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胡姝  李英  李培 《浙江气象》2013,34(2):2-5
由于险要地理位置、特殊岛屿地形及防灾减灾的需求,登陆台湾热带气旋的活动和影响十分令人关注,相关研究也成为意义重大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对登陆台湾热带气旋统计现状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将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为台湾岛对热带气旋路径、结构强度及降水的影响等方面,以期为相关研究的深人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丰地区种植台湾青枣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志文  黄巧敏 《广东气象》2004,(4):26-27,29
台湾青枣又称台湾甜枣,是由印度毛叶枣经多代改良选育而成的优良水果品种。它耐旱、耐热、耐瘠,需要有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及水分,但怕霜忌冻、忌积水等,所以,栽培台湾青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摸清气候规律,根据气候条件发展种植,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新丰县台湾青枣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为种植台湾青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广东果树、花卉形态及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天气过程,实现对番石榴、台湾青枣、玫瑰、菊花的寒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均温度5.5℃,最低温度1.5℃,最高温度10.5℃,晴冷型低温条件下,6 d以上的低温天气过程会使番石榴、台湾青枣受到严重的寒冷危害:番石榴出现植株受害死亡,台湾青枣的叶片、果实干枯脱落;7 d之内的低温天气对玫瑰、菊花的生长不会产生明显的冷害,但会对其发育进程产生程度不一的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4.
周仲岛 《湖北气象》2020,39(2):109-116
从1987年开始,台湾暴雨研究进入一个新纪元,由早期定性描述分析进入定量计算与模拟,其中包括新观测设施的建设与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建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湾极端降雨事件有所增加,其中不少极端降雨事件是由非台风暴雨所致,往往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这就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强降雨定量预报业务水平。本文通过对近30 a台湾在非台风暴雨研究发展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台湾气象部门为了提高强降雨定量预报业务水平所做出的努力,同时对未来台湾非台风暴雨研究规划与方向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利用WRF-ARW 3.2.1模式,对台湾岛地形对2010年第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的路径、降水及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台湾岛前,迎风坡地形低压作用使台风中心南落并出现逆时针打转;背风坡地形低压和台风西北侧台湾海峡出现弧状正涡度带,使台风进入台湾海峡时出现"V"型异常路径;台湾岛地形作用使台风西北侧水汽辐合和正涡度减小,而使其东侧、南侧水汽辐合和正涡度增加,台风出现西北弱、东南强的不对称结构和降水不均匀分布;台湾中部山脉地形对台风低层流场的阻挡抬升作用对台风降水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造成台湾岛降水分布呈南部、东部强而西北部弱的不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6.
对经过中国台湾岛和海南岛、吕宋岛、日本诸岛以及朝鲜半岛的热带气旋在过岛前后的运动、结构和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岛附近热带气旋运动左偏(定义为偏于以前路径的左侧)机率最大,且台湾岛周围是产生诱生低压的高频区。采用理想东、西风环境场作为数值模拟背景场,数值研究了岛屿地形强迫与台湾附近的环境流场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热带气旋运动偏转的影响,提出了岛屿地形强迫、背景场和热带气旋涡旋三者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路径突然转折影响的观点,即台湾地形有利于环境场中诱生出一对偏差偶极涡,这对诱生偏差偶极涡将导致逼近岛屿的热带气旋产生运动方向的突然偏折,且在不同基本气流条件下,岛屿地形对热带气旋运动可能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静力模式MM5模拟台风“海棠”(0505)穿过台湾岛再次登陆的移动路径,分析了“海棠”登陆台湾岛前后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台风自身的非对称结构与台风异常移动路径密切相关。另外,就台湾岛地形对台风“海棠”登陆台湾前打转和在台湾海峡出现“V”型移动异常路径影响进行数值试验表明:台湾岛地形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台风移动路径,而且通过影响台风非对称结构来改变台风移动路径,因此,登陆台湾前逆时针打转异常路径是在弱引导气流中台风自身非对称结构和台湾岛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台湾岛地形有使台风东北-西南向非对称增大趋势,而在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前后对东南。西北向非对称有明显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专家走访和寒害灾情调查,建立福建省台湾青枣寒害受害症状分级标准。基于果园定位观测、地理移置试验和冬季寒害灾情调查得到的2004—2016年32个寒害实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福建省台湾青枣寒害综合气候指标及其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寒害临界气温为5.0℃,其致灾因子包括过程极端最低气温(X1)、小于等于5.0℃低温持续日数(X2)、小于等于5.0℃过程有害积寒(X3)、小于等于5.0℃过程降温幅度(X4),对各因子归一化处理,构建台湾青枣寒害综合气候指标(Ih),寒害等级包括:轻度,0.02≤Ih < 0.72;中度,0.72≤Ih < 1.76;重度,1.76≤Ih < 2.72;严重,Ih≥2.72。通过典型年对比印证,建立的福建省台湾青枣寒害综合气候等级指标与实际发生的寒害情况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供台湾青枣的寒害评估、引种、扩种参考。  相似文献   

