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鹤庆盆地2.78Ma以来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肖海丰  沈吉  肖霞云 《湖泊科学》2006,18(3):255-260
通过构建于新沂河河漫滩上的表面流人工温地系统处理污染河水的现场中试研究表明,在CODMn和NH4 -N进水浓度分别为11.69-60.00 mg/L和1.37-20.18 mg/L时,种植千屈菜、美人蕉、香蒲、水葱4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26.44%、40.12%、46.71%、28.23%,对NH4 -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64.27%、70.49%、66.78%、58.52%,其中香蒲和美人蕉的净化能力较强.4种植物中水葱的耐淹能力最强,在完全淹水达22 d以上时,水葱依然生长良好;千屈菜的耐淹能力最弱,在完全淹水7 d后就开始枯萎,淹水17 d后地上、地下部分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热带气旋年潜在影响力指数(YTCPI)与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灾害损失以及主要背景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0年,登陆我国以及在24h警戒线内活动的热带气旋频数与YTCP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56(显著性水平达到99.9%以上),一年中热带气旋活动点次和平均风速的乘积以及参考目前常用的热带气旋综合指数定义的平方和指数、立方和指数与YTCP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2和0.78,1994—2009年修正的直接经济损失与YTCPI的相关系数为0.57(显著性水平达到95%以上),这表明YTCPI可以反映热带气旋影响我国的活动情况以及潜在影响程度.1971~2010年前期冬季平均的海表温度场、850和500hPa高度场的EOF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型的中心与相应的YTCPI高相关区分布较为一致,且第一模态的时间序列与YTCPI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44和0.4,显著性水平达到99%以上,表明主要环境场的信息能够较好地反映在与YTCPI的相关关系之中.总的来说,YTCPI作为一个综合指数,比登陆或影响频数作为预测对象更具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即墨北阡遗址先后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大汶口文化和周代两个时期的人和动物骨资料,对其进行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复原先民的食物结构,探讨动物、植物驯养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大汶口文化和周代先民的食物结构中粮食作物以C4类食物为主,肉类更多为海洋贝类和家畜;家猪的驯养则以C3植物为主,并受先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推测,尽管北阡遗址地处海岸线附近,海洋渔业更多依赖贝类而不是海洋鱼类.总体而言,大汶口时期先民的食物资源包括粟类作物(C4植物)、贝类海洋食物和家畜,体现为农耕、驯养和渔业为主,而狩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周代与之相比,驯养和海洋渔业等肉食资源更丰富,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消落区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栽培试验,研究三峡库区秭归消落区土壤3种氮磷水平下4种草本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藜(Chenopodium album)长势及氮、磷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消落区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氮含量为7.98~19.4 mg/g,磷含量为0.740~3.880 mg/g,氮磷比为3.48~13.70,判别植物生长受氮限制.外源氮磷的添加促进植物氮、磷含量明显升高,但氮磷比没有明显变化;外源氮磷添加解除植物受氮的限制作用.4种植物对消落区土壤低氮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比较消落区土壤中4种植物长势,鬼针草生物量、相对生长率、根茎生物量比最高,氮磷养分丰富对鬼针草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表明鬼针草更易于在氮、磷贫乏的三峡库区消落区形成优势群落.  相似文献   

5.
冬季富营养化湖泊中水生植物的恢复及净化作用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1000m^2围隔内,引种漂移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预,若干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能够引种存活,而且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引种水生高等植物3周后,有水生高等植物的围区内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6周后,有植物围区内水体TN浓度比对照围区及开敞水域分别降低43.7%和59.4%,TP分别降低50.3%和57.0%;6个月后,TN分别降低61.6%和79.7%有植物围区较开敞水体降低72.9%。  相似文献   

