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并难以跳出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算法在采用自适应惯性权重基础上,引入粒子群局部收敛判断机制,对陷入局部最优的粒子采取新的进化模型以增加群体的多样性,进而降低了群体早熟收敛。通过新进化模型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4个基准函数反复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精度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早熟收敛问题,寻找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2.
粒子群优化是经典的优化算法,其适用于多种情况目标最优解的获取。本文引入时延权重系数及粒子群群体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基础粒子群改进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取得了理想的数据处理结果。本文以复杂的数据模型对改进算法进行了分析,相对基础粒子群算法优势明显,可以在较少粒子群个数及迭代次数的情况下取得较高精度的目标解。改进算法大幅减少了计算的时间复杂度,能够有效降低遥感大数据处理的时间成本,在遥感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熊耳群历史沿革豫西的熊耳群火山岩系广布。1959年由秦岭区测队创名于栾川、洛宁交界的熊耳山,划分为下、中、上三个亚群,分别代表由中基性—酸性—中性三套熔岩。 1964年,河南区测队又将豫、晋交界处相当的火山岩系建名为“西阳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组:大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和马家河组。  相似文献   

4.
“三群”者,乃指秦岭群,宽坪群和陶湾群。 “三群”处于中国大陆的腹地,横亘东西,绵延千余公里,号称中国南北之“分野”。其重要性,早为中国地质界公认,近年来尤为国外人士所瞩目,吸引着大批中外地质专家接踵而来,探索其奥秘,揭示其本质。目前,随着地质部组织的秦巴科研项目的全面开展,对“三群”的研究,将会掀起新的热潮,并更加引向深入。 一、历史回顾 综观“三群”之研究史,大致可分为路线地质调查,一比二十万区调和专题调研三个阶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重地层划分进行山东省地层清理研究中,对中生代侏罗-白垩纪岩石地层划分得出一些新认识。提出蒙阴盆地及其周围的汶南组与淄博地区的三台组属同物异名,故泣南组名应废弃。山东省侏罗系只有坊子组、三台组一个地层序列,将二者合建淄博群。并按岩石地层划分原则,以岩石组合特征为依据,对白垩系进行了划分、对比,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理顺了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各单位间相互关系,避免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现象,4个群共划分组级单位22个。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重地层划分进行山东省地层清理研究中,对中生代侏罗-白垩纪岩石地层划分得出一些新认识。提出蒙阴盆地及其周围的汶南组与淄博地区的三台组属同物异名,故泣南组名应废弃。山东省侏罗系只有坊子组、三台组一个地层序列,将二者合建淄博群。并按岩石地层划分原则,以岩石组合特征为依据,对白垩系进行了划分、对比,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理顺了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各单位间相互关系,避免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现象,4个群共划分组级单位22个。  相似文献   

7.
为对比PPPH、MG-APP、GAMP三种多系统开源PPP软件的特性,选取6个MGEX测站的观测数据,使用3个PPP软件进行GPS单系统和GRCE多系统精密单点定位解算,分析对比其解算的定位精度、收敛时间和对流层延迟。结果表明,3个软件解算的GRCE多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相比于GPS单系统均有所改善,MG-APP和GAMP解算的定位精度相当而PPPH略差,MG-APP相比于PPPH和GAMP收敛时间更短。3个软件解算的GPS和GRCE静态精密单点定位在平面上优于1 cm,高程上优于2 cm;GPS动态精密单点定位在平面上优于2 cm,高程上优于5 cm;GRCE动态精密单点定位在平面上优于2 cm,高程上优于3 cm。3个软件解算的ZTD与IGS发布的ZTD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均能满足ZTD精度要求,GAMP相比于PPPH和MG-APP解算的ZTD稳定性略高。  相似文献   

