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宝玉 《地质论评》1980,26(5):377-383
中国古生代床板珊瑚化石极其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在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中,它们往往是礁灰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解放前仅做了少量的描述工作(共描述了15个属),关于它们在古生代地层中的分布、分带了解很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数量丰富,分布广泛,层位稳定,是划分对比石炭,二叠纪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近几年来,笔者搜集和研究了我队历年来在区调工作中所采集的标本,已在《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一贵州分册》一书中报导了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23属124种。但是,对化石的地层和地理分布还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试图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大量实测剖面及有关单位的工作成果,对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的地层和地理分布作一次总结,以期对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描述的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化石是笔者1974年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矿所和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组成的地层分队(以下简称地层队)共同采集的。这些化石分布在精河县基夫克河上游,尼勒克县尼勒克河上游及霍城县果子沟地区。地理座标为北纬44度—44度30分,东经81度—83度。1953年苏联地质保矿部第十三航测大队曾在区内做过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其成果收集在“伊犁专报”中。他们将该区“志留系”划分为六个岩组。1974年地层队对该区早古生代地层进行了详细调查,采集了大量古生物化石,根据古生物特征和岩相变化规律,对志留系进行了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石炭世早期床板珊瑚丰富,分布广泛,层位稳定,是划分早石炭世早期地层的主要化石之一。安徽、湖南是早石炭世早期床板珊瑚的主要产地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一些古生物学者对此作过报道,但标本不多,资料比较零星。解放以来,特别是从六十年代以后,床板珊瑚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成绩显著,其中对皖、湘二省的研究有林宝玉、贾慧贞等,他们分别描述了湖南早石炭世床板珊瑚的一些新的属种。林宝玉(1962)还对早石炭世床板珊瑚做了如下分带(组合):即孟公坳段为Cleistopora hunanen-sis-Gorskyites multispinus组合:石橙子段为Syringopora hyperbolo-tabulata~Syri-ngopora lipoensis组合,这一组合带的建立,为我国早石炭世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近年来,笔者在安徽、湖南早石炭世早期(岩关期)地层中收集了一些珊瑚资料,并  相似文献   

6.
新疆石炭纪床板珊瑚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新疆石炭纪床板珊瑚分布相当广泛,层位稳定,成为划分和对比石炭纪地层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作为造礁珊瑚为重要成员,该区床板珊瑚在恢复石炭纪古地理,古气候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解放前,对该区石炭纪床板珊瑚研究很差。1935年计荣森首次描述新疆北部下石  相似文献   

7.
林宝玉  王宝瑜 《地质论评》1985,31(6):512-517
1964年杨式溥增系统论述过新疆婆罗科努山北坡中石炭世地层和腕足类化石。有关该区床板珊瑚资料尚没有正式描述。1974年笔者随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原四分队,在精河县南部基夫克河上游地区呼独克达板东侧共同测制了中石炭世剖面,采集了大量(竹蜓)类、腕足类和珊瑚化石。床板珊瑚经鉴定有6属7属,其中新种6个,旧种1个。描述这批珊瑚化石,对于确定该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发表的大量古生物资料和实测地层剖面垂向岩性变化,依据国际地层指南修订版(1994)划分原则,将萨勒布尔山中上志留统详细划分为沙尔布尔组(S2s),克克雄库都克组和乌吐布拉克组。根据床板珊瑚、日射珊瑚组合特征,划分出三个组合带,自下而上为Dictyosolenia-Subalveolites-Halysites(S2)相当温洛克阶,Cladopora-Visbylites相当罗德洛阶,Diploepora-Aulocystis相当普日多利阶组合带。其生物和岩石地层特征与塔尔巴哈台山及巴尔喀什湖北部地区完全可以对比。还描述床板珊瑚、日射珊瑚5属9种(其中新种8个)。  相似文献   

9.
床板珊瑚地史分布与纬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造礁珊瑚多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30度范围内,而古生代床板珊瑚的分布与当时的纬度关系也十分密切,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自中奥陶世到二叠纪床板珊瑚分布范围自北向南迁移。推测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不断发生变化。据初步统计,自中奥陶世到现在,地球古赤道位置变化幅度为50度,其中古生代移动20度,平均每百万年移动0.085度;中生代到现在移动30度,平均每百万年移动0.12度。这种变化规律同样得到古植物、古脊椎动物分布变化的证实,并且与古地磁测试结果基本吻合。除此之外,床板珊瑚的分布还受到地壳拉张或挤压及升降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床板珊瑚化石,论证了新疆博罗科努山北坡精河县和霍城县境的“志留系石灰岩组”上部地层层位为上奥陶统,首次确定该区上奥陶统的存在。同时,还描述了上奥陶统呼独克达板组的床板珊瑚6属11种,其中有新种7个,旧种4个。这些资料的发表,不仅填补了该区奥陶纪珊瑚研究的空白,而且对该区奥陶纪地层时代的确定及与邻区的对比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合奇地区石炭系巴什索贡组研究程度较低,鲜有古生物化石的报道,其精确时代一直没有确定。在该套地层中发现四射珊瑚化石共计10属13种,床板珊瑚5属8种。其中四射珊瑚中主要分子有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Arachnolasma,Lithostrotion,根据珊瑚的垂向分布,建立了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组合带,该组合带可与前人在华南地区早石炭世地层中建立的Yuanophyllum带进行对比,也能与邻区及中国其他地方相同时期的珊瑚组合对比,进而确定其精确时代为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期至德坞期早期。对该珊瑚动物群的生物古地理研究表明,该动物群具明显的特提斯生物大区和中国北方大区的珊瑚分子特征,属二者的混生带。  相似文献   

