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川气候区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气候与农林水利地理各项问题,均有密切关系,气候区域之划分旨在于谋所以改进土地利用,增加农产,以及鼓励移民之道。此项气候分区工作之是否能完成,与是否认为尽善尽美,须视分区范围内之先决条件是否具备。先决条件有四,即第一,测候站之分布,是否均匀而足数(量);第二,测得之纪录,是否精确而可靠(质);第三,纪录之时期,是否久长而完整(年数);第四,上述三项之外,分区时所采用之大部份材料,能否选取同一时期(此为整理纪录及绘制气候图时之最重要者)是也。作者于入川之初,即已注意四川气候上之若干特点,当时以川省各县测候所成立未久,纪录未足,不便从  相似文献   

2.
南京测云,自1929至1936年,凡历八年之久。其纪录之完整,中国殆无其匹。本文之作,厥在草一较有系统之报告,从性质的及数量的罗举若干事实,间或略作初步之讨论。至原始纪录,见诸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印行之气象月刊,至第二卷起以迄第九卷止。  相似文献   

3.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6):275-286
高空观测欲知各种气流之移动及其性质,仅恃地面观测之纪录,仍难得其真相。必须有高空风向,温度与湿度之纪录以济其穷。我国每日施放测风气球之地,不出十处;以飞机或风筝探测高空者仅北平与南京二处,且每月不过举行三四次。关於高空风向,作者已收集有北平,南京及汉口三地测风气球之纪录。不幸在此期间,平京之飞机及风筝均未腾空,无材料可用。北平南京施放气球之时间均在上午七至八时之间。汉口除十三日与十五日在六时外,馀皆在十时至十一时左右。  相似文献   

4.
中国之雨量     
竺可桢涂长望张宝堃著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出版。是书计604页,图13幅,搜罗之纪录,至民国二十二年为止, 集全国雨量纪录之大成,具精美新颖之图表。我国幅员之广,三十七倍于意大利,四十四倍于英吉利,血全国雨量站之设置,只近千数,以视英伦三岛之有雨量站五千三百余,意之有三千六百站者,诚瞠乎其後。且此近千数之雨量站中,大多数无精密之仪器,故整理之结果,于此近千站中,择其纪录年代较长而可靠者,列为两表,一为历年逐月雨量表计353站;一为历年逐月降水  相似文献   

5.
书报介绍     
《气象学报》1936,12(3):140-140
竺可桢涂长望张宝堃著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出版.是书计604页,图13幅,搜罗之纪录,至民国二十二年为止, 集全国雨量纪录之大成,具精美新颖之图表.我国幅员之广,三十七倍于意大利,四十四倍于英吉利,血全国雨量站之设置,只近千数,以视英伦三岛之有雨量站五千三百余,意之有三千六百站者,诚瞠乎其後.  相似文献   

6.
胡振铎 《气象学报》1936,12(8):446-449
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肃州测候所自二十三年七月一日起开始观测,至今已有一年余之纪录,其逐日详细纪录已按月载於气象研究所出版之气象月刊中,兹仅择其概要述之如次: (一)气压:气压全年平均约在六四○公厘左右,以各月份平均比较,二十三年十月份为最高,二十四年七月份为最低,相差之数达十  相似文献   

7.
殷墟甲骨文中,近年以来,颇多气象纪录之发见,殊堪珍异。去冬气象研究所曾请甲骨文专家董作宝(彦堂)先生讲述殷代之气候,颇饶兴趣;因商请董先生写一短文。此处僅示气象卜辞一版,觕述厓略,未窥全豹,他日或可商请董先生再作一详尽之论述。此版纪录据董先生考证,当为纪元前一二一七年之记载,实为世界上最古之气象纪录矣。  相似文献   

8.
中国之气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涂长望  卢鋈 《气象学报》1938,(5):175-218
赵九章先生(1935)前曾就北平南京之高空纪录,草为“中国东部空气图之分析”一文,对於中国气团之秉性,颇多阐述,惟冉冉至今,迄已三载,集成纪录,视赵氏所用已超过三倍之多,故亟宜重新整理,作进一步之探讨,赵氏文中,曾计算平均数字,以为代表各气团  相似文献   

