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系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和分析。由于下白垩系统保安群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建造,岩性复杂,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的频繁交替、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结构,决定了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是多层结构的地下水系统。这种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地质结构,决定了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多层性、承压性及层与层之间的相对封闭性。根据沉积旋回和含水介质的性质,在全盆地范围内把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从上向下划分为:罗汉洞含水岩组、环河含水岩组和洛河含水岩组。通过对这3大含水岩组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洛河含水岩组和环河含水岩组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厚度大、天然资源丰富,是盆地区具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岩组。罗汉洞含水岩组因分布面积小,含水层厚度差异大、水质变化大,除陇东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供水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2.
王伟 《贵州地质》2012,29(2):104-107
正确划分地下水含水岩组和地下水类型,对较为准确的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实际工作中,地下水含水岩组和地下水类型的划分存在一定误区,导致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较为粗放,以至于还可能给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带来障碍。笔者认为,间互状不纯碳酸盐岩类归属于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较恰当,其所含地下水类型归属于基岩裂隙水更合适。在计算间互状不纯碳酸盐岩类地下水资源量时,宜扣除泥岩、粉砂岩和页岩的分布面积。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是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发育洛河、环河华池和罗汉洞三个含水岩组。通过分析早白垩世的盆地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划分含水岩组沉积相类型,探讨沉积相与含水岩组发育分布规律以及含水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岩相古地理是控制含水岩组分布特征、含水性以及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受其影响,在盆地边缘,含水岩组由多期冲积扇、河流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和砂岩组成,不同沉积期次的砂砾岩层叠置,形成巨厚含水层,泥岩隔水层不发育,地下水循环系统性好,矿化度低;在盆内,洛河和罗汉洞组风成相砂岩,产状稳定、组份和结构成熟度高、易溶组份少,顶底板及边界隔挡岩性匹配合理,是最理想的含水岩组。环河华池组含水砂体,由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滨湖滩坝相长石石英细砂岩组成,呈孤立透镜体状,含水性差,孔喉结构复杂,水溶蚀作用强,矿化度高;早白垩世形成的鄂尔多斯东西不对称湖盆结构既控制当时含水层的发育和分布,又是现今自流水盆地结构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4)
地下水系统的正确划分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础,通过地下水系统理论对伊犁盆地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地下水含水系统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系统、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含水系统、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和岩溶裂隙含水系统等四个一级含水系统;将伊犁谷地平原区划分为伊犁河谷平原区地下水流系统、巩乃斯河谷平原区地下水流系统和喀什河谷平原区地下水流系统等三个一级地下水流动系统。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3)
通过前期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水位测量等手段,查明了牟平区水文地质条件,从而为牟平区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牟平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鲁东低山丘陵松散岩碎屑岩变质岩类水文地质区(Ⅲ)、胶北隆起北坡水文地质亚区(Ⅲ2)、威海低山丘陵裂隙水水文地质小区(Ⅲ2-3);地下水可划分为四大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Ⅰ)、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Ⅱ)、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Ⅲ)及基岩裂隙含水岩组(Ⅳ)。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0,(2)
为查明莱阳地区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水位测量等手段,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地处水文地质单元为鲁东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Ⅲ)荣成~日照低山丘陵水文地质亚区(Ⅲ3),胶北隆起南坡水文地质区(Ⅲ3-1)。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Ⅰ)、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Ⅱ)、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Ⅲ)及基岩裂隙含水岩组(Ⅳ)。查明其水文地质条件为莱阳市地下水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社美 《地下水》2012,(4):40-42
以广州都会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钻孔、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结果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完成了研究区地下水类型的划分,基本查明都会地区岩溶含水岩组的分布、埋深、岩溶发育特征、富水性、水化学性质和补径排分区等。并按照地层时代对各岩溶含水岩组进行划分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大兴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不同含水岩组的水量、水质和水温特征,分析了大兴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为大兴区城市规划、城市供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4)
南自来山铜钼矿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部梅街镇,根据矿区内出露的岩层、岩性组合及含水特征,划分四个含水岩组,分别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和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研究表明,矿体所在的仑山组白云石大理岩裂隙岩溶水为直接充水水源,其上覆的高家边组泥岩、粉砂岩裂隙水为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水为矿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坑边界条件概化为东西两侧为隔水边界,南北两侧为进水边界。对矿山未来首采-25 0m中段涌水量采用两侧隔水边界中间为稳定流潜水完整井的“大井法”估算进行预测,可为矿山设计部门提供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东刘家金矿矿区位于海阳市郭城镇,主要发育3组NE向断裂裂隙,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坡积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及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文中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了矿区含水层的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矿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均衡计算,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和农灌入渗补给,补给方式为地表直接下渗补给、断裂带导水补给以及上覆松散层下渗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矿坑涌水和蒸发,总体上矿区处于地下水均衡状态。研究成果为矿区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控制地下水,合理防治与排水,维持区域地下水自然动态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划 《山西地质》2013,(6):142-143
按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组的划分分析得出地下水各类型的富水性。  相似文献   

