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贵州区域冰雹天气过程的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师军  刘俄 《贵州气象》1996,20(4):7-11
通过对贵州冰雹天气中天气形势的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分析,隐雹天气系统与大范围降雹,连续2日以上降雹的天气过程分析,降雹系统与冰雹落区的关系分析,总结了贵州冰雹天气过程的趋势预报和短期预报方法,据天气系统的配置确定了降雹区,还利用1979-198年3月-5月中的250个冰雹天气和一般雷阵雨,阵雨天气过程的样本资料建立了客观的按月取判断冰雹天气过程的方程。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预报实践和个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预报铜川冰雹天气的经验指标,得出:应用08时高空指标和本地要素,预报当日铜川冰雹天气效果较好;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5-9月,尤其是5月下旬-7月中旬、9月中旬为冰雹的多发期,日降雹时间主要在11-20时。  相似文献   

3.
巴彦淖尔市降雹天气形势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巴彦淖尔市冰雹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巴彦淖尔市1974年-1993年降雹及天气图资料,归纳出巴彦淖尔市降雹天气类型和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模型及降雹几率,并对不同天气类型导致降雹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深入开展冰雹的定时定点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9—2010年共45个冰雹日个例(全省同一天有≥2站出现冰雹),分析冰雹日高低空、地面形势特征和降雹落区,发现降雹与500 h Pa环流形势关系密切。因此依据冰雹日08时500 h Pa高空形势及对流层低层的特点,将河南省冰雹天气形势划分为西北气流型、东北冷涡型、华北冷涡型及低槽型4个天气类型,并依据不同的天气类型给出可能发生冰雹的大致落区。由于冰雹的形成除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低层水汽辐合、大气不稳定层结、触发机制3个基本条件,因此本文进一步对河南省冰雹日当日500 h Pa低槽低涡位置、地面冷锋位置、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探空资料等进行分月统计,获得冰雹预报的判别指标。基于以上条件,引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依据河南省内及周边的共7个探空站资料制作河南省的区域客观预报。通过4个月的业务应用,发现利用micaps实时资料并结合三维冰雹云模式来预报河南省的冰雹天气,空报率较高,漏报率较低,提高了冰雹的预报时效,为重点防雹作业区争取到了充分的作业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5.
刘龙章 《气象》1998,24(8):37-41
通过分析沂蒙山区东北部4县市冰雹天气特征,归纳出造成该区域冰雹天气的4种主要天气形势和5条主要冰雹路径以及雹灾多发时段为5 ̄6月份,据此分型建立了5 ̄6月份短期预报方程,依据雷达探测数据建立了雹云和雷雨云的短时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温度层结做冰雹单站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是一种中小尺度受地域条件影响的强雷暴天气,其冰水转化过程对大气的温度层结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对冰雹天气大气温度层结的研究,寻找其特征,预报冰雹的发生。利用延安市的气象探空资料,结合洛川县的降雹实况,得到洛川冰雹预报方法和指标。在冰雹预报试验中没有出现冰雹漏报,空报率在10%左右,其中只有〈2%的情况没有出现强对流云。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省气象台 71 1天气雷达探测的 1 986~ 1 998年 4~ 8月 3 4次主要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研究了产生冰雹天气的省域地面中尺度流场和降雹前 3小时以内的雷达回波特征 ,得出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判据 ,为制作冰雹短时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掖市降雹特征及短期预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殷雪莲  董安祥  丁荣 《高原气象》2004,23(6):804-809
通过分析张掖市冰雹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冰雹天气的特征,归纳出张掖市降雹的天气形势,并据此进行分型,建立了张掖市5~9月份冰雹短期预报方程,在实际预报中进行应用,预报准确率达63%,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陈丹凤 《贵州气象》2005,29(6):22-24
利用台江县近40a的历史天气资料对降冰雹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三线预报指标中的08时、14时能量参考指标对降雹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台江县降雹路径的活动规律及分布特征。并利用省、州数值预报产品综合形成了降雹的短期预报模式,经过多年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式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探空资料,对1980~2018年达州出现的89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达州地区冰雹主要出现在4~8月,其中4~5月概率最大;降雹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集中在午后到傍晚;降雹和地形有密切关系,主要集中在达州的中北部,特别是北部;冰雹天气类型有四种,分别是西北气流型、低槽型、阶梯槽型和东亚横槽型;基于冰雹天气的相关物理量指标和各天气类型下的物理量特征可作为达州冰雹预报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线偏振雷达识别冰雹区方法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刘黎平  张鸿发 