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朱宝霞  申文庄  马明 《中国地震》2014,30(3):373-381
公众是实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提升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主力军,而公众对地震重防区的认知与防震减灾宣传密不可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公众对地震重防区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公众的防震减灾素质有待提高、防震减灾宣传针对地震重防区的内容不够全面、宣传方式和手段不够多样化等问题.据此,提出建议:强化地震重防区宣传,丰富防震减灾宣传内容;防震减灾宣传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浅谈城市发展与防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加强防震减灾规划,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等4个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城市发展与防震减灾的关系,强调了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内陆地震》2005,19(2):169-169
为了不断推进我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民众应对地震灾害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防震减灾意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完成了我区首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由防震减灾科普馆、乌鲁木齐水磨沟地震台和地震活断层剖面三部分组成。其中,防震减灾科普馆由防震减灾知识图片区、影视区、模拟震动区、地震观测仪器陈列区、自救互救知识区和新疆主要地震构造及地震震中分布沙盘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1个防震减灾素质教育中心、39个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服务站、180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25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教育工程能够实现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有效宣传,以及地震信息的实时发布和地震救援信息的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5.
地震标准化进展综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十五”地震标准化工作设想与发展 地震标准化的实质是它的技术性 ,主要是立足于防震减灾体系中的技术指标。地震标准作为一种技术性规范文件 ,是根据我国防震减灾规划和地震科学技术发展需要 ,按照规定的程序 ,对地震科技成果和实践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制定出来的。因此 ,地震标准化一定要以建立防震减灾工作的最佳工作秩序和提高地震科学技术水平为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来调整防震减灾领域中各个方面的关系外 ,就是要依据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地震技术法规对地震行业存在共同的、…  相似文献   

6.
防震减灾法规有助于防震减灾工作和防震减灾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和防震减灾活动的效率。本研究在调研美国地震法规体系发展的基础上,从颁布修订、审核主体、主要条款数量和主要内容等方面比较与我国的异同,分析美国在地震法规体系建设方面的可资借鉴之处,提出对我国地震法规体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既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市政府非常重视北京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于1996年10月成立的由国家地震局和北京市政府双重管理的北京市地震局负责北京市防震减灾的管理工作。1年来,北京市已健全了各级防震减灾机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文综合介绍了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包括: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法规建设;北京市的抗震设防;北京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及筹建北京市防震减灾中心等。  相似文献   

8.
防震减灾和地震科技投入,不仅对防震减灾和地震科技发展,而且对保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八五”时期以来地震事业经费投入水平和各项经费支出比率,同时还分析了经费自给率和地方政府对防震减灾的投入,并针对经费投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震工程技术的应用、地震防御和应急救援以及防震减灾社会保障三个方面综述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通过对这些对策的认识,对于提高我国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后各级政府发挥、运用防震减灾中的职能的情况,用实例说明在我国地震工作方针和防震减灾政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发挥防震减灾的举措和成效,指出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社区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对于推进城市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作用。社区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市防震减灾日城市社区宣传活动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上的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社区防震模式”的一些新的理念和相应的一些工作方法,可以看出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有利于地震部门更好的服务社会,有助于推动全社会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防震减灾方面,移动互联网将在防震减灾社会化管理上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等一些国内外专业机构已经初步能做到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一些地震数据产品,但这仅仅是移动互联网在防震减灾方面应用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应用需要人们去发现、开发和推广。本文讨论了移动互联网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应用和作用,希望能通过借助这一最新的科技手段,提升防震减灾事业科技水平,扩大地震数据产品应用范围,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使大中城市及人口稠密地区具有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这一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经国务院批准于1996年11月正式成立了新的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市地震局自成立以来,为了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 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专辑综合介绍了北京市地震局近3年来在防震减灾方面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进展, 包括: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体系的建设、北京市防震减灾法制的建设、北京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工作的进展、《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展、北京市区县地震工作进展、面向社会的防震减灾宣传、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是一种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科学素养,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的一种行业性广告。防震减灾公益广告作为科普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地震科学的发展,消除社会上对于地震工作的误解,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树立地震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使公众消除对地震工作的陌生感,拉近和公众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平台的建设与实现.四川省12322热线是在全国12322平台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经验建设的,12322热线平台的建成,拓展了地震行业的公共服务领域,围绕社会需求和群众需要,提升了四川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意识,拓宽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广度,推进了防震减灾体系建设.通过热线电话为公众提供对外服务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也为12322热线的扩展应用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由于平时注重在学生中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避震应急演练,在此次地震中均能做到临危不乱,快速撤到安全地带,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鲜活的事例说明,有无防震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地震后的效果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后各级政府发挥、运用防震减灾中的职能的情况,用实例说明在我国地震工作方针和防震减灾政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发挥防震减灾职能的举措和成效,指出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8.
县级地震工作机构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通过对云南省县级地震工作机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归纳了云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过程及其作用,探讨了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思路与措施,并对云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李波  晁洪太  王伟  冯恩国  田丹 《中国地震》2014,30(3):363-372
以山东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2007年、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从市级防震减灾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14项指标人手,对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两个调查年度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市级)的实施现状和成效.将两个调查年度描述山东省防震减灾工作进展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应指标的均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山东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郝文娟 《山西地震》2005,(Z1):43-43
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出谋献策是每位地震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资料表明,我国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都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或Ⅶ度以上地区,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经济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现处在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面对这样严峻的地震形势,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任务会更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