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西南红层地区人畜饮用水季节性短缺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通过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四川省、重庆市红层浅层地下水分布广、埋藏浅、补给充沛、更新速度快的自然规律,结合红层区农户居住分散、人畜饮用需水量小的用水特点,提出了红层浅层地下水资源化的认识和相应的"小口径浅井"开采技术、"一户一井"分散式供水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6)
红层井水作为红层区老百姓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近年来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对红层水井开展回访调查工作发现个别区域出现红层水井使用率逐年下降,水质发生异常变化,针对成都市红层水井利用现状,对红层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红层水井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苏培东  文敏  袁勇 《水文》2007,27(4):38-40
文章从川中红层区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川中红层区地下水分布与富集规律、水质、地下水流场和动态变化等特征,指出了川中红层区地下水勘探开发的意义及勘探方法,并探讨了在这些地区进行地下水勘探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滇中红层多含有石膏、岩盐等可溶盐矿物,在可溶盐富集地段,地下水往往表现为咸水或微咸水而不适宜饮用。文章以楚雄市谢家河河谷为例,基于钻探、物探、测井、水质分析等综合勘察资料,研究红层膏盐在地下水循环中的溶蚀特征并分析膏盐溶蚀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膏盐溶蚀形式主要为散点状膏盐的溶蚀孔洞和裂隙状石膏的溶蚀裂隙,溶蚀强度主要受控于含水介质孔隙发育程度和地下水循环速度;浅层地下水循环速度快,虽可溶盐溶蚀强烈,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弱,水质超标面较小;深层地下水循环速度慢,可溶盐溶蚀后富集于深层承压含水层中,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面大;断裂及其影响带导水造成深层承压水向浅层地下水越流,导致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5.
典型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补径排的关系如何?浅表层分化裂隙水补给来源和途径如何?是我们在实施红层找水工作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重庆荣昌县为研究区,结合地下水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采用氢氧同位素测年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循环关系和地下水储存规律,得出红层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体。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循环特点。地下水总的富集规律是低山、岭、丘贫水,沟、谷、洼地富水。地貌是浅层地下水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成都市红层水井运行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方式对成都市红层水井展开调查,并运用标准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红层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成都市红层水井综合使用率为69.21%;有30.79%的水井因水量小(或无)不具备使用价值、水质感观不好、垮井、建设用地占用水井、搬迁以及使用代替水源等原因不再使用;搬迁为水井废弃主要因素,占未使用水井总数的32.29%。地下水质量评价表明,红层水井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占取样总数42%的水井处于较差~极差状况,硝酸盐、总硬度为主要超标指标。为此提出了加强红层水井管理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哈尔滨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情况,利用松嫩平原(黑龙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的数据,对浅层地下水主要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受原生环境下水化学条件控制的Fe、Mn指标含量对水质影响较大;地下水污染属于区域性污染,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重,主要污染物为NH4+及NO3-、NO2-,来源于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所施用的化肥.根据分析数据,研究区地下水污染以无机污染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笔者从地质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的影响;充分利用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水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具有污染和开采淡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实例论述了工程物探方法在红层贫水区找到较丰富地下水的有效性。提出在红层贫水区以浅层地震勘查为主的有效工程物探方法系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水资源现状,构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标中部分指标限值提出了修正建议。通过建立浅层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GIS为平台,对水质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指标的水化学分布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Ⅳ类,完全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1.