9.
顾强民  王向阳 《气象》1978,4(10):7-7
在沿海地区工作的预报员,很重视台湾省地形对台风的影响,例如台湾地形的屏障作用(使台风强度减弱),台风付中心或台湾地形槽的形成,以及台风正面袭击时的路径左偏现象等。为了分析台湾地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俄们分析了1959—1977年从东南方登陆台湾省或在台湾省北侧100公里以内经过的台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台湾省台湾山脉纵贯南北,海拔高度一般在1,800米左右,有22座3,500米以上的山峰。平均每年有1—2个台风穿过台湾山脉进入闽、浙、粤等省。我国气象工作者历来很注意台湾省地形对台风的影响,近几年又作了一些新的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台湾有三分之二陆地是凹凸不平的山地,最高的中央山脉与台湾岛的长轴走向一致(NNE-SSW),长300公里,宽120公里,平均高度2公里,四周环海,对过岛台风造成独特的影响。本文介绍自60年代以来台湾气象学者有关台湾地形对台风的影响研究成果,供作参考。1综合分析研究通过多个个例统计分析研究,台风靠近台湾时,路径北翘,过岛后路径南折,移速加快,强度减弱。台风的环流结构也发生变化,如形成次生低压、地面气压槽脊,迎风坡上降水增强,背风波上出现焚风效应等。HSS(1960)发现弱台风在袭击台湾岛时会填塞消失,往往形成次生低…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登陆台湾岛台风路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爱鸣  林毅  刘铭 《气象》2006,32(6):37-43
2005年“海棠”、“泰利”和“龙王”3个台风先后在台湾花莲附近登陆后再次在福建登陆。其中“海棠”和“泰利”登陆台湾岛前后路径异常,发生打转、滞留。作者利用常规天气图,结合相关的物理量场对这3个台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岛台风发生路径异常除了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外,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南侧流场、冷空气活动及有关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借助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识别了1949—2014年间所有台湾岛东岸贴岸北行的台风,并利用1987年以来台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数据,分析贴岸北行台风影响期间台湾岛日均降水量及日极端降水分布,比较贴岸北行台风与非贴岸北行台风影响下台湾岛的降水特征差异。此外,综合分析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及NCEP/NCAR的2.5°×2.5°再分析数据,确定所有台风开始侵袭台湾时期的位置、移动特征、大气环流状况,建立四个可能与台风出现贴岸北行路径相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贴岸北行台风虽然出现频率不高,66年间仅出现6例,但这些贴岸北行台风出现的时间恰与副高的季节性移动有关系。在贴岸北行台风影响下,台湾山脉东侧及西北麓的日降水均值和极值都较大。当某个台风的位置因子、移向因子、副高因子及涡度因子四项影响因子的限定条件都满足时,则该台风很可能会在台湾岛东岸贴岸北行。  相似文献   

14.
应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理学院刘广英院长的邀请 ,以刘可先副理事长为团长的山东气象学会代表团一行 17人和以林献民副理事长为团长的广东气象学会一行 10人 ,于 2 0 0 1年 2月 2 4~ 2 5日参加了在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举办的“两岸气象防灾教育研讨会”。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董事长张镜湖先生、校长林彩梅女士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理学院的教师、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部分高年级本科生 ,台湾“中央气象局”、台湾大学、台湾气象学会的气象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 2 5篇 ,其中大会交流了 12篇 ,…  相似文献   