6.
利用1949~2005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资料, 采用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研究了近57 a夏半年(6~10月)赤道气压低频振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夏半年赤道气压主要表现为5~7, 10~30 d的周期振荡, 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个数有明显的正相关. 用小波逆变换对近57 a逐年5~11月逐日赤道气压进行准双周振荡滤波, 统计得到近57 a 6~10月与7~9月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前后4 d内有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沿海地区的几率分别为59.7%, 73.0%. 用合成分析方法建立了7~9月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大气环流模型. 当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时, 东半球中高纬度盛行纬向(经向)环流, 卾霍次克海附近的高压脊偏弱(偏强),西风带偏北(偏南), 副高偏西(偏东)偏强(偏弱), 东南亚越赤道气流偏强(弱), 西南季风偏强(弱)且在波谷时更强(弱), 有(不)利于热带气旋登陆中国. 所建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大气环流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两者大气环流场的差异, 有利于做好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7.
201522号"彩虹"台风于2015年10月4日14时前后登陆广东湛江坡头区,对其登陆及前后1周时间内,相邻地震台站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台基噪声速度幅值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台风发育和消亡,在台风登陆的8区域附近,地震台记录的速度幅值由逐渐增加变为逐渐减小,相邻地震台速度幅值线性相关系数达0.9以上;(2)滤波后1—10 s频段数据,相邻地震台速度幅值比趋于稳定。可见"彩虹"台风对1—10 s频段台基噪声影响明显,相邻地震台幅值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来热带海洋风暴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美国海军台风警报中心(JTWC)提供的1945~2002年热带风暴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NWP)和中国南海(SCS)风暴生成及登陆中国大陆热带风暴的时空演变特征.季节变化上,NWP风暴登陆主要集中于6~11月,SCS风暴影响主要集中在6~9月,但后者登陆总数比前者少.西北太平洋风暴在东南沿海(27°N,120°E)附近登陆的频次最高,在此以北随纬度急剧下降.年际变化时间尺度上,登陆大陆的风暴年总数与来自南海的年风暴数成正比.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年频数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显著的2~7年振荡.长期趋势上,两个海域的风暴年生成频数和登陆大陆的年风暴频数在58年中总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登陆频数增长趋势相对缓慢,但近几年登陆风暴数与生成风暴数都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生成频数和登陆频数都呈现出年代际变化,其年代转换发生在1960、1970年和1990年前后.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对东太湖网围养殖区及航道水生植物种群结构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样区内共有水生植物10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3种、漂浮植物1种;养殖区植物种类较单一,耐污染、再生能力强以及水质净化能力好的金鱼藻、狐尾藻和伊乐藻在养殖区呈优势种分布;航道和敞水区优势种类为苦草和马来眼子菜.从水生植物生物量变化来看,9月生物量最高,平均为2882.4±748.8g/m^2;养殖区水生植物生物量高于航道和敞水区,两个网区平均可达1251.2±1012.7g/m^2、993.9±968.6g/m^2.水生植物与水环境相互关系来看,温度、透明度和pH等水体物理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季节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水生植物具有吸收水体氮磷营养盐和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从而改善了东太湖水质,同时植物季节性生长以及空间分布差异也影响水质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古近系古湖盆演化与水化学场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中红  查明  刘太勋 《湖泊科学》2008,20(6):705-714
采用人工配制污水为实验用水进行室内水培实验,研究10种人工湿地中常见水生植物对氨氮和总磷的同化吸收能力,筛选出净化效果好的植物,构建植物组合,以单一植物为对照,研究植物组合对于提高氨氮、总磷净化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氨氮、总磷的去除能力差别较大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indica)、达香蒲(Typha davidiana)对氨氮净化效果较好,初始浓度2969mg/L、15d后,去除率966%、98.6%、877%、95.1%美人蕉、凤眼莲(Eichhornia crssipes)、干屈菜、石菖蒲(Acorus tartarinowii)对TP净化效果较好,初始浓度4.44mg/L、15d后,去除率99.0%、546%、69.9%、36.7%千屈菜与石菖蒲的组合能同时提高氨氮与总磷的净化效果;美人蕉与干屈菜的组合、菖蒲与美人蕉的组合、菖蒲与千屈菜的组合、美人蕉与石菖蒲的组合能提高总磷的净化效果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水生植物组合能提高氨氮与总磷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其前兆信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析研究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前期和同期欧亚地区环流背景的逐日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致洪暴雨过程发生前后乌山地区阻塞高压强度指数(UBHII)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性强暴雨过程均发生在鸟山阻塞高压强高峰后的减弱期,即在淮河流域发生持续性强暴雨过程之前乌山阻塞高压就发生了突变;同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并登陆后的,其北界的位置变化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发生和持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异常加强后的突然减弱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并西进登陆,是淮河流域地区发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两个重要前兆.  相似文献   

