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为研究小尺度海底沉积物样品的声衰减特性,作者提出了用声学探针测量海底沉积物声波幅值的新方法,对沉积物样品扰动小,两个测量点的距离可小于波长,为海底沉积物微观声衰减测量提供了新手段。作者用小于波长的间隔逐点测量了沉积物的压缩波幅值,数据分析表明沿沉积物柱状样全长的声衰减满足指数衰减模型。目前主要用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获得海底沉积物声衰减数据,但该方法不能辨识声衰减模型,因此不同海区的测量结果难以建立联系。对此作者又提出用声吸收系数反演的幅值比与声衰减系数反演的R值(两种幅值比的比值)作评价依据,分析了垂直轴差距衰减测量法获得的南海海底沉积物声衰减测量数据,发现部分沉积物样品声衰减的R值远大于1,其声衰减不满足指数衰减模型。在声衰减满足指数衰减模型的条件下,用Hamilton的声衰减和频率经验公式预报的南海沉积物声衰减比与作者用声学探针测量海底沉积物所得的声衰减比对比,通过对R值分析得出Hamilton的声衰减和频率经验公式可以预报南海沉积物声衰减比的范围。作者提出的声学探针测量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方法的优点是既能获得声衰减数据又能辨识声衰减模型,不同海区测量的沉积物声衰减比可用R值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气象局743站日降水、NCEP-/NCAR大气环流、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SST)等资料,探讨了两类El Niño不同衰减型的演变特征及其对衰减阶段夏季(6-8月)我国降水异常分布的可能影响。根据海表温度异常(SSTA)沿赤道(5°S~5°N)的演变特征,EP-El Niño存在两种衰减型:自东向西(E-W)衰减(大于0.5℃的海温正距平首先在南美沿岸消失,并向西扩展)和自西向东(W-E)衰减(大于0.5℃的海温正距平首先在赤道中太平洋消失,并向东扩展);CP-El Niño存在3种衰减方式:对称(S)衰减(赤道中太平洋暖海温的发展和衰减关于某一峰值对称)、延迟(P)衰减(衰减阶段紧接着呈现EP-El Niño分布)、突然(A)衰减(衰减阶段紧接着发生EP-La Niña事件)。对于EP-El Niño,在华北、华南、长江和黄河(简称两河)之间及两河的上游地区,E-W与W-E衰减阶段夏季降水呈现完全相反的异常分布特征。E-W衰减阶段夏季两河之间及上游地区偏旱的可能性显著增大,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长江以南略偏多;而W-E衰减阶段夏季,两河之间及上游地区降水偏多,降水异常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沿江地区,华南大部和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对于CP-El Niño的3种衰减方式:夏季降水异常大值带在S衰减方式下主要位于黄河和淮河之间;在P方式衰减时,出现在长江流域;而在A型衰减时,主要位于黄河下游地区。S和A衰减方式下,东北大部尤其东北北部降水偏少,而处于P衰减时,东北大部降水明显偏多;在西南地区,S衰减时夏季降水总体偏多,A衰减时情况相反;在西北北部地区,A衰减时偏旱,而S和P衰减时降水总体偏多。不同的衰减方式均对应不同的降水异常空间分布,区分衰减型使得两类El Niño次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显著区的分布范围和信号强度均较未区分衰减型时有较好的改善,为我国汛期降水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海浅海海底沉积物的声衰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强  卢博 《海洋学报》2008,30(4):48-55
报道了南海浅海海底沉积物的声衰减性质。给出了测量和计算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频率下的声衰减以及与若干个海底沉积物物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类型沉积物在高频段时的声衰减要比低频段的声衰减大;同一频段下粗颗粒沉积物的声衰减要比细颗粒的声衰减大;北部湾海底浅层沉积物声衰减在低频100kHz下为80~150dB/m,在高频1MHz下为150~360dB/m;海南岛南部外海海底浅层沉积物声衰减在低频下为66~160dB/m,在高频1MHz下为190~350dB/m;高频段的数据与台湾海峡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声衰减测量分析数据比较接近,而低频段的数据与台湾海峡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声衰减测量分析数据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以精度较高的现场测量Hamilton的原位测量所得数据为标准,对比研究了钱正明的直立同轴衰减测量法、刘强的垂直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和我们课题组的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等3种研究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实验室测量方法。通过3种实验测量方法所得数据跟Hamilton原位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以上实验室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声衰减与样品长度和测量频率的关系。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直立同轴衰减测量法相比,前者在消除测量仪器和耦合衰减误差方面,以及在实验样品长度方面更合理。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垂直轴差距测量法相比,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在原理上保证了声波传播能量接收的同轴性和同指向性,其实验数据比利用相同实验仪器的垂直轴差距测量法的数据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刘英  李国胜 《海洋学报》2009,31(3):21-29
