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川盆地土壤微量元素化学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22年以后,相继发现锌、硼、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它们多为植物体内酶和辅酶的组成成分。当土壤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时,农作物常会出现缺乏症状,产量减少,质量降低,严重时可能颗粒无收。在缺乏微量元  相似文献   

2.
达拉特旗蔬菜试验地土壤微量元素及培肥增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达拉特旗蔬菜试验土壤微量元素的分析,得知该地区土壤中铜锌含量低于临界值,而硼,铁,锰基本属于正常水平,合理施用铜锌肥,会使蔬菜生产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典型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地统计方法,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干旱区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微量元素为对数正态分布;流域内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明显,微量元素含量绿洲区普遍高于荒漠区;其中,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基本属正常范围,有效锰含量处于普遍缺乏状态,有效铜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在42.28%~83.24%;四种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具有各向异性特征,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二阶趋势效应。用简单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考虑各向异性及趋势效应,制作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认识本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结构,流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土壤资源综合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东青州市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山东省青州市不同耕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养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处理软件对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耕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有机质、大量元素以及中量元素都有显著的影响。对有机质和大量元素的影响程度为碱解氮>有效磷>全氮>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对中量元素的影响程度为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硅>有效硫;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除有效锌、硼在不同耕地利用方式间有差异性外,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有效锰、铜、铁以及氯离子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围封对沙漠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固碳潜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放牧是科尔沁沙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围封可以有效地控制牲畜对植被-土壤系统的破坏,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以过度放牧后的沙漠化草地为对象,调查了禁牧围封13年后沙漠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围封对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漠化草地围封13年后,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且粉粒增加最为明显,平均含量增加123%;土壤容重在不同土壤深度均呈下降趋势。(2)围封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02%、97%、123%和24%,但土壤有效磷和缓效钾呈减少趋势;土壤pH显著升高,阳离子交换量呈现增加趋势。(3)除土壤有效铁外,其余有效微量元素包括有效铜、有效锰和有效锌平均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44%、30%和82%。(4)土壤有机质与p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沙漠化草地围封13年后,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393.45 g·m-2,碳截存速率为30.27 gC·m-2·a-1。对于因持续过度放牧所导致的严重退化草地,禁牧围封可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量元素的增加,影响土壤质地及固碳潜力等的变化,但严重退化沙漠化草地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壤有机碳储量要恢复到科尔沁非沙漠化草地水平至少需要百年的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6.
茶园土壤pH值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我国主要产茶区 13个茶园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的分布规律 ,土壤 0 .0 2mol/LCaCl2 提取的活性锰与土壤 pH的关系及茶叶锰含量与土壤 pH、土壤活性锰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的分布规律为老叶 >成叶 >嫩叶 ;茶叶锰含量和土壤活性锰与土壤pH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茶叶锰含量与土壤活性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茶园土壤 0 .0 2mol/LCaCl2 提取的活性锰可作为茶叶吸收利用的有效态锰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喀斯特山地植烟土壤中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地统计学对黔南喀斯特山地植烟土壤有效态钙、镁、铜、锌等元素进行空间变异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黔南植烟土壤交换性钙、有效铜和有效锌属中等强度变异,交换性镁属强变异。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的半方差函数均为指数模型。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交换性钙空间相关性较弱。黔南州植烟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总体含量较为丰富,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缺乏的面积分别只占统计面积的1.22%、0.46%、0.21%和0.25%。土壤类型和土壤p H是影响黔南植烟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河南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河南省108个县1160多个土壤样品进行了一万多样次分析,查明了河南省存在着大面积的缺钼、缺硼和缺锌土壤;揭示了微量元素Mo、B、Cu、Zn、Fe和Mn在各种类型土壤中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9.
