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反射辐射表感应面向下安装在支架上,降水较大时,表身容易进水,或者线路或插头方面的原因,致使反射辐射表采集的数据不准确。观测员可利用日反射比计算公式快速判断反射表是否故障。 反射比公式为 DK=DR/DG式中DR为反射辐射表日曝辐量;DG为总辐射表日曝辐量。DK-般比较稳定,可参考前几日的DK值。用每分钟的总辐射表辐照度值和反辐射表瞬时值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差较大说明反射辐射表采集不正常,应进行维修,或用四位半表量取数值人工计算。 用以上方法需注意反射辐射比的变化:下垫面有积雪时反射辐射比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FNP-1新型净全辐射表,用来测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净差值,采用了国外先进技术,改善了以前的制作工艺,该表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气象自动站、农业、林业气象监测系统。专利号为ZL03206191.9。  相似文献   

3.
mV表在辐射观测中的使用1用mV表观测辐射辐射仪器在采样中,记录器受各方面的影响会出现故障而影响辐照度的观测。如果故障在正点观测前不能排除,值班人员应及时用mV表观测。具体方法:首先检查mV表是否正常,查看显示屏数字是否在0上。如正常,将mV表挡拨向...  相似文献   

4.
总辐射表夜间零点偏移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  丁蕾  王冬 《气象》2010,36(11):100-103
总辐射表夜间零点偏移试验在夜间晴天条件下,采用室外平行对比法对不同型号的总辐射表的零点进行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分别比较了黑白型和全黑型总辐射表、国产与进口总辐射表夜间零点偏移的大小,并分析了形成零点偏移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夜间晴天条件下国产总辐射表的零点偏移小于10 W·m~(-2)通过总辐射表感应面向下水平安装和加盖试验也验证了零点偏移确实是由"冷天空"所致。  相似文献   

5.
太阳紫外/光合有效辐射表标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平流层臭氧层变薄导致地面紫外辐射增加,紫外辐射的生态、气候学及环境效应使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研究逐渐成为辐射研究的前沿问题。地基紫外辐射联网观测是获得紫外辐射时空分布的基础,而定期进行辐射表的标定是获取正确的、具有可比性的观测数据的基本保证。利用USB2000紫外/可见辐射光谱仪,采用标准灯传递能量的标定方法建立了紫外辐射表和光合有效辐射表标定系统,标定后的紫外辐射表不确定度为5%,光合有效辐射表不确定度为5%,能够很好地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标准。该标定方法简单易行、运行费用低且精度较高,能够很好地进行中国辐射观测网中紫外与光合有效辐射表的标定工作。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净全辐射表的两种校准方法。使用长短波辐射表组成的净全辐射标准器组,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现用标准净全辐射表和6台气象台站用工作级净全辐射表的灵敏度进行了测试, 通过试验了解检定环境条件下新的标准器组与现用标准器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通过不同标准器组得到的工作级净全辐射表的测量结果, 得到了新的标准器组使用后检定结果的随机误差。通过数据对比分析, 得出使用新的标准组检定的净全辐射表, 其不确定度白天降低9.2%, 夜间降低5.2 %。  相似文献   

7.
权继梅  杨云  丁蕾 《气象科技》2018,46(2):224-228
利用中国辐射台站元数据集,收集整理了1990—2012年全国业务用总辐射表计量性能参数。对全国辐射观测站的总辐射表的稳定性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台站业务观测使用的国产总辐射表稳定性56.1%满足WMO高质量的要求,其中63.4%满足良好质量的要求,76.8%满足中等质量的要求。91%满足我国总辐射表计量检定规程1年稳定性在5%以内的要求,94.8%满足2年稳定性在8%以内的要求。国产总辐射表的稳定性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且其长期稳定性状态良好。同时分析处理形成了新的标记明显误差和疑问的总辐射表灵敏度统计分析结果的辐射台站元数据集,对全国辐射数据的应用和质量评估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太阳辐射仪是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最早的遥测仪器,由室外和室内两部分组成。室外感应部分包括总辐射表、直接辐射表、反辐射表、散射辐射表和净辐射表。室内是自动辐射记录仪,其功能是采集、显示、打印数据。要获得正确的资料就必须使仪器能正常工作,本文从太阳辐射仪器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面入手,总结了如何提高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质量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利用MODIS-GOCART同化的2001年逐月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在修改区域气候模式RegCM2辐射方案的基础上,连续积分5年获得平均的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短波和长波直接辐射效应,并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气溶胶垂直分布对辐射强迫及其气候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的短波辐射效应能冷却地表、加热大气;长波辐射效应能加热地表、冷却大气;大气顶净辐射强迫年平均为-4.1W/m^2;辐射强迫绝对值在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模拟区域中最大辐射强迫值主要位于华北、华南地区及四川盆地;气溶胶垂直分布是影响气溶胶辐射强迫的重要因素。总体上气溶胶层越靠近地面,大气顶辐射强迫绝对值越大,地表辐射强迫绝对值越小,大气顶辐射强迫对垂直分布较敏感;气候系统的反馈作用会放大气溶胶垂直分布对辐射气候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云  丁蕾  权继梅  边泽强 《气象科技》2015,43(2):175-180
介绍了5种总辐射表的校准方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同等级的总辐射表,采用不同的校准方法,对其进行量值传递,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遮/不遮法校准的总辐射表灵敏度的准确度优于成分和法,而成分和法优于平行比对法,以人工光源校准误差最大。我国总辐射表的校准以太阳为光源,按WMO的规定在仪器的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使用遮/不遮法校准国家散射辐射测量标准,用成分和法校准省级工作级标准总辐射表,用平行比对法校准台站用工作级总辐射表,确保了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权继梅  丁蕾  郑向东  杨云  王冬 《气象》2010,36(9):116-119
分析一次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的总辐射表的两种校准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以工作级标准的CM22总辐射表所确定的各类总辐射表灵敏度系数接近以H-F腔体直接辐射表的校准结果,两者之间的差别没有超过±0.1μV·W~(-1)·m~2,辐照度值的差别基本上在±5 W·m~(-2)以内。携带和操作比较方便的CM22表用于校准大气本底站的总辐射表,测量精度达到现有BSRN站对辐射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周允华  鲍士柱  单福芝 《气象》1978,4(2):32-33
目前,在我国的气象台站和科研工作中,广泛地使用热电式相对日射表来测量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它还作为一种基础仪器用来标定天空辐射表和辐射平衡表。可是,相对日射表本身并不能直接测量辐射通量的绝对值,需要借助于绝对仪器来标定其仪器常数(即所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值和相对日射表电表指针的偏转值之比),然后才能使用。所以,相对日射表仪器常数值的正确标定是保证各种辐射测量精度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在用鲍恩比能量平衡法计算显热和潜热通量中以及其它应用中,净辐射是一个重要数据。许多研究人员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净辐射表测得的净辐射进行比较,得出了不同的结果(Kanemasu等,1990)。最引人注目的是夜间值的差异。单层薄的半球罩辐射表往往显示出相当其它类型辐射表大约两倍的向外发射的辐射。然而比较显著的差异发生在白  相似文献   

