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文龙 《四川气象》1998,18(1):19-22
利用极值剔除法来选取预报因子,得出了广汉机场盛夏(7-8月)雷暴大风的二级预报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的模式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中国台站降水和温度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的回算和预测结果讨论了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模式可预报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文中以持续性预报来表征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受外强迫影响下的可预报性,持续性预报技巧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春末夏初和秋季预报评分相对偏低;在中国区域气候变暖和平均降水强度极值增加的背景下,温度的持续性预报评分有明显提高,降水的持续性预报略有下降。月动力延伸预报对月降水和温度的预报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持续性预报相比,月动力延伸温度预报总体优于持续性预报,降水预报在初春略差,温度预报在8月相对最低。近20余年,月动力延伸预报相对于持续性预报的温度和降水的均方根误差技巧均大于零,其年际变化表现为模式对降水的预测略有提高。两种预报评估结果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月动力延伸预报达到显著性水平的正相关区域总体上比持续性预报的范围大,并基本涵盖了持续性预报的高相关区。原因是可预测信息部分来源于外强迫异常的影响,部分来源于对大气内部动力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在多个时间尺度下,均适于描述我国累积降水量分布特征的分布函数,选择了伽马分布、广义极值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伯分布、正态分布以及瑞利分布这6个分布进行详细检验。利用1961—2013年我国760个气象台站的月值降水数据,分别在1,3,6,9,12和24个月这6个时间尺度下,在全国范围内对6个分布进行了K-S检验。结果发现,广义极值分布是最适于描述我国各时间尺度下累积降水量特征的分布函数,其次为伽马分布,瑞利分布最差。再对1个月和3个月时间尺度下的累积降水量分季节分地区进行详细讨论,发现1个月时间尺度下,春、夏、秋三季均是广义极值分布优于伽马分布,而冬季时伽马分布优于广义极值分布,但四个季节中在我国不同气候区内的具体情况亦有差异。3个月时间尺度下,夏冬两季及全国各区域内,均是广义极值分布优于伽马分布。  相似文献   

4.
一种夏季强雷雨预报因子的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对武汉天河机场夏季强雷雨天气预报准确率,利用极值剔除法选取了5个预报因子;这些因子分别与中低层大气和地面的温度、湿度等要素有关。将预报结论与天气实况进行对比后发现:极值剔除法所得的预报因子可以有效地减少夏季强雷雨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22年8月四川盆地104站逐时温度、降水数据和1971—2021年历史同期数据,及EC、CMA GFS、CMA MESO模式的2 m气温预报等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分析了此次极端高温过程的特征及预报误差。结果表明:①2022年8月四川盆地极端高温过程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有87.5%站最高气温超过该站历史同期极值,且高温最强盛时段较历史同期明显推后。②2022年8月最高气温分布为东高西低,最高气温与历史同期极值差分布则相反,其中最高气温随站点海拔增大而减小,而极值差则随站点海拔先增大再减小。另外,受热岛效应影响,极值差大值站点主要集中在龙泉山脉附近。③高温期间,最高、最低气温平均值高、距平大,且累计降水量和雨日数也明显低于历史同期。④相较而言,EC模式的预报优势主要在盆地低海拔地区。而CMA MESO模式在盆地周边陡峭地形区域的平均绝对误差则更小。另外,EC模式预报的最高气温峰值出现时间更接近于实况,而CMA MESO模式预报高温持续日数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9年4~10月金沙江中下游逐日面雨量实况资料、西南区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SWC-WARMS)和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模式(NWGD)0~24小时降水预报对金沙江中下游月累计面雨量、日面雨量的月极值分布、暴雨频次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做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金沙江中下游月累计面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强降雨天气也主要出现在6~9月。(2)2019年4~10月期间总共出现暴雨次数22次,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区域是A区,D区没有出现暴雨。(3)西南区域模式对于C区、D区、E区月累计面雨量的预报以及对于A区和C区小雨和中雨的预报优于中央气象台预报模式。(4)平均绝对误差(Ea)、模糊评分(Mp)和TS评分(Tsk)结果显示中央台智能网格预报模式上优于西南区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7.
两种初始场MM5模式预报效果对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南  侯瑞钦 《气象科技》2009,37(2):129-134
为了解本地MM5模式的预报性能,根据其预报结果,检验了基于NCEP和T213两种初始场MM5模式在河北以及京津地区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的降水、日极值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MM5晴雨(雪)预报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对于降水的分级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可用性逐渐降低,但整体来看基于NCEP初始场的预报均比T213初始场预报效果明显;在日极值温度预报中,最低温度效果优于最高温度,T213初始场的预报对日最高温度预报的准确率较高,NCEP初始场的预报则在日最低温度预报中略胜一筹;对08:00相对湿度的预报,两者的预报效果基本相同,绝对误差都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8.