9.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6,12(8):457-461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以本月十三日至十八日为国际规定施放控空气球周,曾于十三、十五两日施放探空气球,其一落任句容,仪器破坏,纪录毫无,殊为可惜;其一落在扬州,业已派人提回,查算终果,测得该球升空高度达8,772公尺,为该所自放探空大气球以来之升空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0.
KarlO.Lange 《气象学报》1936,12(6):327-339
1.无线电气象仪器之发展现状无线电气象仪器,所以测量高空中之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者也。在地位方便之测候所固可收受纪录,即人迹难於接近之处,亦得听取其气象报告。此种仪器,本可以飞机携之上升,以作探测,而迅速报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2018年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观测资料, 采用基于闪电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DBSCAN)建立了西北太平洋地区雷暴数据集, 研究了该区域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进行海陆差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在合理设定DBSCAN参数阈值的条件下, 基于WWLLN闪电聚类的雷暴与天气雷达观测在时空分布和过程演变上具有一致性。西北太平洋区域的日均雷暴数为3 869, 雷暴的闪电密集区平均面积为557.91km2, 平均延展尺度为31.99 km, 平均闪电频次为33 str/(h·thu)。在空间分布上, 东南亚沿海地区与热带岛屿的雷暴活动最强, 南海的雷暴活动强于深海。距离海岸线越近的海域其雷暴面积越大。在季节分布上, 整个区域雷暴活动在夏季(6—8月)达到全年最强, 南海雷暴活动6月达到峰值, 而日本东部近海海域的雷暴活动则在冬季达到最强。我国内陆南方地区雷暴3月开始显著增多, 雷暴平均面积达到最大, 但雷暴平均闪电频次5月才达到峰值。在日变化方面, 陆地雷暴活动呈现典型的单峰型特征, 大部分雷暴发生在午后及傍晚。海洋雷暴日变化则较为平缓, 南海具有其独特的雷暴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91~2010年发生在重庆江北机场的初雷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初雷多出现在每年的3、4月份, 3月中下旬应是预报员重点关注的时间。初雷大多出现在下午到后半夜, 以前半夜到次日清晨最多。95%的初雷持续时间在2小时以内;初雷的强度总体较弱, 其中干雷和弱雷雨占80%。高空槽是重庆机场产生初雷的主要天气系统, 20次初雷中18次都有它的影响, 高空槽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初雷占55%。雷达平显回波强度在55~60dbz之间, 高显回波顶高基本都在11km以下。初雷在卫星云图上往往容易隐藏于冷锋云系和高空槽云系中, 加之对流性地特征并不明显, 给预报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尚没有研究给出中国大陆长时间序列的小时分辨率雷暴气候特征.基于1971—2010年全国796个国家级基本基准站逐时雷暴观测数据,给出中国逐时雷暴的时、空演变和持续时间等气候分布特征,获得了一些新的事实.中国总体年平均雷暴时数与雷暴日数空间分布形态较为接近,但年平均雷暴日数高值区的青藏高原地区不同,其年平均雷暴时数较...  相似文献   

14.
王婷波  周康辉  郑永光 《气象》2020,46(2):189-199
基于2010—2014年国家闪电监测网的云-地闪电定位数据,利用雷暴识别与追踪算法获得了505 257个雷暴系统,进而统计分析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雷暴发生发展特征。考虑地形和气候差异,将我国中东部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与华东、西南、华南五个区域,对比了上述区域的雷暴中地闪活动持续时间、移动距离、移动速度等特征,并进一步对雷暴发生的环境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讨论了雷暴发生与地形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雷暴具有局地性强、快速生消的特性,超过70%的雷暴移动速度低于60 km·h~(-1),超过80%的雷暴持续时间低于2 h,超过90%的雷暴移动距离低于60 km;东北地区雷暴移动速度相对更快,西南地区移速较慢且雷暴移动距离更短。华中与华东、华南地区雷暴发生的整层可降水量与对流有效位能值最高,西南次之,东北与华北地区最低,而0~6 km垂直风切变则反之;广东、海南等地为雷暴发生最活跃区域,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地区西部、华北地区太行山一带等地为雷暴发生较为活跃的地区;雷暴发生与地形密切相关,四川盆地西麓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明显呈现出随地形抬升而导致雷暴触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The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understorm development have been studied with 40 selected synoptic processes during 1972-1983. It is shown that the thunderstorms in easter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pre-trough and post-trough.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before the pre-trough thunderstorms is established primarily by the dry and moist differential advection and that before the post-trough thunderstorms by the cold and warm differential advection. The subsynoptic scale circulation has direct effects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lease of instability. The pre-trough thunderstorms occur in the overlapping region of the ascending motion in the upper baroclinic waves and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low-level jet strong wind core circulation and the post-trough thunderstorms occur in the lower convergent region below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jet-front circulation. The effect of the lower dry and warm lids, the coupling of the low-and upper-level jets and the dry advection in the middle-level jet are the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severe storm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威海市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71-2007年威海市气象观测月报表和1998-2007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监测网提供的闪电资料,对威海市雷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雷暴天气空间分布特征为雷暴的多发区集中在西部,并由中间的内陆地区向两侧的沿海地区减少;威海雷暴季节性变化明显,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发生,但主要集中分布在5-9月,其中7月最严重;威海雷暴发生在午后至傍晚的最多,早上相对较少,雷电活动的峰值发生在14-20时,雷电的强盛期都出现在下午。  相似文献   