德州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属于典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该地区具有咸、淡两种水体共存的独特水环境特征,淡水天然的水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和脆弱.由于持续开采地下水,使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德州市1996-2007年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论述了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分析研究了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结果表明:在开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浅层地下水水质不断演化,其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水质指标是总硬度、矿化度和Cl-等.在区内齐河县、夏津县的苏留庄等一带,水动力场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矿化作用减弱,浅层地下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有所降低,水质趋向淡化.在宁津县、禹城市的张庄乡等一带,水动力场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矿化作用增强,浅层地下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明显升高,水质持续咸化.针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演化趋势,提出了使微咸水逐渐向淡水方向演化的水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红层浅层风化带裂隙水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红层地下水为基岩浅层裂隙水,赋存于红层丘陵区的宽谷风化带中。宽谷为红层地下水的含水单元。红层地下水富集部位在宽谷的排泄区,其地貌标志是宽谷下游较窄峡口的上部,该处有不同程度的沼泽化、盐渍化。红层风化带含水介质的形成经历了中、新生代水盆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表生地质作用等漫长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红层干旱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应采用抽水和屯水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6)
成都市2009-2014年期间在所辖11个市县红层丘陵区布设专门红层水井,以期查明红层地下水水质状况。通过对184口红层水井进行回访调查,在成都市红层区内不同地貌、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地下水类型区、不同化学分区及可能受污染区域取样64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红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水为主,其次包括重碳酸硫酸型水、重碳酸氯化物型水以及硫酸型水、硫酸重碳酸型水。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GB 5749-85)评价,红层区农村给水水质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水质二级标准以上,占总数的81.2%,三级和超三级分别占总数的7.8%和11.0%。在三级水质中,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而在超三级的水质中,超标元素主要为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其次为铁、锰。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沙颍河段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但地下水质变化情况不详.特别是沙颍河段(河南省城)污染最为严重,具有代表性.通过本次工作,采用地面调查、水土样化验分析等方法,第一次系统地对淮河流域沙颍河段(河南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该文通过对淮河流域沙颍河段(河南省域)浅层地下水2003、2004年水质化验资料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其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征,通过现在水质资料与历史水质资料的对比研究,发现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该文为该区制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今后类似地区进行环境地质调查指明了方向,对提高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少龙 《地下水》2014,(4):47-48
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子项目合肥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对合肥市浅层地温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合肥市地质结构以及地质环境条件较为简单,除局部突起的裸露基岩外其他地区均适宜于地埋管换热;合肥地处新生代“红层”盆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浅层地温能的开发不适宜选择地下水换热。合肥市区均适宜选择地埋管换热方式,综合效率较适宜的埋置深度为100~150 m,口径130 mm左右,地埋管的间距4~5m为宜。  相似文献   

16.
顾华 《地质与资源》2017,26(1):62-66
垃圾填埋是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普遍使用的方式,由此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成为主要的地下水污染源.本文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垃圾填埋对地下水的影响.通过监测该场地垃圾填埋前后2年内场区及周边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垃圾填埋前调查区的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为本底值,采用本底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来判定地下水是否受到垃圾渗滤液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对于本研究的水质动态监测阶段,调查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暂未受到垃圾渗滤液的影响,个别监测井水质发生较大变化是由于填埋场施工建设过程中,破坏了监测井井盖及挖穿了井边含水层顶层.随着整个垃圾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延长,防渗漏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垃圾渗滤液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浅层地下水数据为基础,对分析测试的29项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区浅层地下水中,Mo、Pb、Mn、Fe、Cl-、NO2-、总硬度等含量变化较大,导致局部水质变差;其他指标含量变化较小,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均匀。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对本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单因子与综合环境质量评价,该区不可直接饮用的浅层地下水占44.88%,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地下水污染多发生在主要城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地区;单指标水污染呈点(源)状、线状分布,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钾指数、NO2-、Cl-、F-、Mn、Fe。重点探讨了高密北部高氟浅层地下水形成的原因,为区内高氟水治理及地氟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的阔叶林区、旱作农业区、复合农业区、城镇居民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浅层地下水的采样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喀斯特浅层地下水化学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从林地-耕地-城镇居民地方向的变化过程中,其浅层地下水的HCO3-、SO42-、Ca2 、Mg2 、Na 、K 、NH4 、Cl-、PO43-、NO3-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复合农业区表现为SO42-、NO3-、NH4 、Pb、Cr和Cd含量的增加造成地下水质量的下降,而在城镇居民区则表现在高锰酸钾指数以及SO42-、NH4 、NO3-、Pb、Cr和Cd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淮南矿区和非矿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从评价结果来看,采煤影响区地下水污染程度要较非采煤影响区为高,肯定了采煤业的发展是造成本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今后该区地下水的预防、保护和管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胜强  刘凤岭 《地下水》2010,32(4):76-77
通过对邯郸市浅层漏斗区概况及其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列举由此引起的种种危害,并根据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对策和措施,为控制浅层漏斗的扩展,逐步遏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乃至将来邯郸地下水环境治理和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