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问题(一)现行法律中“公共利益需要”缺乏明确的界定。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处在改革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缺陷,还不能充分、有效保护农民的相关权益.针对我国现阶段国情,为保护农民相关权益,应尽快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应严格界定和审查“公共利益”;逐步建立土地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征地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共利益"是政府征地合法性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公共利益"是多元主体的价值判断,主体利益立场的不同,对其内涵和外延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界定,从而引发征地各方的矛盾。我国的征地制度显得较为粗略和原则化,特别是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规定得不甚明确,严重损害了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利益,滋生了行政腐败,破坏了社会秩序。而借着这个法律漏洞,以"公共利益"之名违法开发利用土地的案件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征收内涵的重新界定: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颁布之前.在涉及土地征收时,不论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也不论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立法上和学界的论述上一概以土地征用来称之,对土地征用、土地征收并不作区分:修正案颁布之后,我国宪法正式对土地的征收、征用做出了区分。该修正案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之名,行谋取商业利益之实,滥用土地征收征用权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中"公共利益"概念不准确,缺乏权威界定造成的。因此,大力推进"公共利益"的立法界定不乏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性的收归国有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在于它是强制剥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暴露出某些缺陷,越来越不适应变化了的事实。一、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现状1.征收目的扩大化《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采用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二元结构,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在我国,土地征收的特点是国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征收。所以,我国的土地征收实质是国家和集体之间土地所有权的转移。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土地征收是具有行政与民事复合性质的法律行为。土地征收以土地为征收对象,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对于平衡公益与私益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实施过程当中,法律法规的约束与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征收征用补偿工作存在的缺陷与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是合理分配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基础。所以,业内相关人士务必对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应对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土地征收给予充足的补偿,从而体现土地征收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还要细化土地征收补偿措施,确保民众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地征用机制缺陷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新波 《国土资源》2003,(12):34-37
农地征用制度改革是当前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热点,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又是其核心问题。笔者将从理论上就这两个问题对现行土地征用机制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当前的农地征用制度。 “公共利益”界定与“非公共 利益”对农地发展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10.
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法律,是规范行政机关公权力、保障人民财产权利的重要民事法律。《物权法》对征收、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在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由此必将对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物权法》第四十二条指出:"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2004年3月14日公布实施的《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直接导致了相应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亟须修改,并将对完善我国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不动产征收改变了以往封建社会不动产征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而转向公共利益。但最初的制度设计随着政府角色定位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等多种因素难以充分应对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美国不动产征收权的形成背景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典型案例,探析美国不动产征收权的形成与演化。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及公共用途内涵的不断扩展,美国政府通过案例来补充和完善法律在最初界定不动产征收相关条款的概括和不足。政府在行使不动产征收权的时候,虽然部分涉及与经营性用地结合来实现提高本地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局部市政环境等目标,但如何协调政府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公共参与制度来反映公众诉求和监督政府行为,以实现个体权益保护的目的。美国不动产征收制度的演化与发展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一、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并给予补偿安置的一种行政行为。而征地中的补偿安置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同时也引发被征地农民上访、信访案居高不下,影响了社会长治久安,也暴露出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其中包括:征地范围过宽,为公共利益需要征地的目的性界定不清;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测算方式有失公平;安置方式单一,难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政府征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一部完整的“土地征收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渐尖锐。表现在土地征用上,征地规模越来越大,征地范围越来越宽,补偿标准偏低,因征地引发的信访件居高不下等。这一切说明对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征地制度尽快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区分征地目的和坚持政府统一征地是征地制度改革的前提《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土地实行征用或征收,并给予补偿。”区分征地目的为公益性用途和经营性用途,一方面能很好地与法律相衔接;另一方面也能与实际相统一。公益性用途,如道路、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5.
农地城市流转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是现阶段城市增量土地的唯一来源,是在城乡接合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流转。土地的供给是一切国计民生的基础。为了保障经济建设必要的土地增量供给,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有明确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6.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行政法律制度实质是土地的行政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土地行政法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基本农田保护法律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征收和补偿制度有失公平;占补平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与立法目的相距甚远。从行政法律视角,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建议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科学合理的耕地行政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征收”和“征用”集体土地的含义我国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从形式上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单一的“征用”阶段到“征收”与“征用”并用阶段。在以往的法律法规中,一般均将“征地”统称为“征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大幅增加,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矛盾不断升级。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土地征收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虽然针对实情有所完善,但仍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需求。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在征收原则、征收目的、征收程序、征收补偿等方面欠缺可操作性,而且对于土地征收的侵权责任,现行法律更是很少有所规定。因此,很有必要对土地征收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从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如何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解决土地征收目录和公共利益的认定问题;规范土地征收程序,解决民主协商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问题;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解决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问题;以及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问题,是开展征地制度改革所要解决的四大核心问题,更关系到下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德国土地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制度设计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对其土地征用模式尤其是土地权属的所有性质、土地征用的公益原则和增值收益分享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将对我国有重要的启示。私人权利要让步于公共利益除受法律限制外,德国的土地所有权还包含着社会义务。当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私有权利必须作出让步。但是,政府的土地征收权被严格限制,只有在土地购买和调整置换等方式无法奏效的情况下,土地征用才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