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亚湾的马尾藻种类多,分布广,生物量高,资源丰富。马尾藻资源与生长基质、潮流等关系密切。文中讨论了半叶马尾藻Sargassumhemiphyllum和亨氏马尾藻S.henslowianum的生物量与密度、藻体长度和单株藻体重量间关系,以及不同潮位马尾藻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真马尾藻亚属Subgenus Sargassum刺激托组SectionAcanthocarpicae团伞托序亚组SubsectionGlomerulatac扁托系SeriesPlatycarpae的种类研究过程,发现该系新种4个,它们是永兴马尾藻Sargassum yongxingense Tseng et LU Sp.nov.模式标本于1958年3月8日由郑树栋采自西沙群岛永兴岛,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9-2018年在南黄海苏北浅滩海域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和研究了该海域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的长期变化和季节性波动特征。研究显示,漂浮绿藻于每年4月中旬至下旬在浅滩中部筏架周围开始出现。5月-6月,漂浮绿藻生物量迅速增加,并漂移扩散至深水区。漂浮绿藻密度年际变化较大,但这十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漂浮马尾藻仅在2013、2017和2018年在浅滩聚集形成春季藻华;且这三年,漂浮马尾藻密度超过同期漂浮绿藻。浅滩漂浮马尾藻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漂浮浒苔明显不同。3月,漂浮马尾藻开始出现于浅滩离岸海域,4-5月,漂浮马尾藻大量侵入浅滩,因此浅滩漂浮马尾藻现并非起源于本地。受高强度人类活动以及浅滩以外海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浅滩环境因素与漂浮绿藻生物量的关系不甚明确。对于漂浮马尾藻的起源以及与漂浮绿藻的相互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 1 987年发表了“南海马尾藻三个新种”(曾呈奎等 ,1 987)一文 ,其中长托马尾藻SargassumlongifructumTsengetLu系SargassumlongifructumC .Agardh(Grunow ,1 91 5)的后出同名 ,此种名是Agardh的手稿 ,发表于Grunow的南方马尾藻属专著 (Grunow ,1 91 5)。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 ,作者在 1 987年所命名的Sargas sumlongifructumTsengetLu应予以重新命名。为了纪念张峻甫教授对中国海藻分类工作的贡献 ,特以他…  相似文献   

5.
曾呈奎  陆保仁 《海洋与湖沼》1996,27(1):23-28,T001
在研究中国真马尾藻亚属Subgenus Sargassum刺托组Section Acanthocarpicae团伞托序亚组Subsection Glomerulatae宾德系Series Binderiana宾德种群Species Group Binderia过程中,发现该种群新种3个,它们是中间马尾藻Sargassum intermedium Tseng et Lu sp.nov.,模式标本于1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真马尾藻亚属Subgenus Sargassum刺托组Section Acanthocarpicae宾德系Series Binderiana斯氏种群Species group Swartzia的研究中,发现该种群新种4个,它们是原始马尾藻Sargassum primitivum Tseng et Lu sp.nov.,模式标本于1992年4月10日采自海南省文昌县,模式标本号AST92-02  相似文献   

7.
曾呈奎  陆保仁 《海洋与湖沼》1994,25(4):368-371,T001
对于中国马尾藻属,真马尾藻亚属滑托组Malacocarpicae(J. Ag.)Abbott,Tseng et Lu,总状托序亚组Subsection Racemosae,具腺系Series Glandulariae的种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共有具腺系3个种,除棒托马尾藻前人已经报道外,本文建立了两个新种,它们是:1线形马尾藻,模式标本于1955年5月7日采自广东省硇洲岛,模式标本号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产于雷州半岛的雷州马尾藻(Sargassum leizhouense)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合形态解剖、分类学特征等观察,比较了与同类组中其他3种马尾藻的特征差异,澄清了其分类地位,并修改了雷州马尾藻的检索表。结果表明,雷州马尾藻属于马尾藻属、真马尾藻亚属、叶托混生组、拟叶托混生亚组;尽管雷州马尾藻与该组的瓦氏马尾藻(S.vachellianum)、鳞茎马尾藻(S.bulbiferum)及滑托组的亨氏马尾藻(S.henslowianum)形态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与上述3种马尾藻的主要差异在于球芽及分裂叶的有无。本研究不仅修改了雷州马尾藻分类地位,也为将来开展该马尾藻的人工繁育及养殖、加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历年来采集的马尾藻标本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属的荚托系有新种6个,它们是:上川马尾藻、灌丛马尾灌、灌木马尾藻、广东马尾藻、龙舌兰马尾藻、雷州马尾藻。分类标本于1953年3-12月、1987年4月分别采集于广东、广西沿海。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流沙湾7种海藻栽培比较及其对栽培海区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流沙湾当前不合理的养殖结构,用传统的筏式栽培方法,于2008年10月—2009年8月在流沙湾进行了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全缘马尾藻S.integerrimum、多胞马尾藻S.polyporum、硇洲马尾藻S.naozhouense、半叶马尾藻S.hemiphyllum和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e等7种大型经济海藻的栽培,观察了各种野生马尾藻的繁殖周期和栽培物候学,比较了各种栽培藻类与其野生种群的物候,测定了藻类栽培海区和邻近海区的水质。结果表明,长心卡帕藻、亨氏马尾藻、全缘马尾藻、多胞马尾藻、硇洲马尾藻、半叶马尾藻和羊栖菜栽培产量(以鲜重计)分别为6.3、5.2、5.2、3.5、2.5、2.3、0.9kg.m-2;除营养繁殖的长心卡帕藻外,各种藻繁殖期较自然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藻类栽培海区的水质明显优于邻近海区。通过经济价值、栽培产量和生长期的长短等综合比较分析,认为流沙湾等粤西地区可以栽培的经济海藻有长心卡帕藻、全缘马尾藻和硇洲马尾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细胞形态观察,发现我国海域有两种漂流藻:太阳漂流藻(P.solSchutt)和美丽漂流藻(P.formosaQianetWang).后者是根据详细观察研究后对Valdiviellaformosa(SchimperexKarsten)Karsten重订的。  相似文献   

