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万山地区风化环境中汞的活动行为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层控矿床中成矿元素的表生分散、迁移、富集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万山地区汞矿为例,探讨了汞及其共生元素铅、锌、锑的表生活动机制,以期有助于对汞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层控汞锑砷(雄黄、雌黄)矿床分类成矿模式与找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宝贵 《地球化学》1989,(2):131-138
中国层控汞、锑、砷矿床,根据成矿作用、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点分为十种类型。即锡矿山式锑矿床、晴隆式锑矿床、湘西式钨锑金矿床、公馆式汞锑矿床、万山式汞矿床、务川式汞矿床、界牌峪式雄黄和雌黄矿床、水落式砷汞金矿床、丫他式砷锑金矿床和龙潭式砷铅铊矿床,它们在成因上与岩浆岩无关。成矿模式划分为沉积成岩(包括预富集)阶段或后生改造阶段。在层控汞、锑、砷矿床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找矿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驼路沟钴(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海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国内首例独立大型钴(金)矿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地层时代归属、含矿岩性、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构造环境、钴富集成矿机制、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关于该矿床含矿地层时代归属、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关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层控-改造成因、海底喷气沉积成因、多成因、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和热水喷气沉积改造成因"等多种观点。导致对该矿床的成因存  相似文献   

4.
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间的成因联系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中发育有大量层控夕卡岩Cu(Au)矿床,这些矿床成为研究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的典型案例。岩石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中存在3种岩性突变界面:粉砂岩与白云岩相变组合、灰岩(或白云岩)与硅质岩相变组合和白云岩与灰岩相变组合。其中,前两种组合是区内层控夕卡岩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各组地层沉积岩中的成矿元素含量较低,自身难以富集形成具规模的矿体。但是,在局部地区石炭系白云岩中的Fe含量较高,具有形成矿胚层的潜力。综合分析表明,铜陵地区层控夕卡岩矿床主要受控于矿胚层、构造-岩性组合、有机质和蒸发岩-膏盐层,其中,构造-岩性组合是主要控制因素(必要条件),而矿胚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起到预富集作用,蒸发岩-膏盐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硫源以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有机质也仅在部分矿床成矿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这些有益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总结层控夕卡岩的形成机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际材料,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层控矿床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控矿床是目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层控矿床的含义和分类,现今还缺乏统一的意见。我们认为,固体矿床可分为内生、外生和复生三大类。后者经历了多次不同的成矿作用。层控矿床应限于在复生矿床这一大类范围之内,是指那些成矿物质在同生沉积的基础上经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而形成的、受一定地层层位、岩性和层状构造所控制的矿床。在全局上,矿床成带状、层状,而在局部则既有层状、也有脉状和不规则状。它具有同生沉积的特点,也具有后期热液成矿的特征。这类矿床混淆了内生成矿和外生成矿的严格界线,所以长期对该类矿床的成因都是有争议的。有人把基本上未经改造的外生矿床和某些内生矿床都划为层控矿床,这样未免把范围过于扩大化了,使层控矿床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如此,势必使矿床分类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层控矿床已成为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研究讨论的中心问题。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大都认为层控矿床受一定层位或岩性(岩相)单元控制,大体上经过沉积或火山—沉积作用,变质或构造—变质作用以及应力变形构造作用,具有多种成因和复合迭加的特征。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层控矿床的地层岩相、沉积建造、成矿物质来源及其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与成因等方面,而对层控矿床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研究的也不够。大量的勘探开发实践证明:层控矿床的构造是非常复杂的,应力变形构造和构造—变质作用对层控矿床的形成演化、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7.
层控矿床的控矿构造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控矿床一般具有多种成因、多阶段形成的特点,它一开始在火山作用参与下(或没有参与)形成同生沉积非工业矿化层(胚胎矿),其后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变质作用和各种成因热水溶液的作用下发生原生成矿物质的重新组合,并生成了更富集的假后生矿床。因而它既不同于后生矿床,也不完全等同于同生矿床,一般具有迭生(Diplogenetic)矿床的特点。这类矿床不仅受地层、岩性控制和古基底的构造控制,另因迭生成矿作用和再造成矿作用均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故这类矿床受构造的控制也极为明显。其不仅具有其他类型矿田与矿床构造的某些特点,而且还有其固有的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8.
