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木垒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军  姚秀华 《地下水》2009,31(5):56-58,97
采用木垒河跃进水库进库(五)站水文站45年历时水文资料,利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木垒河流域径流、泥沙、降水、蒸发水文特征的变化分布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木垒河流域水资源,解决环境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振龙  赵晖 《地下水》2009,31(6):65-67
水文实验与水资源研究是水文学科和水资源学科发展的基础,在水旱灾害的治理研究中离不开水文水资源的科学实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及水资源的补径排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实验成果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水文学科发展的需要。回顾了淮河流域水文实验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新时期加强水文实验的重要陛和迫切性,分析淮河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与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新时期水资源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刘宝睿 《地下水》2020,(1):194-196
浑太河流域系指沈阳、本溪等大型城市分布河道沿线,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以浑太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浑太流域水文水资源特点,根据干流上各水文站的历年水文资料,结合浑太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情势、流域水生态保护新需求和流域水工程安全管理新任务,对浑太流域不利水文条件进行了设计,研究结果对同类地区的水文条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太文  田水娥  刘伟 《水文》2019,39(1):85-88
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近几十年来未发生较大洪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城镇化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海河流域产汇流特性持续产生明显影响,为七大流域中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流域之一。分析了海河流域下垫面变化趋势及对产汇流影响,研究了水文成果修订方法,提出了水文修订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河流域水文修订成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孟子君 《地下水》2020,(1):180-181
水文预报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能够更好预测洪水、旱情等自然灾害,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文主要选择张家口市清水河流域作为实例研究对象,并分析流域水文预报与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水文预报与水资源优化管理技术应用策略。以此探讨水文预报与水资源优化管理技术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4)
玛纳斯河是新疆著名的流域之一,该流域具有非常典型的水文特征,这为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基于此点,文章从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几个方面对玛纳斯河的水文特征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玛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提升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玛纳斯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文模型的乌裕尔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夏清  章光新 《水文》2015,35(2):49-52
基于水文模型的流域水资源评价可以为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改善水资源管理利用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传统水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以乌裕尔河流域为例,利用研究区已建立的SWAT模型进行流域水资源评价,并分析了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绿水资源量在乌裕尔河流域水资源量中占得较大比重,对维持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把绿水资源量评估纳入到传统水资源评估体系中,并对传统的水资源管理进行革新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超采引发大清河流域范围内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厘清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大清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大清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特别是其历史以来的演变规律作系统的分析。本文以海河流域大清河平原区地下含水系统为例,采集浅层含水层组47个水样和深层含水层组32个水样,测试了主要阴离子(Cl-、SO■、NO-3)和阳离子(K+、Na+、Ca2+、Mg2+)等指标,利用水化学类型、吉布斯模型、离子比值关系等方法,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测试结果显示:浅层含水层组受到气象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浅层和深层含水层组pH值(7.35~8.92)差异不大,偏碱性;浅层含水层组由于农业活动等影响,造成局部地区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污染。水岩相互作用分析显示:硅酸盐矿物风化是研究区主要的矿物来源,硅酸盐矿物溶解、阳离子交换为主要的水化学作用。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体上受地形和水...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系统科学思想和模拟方法应用于水资源评价,利用确定性的流域水文模型与地下水动力学模型的有机结合,组成完整的陆地水文循环模型,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文气象、水文地质资料,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评价。该模型在不闭合山区流域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  马雪梅 《水文》2019,39(3):87-91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松辽流域水文成果发生较大变化。原有松辽流域径流系列至2000年,洪水系列仅至1998年,流域现有水文设计成果已经不能反映流域目前的水文情势。松辽水利委员会根据《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任务书》的要求,开展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工作,对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总面积78.23×10^4km^2范围内选定的63个水文站和工程点进行水文设计成果复核,将系列延长至2010年(其中黑龙江、松花江、浑河流域延长至2013年),分别进行设计径流及设计洪水成果复核,分析得出10多年来松辽流域水文成果的变化结论,提出推荐采用的水文成果,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近几年水资源工作,我们在全省特别在短缺水文资料地区的水资源调查、资料加工分析、水文要素与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关系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有关调查、分析成果及一些粗浅认识,概括整理出来供参考。一、调查内容和成果河西走廊是我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依靠祁连山区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在河西走廊地区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中,绝大部分亦由山区水资源转化而来(包括河道渗漏、渠系渗漏、灌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4)