12.
方尚武  李强  王若帆  焦恒  易瑞 《中国岩溶》2019,38(3):388-393
贵州镇宁地区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是典型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而该区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主要来自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含水岩组。采集水样分析发现该含水岩组中地下水的硫酸盐含量达到了275.42~1 100 mg?L-1,为Ⅳ-Ⅴ类水。运用地下水中硫同位素追踪,其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石膏溶解,并通过实施“探采结合井”(ZK3),初步查明 “膏岩层”分布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一段下亚段(T2g1a)的中下部,厚度在1~1.5 m。而分层抽水试验显示:T2g含水岩组试段水质为Ⅴ类,降深在11.50 m时涌水量为256.61 m3?d-1;当揭穿T2g膏岩层含水层并进行封隔止水后,钻孔自流量为330.05 m3?d-1,降深在10.80 m时钻孔涌水量达628.84 m3?d-1,水质属Ⅲ类水。因此,在类似因水质超标而引起的功能性缺水地区,可越过膏岩层而获取深层安全的可饮用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13.
一 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与编图过程中,正确划分含水岩组,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众所周知,在影响区域地下水赋存规律和水量水质的诸地质因素中,地层岩石因素具有基本的控制作用。一方面,含水岩层的分布、埋藏、成因、岩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其中地下水的分布、埋藏、水量及补径排条件;另一方面,控制地下水赋存规律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因素也  相似文献   

14.
山东莒县地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4类含水岩组;根据区内长期水质监测孔资料,介绍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采集12件水样进行2H、18O稳定同位素及3H同位素测龄,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受现代大气降水的补给,更新替代速度快。随着区内峤山水库停止放水,引发了水位下降和泉水枯竭的环境地质问题。为合理开发利用本区地下水资源,提出四种找水模型,为找水打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典型水文钻孔和露头剖面沉积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样品测试及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形成时,北部环河组、洛河组均广泛发育河流相沉积,而南部环河组湖泊相为主、洛河组沙漠沙丘相广泛分布的沉积古地理格局,这对含水岩石中长石、粘土矿物、方解石、石膏等重要矿物组成和易溶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形成明显控制,也控制了含水层和隔水层空间分布,并显著影响了深层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的区域分布变化。在沉积-成岩环境条件下,影响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变化的主要水-岩作用包括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溶滤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受含水层沉积岩相古地理、地下水循环及水岩作用等因素控制,环河组、洛河组地下水总体表现为盆地北区TDS低、淡水发育、以HCO3型为主,南区TDS高、微咸水和咸水发育、以HCO3.SO4型为主的分布规律,地下水水化学和水质分布在北区分布变化小、在南区上下含水层分布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古近系大汶口组及朱家沟组含水岩组5眼施工钻孔及55眼井孔调查资料,通过岩心、地下水常规离子组分及氢氧同位素样品测试结果,研究大汶河流域中上游莱芜盆地、大汶口盆地古近系含水岩组分布特征、物性及富水性、地下水化学及补给循环特征。结果表明:富水较好的大汶口组上段位于盆地腹部偏北,含水层岩性为半固结砂砾岩,水化学类型HCO_3-Ca·Mg型为主;朱家沟组含水岩组位于盆地边界断裂下降盘,含水层岩性为溶蚀发育的灰质砾岩,水化学类型复杂多变。现代大气降水作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蒸发浓缩作用,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溶解及人类污染活动参与了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归纳总结3种古近系不同类型含水岩组地下水富集规律:构造裂隙控水模式、半固结含水岩组裂隙孔隙水富集模式和灰质砾岩裂隙岩溶水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涂世亮 《地下水》2019,(3):11-13
广州市花都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红层孔隙裂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及块状岩类裂隙水。其中供水意义较大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依据应急水源地圈定依据,圈定四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对潜在供水能力、水质及地下水开采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各应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经相应处理后可满足应急供水水质需求,地地下水开采风险主要有地质灾害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及开采技术风险。应急状态下,各水源地地下水总允许开采资源为72 119.13 m^3/d,可满足花都区63.86%常住人口的应急供水。  相似文献   

18.
李婉珠  刘鹏  申巨波  王海潮 《地下水》2018,(5):26-27,39
以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地下水勘查为例,对该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含水岩组划分及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岩夹碎屑岩裂隙溶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五大类,富水性分级与区域地下水一致。根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离基岩山区近的村庄可以采用引泉方式解决供水,而远离基岩山区的低山丘陵村庄人畜饮水集中供水水源可采用大口井廊道取水工程来解决。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来解决当地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中,首先要划分含水岩组的富水性,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但所测泉流量并不完全是枯期流量,特别是在前人测流资料较多的地区,其测流时间又跨越了多个水文年。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测流资料,对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划分、地下水资源计算及评价都有重要意义。 对一个水文年不同季节偶测流量的处理,有关文献曾提出利用泉流量长期观测资料计算流量换算系数(本文称修  相似文献   

20.
宁夏南部地区水质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南部地区是中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该地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类岩溶水。受到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各类地下水水质普遍比较差。含水介质中大量的石膏、芒硝等矿物成分进人地下水中是水质恶劣的根本原因;封闭的蓄水构造使得当地地下水循环不畅,蒸发浓缩作用使得浅层水中聚集高盐分,也是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