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家熙  葛晓立 《地质通报》2005,24(8):710-714
通过苏州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实施,对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城市土壤的主要污染区域分布于东南居民生活区、西部工业区、东部木材加工厂集中区及公路干线一带;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根据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分区特点和分布面积大小,确定土壤环境地球化学采样密度和测试项目是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土壤质量标准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依据。初步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考虑土壤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当前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成果资料,提出了研究建立区域性地方标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标准和土壤环境保护的基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关注污染场地保护并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国家之一,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以美国为例,综述其在土壤筛选值(SSLs)方面的研究,通过分析美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系统梳理美国在SSLs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直接摄入、皮肤吸收、摄入污染地下水、吸入室外挥发物与颗粒物和蒸汽侵入5个方面阐述美国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SSLs制定的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工作,立足我国国情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加强本土化参数研究和土壤环境基准研究规范化,以及协同开展土壤地下水环境基准研究,以期为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与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树田  张东丽 《地质论评》2000,46(6):651-659
土壤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A、B层元素含量特征参数对比,表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异常特征、环境容量状况评价,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状况良好,但土壤污染已从城区开始,向广大农村地区扩展,农作物所需的有机质及微量元素亏损严重,因此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北京城近郊土壤中Cd污染两种不同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对某一区域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时。若研究区内存在不同质地的土壤,则由于不同质地土壤的自净能力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分区评价。建议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中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时,采用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煤或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在水等条件作用下发生变化,并从其中析出随水体进入土壤环境中,在土壤环境中发生迁移和富集,其迁移的能力受土壤环境的制约,本文通过对煤的淋溶实验,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迁移的能力,根据对煤矸石堆周转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含量变化,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富集能力及煤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正确评价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和基础。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保护研究的前沿领域,涉及土壤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生物学和风险评估等多学科交叉与基础性科学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科学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前提。本文针对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中影响重金属毒性阈值的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剂量-效应关系测定中等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包括土壤老化因子与淋洗因子的矫正,低剂量刺激效应拟合及毒性数据归一化方法等,最后以农田土壤Cd为例,推导出不同性质土壤中Cd环境基准(HC5)及其与土壤性质的连续性分布曲线方程(LogHC5=0.132pH+0.083OC+0.008CEC-1.448),以期为农田土壤环境指标基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跃坤 《山西地质》2013,(6):102-104,107
本文对大同盆地的土壤肥力指标和土壤环境健康指标进行了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综合参数和土壤环境健康综合参数进行计算,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2008-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对大同盆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区,并得出结论:研究区土壤肥力以适量和缺乏为主,占到98.7%,其中土壤肥力缺乏地区的占到总面积百分之三十以上,土壤丰富地区的只有百分之一,盆地北部土壤肥力总体要好于南部;土壤环境健康级别为清洁地区和正常地区分别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一半,而且没有土壤受到污染的农田,研究区土壤环境健康总体情况北部和东部要好于西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壤中化学元素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曾昭华  曾雪萍 《湖南地质》2001,20(2):98-102
本文利用中国土壤元素资料2069448个数据,宫颈癌死亡调查资料119760例,研究了宫颈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的土壤环境中As、Cd、Co、Cr、Cu、F、Hg、Mn、Ni、Pb、Se等64个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宫颈癌的发病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环境基准体系的调研发现,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本地土壤环境基准时都考虑了污染物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的暴露途径,但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专门制定了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对这些国家土壤环境基准中的指标种类、数量及限值进行了比较。从计算模型、假设条件、参数选择以及保护目标等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不同国家推导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探讨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我国制定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的方法与策略,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苏北与长江三角洲沉积环境及其土体物理性质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把苏北沿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环境和物理性质进行联系性的对比分析,说明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源的不同是造成这两个地区浅部土层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也论证了特定的沉积环境将形成土体特定的物理力学性质。