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山南坡气候垂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天山南坡中、西段主要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参照植被及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将天山南坡划分为五个垂直气候带:1.山前冲洪积扇、平原暖温带;2.中低山温带;3.亚高山寒温带;4.高山寒带;5.高山永久冰雪带.进而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天山山地气候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及垂直气候带的划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森林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定位预测研究,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应用气候指标和生物学原理,将祁连山林区按不同海拔高度划分为:1.山地荒漠草原气候带;2.山地草原气候带;3.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带;4.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5.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气候带;进而提出了合理开发祁连山山地气候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山的降水与气候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天山南北坡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天山区域气候效应,及其基本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在中国天山山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环境作用下,区域气候表现出了“冷湖”、“火盆”与“湿岛”的局地循环特征,或称“特殊山地气候模式”。同时,中国天山南北坡的降水等气候指数,随着山地气候效应的变化,呈现出各自的递增(减)规律性。中国天山山脉的脊线,自然成为一条划分山地气候的界线。  相似文献   

4.
天山北坡高山林线分布的生态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和实地勘察资料识别天山北坡高山林线分布格局,结合区域气象数据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天山北坡林线分布的生态地理特征。结果表明:①天山北坡林线分布高度大约在2 600~2 850 m,从西向东林线分布高度呈上升趋势,奇台至巴里坤段林线高度上升最为显著;伊犁河谷段与玛纳斯段林线垂直宽度较宽。②影响天山北坡林线分布高度的关键气候因子为生长季温度(如年生物学温度3.35 ℃,最热月均温10.49 ℃,生长季均温8.26 ℃),特别是年生物学温度,能较好的指示天山北坡高山林线分布位置,且各气候指标均在全国均值范围之内,而影响巴音布鲁克地区森林发育的主要原因为冬季低温干旱。③伊犁林线过渡带和玛纳斯林线过渡带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含量最高;酸碱性大致以阜康林线为界,向西呈酸性,向东呈碱性;土壤营养物质主要分布于表层(0~10 cm),深层(30~80 cm)含量低且变化不显著,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下层土壤pH值从西向东逐渐由弱酸性向弱碱性过渡;电导率空间变异性较强,各层变化特征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天山冰碛物中的花粉组合及冰期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和天山南麓台兰河口区、木扎尔特河口区冰碛物中花粉分析,表明在冰期阶段不同区域的花粉组合均以灌木及为主,乔木含量很低,反映冰川所到之处距云杉林均大于5km。冰期阶段,天山南北坡环境差异明显,北坡以草原为主,南麓带以荒漠草原为主,山地气候较现代干燥,山麓地带较现代略湿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的野外调查,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法(CCA)分析草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了环境因子与草地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沿生态梯度的排序分析结果与群落的实际分布情况是相吻合的,CCA排序给出了两个显著与主导的生态梯度,即热量梯度与湿度梯度。CCA第一轴反映了热量由低到高的梯度变化,而CCA第二轴与降水量有密切相关。正是这两个水热因子的复合梯度决定了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及其在空间上的地理分布。在热量梯度上是从高寒草甸、亚高山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最终到山地荒漠。在湿度梯度上则是由旱生的荒漠植被到中生的草原植被过渡到草甸植被的过程。由CCA排序图,还能较好地反映草地群落的结构梯度。47个主要优势种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布和分布范围,这与它们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草地类型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宗侠  刘苏峡 《地理学报》2023,(7):1744-1763
天山北坡位于中国新疆,地处亚欧桥的国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绿洲经济和灌溉农业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高。揭示1990—2020年地下水储量的演变规律对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长时序和较高分辨率的区域地下水观测数据匮乏,使得该任务又极具挑战性。本文基于重建的陆地水储量(TWS)变化数据、ERA5-Land再分析数据和其他相关的土壤质地、海拔高程、植被指数和冰川分布等辅助数据,建立了随机森林降尺度模型,据此估算了天山北坡1990—2020年的8 km分辨率地下水储量(GWS)变化,分析了天山北坡GWS的时空演变规律。估算的GWS变化与实测地下水位序列的时间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68。天山北坡GWS具有明显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GWS在夏季和春季较高,在秋季和冬季较低,峰值出现在6月,最低值出现在10月。1990—2020年天山北坡有85%以上的地区GWS发生了显著下降,全区平均的变化趋势为-0.38 cm/a。其中,艾比湖水系和中段诸河区GWS下降最剧烈,额敏河流域下降速率最小;耕地下降速率最大,草地次之,裸地下降速率最小。日益增强的农业耗水活动是1...  相似文献   