《高原气象》1993,12(3):333-337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CIMISS、遵义13个气象站月报表等数据,收集了196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遵义地区气象站的冰雹、大风和降水情况,从冰雹直径、冰雹时间和空间分布、冰雹与大风的关系、冰雹与降水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遵义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地区降雹以小冰雹为主,发生大冰雹的概率小;降雹持续时间以短时降雹为主,降雹点1日内多次降雹可能性小;降雹日数余庆最多,赤水最少,遵义东部降雹日数最多,中部、西部和北部依次递减,大范围降雹的可能性较小;降雹时间集中在2~5月,其中4月最多,旬分布上看,5月上旬降雹日数最多;遵义地区降雹主要出现在夜间,白天集中在14~20 时;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的趋势,2011~2020年冰雹日数总和很可能跌破历史极值;降雹点出现大风的可能性较小,但整个遵义地区在同一天内既出现降雹又出现大风的概率高达74.23%;冰雹直径和降雨量之间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贵州省三维闪电监测网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中西部地区13次冰雹天气过程中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暴整个生命史内主要以负地闪为主,且伴随强降水。冰雹云发展阶段,降雹区域闪电频次增加明显,降雹前闪电频次变化均出现“跃增”,部分降雹点出现闪电频次二次跃增;冰雹云消散阶段,闪电频次显著减少。冰雹云总闪、正闪均高于雷雨云,5 min闪电频数大于16次且闪电频次上升度大于12次/5 min可作为识别冰雹云的参考指标。另外,降雹落区与闪电密度中心区域较为吻合,闪电密度中心位置略偏降雹位置之前,闪电逐时分布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方向。以上这些特征可以为冰雹识别、冰雹短时预警预报及人工防雹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自动雹雨分测计所测16次降雹天气系统自记纸做雹雨分档、同步读数分析,得到5种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1)降雹强度特大类;(2)降雹强度中小类;(3)降雹总量特大且具有毁灭性灾害类;(4)雹量成脉冲式涌动;(5)降雹云系弱、持续时间长、降雹量小及强度弱。这对研究冰雹云的结构、雹胚的生成起引导作用,为模拟冰雹生成和落地提供了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X波段双线性偏振雷达电磁波衰减对冰雹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波段双线性偏振雷达2009年4-10月降雨的ZH-ZDR统计分布,得到基于ZH-ZDR分布的冰雹识别参量(HDR)表达式。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经过雨区导致的衰减会使HDR识别冰雹不准确,需要进行衰减订正。文中利用差分相移(DP)订正了HDR表达式中经过雨区衰减的反射率(ZH)和差分反射率(ZDR)。个例分析表明,经雨区衰减订正后X波段双线性偏振雷达回波与北京南郊观象台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零度层之下,HDR>0的区域能有效地反映出地面降雹情况;在零度层之上,HDR>0的区域可能是冰雹或湿霰,订正后HDR判别冰雹的虚警率有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次冰雹云过程及其催化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中科院大气所建立的三维完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0年6月9日发生在江苏射阳地区的一次冰雹云过程及其催化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分析了冰雹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热力和动力场作用及微物理过程的变化,对这次冰雹云形成的机制作了初步分析,并作了一系列碘化银催化试验,对催化防雹的物理机制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云底温度雹云成雹机制及其引晶催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用二维准弹性冰雹云模式模拟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冰雹云的成雹机制和人工引晶催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强对流云中自然初始降水元的形成主要同云雨自动转化相关;云底温度较低的冰雹云的雹胚形成以云霰转化过程为主,暖云底的雹云则以雨霰转化为主。人工引晶的作用有三:(1)加强云中冰霰转化过程,雹胚过多争食防雹;(2)促进雨霰转化过程,使雹胚浓度增加,并且减少过冷雨滴,抑制冰雹碰冻过冷雨滴的增长;(3)使云的下部霰量增加,降低降水粒子的增长轨迹,阻碍霰雹的增长。多次催化有时比一次大剂量催化的防雹增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2010年石河子出现的4次致灾冰雹天气,从环流特征、热力场和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涡)槽型和西北气流型天气系统与地形抬升作用的共同影响,是石河子产生强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生成于石河子西北一带的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后,沿东南方向入侵新疆地区,如果其移动路径为西北—东南向,且发展为强冰雹云,则带来的冰雹天气来势较猛,强度大,灾害较严重。依据RHI回波顶高度H与45dBz回波顶高H45的差距识别冰雹云,当H-H45≤1.5 km时,为强冰雹云;当1.5 kmH-H45≤2.5 km时,为中等雹云;当2.5 kmH-H45≤3.5 km时,为弱雹云。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做冰雹预报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模拟分析了渭干河灌区一次冰雹云过程的流场结构和云中含水量等宏微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并用1995年7~8月的探空资料,进行冰雹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可以真实地模拟出适合于冰雹云生长的环境流场、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及其演变过程,还可模拟出多单体雹云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根据大气层结稳定度,选择不同的热扰动强度,可使空报次数明显减少,预报准确率提高到69.3%。  相似文献   

20.
定西城市天气预报系统是在总结专家预报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实时资料处理系统。预报内容:一般性降水,中雨以上降水,日最高、最低温度,强降温,寒潮,雷雨冰雹,大风和霜冻24h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