衰减深度是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体信息的90%的深度,衰减深度越大,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体信息越多,提取水体信息的精确度越高,同时从衰减深度还可了解传感器获取的水体信息到底来自水下多深的水层。以MODIS数据为数据源,对渤海海域衰减深度进行计算,分析了某一时间渤海海域衰减深度波谱变化和某一波段渤海海域衰减深度季节变化。衰减深度波谱曲线为单峰曲线,不同区域的衰减深度波谱曲线的相似和差异情况与前人根据渤海海域悬浮泥沙含量和光谱情况进行分区的情况较一致,衰减深度最大值具有红移现象(不同区域衰减深度最大值的情况是: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和渤海海峡区域在波段531nm,渤海中部区域在波段551nm,现黄河口影响区域、老黄河口影响区域、辽东湾西侧区域、辽东湾东侧区域在波段555nm),衰减深度波谱佐证了渤海海域为二类水体;衰减深度在夏季最大,在秋季次之,在春季和冬季在不同区域大小顺序有所不同。不同区域衰减深度由小到大顺序是现黄河口影响区域和辽东湾东侧区域、辽东湾西侧区域、老黄河口影响区域、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和渤海中部区域、渤海海峡区域(除去412和645nm),其中现黄河口影响区域与辽东湾东侧区域和渤海中部区域与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的衰减深度的大小顺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波段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规则波作用下植物带波高衰减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综合考虑根、茎、叶影响的近岸植物消波实验,对植物带沿程波高衰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淹没度为0.778时,茎与根作用下的植物带沿程波高衰减强度沿向岸方向逐渐增强,植物带沿程波高衰减规律与Dalrymple幂函数形式和Kobayashi指数形式的波高衰减规律并不一致。在非淹没情况下,叶作用下的植物带沿程波高衰减服从幂函数形式和指数形式的波高衰减规律。植物带沿程波高衰减强度随分布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发现根、茎、叶及分布密度对植物带沿程波高衰减特性的影响与植物淹没度和入射波高相关。另外,植物带消波并不是各部分消波作用的线性叠加。当植物带分布密度较大时,Dalrymple和Kobayashi波浪传播模型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浅海声传播和混响的选频衰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强负跃层浅海的爆炸声实验中,发现当声源和接收器都位于跃层之上时,平均混响强度和某一航向的声传播损失在频率1000-2000Hz之间出现强烈的异常衰减现象,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发射和接收均无指向性的平均混响强度的异常衰减与该航向声传播损失的异常衰减具有中心频率相同、带宽一致、附加衰减值相近的窄带共振或选频衰减特权.显然,这一异常衰减现象无法用各向异性的机理(内波、海面或海底的有规律起伏等)来解释.根据本文实验所得的传播损失和混响强度的深度结构以及一些间接的证据,我们认为这一选频附加衰减是由分散活动干跃居上部的有鳔鱼(极可能是鱼)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大气对微波散射计回波信号衰减的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瀛  郑淑卿 《台湾海峡》1995,14(3):199-215
为了使微波散射计测得的海面后向散射具有足够的精度,必须考虑大气对微波衰减的影响。大气对微波的衰减可以用微波射计来测定。本文将估算晴空、云和降雨天气下的衰减系,讨论计算海面发射率及用微波辐射计剩余亮温估算散射计工作频率下大气衰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混浊水声衰减作了简要的综述.将混浊水细分为稀混浊水和浓混浊水,回顾了二类混浊水的声衰减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一种常用的测量混浊水声衰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强  卢博 《海洋技术学报》2006,25(2):63-66,111
根据近年来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研究发展的态势,介绍了与研究声衰减有关的海底沉积物样品采集装置和海洋沉积物声速结构模式,综合解析多种对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等声学特性研究方法,并做出较为详细地比较和讨论,提出对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研究在满足科研要求的同时也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同时,指出了研究海洋沉积物声衰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了对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大量试验和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烟单14号夏玉米在高产条件下,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 亩穗数:3569~4980 穗/亩; 穗粒数:423~526 粒/穗; 千粒重:259~278 克/1000粒。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声遥测海底平面层系声阻抗分布的模拟实验结果。实验在油漆厂冷却水池中进行,采用取样平均迭代的反演方法,对三介质层系的遥测结果与实测值较好地接近。  相似文献   

13.
