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2009,28(1):195-202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锡林郭勒盟云水分布及人工增雨效率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锡林郭勒盟暖季降水资源分析,讨论了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的分布特征.人工增雨作业方式受云、降雨性质影响,根据降雨性质和降雨日变化,阐述了飞机增雨和火箭增雨适宜区域和作业时段.结果表明:西南部和中东部偏南地区稳定性降雨多,是飞机增雨适宜区,北部和东南部对流性降雨多,是火箭增雨适宜区;飞机增雨易于早晨作业,而火箭增雨易于下午和晚上作业;受天气条件和飞行条件影响,锡林郭勒盟飞机可作业次数少,而火箭可作业条件多,但地域面积大,作业点少,易于集中作业.  相似文献   

3.
抗旱型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蒋年冲  吴林林  曾光平 《气象》2006,32(8):54-58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正效果;相对增雨在120%~140%。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相似天气评估人工增雨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辽宁省1981~1990年10年无人工增雨作业的NCEP 500hPa高度场资料以及1996年、1997年有增雨作业的500hPa资料,对10年间无增雨日及两年中增雨日要素场采用“切比雪夫一傅立叶混合多项式”展开,以寻求两个要素场的最小相关值,藉此给出两年中不同增雨天气型的个例分析及23架次日增雨效果百分率。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要素场达到最小相关值时,一方面两个要素场形势非常相似,另一方面在增雨日播撒区的降水量,大多明显地大于该区历史上非增雨日的降雨量,增雨基本上具有正效果;然而降水一般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在统计时也可能出现增雨的负效果或无效果,即“多异性”;但就总体而言,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一次增雨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2004年江苏火箭人工增雨降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卡娃  王佳  宋娟  王啸华 《气象科学》2008,28(6):663-667
为缓解夏季高温,减轻用电负荷,2004年江苏省实施了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本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各项观测资料,对2004年11 d 27次火箭增雨降温作业前后降水与降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8月5日常州市的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过程,分析了这次作业的效果,讨论了强对流云催化降温的机理和火箭增雨降温作业的着眼点,为以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2005年春季飞机增雨作业技术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根据2005年3—4月广东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技术分析,详细介绍了作业区域划分、催化剂的选择及飞行高度与增雨指标,并利用4月13日的一次飞机增雨作业过程,介绍飞机增雨作业所使用的设备及增雨作业的条件,系统地阐述了飞机增雨作业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10年4月21日天气过程的降雨天气条件,介绍了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使用山东省科研所人工增雨效益评估软件,采用区域对比方法,对此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经检验这次作业相对增雨20.96%,总增雨量达到265.3万m3。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效果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7年5月6日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雨量分布和雨强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增雨效果最显著时段出现在飞机作业后的1 ̄2h,该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增雨量约为10mm,相对增雨约为25%。  相似文献   

9.
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火箭开展增雨作业,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自2003年起,朝阳市龙城区政府投资开展火箭增雨作业,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开展作物生长季火箭增雨作业.利用降水变化分析和影响区和非影响区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龙城区3年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得出火箭增雨作业的增雨效率为33%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统计分析方法,选取1961—1990年辽宁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的日降水量资料作为历史样本,以铁岭地区作为对比区对2016年8月31日阜新地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结合探空、雷达、数值模式资料和作业参数分析可知,2016年8月31日阜新地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符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合理性要求,绝对增雨量为20.06 mm,相对增雨率为119.43%,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与国内其他省份应用相同方法进行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个例对比发现,统计变量的选取对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检验较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5年7月10日在黔东南州进行的一次成功统一联合增雨作业行动的效果分析,得出对天气形势的正确分析和预测,特别是对雷达回波的连续观测分析,是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保障,火箭炮配合高炮灵活机动的联合增雨作业是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对该次联动增雨作业事例分析,总结出一些较为成功的联动增雨作业经验。  相似文献   

12.
秦大河许小峰分别致电祝贺慰问 截至6月1日23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动用30部火箭、2架飞机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作业40次,发射火箭弹110枚,飞机飞行6小时.作业后,火场上空及周边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李昌杰报道“今年辽宁人工增雨非常成功,特向人工增雨办、全体机组人员表示祝贺和感谢。希望发扬成绩、再接再励,为我省人工增雨、防雹事业做出新贡献。”这是省委常委、副省长徐文才6月2日的一次重要批示。入春以来,我省各地旱情日益严重,受旱面积达2450万亩,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非常关注。省人工增雨办的业务人员心急如焚。从5月初开始,增雨办利用有利的天气形势,于5月7、13~14、28日-6月1日,7月3、20日对我省葫芦岛、锦州、朝阳、盘锦、营口、鞍山、辽阳、抚顺、本溪、沈阳等十几个干旱地区持续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于ARPS的中尺度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式系统,对2012年5月23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过程进行了催化效果数值模拟试验,给出了人工播云后作业区和影响区的增雨量、平均增雨率、催化影响范围等结果。结果表明:基于ARPS的中尺度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式对该降水天气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模式所模拟的人工播云后作业区和影响区的增雨量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同时,对于此次增雨作业,催化作业产生的增雨效应主要出现在催化之后的5h内,在此之外,催化效果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多普勒雷达产品和常规天气图对2009年4月19日菏泽市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将多普勒雷达的众多产品结合常规天气图分析,可提高人工增雨作业和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2)人工增雨作业取得明显效果,平均增雨13.4mm,可见,人工增雨作业是开发空中水资源增加降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启良 《山东气象》2008,28(1):11-13
针对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困难,提出了“强化的区域对比法”这一评估方法。通过对1997年5月12日高炮增雨效果的评估检验,表明用此方法评估高炮增雨作业效果更具可信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人工增雨的潜力,概述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的效益,并通过对效果检验方法的分析,对四川省1998年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的计算得出增雨率,并对如何更准确评价增雨效果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 2004年6月17日利用沈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演变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过程 ,并进行了增雨效果物理检验。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统计单元统计分析了河南省民权县1991-1992年高炮作业的增雨效果,以日雨量为统计单元,33个作业日中76%(25天)显著地增加了雨量,2年共增雨329.1mm。以月,季为统计单元,作业期间增雨显著的48%以上,而增雨效果不显著或雨量减少的21%以下,但总的看,以年雨量统计单元,民权县的人工增雨作业年均增雨14%两年共增雨的172.2mm。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2001年夏秋季对流云降水潜力数值模拟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2001年7~9月湖南省三个探空站0000和1200(世界时)462个对流云降水算例.模拟结果表明(1)其中53天的198个算例属于有利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133个算例的可播度大于零,54个算例的增雨率大于零;(2)7~9月天气形势有利于人工增雨日的算例,对流云平均含水量为575万吨,平均降水效率11.4%;(3)8月降水潜力大于7月,9月降水潜力最小.这表明即使大旱的2001年湖南省夏秋季对流云仍然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