17.
Sprites are brief optical emissions occurring above thunderstorms. Features of sprites and their parent thunderstorms and light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studied by many researchers. Here, we report a single sprite recorded over a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during its life cycle in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rite might have been a dancing one,with a 20 k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from its parent cloud-to-ground flash(CG) and a 38 ms time delay; all the sprite elem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continuing current process of the parent flash. The peak current of the parent CG was the largest during the almost one-hour time window containing the sprite, and the absolute values of all the negative flashes were smaller than 100 k A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and did not produce sprite. The sprite did not occur during the time period in which the maximum area of the thunderstorm reached. The occurrence of sprite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e decay of the thunderstorm convection, an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sprite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30–35 d BZ and 35–40 d BZ interval was found. The large wind gradient in the 8–12 km region of the thunderstorm ma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rit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8.
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了解其气候学特征对于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都具有实际意义。利用1961~2015年的2332个高密度逐月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3种常见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雷暴、闪电、冰雹)在年、季、月尺度上发生日数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年平均雷暴、闪电和冰雹发生频率分别为39.23 d/a、20.56 d/a和1.07 d/a;雷暴和闪电主要发生在夏季3个月,雷暴日数7月最多,闪电日数8月最多;冰雹主要发生每年5~9月,6月发生频率最高;雷暴和闪电的高发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南,青藏高原也是雷暴的高发区域之一;冰雹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中西部山地,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则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雷暴和冰雹出现频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冰雹和海拔高度有更好的对应关系,二者增加速率分别为2.87 d/500 m和1.80 d/500 m,表明地势高度对这两种强对流天气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雷暴中双极性窄脉冲事件的位置与辐射强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BE)是一类特殊的大气放电现象,能产生强甚低频/低频(VLF/LF)和甚高频(VHF)辐射。为了探索NBE发生的气象环境和放电特性,选出重庆双频段闪电定位网络在一次雷暴过程中观测到的608次正极性NBE(简称正NBE)和82次负极性NBE(简称负NBE),对比发生位置和辐射强度。结果表明:正NBE主要分布于7~15 km高度处,归一化到距离辐射源100 km处的VLF/LF电场变化峰值的平均值为13.4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73.5 kW。负NBE主要发生在两个高度范围,72例负NBE分布于16~20 km高度,它们倾向于发生在30~35 dBZ回波顶高大于18 km的对流云顶及附近,其平均归一化VLF/LF电场变化峰值为42.7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76.9 kW。10例负NBE分布于4~8 km高度,全部发生于对流核内部。其平均归一化的VLF/LF电场变化峰值为2.7 V·m-1,平均VHF辐射功率为18.2 kW。从统计结果看,在VLF/LF频段,上部负NBE的辐射强度普遍强于正NBE和下部负NBE;在VHF频段,上部负NBE的辐射强度与正NBE基本相当,大于下部负NBE;下部负NBE在两个频段的辐射通常弱于正NBE。  相似文献   

20.
利用GMS-5卫星IR、VIS、WV和分裂窗云图资料及常规天气图对1996~1999年3~9月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流(雷暴)天气进行分析表明,对流(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静止锋等六种不同的天气形势下,它们在卫星云图上的基本数字特征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卫星云图中α尺度雷暴云团的灰度和局地标准差等基本数字特征的分析,发现局地标准差极大值或红外一分裂≤0极小值的出现,预示4h左右后雷暴云团将达最强。由此,可以较好的把握雷暴云团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雷暴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