8.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表土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垂直植被带表土孢粉分析及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大西沟垂直带的植被与表土孢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表土孢粉百分比含量可划分出4个孢粉带,其对应的植被带分别为高山垫状植被、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和云杉(Picea)林带。孢粉百分含量基本上反映了大西沟地区垂直植被带分布的特征。云杉、麻黄(Ephedra)、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Artemisia)等植物花粉明显表现为超代表性。山谷上升气流在天山山地垂直植被带的表土孢粉散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山积雪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依据气象、野外调查和部分文献资料写成,着重分析了天山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初、终期及其积雪期特征。研究表明,天山积雪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中天山和南天山南坡部分山区最大雪深超过100cm,甚至达到200或300cm,而东天山南坡盆地雪深仅15cm。中山带及其以下地区最大雪深出现在冬季始末,而高山带在暖季。林区雪深随海拔而增加,并在林线附近达到最大,然后急剧减小。天山中段北坡海拔440—3500m之间,每上升100m,积雪期延长80天;南坡小于此值。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具有区域差异性,包括从赤道到极地,从沿海到内陆的差异,以及高山地区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决定了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影响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决定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人口与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因此,在地理学科中,地理位置的判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尹东 《山地学报》2005,23(3):348-352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分析并提出陇南山区白龙江流域各垂直气候层中农业各部门的优先发展顺序,为山区大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依据红河县气象站及保护区附近4个气象哨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访谈所得非常规资料,采用理论推算方法对保护区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光、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显著.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温、年日照时数、年积温逐渐下降,年降水量和年太阳总辐射量逐渐增多.一年中,光、热、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山地南坡较北坡多.针对热量和水分资源垂直分异特征将保护区划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可为保护区及附近社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气候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据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及附近气候观测资料,应用气候学方法和原理,综合分析该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要素,分析中发现,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升高,垂直分异明显。依据气候特征的垂直变化,结合植被及土壤的分布,参照划分垂直气候带的标准,将保护区划分为7种气候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中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高山永久冰雪带。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垂直气候带特征分异明显,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地区,生态高度敏感脆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气候灾害度和灰色预测的计算实例,同时得出1988年是少有的干旱高温年,说明这两种方法在山区气候灾害定量分析和预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沙漠绿洲-高山冰雪气候带的垂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史玉光  杨青  魏文寿 《中国沙漠》2003,23(5):488-492
气候变化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在天山北坡中部径向剖面上的6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研究了沙漠绿洲-高山冰雪气候带在冬季、夏季和年度的年际气候变化对高度的响应,指出20世纪90年代(1991-2000)与前30 a(1961-1990)相比,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增加幅度随高度呈现非线性变化,不论在哪个高度上,冬季的增温幅度都要大于夏季;在最靠近沙漠的低海拔地区,年降水量增加幅度并不是最大的,而在海拔较高的山前绿洲地带和在3 500 m的高山区降水量增幅相对较大。此外,对气温、降水、相对湿度、蒸发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倾向率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高度的线性倾向率,揭示了沙漠绿洲边缘至高山冰雪带的气候变化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表明不论在哪个高度上,冬季、夏季和年度的平均气温变化都具有上升趋势;在山前地带和高海拔山区,降水增加趋势相对明显;蒸发能力减弱,相对湿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的性状与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季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藏主要林区之一。由于气候和森林的垂直变化,其山体土壤类型的垂直带谱较为明显,基带为山地棕壤,往上依次为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黑毡土、棕毡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和高山寒漠土,并且东西坡呈对称分布。在分析了各类土壤的特征之后,讨论了土壤质地、有机质与养分、pH值、交换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中边际效应的观点,论述山地与平原两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既不同于山地又异于平原的特殊气候现象──气候边际效应。分析指出,气候边际效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主要表现为坡地暖带、强降水效应和干旱效应,并对这三种气候边际效应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中边际效应的观点,论述山地与平原两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既不同于山地又异于平原的特殊气候现象──气候边际效应。分析指出,气候边际效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主要表现为坡地暖带、强降水效应和干旱效应,并对这三种气候边际效应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