吴仲庆 《海洋科学》1988,12(5):49-53
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llatus)是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的重要经济虾类,其增养殖业目前所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亲虾的人工培育,这个问题不解决,该养殖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我们做了人工培育长毛对虾亲虾的实验,以求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Ⅰ.方法 实验用海水经砂滤。将性成熟的二龄亲蛏经过阴干和流水等刺激,在白天按全遮光和自然光照分为两组,观察亲贝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cadmium pollution on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of mussel, mytilue viridid. The results show the cadmium pollution has a inhibition on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rises with the increases of concerntration if cadmium in seawater.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within the range of 1-500 ppb, the percentage of inhibited emzyme h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garithm of cadmium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also prove that the salinity may increase the effects of cadmium on emzyme. The inhibition which may be indirect or secondary effects is reversible.Mussels play a purification role in the waste water containing cadmium, the purification rate of which may as high as 125 mg Cd2 gram (mussel)/day. This is a prospective method in purification and removing of cadmium.The study of effects of cadmium pollution on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of mussel shows that in the study of effects of pollutants on aquatic organisms, biochemical index may  相似文献   

16.
复式河道滩地植物对水流紊动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室内变坡水槽,精细模拟了复式河道滩地不同植物对漫滩水流的干扰作用,并借助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观测了不同垂线、不同测点的瞬时流速,计算了水质点三维相对紊动强度,分析了其变化特征,探讨了滩地不同种类植物对水流内部结构的影响。试验发现,滩地植物改变了复式河道水流内部结构,导致植物带内近床面处各个方向水流相对紊动强度明显减弱,横向因植物丛内阻力和流速变化引起的滩区壅水导致横比降增加,主槽相对紊动强度显著增强;植物淹没条件下水流相对紊动强度沿水深的分布明显存在转折点,此位置可以认为是滩地植物对水流影响的“第二边界”。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分析了转柱式散气增氧装置扩散帽的水动力性能和影响进气量、功率消耗等方面的因素。同时选择了两个系列4种技术参数的扩散帽装置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情况基本吻合。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最后选定出扩散帽的最佳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机、光电脉冲技术并通过中断工作方式实现对旋转平台在低转速下转速均匀度相位分布的精密测量.为估计转台对旋转流体实验造成的误差提供数据,实现转台的转速精密测量,转速补偿和转速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9.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idal harmonic constants a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in shelf seas and can be represented by adding a series of astrometeorological constituents (AMC) to the astronomical constituents (AC). The relation of AMC and corresponding AC to their resultant constituents (RC) is examined 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RC is described by modulation ellipses. The values of AMC in the Bohai Sea are calculated and the major features of AMC in the Bohai Sea are analyzed. The dynamic factors which cause AMC are examin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藻一次培养实验,研究了铜、锌、镉离子,微藻渗出物,螯合剂EDTA对叉边金藻生长的影响。铜、镉,对叉边金藻的毒性较强,锌较弱。螯合剂EDTA对叉边金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混合实验表明,铁、锰离子,EDTA都能有效地降低铜的毒性;藻渗出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铜的毒性;镉、锌对铜的毒性有拮抗效应。此外,通过测定介质和细胞铜的含量,研究了铜在细胞表面的吸附行为,并在铜致毒机理以及其他化学因子的去毒机理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