15.
林佩云 《广东气象》1995,(2):45-47,28
引言台湾地处东亚季风区。在春末夏初冬季风至夏季风转换期间,副热带辐合带北移,往往使华南及台湾附近普降大雨。台湾气象工作者把这个多雨季节称为“台湾梅雨”。它与华南同期雨季密切相关,比长江流域梅雨和日本梅雨早一个月左右。梅雨是东亚一种独特的地区性现象,也是亚洲季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全球大气环流密切相关。因此,要认识梅雨活动,就必须对东南亚夏季风的发展过程进行广泛的研究。本文着重综述东亚夏季风的发展及其对台湾梅雨活动的影响。l东亚五季风结构和季节变化中国南部的季风气流可以是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海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台风流场非对称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分析罗莎移动路径各时段台风流场结构变化和台湾岛地形对罗莎移动路径的影响。通过与海棠异常路径的对比分析以及历史相似个例的统计分析,阐明在弱引导场中,台风非对称结构变化和台湾地形的共同作用使罗莎移动发生路径异常,而其中台风非对称结构变化可能是主要因素,并从中探讨弱引导场中台风穿越台湾岛异常路径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台湾岛地形对“麦德姆”台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平凡  王秀春  李梦夏 《大气科学》2017,41(5):1037-1058
采用WRF模式,以2014年10号台风"麦德姆"为例,针对台湾岛中央山脉的局部地形,设计精细化地形试验,数值模拟了"麦德姆"台风登陆台湾岛前后地形对其路径、强度及风雨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实的地形能更好的模拟和再现"麦德姆"台风发生发展的过程;台湾岛中央山脉地形对登岛"麦德姆"台风的路径有实质性的影响,降低台湾地形高度试验导致台风路径向西南偏转,而提高台湾岛地形高度则导致台风路径向东北偏转,地形高度改变的程度与路径偏转程度成正相关,地形高度改变所导致阻挡效应及台风环流与大尺度环流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路径偏转的主要原因;台湾岛地形高度的改变对台风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增加或减少台湾岛地形高度,都会使台风强度有所减弱,这与地形变化引起的动力狭管效应、云水物质分布及外围云带的对流运动有关;台湾岛地形影响"麦德姆"台风降水的机制更为复杂,其不仅与地形引发的台风强度及结构变化有关,更与地形引起的眼区对流活动和螺旋云带及外围云系的时空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景奎 《气象》1978,4(1):14-16
一提起台湾,我们心中就激起深切的怀念之情。我们怀念那美丽富饶的山山水水,更加怀念那里一千多万苦难深重的骨肉同胞。作为气象工作者,我们很自然地还会想起台湾岛上丰富的气候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万千气象。 特殊的高山气候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火烧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它紧靠欧亚大陆的东南方,西  相似文献   

19.
热带气旋经过台湾岛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董林  端义宏 《气象》2008,34(7):10-14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6年共58年的<台风年鉴>或<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将资料线性插值到1小时,挑选出经过台湾岛的热带气旋(TC),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TC经过台湾岛时的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C从东侧登陆台湾岛损失的强度为西侧登陆损失强度的2倍以上;TC登陆时的路径方向与台湾中央山脉长轴的交角越接近垂直,其过岛损失的强度越小,在岛逗留的时间越短;TC登陆台湾岛东侧时强度损耗与TC登陆前其自身的强度呈正相关,而登陆台湾岛西侧则没有明显的统计规律;TC从台湾西侧登陆时不但出现强度不变或者增强的几率更大,而且强度增强也更多.  相似文献   

20.
台湾岛云量,降水量的EOF分析及其与EL Nino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林  王汉杰 《气象科学》2000,20(2):179-188
本文根据最新整理的台湾岛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利用EOF方法分析了台湾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季节变化中,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EOF模态一各自反映了它们的基本气候特征,即台湾岛的东北(包括台北)及东部地区全年总云量、低云量较多,除花莲以外,云量以低云为主,12月 ̄5月较多,6月 ̄11月较少;台湾岛的西南地区虽然全年总云量、低云量较少,但夏季云量明显增多,台湾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