8.
对双铰四次弹性拱的混沌行为在横向周期荷载下的混沌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拱的单元平衡方程建立了拱的二阶三次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变换使方程转化为不含常数项的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并由此得到无扰动系统的3个不动点(一个鞍点,两个中心)与同宿轨道;再用Melnikov函数法给出了发生混沌的临界条件;最后给出了该系统出现定常运动和混沌运动的数值结果。研究表明四次弹性拱在横向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外激励振幅在一定范围内会出现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9.
利用将建筑实体进行高度抽象,提出了建筑点群,以GIS的空间分析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体高度、起伏度、空间聚集度三个指标对城市的3维形态进行量化与分析.选取南京市主城区为实验样区,提取该区域的建筑点群,用三个指标对实验样区内3维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发展特点进行定量分析与描述.实验结果证明,这三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建筑实体在区域内的组合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3维形态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对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及城市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地层学及板块构造理论,对“西乡群”进行了划分和论述。将“西乡群”由老到新分为白勉峡组、三湾组、三花石组、孙家河组、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把白勉峡组、三湾组和三花石组新定为西乡群,划归南口群—蓟县群;把孙家河组以上地层分别划归青白口系和震旦系。上述层序和岩石组合,反映了岛弧发展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保角变换把半带形化为上半平面,从而给出半带形的狄利克雷问题的求解公式,并举例指出参考文献[5]、[6]中关于半带形狄利克雷问题解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2.
GNSS参考框架点的选取对时序位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GNSS数据处理中框架点的选取, 以及GNSS数据处理与全球解绑定和相似变换参数的选取问题,设计4种计算方案,分析了各种尺度GNSS观测网下不同计算方案得到的时序位移差异。结果显示:对于各级GNSS网,在与全球H文件联合解算并满足相同相似变换要求的前提下,选择IGS05的全部框架点和从中较均匀地挑选部分框架点得到的结果差别并不显著。而对于大区域GNSS网,绑定全球解和不绑定全球解得到的结果有显著差别,ITRF2005下水平速度差别可达4 mm/a;对于中、小区域GNSS网,绑定全球解和不绑定全球解得到的整体相对运动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耗散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特别是临界行为中)Lyapunov指数的变化规律,介绍了Lyapunov指数的定义、理论背景与计算和估计方法,用数值方法计算了Ross1er吸引子与Lorenz吸引子的正指数,并以大灰厂水准资料和京津唐地区多台资料为例,计算了蕴震系统在大震前后其正Lyapunov指数值的变化,以此来分析和研究系统的临界行为及其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以期为地震预报提供一种实用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特解的算子解法进行了比较系统地论证和归纳,并对某些问题作了必要的注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强调了解决微机与卡片输入机联机通信疑难问题的社会经济效益及迫切性。介绍了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首先为提高硬件的可靠牲作了改进与优化,进而对驱动软件的结构和功能作了细致地分析,最后再把二者的联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系统考虑并对二者的时间关系作了计算,采用较为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一表面上显得复杂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的卡片转换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系数的修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求解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的过程中,改进了积分变换方法,重新推导了水准椭球的极点重力纬向密度积分公式和赤道重力纬向密度积分公式,并对这两个积分公式进行了解算,其结果修正了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中的系数。  相似文献   

17.
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密鲴繁殖力与诸因素的关系。六个变量是体长、体重、成熟系数、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29个样本、经正交变换得到3个因子:绝对繁殖因子、相对繁殖因子和成熟因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方法从动力、统计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年历史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并辅以技术处理,求得非线性回归方程为PP模型的预报方程,并且利用正压模式输出的两个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试报,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重庆雾的24小时预报具有一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紫阳县城滑坡监测工作的技术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通过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对监测网的各种技术方案的选取提供了依据.文中所提出的依据稳健估计原理、利用S变换解决参考基准的定位问题.是基准网非稳定情况下进行监测数据处理的成功方法,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70年代的地磁资料,讨论了测点密度和测点坐标变换对建立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只选用分布较均匀的200个左右的测点建立基本场模式是可行的;对测点的球面坐标进行Mercator投影变换是必要的,可以显著减小模式的场值分布在边界附近出现的畸变现象;3阶到5阶模式均主要反映正常的基本磁场分布,而5阶模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