白地坪汞矿辰砂的基本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地坪汞矿属于武陵成矿区,地处川黔桐麻岭汞矿带北东延续地段.该类矿床的成因,按照传统的观点应属“远成低温热液矿床”.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是“沉积-热液改造矿床”.笔者通过对该矿床的物质成分、矿石类型和辰砂基本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属高盐度渗流热卤水成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湘中大乘山区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该区成矿元素Pb、Zn及其伴生元素Cd、Cu、Co、As和Sb等经历了四次较显著的富集。寒武系的碳质岩层,元素含量较高,组合较全,其特征类似于含矿层,是该区主要的矿源层之一。中泥盆统棋梓桥组是该区主要的含矿层,其沉积环境有利于元素高度集中,故构成原始的“矿胚”。在铅锌矿区,含矿层还遭受了强烈的后生成矿作用的叠加,使其进一步富集成矿。因此,该区铅锌矿床成因应属沉积叠加(或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该区Cd、Pb、Mo、As和Sp背景含量较高,这将有利于这些元素富集成矿,也为我们指出了寻找和这些元素有关矿产的有望区。文中还运用了马尔可夫概型分析来研究元素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并揭示了元素在沉积成岩史中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铜官山铜矿床的组合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铜官山铜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著名的矿产地之一。对矿床的成因认识不一,其中有矽卡岩矿床、同生沉积矿床、火山沉积-改造矿床、复合成矿以及层控或层控矽卡岩矿床之说。成因观点之多足以说明该矿成因的复杂性。近年来矿山开发和铜陵地区找矿新成就,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进一步研究矿床的成因,对矿山的挖潜和新区的普查勘探以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77,12(3):210-218
地质工作者研究矿床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矿床的形成与组成,不仅在于说明矿床的存在状况,还在于深入矿床的本质,指出找矿预测的途径;结合生产斗争实践,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赵霞飞 《地质科学》1980,15(1):50-64
碎屑沉积的粒度研究,已有七十余年历史。近二十年来,无论分析方法及资料解释,都有长足进步,因而已经成为岩石定量研究和环境(相)推断方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初国外有人开始用确定型的数学模拟方法来模拟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L.L.Sloss(1962)提出了一种沉积盆地的概念模型,J.W.Harbaugh等(1970)详细地讨论了这种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这种模型适用于由流经海岸平原的河流携带到海边的大陆架上的碎屑沉积物的沉积作用。本文利用这种沉积模式,对我国黄骅拗陷南部一个约1000平方公里的膏盐湖沉积盆地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若干模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一阳 《地质科学》1983,(4):307-314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底的自然延伸部分,是大陆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一方面对大陆有“继承性”,另一方面也留下了海洋的“烙印”,从而构成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基于历年对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试图对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若干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2,(4):386-394
对东焦式磷矿(和与之相当层位的磷矿)的时代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分布在太行山的这个含磷岩系是震旦亚界的产物;另一种认为,它属滹沱群范畴。近来,王启超等把这一含磷岩系建为东焦群,归入滹沱超群内部。对于含磷的嵩山群、榆树砬子群、大罗圈河群等的时代,也有不同认识。另外,对这套含磷岩系或磷块岩的成因更有多种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冰碛物,有的认为是海相沉积,有的认为其中磷块岩(如曲阳)是次生富集结果,有的则认为它是热液成因,凡此等等。 根据对太行山等地的野外观测和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分布在各地的这个含磷岩系彼此间可以对比,为滹沱群内部的产物,系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6.
宜昌峡东地区的现代叠层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8年9月,笔者陪同加拿大地质学家霍夫曼(H. Hoffman)博士考察峡东区震旦系剖面时,于石板滩一石牌虎井滩沿江地段,找到陆相现代叠层石。随后,于1978-1979年间,又数次进行野外观察并采集标本,进行室内人工培养和镜下观察。 关于叠层石的成因、生长机理及古老叠层石的地层学意义等问题,长期存在争论。本文试图通过我国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陈志明 《地质科学》1981,(4):337-342
冀西北铁岩的结构和构造类似于碳酸盐岩,因此,借鉴于现代碳酸盐相模式与沉积环境,有可能恢复古代铁岩的沉积环境。本文对铁岩分类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北坡,陕西洛南地区,有一套古老的冰碛层,在洛南县石门以北,洛(南)-华(县)公路23公里处、上张湾一带出露良好,该处地层剖面清晰,露头连续,顶底界限清楚,岩石变质轻微,岩性特殊,结构明显,便于观察研究。 自1958年杨志坚报告豫西“临汝冰碛层”以后,1963年王日伦指出,洛南地区有冰碛层存在,并与罗圈组对比。1976年陕西省地质局六队、区调队,进一步肯定了冰碛层的存在,并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其间,西北大学、西北地质研究所、河南省地质研究所等亦曾进行过一些零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新生代断裂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是北部湾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区,其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以及坳陷发育过程受边界断层发育的控制。为了阐明新生代断裂系统发育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合构造应力场研究分析了盆地断裂系统的动力学成因,利用正断层位移-长度法研究了几条边界断层的发育过程,编制不同时期沉积厚度图印证了凹陷沉降中心的迁移过程及其与断裂发育的匹配关系。认为四条主干断层分别具有不同的活动时期和各自的活动中心,同时控制了不同的沉积凹陷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郭志 《地质科学》1983,(3):279-285
岩体内存在有许多直接看不到的隐微裂隙,其微小程度有时可达到只切割一个或半切割一个微小矿物颗粒。这些微小裂隙,直接影响着岩体的力学特性。因此,对岩体力学特性研究,不仅要从宏观上做大型岩体力学试验,也应从微观上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岩体的力学特性,这样将有利于宏观岩体力学性质指标的选择和工程处理措施的方案选择。笔者取霓石正长岩为试样,进行岩体力学试验。本文试图把宏观试验和微观观察结合起来研究岩体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