因此,把沉积学与工程地质学结合起来广泛展开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地质普查工作,将有助于认识、验证甚至提前预测不同地区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矿产开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选取典型的矿业城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在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对土壤环境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各种不利影响可以归纳为两类;占地损失,为不可逆影响;土壤肥力损失,为可逆影响。并提出可以用机会成本法和恢复费用法对两类影响分别进行评估。文章最后阐述了减缓煤炭资源开发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南昌—莲塘一带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质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南昌——莲塘一带沉积环境、成土母质、土壤化学组分及酸碱性、土壤类型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指出区内土壤的成土母质存在一定的相近性,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表土中大部分元素的分布、分配是不均匀的,可将本区划分为“一高两低”三个环境地球化学区;同时查明了该区土壤环境现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区内土壤环境污染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城区污染重于郊区,菜地污染重于农田。最后提醒人们应广泛关注该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尽早采取有关举措,排除“化学定时炸弹”给人类造成的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土壤科学展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土壤学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矛盾的重要学科之一。在21世纪,从圈层角度研究土壤圈物质的组成、性质及能量循环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的影响是土壤学发展的总趋势,其中全球土壤变化是土壤学研究的战略重点,数字化与信息化是土壤学发展的驱动力,土壤质量与环境是土壤学的重要内容,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肥力是土壤学的重要任务,研究资源节约型高效持续农业是土壤学的历史使命,加强土壤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土壤学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阿其克谷地是罗布泊洼地的东延部分.对谷地内生态地质环境的气候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4个主要因子的调查表明:谷地内气候极端恶劣,属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极度匮乏,以地下水为主;土壤类型有石膏棕漠土、盐土和流动风沙土3类,一般没有什么肥力潜力;生物物种贫乏,以超旱生和耐盐生的荒漠群落为主.当前,人类活动对谷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采矿、旅游、盗猎、放牧等活动.最后提出了树立全局观念,限制人类活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和水资源开发与涵养并举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壤背景值反映了一定范围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作用下元素指标含量的本底值。依据宁夏固原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2 638件土壤样品,利用遍历循环迭代剔除和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研究区表层土壤中53项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特征参数。通过与中国表层土壤丰度对比,发现研究区Cd、S含量明显高于全国表层土壤丰度,但处于安全限值内;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元素含量差异不仅受成土母质、成壤环境等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扰动。研究可为农业可持续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寒区冻土环境与工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从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相互作用着手 ,分析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状况及冻土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对正在拟建的青藏铁路 ,阐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 ,并初步提出寒区冻土、工程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和评价系统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8.
月壤双轴试验的剪切带离散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明镜  郑敏  王闯 《岩土力学》2012,33(12):3801-3809
土体的破坏问题一般都是从其剪切带入手进行研究的。针对真实月壤所处的环境(无水、低重力场、低气压等)和内摩擦角较大的特点,采用最近提出的1种考虑粒间抗转动作用与粒间范德华力2个因素的月壤散粒体力学接触模型,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柔性边界条件下月球环境(含范德华力)与地球环境(不含范德华力)2种试样的双轴压缩试验,通过试样局部变形、速度场、孔隙比及转动场的变化情况研究了2种试样剪切带形成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的形成是试样内部应变局部化的结果,同时也伴随着试样内部颗粒相对转动的局部化,月面环境对试样的破坏形式与性状(剪切带的倾角及厚度)有显著的影响,探月工程中必须考虑到月面环境对月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自1971年FAO提出“土壤退化”的概念并出版Land Degradation以来,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土壤退化及土壤质量下降对全球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影响的日益凸显,土壤退化的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土壤退化的发生过程、机理和演变动态是目前土壤退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位于世界三大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形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退化严重。结合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地质地理背景、生态环境特性从生物、化学、物理等角度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的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环境脆弱性只是土壤严重侵蚀退化的前提或内因,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导致的植被破坏和退化才是喀斯特土壤侵蚀退化的关键驱动力。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退化的过程即是土壤结构劣化、土壤质地和孔隙性变差、土壤水分性能退化、土壤贫瘠化的过程,以上各退化要素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催化的正反馈循环,加剧土壤的迅速退化。其中,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尤其是土壤水分是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关键退化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