12.
于2017年4月至6月,沿南黄海35°N断面出现了罕见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等有害藻华共发现象。本研究通过现场定时定速拖网等方法,对黄海35°N断面不同站位的大型漂浮藻类进行了定量观测,并对赤潮区浮游植物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沿35°N断面的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4月下旬漂浮绿藻和马尾藻开始零星出现,5月下旬生物量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随后在6月下旬降低。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120°30''—122°30''E为两者共同分布海域,向西以漂浮绿藻为主,向东则以马尾藻为主。分别于5月下旬和6月下旬在黄海35°N断面发现了1次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和1次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基于现场获取的水文数据,本文对南黄海海域的环境条件及其对有害藻华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沿35°N断面共发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现象表明黄海海域正面临严峻的海洋生态问题,通过对该海域赤潮、金潮和绿潮的长期观测,可望揭示这些藻华灾害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针对性地开展有害藻华预报、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1种微藻脂类和EPA/DHA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11种微藻在可比较的条件下,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有组成。结果表明:卡德藻(Tetraselmis sp.)的生物量最大,细胞干重可达0.140g/(L.d);南极冰藻(Berkeleya rutilans)次之,可达0.074g/(L.d)。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总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大角玻璃钩虾Hyale grandicornis是我国沿海潮间带常见的藻栖甲壳动物, 但目前关于其与栖息海藻的作用关系极少报道。2016年2—5月在大亚湾岩礁潮间带采集了石莼Ulva lactuca和半叶马尾藻变种Sargassum hemiphyllum var. chinense海藻, 结果显示大角玻璃钩虾在两种海藻丛中均有分布, 其中在石莼藻丛中分布的钩虾个体数量、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均大于在半叶马尾藻藻丛中。在半叶马尾藻藻丛中, 大角玻璃钩虾种群的性比、抱卵雌性比例和幼体比例相对较高, 而性成熟体长、抱卵雌性体长和卵粒体积则相对较小。研究表明, 大角玻璃钩虾在两种海藻中的种群分布与繁殖特征存在着差异, 可能受到栖息海藻形态结构及其生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曾呈奎  陆保仁 《海洋与湖沼》1994,25(3):266-266,272,T001
对中国马尾藻属,真马尾藻亚属,滑托组,丛伞托序族的种类进行系统研究。此族种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殖托光滑,聚伞状排列在小枝上,生殖托柄状部位都有生殖窝,多孢马属藻是该族的非常特殊种类,它的分枝和小分枝上密生刺和羽分裂的藻叶。文中还报道了一个新种一长干马尾藻,模式标本产广东省徐闻,还见于海丰。至今为止,丛伞托序族中国共有两种。  相似文献   

16.
西沙群岛马尾藻种类较多,我们已在本刊12集上发表了“西沙群岛马尾藻科研究Ⅰ”,报道了五个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继续报道以下六种(其中包括四新种和两新记录),即:叶囊马尾藻S. phyllocystum sp. nov.,细囊马尾藻S. parvivesiculosum sp. nov.,西沙马尾藻S. xishaense sp. nov.,陀螺叶马尾藻S. turbinatifolium sp. nov.,粉叶马尾藻S. glaucescens J.Ag.,厚叶马尾藻S. crassifolium J. Ag.。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幼鲍初期饵料生物在玻片上着生物量的消长与光强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光强度超过2500Lu时微生物膜增长较快,膜脱落较早;光强度低于1000Lux时微生物膜净生产量较低,光强度在1500-2000Lux时有利于膜生物量的积累,舟形藻和菱形藻的纯培养在玻片上附着的生物量呈稳定性高速增长并能延迟生物膜脱落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马尾藻属,真马尾藻亚属,滑托组,丛伞托序族的种类进行系统研究。此族种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殖托光滑,聚伞状排列在小校上,生殖托柄状部位都有生殖窝。多孢马尾藻是该族的非常特殊种类,它的分校和小分枝上密生刺和羽状分裂的藻叶。文中还报道了一个新种一长干马尾藻。模式标本产自广东省徐闻,还见于海丰。至今为止,丛伞托序族在中国共有两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加培养技术提高盐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加培养技术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进行了恒速流加、变速流加培养,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台。实验结果表明:变速流加可显著提高盐藻的生物量,当流加固子K=0.194时,变速流加培养比一次性培养盐藻的生物量增加约5倍。  相似文献   

20.
羊栖菜(Hizikiafusiform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隶属于褐藻门,墨角藻目,马尾藻科,羊栖菜属 ,自然分布在太平洋的西海岸。在我国北至大连南到海南岛都广有分布 ,尤其以浙江和福建等地区分布最广[1]。羊栖菜藻体黄褐色 ,生长在潮间带 ,株高一般在30~60cm ,藻体自下而上包括假根 ,茎 ,叶片、气囊和生殖托 (繁殖季节 )等部分组成。羊栖菜雌雄异株 ,属暖水性多年生海藻 ,靠残留的假根度过冬季 ,次年春天由假根再生植株。每年的繁殖季节 (5~10月份 ) ,雌雄生殖托自叶茎处生成。雌雄生殖托分别排放卵子和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