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hoemaker-Levy9号童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己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周,说明它没有受到营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管核撞击点在水面上的位置与预报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很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撞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分析和改进对这类碰撞的预报,确定撞击时刻和撞击点位置,以及今后研究撞击黑斑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秀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掸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钱伯辰  周洪楠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1):99-100,T002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7.
在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用上海天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木星卫星在接击期间的亮度变化,由此测定了六块碎片的撞击时间。  相似文献   

8.
地球也曾受连珠炮式的撞击林文祝苏梅克一利维9号慧星连续撞击木星,所产生的景观引人注目。观察这一次慧一木碰撞不仅可以获得慧星“杂质”和木星较深处的物质成分,而且还可以提供我们有关行星演化史上的撞击事件的信息。物体相互间碰撞是太阳系行星演化的基本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9.
包纲  陈道汉  马月华 《天文学报》2004,45(3):279-287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SL9)与木星相撞后,在木星上观测到的以常速度(~450m/s)向外扩展的圆环意味着这是碰撞在木星大气中引起的线性波动.我们选取:非旋转、无粘性、密度分层、不可压缩的木星大气模型,而且木星大气以水平速度U=b az运动;给出初始扰动压力P(r;0)作为碰撞的初始条件,用流体力学方程组求解了彗木相撞中的惯性引力波.结果表明:当木星大气以速度U=U0(~170m/s)运动时,彗星碎片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产生内波,同时还得到彗星碎片的撞击深度H与水平相速Vp的关系式.当木星大气以速度为U=b az运动时,木星大气的扰动能量不再是在动能和势能间均分。  相似文献   

10.
天文奇观:彗星联珠撞木星法平今年7月17日~22日发生的苏梅克一利维9号(简称SL9)慧星与木星联珠撞击,吸引了世界天文学界,全球上百座天文台(站)的数以千计的天文学家作了各种观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各有关报道,SL9慧星碎裂的21块慧核接连与木星...  相似文献   

11.
一颗彗星将于今年七月撞击木星冯占良,周洪楠美国天文学家预测,一颗名叫“休梅克一洛维9号”的营星将于1994年7月撞击木星,碰撞引起的爆炸威力将比地球上现在所有的核武器的爆炸能力大10万倍。这颗音星在1992年7月首次经过本星时遭到毁坏,木星的引力使这...  相似文献   

12.
本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13.
近地小行星探测和危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21个碎片以约60 km/s的速度撞击木星,这是人类第1次直接观测到的大规模天体相撞.这次事件表明地球面临着天体碰撞的现实威胁.1995年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召开的预防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国际科学会议上,紫金山天文台提出了中国近地天体探测计划(CNEOS).1998年,CNEOS计划正式立项启动.从选址建站、望远镜和CCD系统研制,到投入试观测,实现海量数据处理和碰撞危险评估,经历了7 yr多时间.本论文综述CNEOS观测系统的概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22所的联合观测,证认出1994年7月21日的木星十米波爆发中,有一个爆发可能是由于彗星木星碰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22所的联合观测,证认出1994年7月21日的木星十米波爆发中,有一个爆发可能是由于彗星木星碰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吴光节  叶彬浔  张文元  李自力 《天文学报》1996,37(2):175-180,T003
1994年4月12日晨,我们对S9彗星进行了成功的观测.观测使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和加了缩焦器的Ⅱ号CCD系统.照相机像素为512×512,视场约7’×7’.在近两小时的不同时刻的四张照片中,观测到了彗星21颗碎核中的主要部份及其运动.本文介绍了此次观测情况和资料处理,并给出对SL9各彗核的位置和亮度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留下的思考苏梅克一利维9号誉星(HLg)1994年7月憧击木星南半球后,几个月以来人们一直在关注着木星上的撞击点。在浩瀚的资料中今天文学家最感兴趣的是碰撞后抛出的残骸构成的羽状物,以及在撞击点上空形成的暗云。最近天文学家正在对暗云...  相似文献   

18.
对于Hale-Bopp彗星在1997年2月底到4月初的几次彗核活动中,分析了它的同时期天体测量资料,发现它有活动时的观测位置与由彗星历表计算的位置偏差明显地超过观测误差,也超过彗星质心与光心的偏差。因此,这些结果表明彗核活动的确造成了可观测的短期非引力效应,对几次彗核活动及其相应的非引力效应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陈道汉  包纲 《天文学报》2003,44(4):337-341
1994年7月18日至24日期间,彗星苏梅克-列维9(SL-9)的超过20块碎片与木星发生了相撞.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到的图像揭示了木星大气对撞击的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观测到5个撞击点周围的圆环,它们以450米/秒的常速度向外运动.环的圆形性表明它们是波.因为对于不同大小的撞击,波速是常量,可以推断出传播速度与爆炸能量无关.这意味着这些波动是线性波.评述现行理论所使用的3类候选波,亦即惯性引力波、声波和地震波,介绍的重点是前面两种.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在上海天文台江南天池观测站对木星伽利略卫星的相互掩食现象进行了观测。通过对此次观测获得的CCD图像进行测光处理和数据分析,确定了7月25日观测到的木卫一食木卫三的开始与结束时刻,以及被食星(木卫三)的光流量处于最小值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