12.
利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物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家猪的起源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如何科学鉴别驯化初期的家猪,至目前为止一直缺乏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与野猪的食物主要源自自然环境相比,家猪的食物则更容易受人类饲喂活动的影响,故此,理论上,探索猪群间的食物结构差异,了解人类的饲喂活动对猪食物的影响,可望科学地辨别家猪与野猪.对山东后李文化时期(约8500~7500年前)小荆山遗址的人骨以及月庄遗址的动物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索猪群食谱差异,并通过与先民以及其他动物的同位素数值比较,尝试科学地鉴别家猪与野猪.先民的δ^13 C(平均值-17.8‰±0.3‰和δ^15 N(平均值9.0‰±0.6‰)表明,先民虽已开始从事粟作农业,但粟作农业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尚不占主导地位(因为粟类植物是一种典型的C4植物),先民还主要以采集、狩猎或驯养家畜为生.牛的δ^13 C值(-16.1‰)和δ^15 N值(6.9‰),表明其食物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兼具少许C4类植物.与牛相比,鱼的δ^13 C值(-24.9‰)更低而和δ^15 N值(8.8‰)更高,显示出欧亚大陆淡水鱼的同位素特征.依据δ^13 C值和δ^15 N值的不同,猪可分为3组:A组,由两头猪组成,具有低的δ^13 C值(-18.1‰,-20.0‰)和δ^15 N值(4.7‰,6.0‰);B组,仅有一头猪,具有最高的δ^13 C值(-10.6‰)和居中的δ^15 N值(6.4‰);C组,仅有一头猪,其δ^13 C值(-19.0‰)较小而δ^15 N值(9.1‰)最高.现代或古代野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已经表明,野猪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其δ^15 N值更接近于食草类动物而远离食肉类动物.通过与小荆山遗址先民、野猪及河南西坡遗址(仰韶文化,6000—5500年前)和康家遗址(龙山文化,4500~4000年前)家猪同?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华北及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3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1377次,ML1.0级以下地震409次,ML1.0~1.9级地震827次,ML2.0~2.9级地震112次,ML3.0~3.9级地震24次,ML4.0~4.9级地震5次,没有5级地震(见图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贡嘎山东坡C3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系统研究和对C4植物分布的初步调查,探讨了C3植物δ^13C在湿润环境下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同时还揭示了C4植物在贡嘎山东坡随海拔的分布以及控制C4植物分布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贡嘎山东坡C4植物主要分布在21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过低的夏季温度是限制C4光合途径很难发生在高海拔的主要原因;在贡嘎山东坡海拔2000m以上的湿润地区C3植物δ^13C随海拔升高显著变重,变化梯度为1.3‰·km^-1.温度可能是影响δ^13C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降水量、大气压、大气中CO2浓度和碳同位素值的影响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15.
1 2008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据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8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732次,ML1.0级以下地震135次,ML1.0~1.9级地震516次,ML2.0~2.9级地震75次,ML3.0--3.9级地震5次,ML4.0~4.9级地震1次,没有5级以上地震(图1)。  相似文献   

16.
中国表土花粉与建群植物地理分布的气候指示性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国建群植物数字化的地理分布数据与1860个中国表土样品花粉数据和气候插值,定量分析了中国主要花粉含量与植物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气候指示性.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表土花粉含量的气候指示性与建群植物地理分布的气候区间是吻合的,表土花粉与建群植物的气候阈值的重合取决于花粉与气候的正态分布关系.此外,部分花粉种类指示的气候相对于植物存在一定的偏移,如杜鹃花科、菊科、禾本科和藜科等,这与花粉的分类鉴定水平较低和自然植被的人为干扰有关.本研究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将表土花粉与建群植物的气候指示性进行对比,为全球生态学、第四纪环境和古气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参照.  相似文献   

17.
应用1949~2005年热带气旋(台风)年鉴资料,对西太平洋以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个数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个数有略为减少的趋势,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显著增强趋势.2005年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数偏少,但其中登陆我国的强热带气旋比例却明显偏高.对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大尺度环流条件的分析表明,前期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台风期副高偏强、东亚夏季风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等因子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而西太平洋西部异常的水汽输送、弱风垂直切变、海表面温度异常以及中低纬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等则可能是导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强度异常偏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C3, C4植物及燃烧对土壤磁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现代不同植物的灰化、植物的根系和植物群落的燃烧等方面探讨了植物对土壤磁化率的影响, 发现植物特别是C4植物的生长对土壤磁化率有重要的贡献, 这对于探讨土壤磁化率的形成机制以及确切地解释黄土磁化率变化的气候意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实验在藻类响应型城市人工湖泊中,用围格恢复沉水植被,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结果证明:夏季透明度<0.4 m时,应用凤眼莲可快速改善透明度,0.30盖度的凤眼莲在夏季30-40 d内使水体透明度从不足0.3 m提高到0.6 m以上,并验证了透明度的改善与盖度的正相关程度.通过短期引种漂浮植物调节水体透明度,成功恢复了菹草 伊乐藻群落,透明度较上年同期稳定提高70%,Chl.a浓度降低50%,水体富营养水平下降,有效修复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太湖五里湖生态重建示范工程—大型围隔试验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五里湖是太湖北部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湖湾.从2004年1月起,为了改善水质,重建五里湖生态环境,在五里湖南岸建立了一个面积为10×104m2示范工程试验区,采用多技术措施集成应用,开展湖泊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经过近2年的生态重建研究与实践,在示范工程试验区内建立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丛23个,水生植物种类从生态重建前的零上升至15科、22属、32种,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her index)达到2.33,覆盖度达到40%- 55%.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示范工程区内水体的TN、TP、NH4-N、NO3-N、NO2-N及PO4-P的平均值分别比示范工程区外下降了20.7%、23.8%、35.2%、21.1%、45.6%和54.0%,TN、TP分别下降至2.50mg/L、0.080mg/L以下,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或低于“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指出的向“稳定清水态”转换的临界值,水体透明度(SD)平均值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平均从0.39m提高至0.70m;初步实现湖泊水体从藻类占优势浊水态向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转变.因此重建与恢复湖泊生态系统要从沿岸带着手,首先重建湖滨带结构与功能,通过湖滨带水生生物一系列反馈机制, 逐步改善湖泊水质,最终实现沉水植被恢复;湖泊敞水区应主要采用生物操纵技术措施来实现湖泊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