王登炎  李德俊  金琪 《气象》2003,29(3):20-22
假设数值预报对雨量的落区预报是准确的,用卫星云图模式识别预报的流域雨量极值,应用变分法对数值预报雨量极值进行订正,使得订正预报与未订正场之间的泛函达最小,从而求得预报场。试验证明,该方法对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的准确率较数值预报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
葛军  张军 《气象科学》1999,19(2):190-195
本文利用静态马尔可夫过程和一定时段内随机变量极值的概率分布,给出了干日和雨日持续日数概率和预报模型,并对佛山市进行了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静态马尔可夫过程和一定时段内随机变量极值的概率分布,给出了干日和雨日持续回数概率的预报模型,并对佛山市进行了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1.
邢如楠 《气象学报》1984,42(4):486-492
短期(1个月—1年)气候变化的预报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是无疑的。现在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技术的进步以及我们关于气候和气候变化物理基础知识的增加,已有可能用建立在控制气候活动的物理定律基础上的数学模式,加上一定的边界条件来决定气候系统的活动和预报未来的气候状态。七十年代以来愈来愈多的气象学家为了达到用模式方法预报短期气候变化这一目标做了探索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八十年代用动力学方法提高月预报和季节预报的水平是各国气象学家所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胡迪 《河南气象》2006,(2):29-30
利用极值剔除法,选取了预报武汉天河机场夏季强雷雨天气的5个因子。经检验发现,采用这些预报因子进行预报,可减少强雷雨天气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兰州区域气象中心预报业务的需要,采用当前国内外原始气象报告预处理的最新方法,设计编制了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实时气象资料预处理软件。通过对气象报文的检索、筛选、纠错、选站、编辑、极值检验和分解等处理,输出规格化的实时气象资料,为数值天气增强预报业务系统及其他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上蔡县气象局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同期自动站和人工站数据年报表资料,分析两者的异同点。1气压两者的月、年平均值基本没有差别,月极端气压有一定差别,且自动站极值均低于人工站极值,尤其是是12月份,自动站最高气压偏低人工站最高气压0.6 hPa,3月和8月自动站最低气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极值剔除法,选取了预报武汉天河机场夏季强雷雨天气的5个因子.经检验发现,采用这些预报因子进行预报,可减少强雷雨天气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16.
王刚  罗森波  温晶 《广东气象》2010,32(4):23-26
讨论了广州市2009年11、12月SO2、NO2、PM10污染物质量浓度与地面气象要素(温度、风向、风速、温度、雨量)的逐日、逐时变化特征,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客观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逐日、逐时预报方程。结果表明:逐日预报方程效果较好,对极值有较好的拟合,而逐时预报方程能很好地反映逐时变化趋势,但对极值拟合较差,研究发现人为污染排放是导致极值拟合差的原因。逐时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报方程,是对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空气污染的逐时预测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我省于2002年始开展了柏油路面、草面、露天温度特种观测项目。本文以通化市2002-2003年观测数据为样本,对柏油路面、草面、露天温度极值规律进行了揭示,并对各项观测温度极值的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及探讨,最后给出了一整套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8.
介介绍了(1)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省6-8月区域性暴雨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2)用人工智能研制的河南省6-8月分片大-暴雨短短期自动化预报系统与用T6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预测误差平方和最不上准则两种选取回归自变量的方法,建立处分片预报方程的综合判别预报。(3)在1995,1996年7-8月业务预报中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引言正确的中期天气过程和要素预报依赖于正确的天气形势预报 ,而数值形势预报是这方面的有力工具。对此中期预报员在长期的预报实践中 ,对数值预报产品性能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使这些经验得到较好的验证和提高定性定量分析的能力 ,本文特别选取了天气异常的1998年7 -8月和2001年1 -2月欧洲和日本的逐日数值形势预报。分析检验了这两个时段逐日各时次数值预告的形势、系统和高度场与实况的差异 ,得出了这两个模式对天气形势和高度场预报误差的性质、特征、程度和一般性规律。这对今后结合预报经验 ,更好的应用数值形势预报…  相似文献   

20.
章讨论了要对未来天气作出准确判断,关键是筛选出高质量的因子和建立稳定的预报模型。提出了以极值和近期预报能力加以线性一集成的集成预报法。具有可操作性。还探讨了短期气候预测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