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分蘖持续时间和分蘖速度对小麦分蘖率的影响规律及气候生态条件对分蘖持续时间、分蘖速度和分蘖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影响川东南地区小麦的主要气候问题,指出了提高小麦分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年轮与气候资料,依据树木气候学、树木生理生态学、森林气象学等原理,通过解析木及干基年轮与各种气候要素的相关统计和模拟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树木年轮类型特征及其气候反应和形成规律;研究了年轮序列以及树木的高、径、材积等生长量序列的年际差异和主要的气候影响因素,给出两个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3.
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也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为了探究西藏的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避暑资源优势,使用西藏地区39个站点1970—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根据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对西藏地区气候舒适度进行统计,并重点分析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昌都5个主要旅游城市.结果表明,西藏舒适度的空间分布呈现...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闪电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祖钰  赵昕奕 《气象学报》1993,51(3):325-332
本文对1989和1990两年夏季京津冀地区300km范围内的闪电资料分析了闪电强度,回击数的气候概率分布和闪电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的气候规律,并将所得结果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及堪萨斯州的闪电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闪电的气候特征可以揭示出特定地区对流活动时空分布的气候规律。  相似文献   

5.
顾汉文 《贵州气象》1997,21(2):32-37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已有气候资料对保护区进行气候分析,全文分保护气候特点及其成因概述,气候条件、气候灾害三部分,从而揭示保护光、热水等主要气候要素具体数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为保护区合理利用的开发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2—2005年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室发布的逐月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产品,统计了对赤峰地区的预测效果,分析预测成功和失败的可能因素,提出了地区级预报员对上级预测结论进行订正的一个主要依据,就是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省雷电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对区域性雷暴天气的年代际变化、气候倾向及阶段性、周期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雷暴天气的变化趋势做了探讨性展望,旨在为我们正确认识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规律及进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雷暴和冰雹是对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天气现象,掌握其气候规律,对趋利避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宁机场(经度101&;#176;55′E,纬度36&;#176;35′N)1961—1986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西宁地区雷暴和冰雹的气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80~1997年祁连山东部武威、民勤日最高气温≥34℃日数统计得出,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7~8月;分析了高温出现的天气形势和气候规律,从而建立相应的高温短期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 1995 - 97年 NCEP全球 2 .5°× 2 .5°经纬网格点再分析资料对南半球的温度梯度和厚度梯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南半球副热带洋面上锋面的产生与厚度、温度梯度的关系 ,从而得出南半球气候锋活动规律、发生源地及其基本特征 ,并概括出南半球气候锋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强降雪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逐日地面降雪观测数据,对我国25°N以北不同气候区强降雪事件的地理分布和年内旬、月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1961—2008年其时间序列演变特征,及1961—2008年和1981—2008年 (气候变暖后) 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和东北北部最多;强降雪强度高值中心出现在云南。东北北部、华北、西北、青藏高原东部强降雪事件多发生于初冬和初春,年内分布呈双峰型;新疆和黄淮地区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前者多发生在隆冬时节,后者多发生于晚冬;1961—2008年东北北部、新疆、青藏高原东部平均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气候变暖后我国大部年强降雪量增多,强降雪日数增加,强降雪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近期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期关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温度呈上升趋势;降水和积雪呈增加趋势,多年冻土呈退化状态;温度和降水的变化不仅有季节性的差异,还存在区域性的差异。2)区域气候模式RegCM对青藏高原地区温度和降水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存在系统性的误差。文中还对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0年3月-2011年2月西藏地区的MODIS雪盖产品数据、DEM数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西藏地区不同自然区划地带下雪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西藏及各区域年平均雪线波动变化比较平稳,全区年平均雪线为4848.6m,呈微弱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6.54m/10a;各季节平均雪线中,秋季雪线的变化对年平均贡献最大,二者相关系数达0.796。冬季雪线呈下降趋势(相关系数为-0.625),其余三季则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均不显著;除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雪线逐月变化波动明显外(标准差为60.3m),其余均表现为平缓波动形势;西藏地区的雪线空间分布基本上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步升高的态势,其中东南部和西北部雪线分布密集且复杂。中部雪线则相对较稀疏,其高、低值区分别与山脉和河谷分布相对应;整体上,西藏雪线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量负相关,但是各区域四季雪线与气温、降水量之间又存在差异。雪线是积雪各要素特征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器,研究西藏高原雪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了解西藏高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常炉予  何金海  祁莉  温敏 《气象学报》2013,71(6):1074-1088
