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国际构造图的创意及编制历史,揭示了该项工作对地质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它既反映了关于地球演化观念之变化,也反映了固定论地槽—造山带—地台说为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所取代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了编制地质图的最初尝试,但基本上是没有时代概念的岩性图。19世纪初,随着真正地质图的出现,地质学才真正成为科学。然而,普通地质图不能充分反映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2.
3.
从P∈—∈,P—T等地层界线上的特征岩石、古生物大规模灭绝和Ir及ξ~(13)C的异常等研究表明,与K—R界线一样,在这些界线上也可能存在有地外灾变事件。同时文中提出了界线灾变事件、界线灾变期、界线灾变环境、界线层、界线粘土层、梅树村地质事件等与研究事件地层学有关的一系列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1984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自治区地震局的建议向社会发布了一次短期地震预报,该预报是在多种监测手段存在中期异常的背景下出现了油水井喷涌型异常后发布的。结果造成了一次虚报。事后对这次发布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油水井自喷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喷涌型异常其恢复水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以前的震例不同,而且与作者提出的喷涌型前兆理论相违背,这表明,由作者前兆理论导出的异常恢复水位随时间对数变化的单一线性规律,可能是判定真伪喷涌型前兆的依据。这次非地震的喷涌异常,估计与距异常井约两公里的两口废油井高压注液有关,其机理类似于注水诱发地震。对此无震异常恢复水位曲线的解释表明,距井一定距离的水层中可能存在着一条断层。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地震前这种短临异常现象的普遍存在。在新疆米泉县魏家泉5号井(XMW-5)用浮子式自记水位计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连续观测,其间共捕获到4次异常事件。观测表明,这种异常现象的水位曲线有着特定的形态。对这种异常水位曲线的典型形态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这是由于震前一种未知的快速变化的应力场压缩观测水层造成的弹性形变渗流效应,由此提出了“在矩形脉冲状变构造力作用下单一水层二维径向非稳定流弹性渗流模式”的成因假说。据此,从理论上定量地合成了异常水位曲线。该假说构成了作者“弹性形变渗流理论”(The Elastic Deformation Vadose theory)—EDV理论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连续沉积的P—T界线剖面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这就使得对中国南方P—T界线剖面元素球化学的研究成为了解P—T之交撞击事件对全球性地质学影响致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列举了现有的关于中国南方P—T界线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中子活化分析数据,并且与Asaro, F.等人(1982)和Alekseev, A. S.等人(1983)关于同一界  相似文献   
7.
王六桥  李善因 《地震学报》2001,23(5):530-535
简略地介绍了双重介质含水层模型;推导出引潮力作用下双重介质含水层中渗流运动的偏微分方程;将此泛定的方程与潜水的Boulton方程进行数学类比,从而得出一个新的迟后给水项,为解释固体潮致井水位振荡相位滞后现象奠定了物理基础;通过对该泛定方程的分析,还发现该迟后给水项与深部含水层中存在的一种潮汐液流振荡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8.
“非完全方向观测法”也可称为“三方向观测法”。此法的中心意思就是将三角点上的方向分组进行观测,并以三个方向为一组。  相似文献   
9.
在多种阳离子和阴离子存在下,用亚铁-磷酸-亚铁灵(Ferrozine)法测定铀(VI),铀浓度为8-75微克/25毫升时,方法的相对精密度为3-1%。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几年来地学研究的新进展表明,各种地象(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简称)的成因与天文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地质学通常把与地质现象有关的环境概括为四个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对地质现象与宇宙环境的关系,在过去则研究得较少,而宇宙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地球,并以各种方式反映在地质记录中。因此,要正确地阐明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天文因素的作用。现代天文学的进展充分说明天文因素对地象的重要作用。这些影响不仅来自月球和太阳,而且来自行星、小行星、彗星、超新星等各种类型的天体;不仅来自地月系和太阳系,而且还来自银河系,甚至河外星系;不仅受到万有引力和可见光的作用,而且受到整个电磁波和高能粒子流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