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西藏措勤县尼雄铁铜矿田位于冈底斯地块的北带,由尼雄超大型富铁矿和日阿中型铜矿构成,是在青藏高原首轮国土资源大调查1∶25万措麦区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它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造陆到青藏高原新生代板内造山的重大构造转折过程中,成矿期为晚白垩世,是冈底斯北带新发现的最具有找矿潜力的超大型铁矿床。笔者以西藏措勤—昂仁地区富铁矿、铜矿评价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措勤县尼雄铁铜矿田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在甘肃北山西段覆盖区寻找隐伏铁矿,深入研究了古堡泉铁矿区的1:5万航磁资料,依据航磁圈定的异常结果,在重点地区进行1:5000地面磁法测量,划分出两个异常带,圈定出C1 ~ C8地磁异常,对这8个磁异常进行推断解释,再进行工程验证,最终发现了古堡泉铁矿床.分析航磁异常、地磁异常和矿体三者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外围还有一些航磁异常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安徽庐枞地区铁-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永宏 《世界地质》2010,29(3):372-382
构建庐枞地区燕山期Fe、Cu、Au成矿系列,根据成矿构造背景和含矿岩浆岩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成矿亚系列:以矽卡岩型Cu、Mo、Au矿为主的亚系列,以矽卡岩型Fe及Fe、Cu矿为主的亚系列和以玢岩铁矿为主的火山--次火山岩型铁矿亚系列。该区具较大找矿远景的靶区有:①沙溪铜(金)找矿靶区;②清水塘—岳山铁、锌找矿靶区;③井边—巴家滩铜矿找矿靶区。其中,井边—巴家滩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深部存在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较大,具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远景,应对该区进行深入研究和普查评价工作,以实现庐枞盆地内部铜矿找矿的突破。经预测,应对泥河、罗河和龙桥等大型超亿吨铁矿外围进行勘探,以达到建立20~25亿吨大型钢铁基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山地处亚热带,境内森林茂密、岩石露头稀少。该区曾评价为一铁矿区,但因交通困难,矿石难以利用而成为呆矿。“新山能否找到其他矿产,使呆矿变活”,带着这一问题,对区内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前人已圈出的物化探异常区布置了两个坑道,发现了菱铁矿和铜矿体。继后,在铁矿体的南北两端又发现了铅锌矿转石。为此,在成矿条件较好的地段布置了1∶1万土壤测量,圈出了6个多元素组合异常,并对异常及时地进行检查和地表揭露验证。通过这些工作,在该区新发现菱铁矿体9个、铜矿体3个、铅锌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巫嘎错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的调查圈定饿蒙勒地区为重点找矿靶区。并对饿蒙勒地区利用1∶1万地质填图、1∶1万土壤测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发现铜矿点4处。通过地球化学成果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显示饿蒙勒地区有较好的找矿潜力,铜矿类型为火山岩-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6.
武晗 《地质找矿论丛》2022,37(4):490-500
秘鲁马尔科纳(Marcona)铁矿区北部TA-02勘查区蕴含丰富的铜矿和铁矿资源,并伴生锌、钴等矿产资源。TA-02勘查区处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的东侧,西南部发育有圣尼古拉斯(San Nicolás)岩基,胡斯塔(Justa)断裂控制了区内的铁、铜矿化及阳起石化蚀变带,是勘查区内(铁)铜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胡斯塔断裂内常充填磁铁矿体、铜矿体及不同种类的脉岩,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石中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共生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钴矿物、闪锌矿等,铜矿化与铁矿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共/伴生关系密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铜矿区呈现较高的磁异常;此外,矿体穿切地层,赋矿围岩无专属性,围岩蚀变以阳起石化蚀变为特征。研究认为,TA-02勘查区铜多金属矿属于IOCG型(氧化铁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冈底斯带西段革吉县南部地区新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铁矿及含铜铁矿点4处、银铜多金属矿点2处.重点对桑穷勒磁铁矿、含铜磁铁矿及列马镜铁矿进行了初步评价.其中前者磁铁矿矿石资源量为401.59Mt,后者镜铁矿矿石资源量18.50Mt.这是冈底斯带西段铁矿等找矿工作的重要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洪山火山机构是河北区调队1979年在1/5万区调工作中发现确定的。通过近年来的深入工作,在重点解剖重砂、化探异常的基础上,详细研究总结了岩石蚀变矿化特征及金、铜矿床矿体特征。对洪山火山机构金、铜矿床的含矿特点和成矿条件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利用江苏省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结合中大比例尺化探普查成果,运用GIS技术,提取剥蚀程度、相似度和衬值等地球化学信息,结合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铜矿找矿模型,建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铜矿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铜矿预测区圈定、分级和铜矿资源量估算,为该矿带铜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43-346
泗水县龙湾套地区发育大面积新太古代角闪辉长岩,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在该区多次进行铜矿普查,通过开展1∶1万地质图草测、1∶1万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1∶1万高精度磁测、槽探和机械岩心钻探等工作,对研究区各类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在区内发现了9个铜矿体,矿体直接裸露地表,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角闪辉长岩过渡相内,局部产于内部相中,严格受岩体控制,随岩体向北西侧伏;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含镍铜硫化物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探讨该区铜矿床成因,分析其找矿前景,对于在该区进一步寻找同类型铜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秘鲁胡斯塔铜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秘鲁胡斯塔矿区进行1:2 000地质填图和1:1万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把本区划分成东西2个矿化区,8个矿脉带,并圈出26个铜异常。所有已知矿体均有铜异常显示,通过铜异常又新发现了21条铜矿脉。预测由7、8和13号铜异常组成的环状异常下部可能是热液活动或矿化中心,其后的普查勘探证实了这一推断,并发现了一个资源量大于260万 t铜金属的大矿床。  相似文献   

12.
