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王鹏飞  李子华 《气象》1982,8(6):15-16
我们在1980年《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一期发表了《“巨凇”形成机制的探讨》一文以后,为了广泛了解一些不同的看法,并补充说明一些情况,曾又写了《“大雹”乎?“巨凇”也!》一稿,并在《气象》1982年第2期刊登。现在看到《对“大雹乎?巨凇也!”的进一步探讨》(见《气象1982年第4期,以下简称《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T213、ECGRIB码(欧洲格点)数据资料显示处理的安装与调试,详细记录了安装过程,并补充订正了部分国家主站发布的产品说明,为基层Micaps系统维护人员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提供详细安装使用说明。  相似文献   

3.
关于双拼双音法输入汉字技巧的几点补充马轮基(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南宁530022)自从本刊发表了我的拙作《使用双拼双音法输入汉字的基本技巧》'"后,不少人表示对此方法很有兴趣。为了更快速、更方便地用双拼双音法输入汉字,现补充几点双拼双音法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4.
陈洪滨 《大气科学》1998,22(3):384-384
“关于云和有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异常吸收”一文的几点更正与补充陈洪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地球环境探测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在“关于云和有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异常吸收”一文中[1],有几个不恰当和错漏之处,特作如下更正和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5.
前言1993年以来,世界气象组织(WMO)每年都要发布年度全球气候状况综述,2006年的综述包括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并从历史角度提供地表温度和其它重要气候要素的变率及其趋势。这份综述发表了对气候及其变率的权威科学信息,补充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期评估。  相似文献   

6.
《气象》1977,3(5):18-18
本刊1977年第1期上刊登了《一种气压速加法》一文后,读者金展同志和湖南钱粮湖农场气象站等,先后来信对该文提出意见和补充,我们认为该法确有不足之处,在文字叙述上也不够确切。现对气压速加问题作以下补充说明。 该文所述的速加法,其适用范围是比较小的。对于10个加数的气压值计算而言,其适用范围只在其和为9900.0—10099.9毫巴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就不适  相似文献   

7.
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是指该刊上历年发表的论文在某一年内被统计源刊所引用的次数中 ,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长的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平均年数。一般说来 ,此值越大 ,表明该刊上发表的论文时效性较长 ,即多年前发表的论文仍在被大量引用 ,从而也说明该刊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 ,被引半衰期是衡量一种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 ,从而也是目前被有关部门用作衡量和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现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 999年 1 0月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 ,继续入选为该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的《气象》杂志 ,1 998年的被引半衰期为 7.2年 ,位居该所…  相似文献   

8.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的编制,分数据抄录统计和语言文字叙述两个部分。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纪要栏、本月天气气候概况栏、备注栏等栏目的内容即属语言文字叙述部分。这些内容的填写都有具体要求,在填写时要做到用词准确、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9.
蔡恒容 《气象》1991,17(5):57-57
GD-01Ⅱ电码中,3.12.6(6)条关于雷雨编报的特殊规定详细写了四点,尽管又作了补充说明,但至今仍有许多观测员没有完全把握,有的一时把握了,过一段时间又模糊了,因此时或发生这方面的发报差错。那么,问题在哪里?我以为,关键是没有弄清雷雨编报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中文气象学学术类期刊《征稿简则》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存在同类期刊部分技术要求不统一、内容简略、实例偏少、部分内容陈旧、部分技术要点缺失、回避论文发表费标准等敏感性问题、不方便作者下载查阅等缺点,不利于作者参考。为此,建议各期刊编辑部联合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做到内容翔实、实例丰富、内容及时更新、全面阐述技术要点、详细说明论文发表费的收取标准和理由,将《征稿简则》积极上网,供作者随时下载,有利于作者撰丈参阅。  相似文献   

11.
勘误说明     
正本刊2014年第3期537~550页发表的徐洪雄等的论文"台风韦森特对季风水汽流的"转运"效应及其对北京"7·21"暴雨的影响"一文的图6应改为如下彩图,在此特勘误说明。网络电子版中已经修改。  相似文献   