12.
齐文同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1094-1098
石珊瑚目是中新生代的重要造礁生物。直到中三叠世才大量出现多种石珊瑚化石,距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古生代皱壁珊瑚和床板珊瑚灭亡14 Ma之久。石珊瑚的起源和早期系统发育,成为生物大灭绝及复苏的一个难题。文章目的是综述多学科研究石珊瑚早期系统发育的进展,以及多家系统分类,展望前景。研究方法有骨骼构造与微细构造及软体的对比,时空分布分析,寻找早期珊瑚化石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结果主要有石珊瑚可能起源于只有软体的海葵类,发现早期石珊瑚化石,以及石珊瑚在300 Ma之前已演化为两支,但还有不少空白和争议。结论是为了查明石珊瑚的早期系统演化和分类,需要加强古生物与今生物学者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努力寻找中间环节,填补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奥陶纪地层分布相当广泛,除个别几省外,几乎都有。在奥陶纪的介壳相地层中含有大量珊瑚化石。随着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发展,奥陶纪地层中的珊瑚化石也不断被发现和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奥陶纪珊瑚化石在我国地层中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区积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部二迭系菊石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中生代的三迭纪至白垩纪的划分都是以菊石做为主要依据,已早为地质学工作者所熟知的事实。晚古生代的地层依靠菊石划分的时间较晚,在近三十年来有许多古生物学家试图用菊石做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的依据,划分成为若干化石带,并已取得良好的成果。二迭纪是菊石目在古生代发育的一个最高阶段,由于它的种属繁多,演化迅速,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5.
新疆晚奥陶世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晚奥世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化石现已发现44属.152种.本文建立了三个床板珊瑚组合(Catenipora-Eofletcheria组合,Agetolites-Rhabdotetradium组合,Procatenipora-Para-tetradium组合)和二个日射珊瑚组合(Fuyunolites组合,Plasmoporella组合).根据珊瑚的分布规律,推测晚奥陶世新疆存在环准噶尔海和环塔里木海两个海区,并推测现北纬20°—80°为当时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古赤道位于现北纬50°位置.新疆当时处于赤道以南热带和亚热带范围,致使床板珊瑚、日射珊瑚空前繁盛.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山西段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东昆仑山西段,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1975年青海地质局一队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在这一带开展研究工作,初步建立起石炭纪地层系统。1980年至1982年,笔者参加本队晚古生代课题组在该区详细地测制了剖面,系统地采集了珊瑚、(竹蜓)及腕足等化石,通过室内综合研究,对东昆仑山西段晚古生代时期的古地理格局、地层名称的建立和厘定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新发现的石炭二叠系过渡层——打柴沟组中的珊瑚动物群进行了分析,自下而上建立起三个珊瑚组合序列;同时对本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界线位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古生物研究领域中引进先进的微机技术已势在必行.古生物资料的微机自动处理是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实现古生物化石自动鉴定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传统的鉴定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我们在中国床板珊瑚形珊瑚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实现床板珊瑚形珊瑚化石微机自动鉴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克拉麦里地区中及上志留统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岩性和生物组合特征,该区的志留纪地层划分为:中志留统白山包组,上志留统下部红柳沟组,上部苦水泉组.白山包组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夹钙质砂岩和少量砾岩,钙质砂岩中含腕足类化石:Tuvaella rackovskii,T.gigangea, Stegerhynchus angaciensis,Tannusp-irifer,Spiriferina,Zygospiraella,Resserella obicularia,Leptostrophia elegestica等,以及三叶虫:Encrinurus.红柳沟组为钙质细砂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灰岩中化石十分丰富,含床板珊瑚:Favosites cf.[zhifangensis,Mesofavosites shang-siensis,Hil aepora,Pseudoplasmopora;四射珊瑚:Amsdenoides,Laccophyllumetc.:三叶虫:Encrinurus,Phacops:头足类:Geisonoceras,Michelinoceras等.与白山包组整合接触.苦水泉组整合在红柳沟组之上,为中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沉凝灰岩,夹少量钙质砂岩和砾岩,在下部发现床板珊瑚(Favosites)、四射珊瑚(Petraia,Hapsiphyllum,Syringa-xon)、三叶虫(Encrinurus)、腹足类及放射虫化石.该区中及上志留统可与中国新疆北部、东北、内蒙、蒙古及苏联等地同期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新疆哈密地区早泥盆世珊瑚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孟  郑飞  南玲玲  张雄华  黄兴  靳锁锁 《地质通报》2018,37(10):1789-1797
新疆哈密地区下泥盆统发育,南部图拉尔根地区下泥盆统为大南湖组,北部三道白杨沟地区为卓木巴斯套组。在大南湖组中共发现四射珊瑚2属5种,床板珊瑚7属12种,并建立四射珊瑚组合Syringaxon moriense和床板珊瑚组合Pseudofavosites giganteus;在卓木巴斯套组共发现四射珊瑚5属7种,床板珊瑚2属2种,并建立四射珊瑚组合Orthopaterophyllum junggarense和床板珊瑚组合Pachyfavosites junggarensis。通过珊瑚在地层中的分布及组合的时代对比,确定前者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埃姆斯期早期,后者的时代为埃姆斯期中晚期。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的早泥盆世埃姆斯期珊瑚动物群的对比,认为哈密地区的珊瑚动物具有典型的早泥盆世温带动物群特征,在生物古地理区系上属于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省。  相似文献   

20.
喀喇昆仑及东昆仑山三叠纪地层较发育,其下、中、上三统均有存在,主要为海相沉积,其中有大量动物化石作为地层划分根据.下三叠统含放射虫硅质岩,局部见有大量玄武玢岩,代表了深海沉积;中三叠统为含双壳类灰岩、硅质岩及含海百合茎砂岩等;上三叠统,以含海燕蛤、床板珊瑚、层孔虫灰岩为主,其顶部为含有植物化石的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