拒马河为大清河水系的主要支流。根据拒马河流域紫荆关站、落宝滩站、东茨村站和新盖房站1956-2018年径流资料,应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小波分析和Yamamoto等方法分析了拒马河流域4个水文控制站年径流量的趋势性、周期性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拒马河流域年径流量一直处于显著下降趋势中。周期性分析可以看出拒马河流域存在16(17)年的第一主周期。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拒马河流域1980年左右径流量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年径流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尔木河流域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地区,为满足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需要,针对《青海省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量,分析其是否对下游盐湖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影响。根据流域概况建立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数学模拟模型,对平均水文序列变化趋势及各种典型年的水资源状况进行预测,探讨在不影响下游盐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清河流域为西起济南,东至渤海湾,南缘泰鲁沂山地北麓,北界黄河之间的区域。在史前及历史时期,小清河流域湖泊广布,在地层沉积记录和古文献记载中均得以证明。这些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在中全新世达到鼎盛,晚全新世以来湖泊逐渐衰退与消亡,如原来存在的鹊山湖、浒山湖、清水泊等湖泊,这在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现已在平原上消失。本文着重对麻大湖、锦秋湖、白云湖等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湖泊消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下,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小清河流域的泥沙淤积;二是疏浚河道、围湖造田、过渡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消亡,对恢复古环境、探讨其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6)
伊吾河处在我国新疆哈密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长期存在区域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水资源未充分利用和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等问题。通过对伊吾河流域气候条件、水质变化趋势、水源特征及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对伊吾河流域多年来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基本掌握了该流域水文蒸发、降水和径流变化、洪水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泥沙含量等状况。分析结果对科学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基本的阈值标准,有效协调洪水资源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防洪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计算、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分析、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和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四个基本问题.在对洪水资源利用量、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等基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所建立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对1980~2006年海河流域及4个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合理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6年海河流域平均年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分别为62.8亿m~3和5.35亿m~3.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总体而言处于比较不合理的状态,洪水资源利用量频繁超过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不大.多数年份洪水资源利用量超过了河道内必要需水量允许的限度,少数丰水年份超过了流域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的范围.今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提高,需要逐步调整目前洪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于山区的空间格局,提高平原区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有效保障洪水期河道内必要需水量.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资源系统由降水产流,以及通过水文下垫面的转换,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流组成。本文将复杂的沽河流域水 资源系统分解成多个子系统,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对各个水资源子系统的转换功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刻画,并利用地下含水介质子系统的转换特征函数-频率响应函数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丰富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京津唐地区水资源及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气环流模型(GCMs)输出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结合历史资料的诊断分析,应用建立的流域水文模型及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京津唐地区水资源数量和时空变化的影响。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及部门用水量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供水、需水和部门缺水的影响以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王占升  卢峰 《水文》2013,33(2):93-96
采用1956~2007年水文系列资料,对滦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结论认为,滦河流域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的特点。针对水资源呈递减趋势,分析了水资源减少的三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洮河流域近20年径流量偏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雅丽 《地下水》2018,(5):192-195
洮河流域为黄河流域的一级支流,受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的多样性,近年来流域内天然来水量不断减少,年径流持续偏枯。本文以水文实测资料为依据,对流域上、中、下游径流、降水及产流变化趋势、不同时期径流的丰枯变化进行分析,提出近20 a以来洮河流域水资源量偏枯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不断增高、蒸发量逐渐增大、降水量持续减少、森林植被退化、水电站建设的响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洮河流域水文、气象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洮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改善洮河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