14.
天空辐射表的检定,可以通过被检天空辐射表与标准仪器在有太阳照射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比较;也可以在室内ПО-4光学装置上利用灯作为辐射源来进行,通过检定确定其灵敏度。如果,天空辐射表和电流表同时进行检定时,可测定两者配对使用的换算因数。对天空辐射表的检定误差过去已有研究。鉴于目前仪器发生了如下的变更,即用ΓСА-1 MA型电流表代替了ΓСА型电流表,用0.05级精度的ПП--63型表作为标准仪器。  相似文献   

15.
自 2 0 0 1年 6月 1日起 ,一级辐射站推广使用了“FSC - 1型辐射数据采集处理仪” ,仪器运行情况良好 ,但如果要处理特殊情况 ,必须避开数据采集更新时刻。例如 :强降水时要保护辐射表 ,先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传感器加盖”框 ,框内显示“∨” ,再把 5只辐射表加盖 ,屏幕显示 5个值为零。当雨小时辐射表去盖开始正常采集 ,再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传感器加盖”框 ,框内“∨”消失 ,一分钟后 5只辐射表 (总表、散表、直表、反表、净表 )显示正常值。若在数据采集更新时刻的前 3秒钟内进行上述操作 ,会因时间不够而造成数据丢失或记录不正常…  相似文献   

16.
FNP-1新型净全辐射表,用来测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净差值,采用了国外先进技术,改善了以前的制作工艺,该表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气象自动站、农业、林业气象监测系统.专利号为ZL03206191.9.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自动气象站现投入运行的5种辐射表,对它们的工作原理、仪器安装、故障检测和排除进行了说明,为今后自动气象站辐射表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日射表热偏移订正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太阳总辐射测量对于校准卫星观测数据、验证辐射传输模式以及研究气候变化、定量评估太阳能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部分总日射表采用热电堆原理制成,环境热噪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总日射表的测量精度,造成"热偏移"误差。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地面观测辐射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有关总日射表热偏移物理机制及其订正方法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①总日射表热偏移的提出;②总日射表热偏移特征及其物理机制;③总日射表热偏移订正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评述,从而为我国的国产总辐射表热偏移物理机制及其订正方法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反射辐射表感应面向下安装在支架上,降水较大时,表身容易进水,或者线路或插头方面的原因,致使反射辐射表采集的数据不准确.观测员可利用日反射比计算公式快速判断反射表是否故障.  相似文献   

20.
刘娜  任芝花  余予 《气象》2015,41(1):68-75
随着自动化气象资料业务的发展,直接辐射表自动跟踪太阳位置观测日照时数逐渐在业务中使用,那么直接辐射表与传统日照计观测资料的差异如何,需要对两种资料定量评估。文章选取我国15个气象辐射一级站的直接辐射表与日照计平行观测日照时数资料,探讨了两种观测日照时数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差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直接辐射表比日照计观测记录平均偏低0.51 h·d-1(8.30%),两种资料差异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区域变异,在夏季和春季较大,冬季最小,在西北及海南地区较大,东北、黄淮地区及四川盆地最小;(2)日出时段直接辐射表较日照计观测记录低0~0.3 h·h-1,日落时段直接辐射表较日照计观测记录高0~0.3 h·h-1,其他时段直接辐射表与日照计观测差值在±0.2 h·h-1;(3)受观测仪器和天气条件影响,在晴空、多云和阴天条件下,直接辐射表较日照计观测记录分别平均偏低0.17 h·d-1(1.88%)、0.64 h·d-1(9.08%)和0.62 h·d-1(26.73%);(4)两种观测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在0.8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