前 言 微量元素锌对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植物体内的锌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中锌严重缺乏时,则会造成减产,甚至颗粒不收。人体中缺锌时会引起代谢紊乱等失调病症。 明确土壤中的锌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依本区作物生长之需要予以评价是科学的调剂锌之供应状况,因地制宜使用锌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锰和锌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氮的代谢起到重要的影响;锌元素还与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息息相关,锰元素则能够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状况,是盐生植物适应环境不可缺少的元素。于2008年5~11月,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生境下,对翅碱蓬(Suaeda salsa)的锰和锌含量与累积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和低潮滩翅碱蓬的锰和锌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中潮滩翅碱蓬不同器官的锌含量都大于低潮滩翅碱蓬,而低潮滩翅碱蓬除了根的锰含量小于中潮滩翅碱蓬外,其他器官的锰含量都大于中潮滩翅碱蓬;二者不同器官的锰和锌含量都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其变化模式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都表现为生长初期锰和锌含量较低,之后波动增加;二者枯落物的锰含量变化较为一致,但锌含量差异显著(p<0.05);尽管中潮滩翅碱蓬与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的锰和锌含量间的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表现型植被间差异较大,原因可能与其生理生态结构以及对锰和锌元素吸收与利用程度的差异有关。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的锰和锌储量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且其变化模式大多符合Gauss曲线;在翅碱蓬生长阶段,根为中潮滩翅碱蓬锰和锌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分别为(26.23±5.43)%和(2.84±1.06)%;根也为低潮滩翅碱蓬锌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为(19.58±10.95)%;而茎为低潮滩翅碱蓬锰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为(42.09±4.08)%。二者枯落物中锰和锌储量,特别是锌储量,所占比例很高,这可能与翅碱蓬生长末期,其地上不同器官中残存的大量锰和锌元素,在其死亡前因移动性较差而无法大量转移有关。研究发现,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锰和锌含量和储量的变化及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不同器官营养功能以及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土微量元素对植被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横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测度了沙漠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等格局参数及微地形、土壤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借助ICP/MS仪测定了沙漠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30 cm)风沙土中Cu、Zn、Mo、Fe、Co、Ni、Mn、V、Se、B微量元素含量。利用t-检验和CCA排序的方法,分析了微量元素在风沙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对植被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地势较高的东部Ni和Mn的含量高于其他地段。地势较低、土壤中水分、有机质、全盐含量较高的西部,Mo、Cu、Zn、Fe、Se含量较高。Fe的高含量值主要出现在分选差、有机质较多的风沙土中。另外,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在表层风沙土中的平均含量高于浅层。对比不同微量元素成分条件下的乔灌木和草本层片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发现乔灌木层片基本格局所受影响不明显,草本层片则在沙漠生境下已形成的植物群丛内部发生分化,出现多个小的植物组合。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中若干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上采集129个土样,测定了其中14种元素(13种微量元素和Fe)的全量含量,比较了不同岩石上发育的黄棕壤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了其剖面分布特征。讨论了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关注的5种微量元素和Fe的有效态含量在黄棕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三工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土壤表层微量元素B、Mn、Zn、Fe及Cu等有效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微量元素B、Mn、Zn、Fe和Cu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范围在520~3 970 m内变化,其中Zn和Fe的自相关性尺度相对较大,而B的自相关性尺度最小。②土壤微量元素均具有各向异性,其中在0°方向上变异最大。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有效B、Fe和Cu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而有效Mn和Zn各向异性相对较弱。③采用Kriging和IDW两种插值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土壤微量元素呈现出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特点。研究区中西部有效B含量较高,有效Mn、Zn、Fe和Cu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受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土壤地球化学类型和分布格局。不同地球类型,均有各自的元素丰度。土凶素与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取决于土壤中元素的有效部分。  相似文献   

15.
安凤桐 《地理研究》1985,4(2):26-35
本文根据第四纪沉积物化学分析资料,研究各种元素在不同沉积时期分布、迁移和累积的规律,探讨冀东平原地球化学环境的形成特征以及与古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Cr、Cu、Pb、Zn含量很高,超出相应土壤背景值1.65-2.84倍,Mn、Fe含量与背景值差别不大。除Mn、Fe以外,其他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都很大,Cr、Pb含量较高区域沿西北-东南走向交通干线分布,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交通运输、工业布局和风向;Cu、Zn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工业布局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中部商业区内Cu、Pb、Zn含量也较高,交通流量大、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乌市城市土壤重金属主要有三个来源:工业生产污染源、原土壤母质、交通运输污染源。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紫色土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三峡库区典型坡面紫色土为例,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在不同坡度、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库区紫色土中Fe、Mn、Ni、Zr、Sr和Ti的含量相对较多,Mo的含量较为丰富,Zn和Pb的含量相对较低。Pb、Cu和Co的含量在一定坡度范围内随坡地坡度的增大而减少,Zr和Cr的含量则增加。紫色土中Cu、Pb、Co、Ti、Zr、Ni、Cr、S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随坡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耕作土和非耕作土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明显,人为活动是引起库区紫色土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