12.
章淇 《气象》1980,6(9):21-21
读了《气象》第8期蔡恒荣同志“关于几种特殊情况下过去天气的编报”一文,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现行电码应当补充修订 现行电码及其补充说明已经制订多年了。在此期间,我国建立起了完整的观测网,许多同志在台站上工作了大半生,积累了丰富的观测经验。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应当加以收集、整理,用来作为修订电码的依据。象蔡恒荣同志文章中提出的这四个例子,就很可能是在制订电码时没有发现和设想到的情况。这并不奇怪,因为人类的知识总是在逐步积累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在卫星上利用近红外辐射探测整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在近红外波段中,940nm吸收带更有利于水汽探测的原因,并且列举若干飞机测量的实例,说明这种探测方法的效果。结论指出:这种方法有可能用于卫星探测,补充热红外和微波探测水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气象》1981,7(1):30-30
《气象》去年第9期章淇同志文中认为对于电码规定要“坚决执行”,“不宜灵活运用”,否则“编报结果就会失去比较性”,“错情也无法评定”,“弊病就会更大”;这个意见,我们不能赞同。章淇同志是就疑难问题来谈的;所谓疑难问题,即出现了按电码规定无法反映实际天气演变的情况。这时是从实际出发,灵活编码;抑或囿于电码规定,生搬硬套?这是不能不讨论清楚的问题。 “GD—01编报补充说明”的前言中明确指出:“观测员在编报时应掌握本说明的精神,而不应依赖规定或硬套规定。我们认为编报工作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能表达实际情况的电码编报”。然而,时至今日它并没有被人们充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夏季降水偏多(少)同期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NCEP/NCAR全球网格点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角度系统地分析了1979~1995年夏季(6~8月)新疆出现降水偏多或偏少时北半球范围内平流层下部(100hpa)和对流层中部(500hpa)的平均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新疆夏季降水偏多或偏少同期具有各自较为显著的环流特征;最后选取1996年夏季和1998年夏季两个典型个例加以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6.
罗昭彰 《气象》1980,6(8):9-10
梅雨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总结。但是,对入梅期、出梅期及早梅雨的划分等,还缺乏一个客观的、比较统一的标准。为此,本刊特发表罗昭彰同志《对入梅、出梅和早梅雨标准的看法》一文,在刊物上开展讨论,以求有助于梅雨的预报和研究。希望对梅雨有研究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积极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来稿要求依据充分,短小精悍,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6,(4):32-33
[说明]日本前气象厅长官高桥浩一郎于1975年第4期日本《天气》月刊上发表一篇题为《季节预报的评论》的文章,对日本的长期天气预报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人们所以希望知道未来较长时期的天气气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的影响甚大.在日本的天气谚语中有许多是有关农业收成好坏与前期气象条件关系方面的,而且在反映经验规律的天气谚语中有  相似文献   

18.
王鹏飞同志的《光柱林立》一文对黑龙江地区出现的奇异壮观的光柱夜景作了精辟的科学说明,使读者们看后即知:啊,这原是一种在特定气象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有趣的光学现象,这种“光柱”原来是由于空中无数平行于地面(水平面)的冰针以其较大的上、下表面将灯光反射入人目而形成的一种视觉幻景(虚象)!该文的基本观点笔者完全赞同,但在光学作图和其它个别问题上提出两点补充意见和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沙漠中水分条件是决定生态分异的关键因素,地表凝结水的产生对沙漠植物与结皮生物的水分补充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微渗计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表层凝结水形成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漠土壤凝结水形成总量随着表层土壤生物演替从流沙、藻类、地衣和苔藓依次增加。分析影响凝结水形成的因素表明土壤中细粒物质以及地衣和苔藓生物相对土壤粗粒物质更有利于凝结水形成。在土壤结皮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细粒颗粒含量增加的同时生物有机体含量也在增加,因而随着表层土壤生物演替凝结水形成量呈增加趋势。凝结水形成量与日均相对湿度、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日均风速、日均温度、土壤温度呈负相关。研究说明在干旱的沙漠地带土壤凝结水是除降水以外补充表层土壤水分重要的水分来源。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地图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八开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准备公开发行),内容除了分省图幅以外,还包括全国性气候、水文、地形、植被、地质、土壤等专业图幅。其中气候图幅是由中央气象局资料室绘制,并即将由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中国气候图集(1951—1970)》中选取的。中央气象局研究所负责撰写了中国气候的文字说明,说明中的第三部分是我国若干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极值。本文就是根据这部分内容加以整理、补充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