市,同时各县市的等级构成也有所差异。整体上看,长白山地区基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水平以临界安全等级为主,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驱动力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8.
周爱红  宁志杰 《地理科学》2020,40(8):1385-1393
基于云南地区、黄河积石峡水库区、四川省的北川县和都江堰龙池地区等地的泥石流数据,以具有代表性的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 GRA)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泥石流评价模型为例,探讨了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在参数选取、样本数据的不均衡、泛化能力和泥石流系统的空间变异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寻优算法能够提高模型参数选取的效率和预测精度;样本扩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样本数据不均衡问题;泛化能力为模型固有属性,难以通过样本扩充得到提升;空间变异性通过控制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而影响模型的精度。研究过程为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所得结论将为今后各类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运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