库米什西北铜矿区位于拱拜孜大断裂和桑树园子大断裂共同组成的韧性剪切带以南部位,有利于矿的富集.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显示出Cu、Pb、Zn、Co、Ni等元素多以高背景值出现.通过研究库米什区域上以及矿区上的地层、构造、侵入岩等因素,铜矿的规模、形态、产状等因素,孔雀石化是找铜矿的一个重要标志,侵入岩的发育为矿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研究区做了多次踏勘与详细检查,对塔什库尔干县一带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区内已发现的34处铁多金属矿产地多为中-小型规模,矿化类型以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及岩浆热液脉型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并结合航磁异常解释和化探异常分析,认为研究区内各类型矿产分布具一定的规律性,且成矿范围广、矿化集中、品位较富。表明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4.
潘建  李贵义 《吉林地质》2019,38(3):55-58
通过对南祁连天峻县阳康曲一带1∶20万水系沉积物ZHs-12号Au异常的查证,在该异常范围内圈出了AS22号1:5万Au异常,又对AS22号1:5万Au异常进行查证,采用1:1万土壤测量,又圈出了AP3、AP4两个土壤异常,在AP4号土壤异常中发现了多条金矿体,最终发现了青海省天峻县阳康曲陇王玛珠金、铁多金属矿,该矿床的发现表明了在该地区利用不同的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找矿效果非常明显,对具有相类似的1:20万或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查证,最终发现矿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军  张琪 《甘肃地质》2010,(4):46-49
甘肃北山北部霍勒扎德盖—红石山一带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1∶1万高精度磁测在该区圈出了5个磁异常带,依据地面检查和对测区磁测数据处理资料,圈定铁矿体11条,通过正演模拟定量计算,预测铁矿石储量约为2 156万吨。  相似文献   

16.
德能铜多金属矿是在1/5万隆格尔-措麦地区矿调中发现的,有6条铜矿体,并伴生有铅、锌、金、银等多种有益组分.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及构造破碎带中,其中Cu4矿体规模最大,经深部钻探工程及地表槽探验证,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系数较小,伴生组分较多,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空间分布严格受岩浆岩和断裂的控制.矿区激电异常和化探异常显示矿区是寻找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西藏乌鲁穷含铜磁铁矿床的发现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绍  李德威  陈桂凡  李华亮  张硕  周涛 《中国地质》2018,45(6):1214-1227
继尼雄、弗野、材玛等铁矿床的发现之后,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又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乌鲁穷地区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含铜磁铁矿矿床。野外路线调查、剖面实测和大比例尺填图表明,乌鲁穷磁铁矿形成于南羌塘南缘中-晚侏罗世中酸性岩体与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二组(T3R2)碳酸盐岩外接触带中,矿体受后期近南北向高角度正断层改造,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阶段特征。通过对矿体邻近的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控矿断层中同构造碳酸盐脉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61.3±0.72)Ma、(157.5±1.7)Ma,并获得同构造碳酸盐脉热液锆石年龄为(84.2±1.1)Ma。结合前人研究和1:5万地质调查成果,认为乌鲁穷含铜磁铁矿在中-晚侏罗世(157.5~161.3 Ma)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过程中初步富集成矿,形成矽卡岩型含铜磁铁矿矿床,矿体在晚白垩世(84.2 Ma)陆内伸展过程中再次富集;提出班公湖地区在晚白垩世中期存在一期横跨缝合带的陆内伸展成矿事件,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地幔软流圈底辟及其相关的地壳线性热隆伸展是一个机理关联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阿木伊勒特铅锌矿床是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承担的1︰50 000矿产地质调查时发现的,属于朝不楞—梨子沟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延部分。该区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主要为Ag、Cu、Cd、Mo、Zn、Pb、As、Sd及铁族元素,经1︰5万与1︰1万土壤测量成果对比,异常重现性好、强度增高,浓集中心明显,与地表矿化蚀变带吻合较好。但常规物探激电面积测量未发现极化体的存在,为探测深部隐伏矿体,结合地质特征,布置CR法剖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提出其成矿规律,为本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