利用NCEP/ NCAR 再分析资料和CMAP、GPCP卫星反演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东亚与北美东部地区降水和大尺度大气环流季节演变特征的差异。结果显示,东亚和北美东部地区冬季环流形势较为相似,而夏季差异则较大,这正是东亚为季风区,北美为非季风区的表现。此外,基于季风的两大特征量“风”和“雨”,分析了两地降水和低空风场季节变化的显著差异:东亚副热带地区降水季节变率大,呈“夏湿冬干”的季风降水特征,低层盛行风向随季节逆转,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具有显著的副热带季风区特征。北美东部副热带地区全年雨量分配均匀,低层常年盛行偏西风,呈现非季风区特征。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作为季风基本推动力的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和北美东部地区有着显著的区别:东亚地区的经向和纬向温度梯度随季节反转的特征显著;而北美东部地区虽有纬向温度梯度的季节反转但幅度很小,且经向海、陆热力差异随季节反转不明显。此外,与青藏高原和落基山脉相伴的纬向环流也存在显著差异。鉴于此,提出经向和纬向海、陆热力梯度反转特征的不同以及青藏高原和落基山脉地形的不同作用很可能是造成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而北美东部非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上述结论还有待于数值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基于CMIP5模式的中国气候变化敏感性预估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MIP5提供的26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温度和降水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气候变化指数(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ndex,RCCI)分析中国的不同区域对21世纪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排放情景(RCP 2.6、RCP 4.5、RCP 8.5)下,21世纪全期,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分布在西藏地区,其次为我国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敏感性最低的区域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且高排放情景对应更高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对RCCI指数贡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对中国气候变化敏感性贡献的大小依次为Δσ_TΔσ_pΔRRWAF。冬夏两季温度变化的大值区与RCCI指数的大致区分布一致,RCCI大小的分布很大程度上由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决定。而夏季降水变化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西藏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冬季降水变化的大值区则主要出现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以及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水稻气候敏感性和栽培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低纬高原水稻生长独有的气候特点,将云南省不同地区的水稻产量与水稻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积分回归数植模拟分析,得出各地水稻气候敏感性综合数学表达式,区域划分指标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分析影响云南水稻产量的主要气候敏感因子和关键气候敏感期,并讨论了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水稻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藏系羔羊成活率与气象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羔羊成活率的影响,从而建立羔羊成活率气候预报模式,提出羔羊保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典型单元,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敏感性和强烈性。基于青藏高原135个台站1982~2001年的降水资料,利用EOF展开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及趋势变化,得出高原北区(青海地区)与南区(西藏地区)的年降水以南北反相变化为主。近20年来,青藏高原北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南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青藏高原年降水的分布自雅鲁藏布江河谷向西北逐渐递减,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降水最多,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降水最少平均年降水量仅17.6mm。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封国林  龚志强  支蓉 《气象学报》2008,66(6):892-90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判断当前全球的温度变化趋势,已经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新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以适应全球增暖的新特征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1)气候突变和转折检测技术、(2)观测数据信息的分离和提取、(3)气候系统内在复杂性、(4)气候系统动力学结构特征的识别、(5)极端气候事件定义及其检测等方面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近期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新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介绍。最后,就当前气候变化检测技术方面的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es on nonlinear atmospheric dynamics in China (1999-2002) are briefly surveyed. This review include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he following branches of nonlinear dynamics: nonlinear stability theory,nonlinear blocking dynamics, 3D spiral structure in the atmosphere, traveling wave solution of the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 numerical predictability in a chaotic system, and global analysis of climate dynamics.Some applications of nonlinear methods such as hierarchy structure of climate and scaling invariance, the spatial-temporal series predictive method, the nonlinear inverse problem, and a new difference scheme with multi-time levels a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