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下水》2015,(5)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未来校园也必定会朝着"低碳、节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雨水收集利用的景观设计理论,探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方式与途径,以西北大学作为雨水收集利用与高校景观结合的实践场地,提出合理的校园教学区景观改造建议,探索雨水资源收集利用在高校校园规划中的景观化途径,总结适用于校园景观设计的雨水利用系统,为今后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邢晓彬  段芳  邢晓东 《地下水》2012,(1):162-164
城市道路景观展示城市风貌,同时作为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综合实力直接体现,反映城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针对包头市钢铁大街道路景观的现状,从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道路景观的要素,探讨钢铁大街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找出设计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物质建设及文化建设两方面改进的措施,以期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低碳经济的核心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适合国内一般城市的低碳景观设计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依托低碳化城市景观规划研究、低碳景观施工方式研究、碳汇系统研究和碳排放量化体系研究几个方面的专项研究分析,归纳出了城市景观设计在低碳形势下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唐山市南湖景区、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与纽约清泉公园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和钟  杨平 《地下水》2011,(4):167-168,176
中国的山水画强调山与水的交融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营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是当前滨水景观设计面临的难题。以山水画的美学机理及其表现研究为基础,结合景观设计学普遍性理论,运用于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之中,体现了山水画美学在滨水景观表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最后以安沟度假区滨水景观设计为案例,进一步阐述山水画美学机理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营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7.
胡华  顾恒星  俞登荣 《岩土力学》2008,29(3):696-700
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表明,软弱岩土具有流变特性,动态载荷作用加速了软弱岩土的流变行为,成为诱发岩土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动力。在测试分析动载作用下淤泥质软土的流变力学特性基础上,建立了动态黏弹塑性流变力学模型和流变方程,推导出动态流变参数计算式;通过测试,分析了动态剪切作用频率、动态剪切应变、淤泥质软土含水率等因素对动态流变参数影响特性。研究结果对揭示动载作用下淤泥质软土动态流变特性与流变参数影响变化规律,探索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的流变动力学机制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景观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设计与营造,是综合了科学和艺术以营造人类美好的生活环境的一个行业和学科;景观设计人才的教育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景观设计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需要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创作过程;环境是人与自然交往的桥梁,是人与自然沟通的纽带,其目的是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让人理解自然,享受自然,景观设计师的使命是要力求实现环境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实践中科学的、艺术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人文风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互通立交设计的合理性与公路的运营安全、通行效率等息息相关。然而,互通立交在设计时,其内容以及深度方面往往存在不足,严重影响公路的运营效率。本文基于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的新理念,以实际工程设计为例,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对以往互通立交在设计时存在的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后续互通立交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风化花岗岩的路用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志勇  曹新文  谢强 《岩土力学》2006,27(12):2269-2272
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全风化花岗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动态特性,根据累积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动强度曲线,分析了动强度与围压、压实度以及动模量与动应力的相关关系,讨论了含水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运用动态特性评价公路路基填料的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