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黑龙江东部龙爪沟群和鸡西群时代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金庚 《地质学报》1991,65(4):376-383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东部的含煤地层龙爪沟群和鸡西群的时代。这两群的时代长期以来被归属或主要归属于侏罗纪。但龙爪沟群上云山组和鸡西群城子河组下部产中Barrem Jan—早Albian期的双壳类Aucellina化石,龙爪沟群七虎林组产早白垩世双壳类和菊石化石。因此,这两群的时代主要甚至全部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之新见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在总结近二十年来有关我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研究诸多新发现与新进展的基础上 ,以生物化石为主要依据 ,以 "海相检验法”及国际性生物地层对比为标准 ,结合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新资料 ,对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及对比 ,提出了新的方案。文中还讨论了三叠系 -侏罗系界线、侏罗系 -白垩系界线及下白垩统 -上白垩统界线的划分以及辽西义县组的时代。同时 ,还首次报道了笔者等对黑龙江东部龙爪沟群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了对龙爪沟群时代及与鸡西群对比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龙爪沟群系一套侏罗纪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分布于黑龙江省密山县青年水库、兴凯;虎林县龙爪沟、云山;宝清县大桦树、宝密桥及饶河县公司亮子等地。 目前,有关龙爪沟群与鸡西群的对比问题,至少有三种看法。为了使两群的对比问题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有说服力的资料是必不可缺的。为此,本文对密山水库以西地区提供以下几点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群地层划分及其与龙爪沟群的对比,是以往省内有关研究人员在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中讨论的焦点。本文根据鸡西群的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含煤程度、古生物组合等特征,提出将鸡西群四分,即穆棱组、城子河组、东荣组、滴道组。并将绥滨、双鸭山、双桦、勃利、鸡西等盆地的东荣组做了对比。还对鸡西群与龙爪沟群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层序地层格架张世红刘本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杨晓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4个层序。(1)层序1(SQ1)由裴德组、七虎林组和下云山组的底部组成。裴德组...  相似文献   

6.
利用最新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对鸡西群、龙爪沟群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两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尔布中期。同时采用层序地层、盆地形成动力学、事件地层学、盆地湖(海)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等方法.对两群进行了综合对比.证实两群为同一构造-沉降旋回背景下的等时异相关系。笔者认为龙爪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即裴德组、七虎林河组、下云山组、朝阳组,其在横向上分别对应鸡西群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这一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讨论黑龙江东部中生代海陆变迁机制、地层、构造格架建立及煤矿预测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东部株罗系,是中国唯一侏罗纪海交互相沉积,80年代,国内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在密山,虎林地区建立了龙爪沟群上部层序。近年来,双壳类的一些古生物研究修订某些属种,而置龙爪沟群时代归白垩纪;同时,部分国内,外研究菊石学者修改了部分保存不佳的标本已定名单,把80年代前所建龙爪沟群划归早白垩世晚期。如遵此结论,则黑龙江省缺失了侏罗纪沉积,实际上亦无这种可能,本文全面系统介绍了最近几年研究龙爪沟群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郑少林  梁子华 《地层学杂志》1995,19(1):1-8,T001
黑龙江省密山县金沙农场北部鹿山地区被钻孔揭示的城子河组剖面产有海相一半成水相双壳类、沟鞭藻,孢子花粉及植物化石,这些新材料进一步证明城子河组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早中期,从而为侏罗~白垩系界线划分及鸡西群与龙爪沟群对比提供了新的生物地层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陆相上新统麻则沟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代地层单位麻则沟阶是中国上新统的两个阶之一,代表陆相上上新统,1999年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命名,对应于麻则沟期。"麻则沟"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麻则沟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赵庄—大马岚。麻则沟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皮亚琴察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2An.3n的底,即高斯正极性带的底,绝对年龄为3.6 Ma,这条界线在榆社赵庄剖面位于第6层麻则沟组下部的紫红色黏土层的中部,以张洼沟姬鼠(Apodemus zhangwagouensis)的首现为标志。麻则沟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Villa-nyian早期或Villafranchian早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可与欧洲的MN16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麻则沟动物群就相当于NMU13。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灵台的任家沟动物群和雷家河V带动物群、河北阳原泥河湾的稻地动物群、陕西渭南的游河动物群、山西静乐的贺丰动物群、四川德格的汪布顶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3。河北泥河湾的花豹沟剖面是麻则沟阶的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部中生工近海盆地中,沉积了中国唯一侏罗系与河流-三角洲关系密切的海陆交互相龙爪沟群。岩石地层可划发为大架山组,裴德组,七虎林河组,红星城组,朝阳组,曙光组和东安镇组。  相似文献   

11.
浙西松木坞群的解体—同位素定年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伯根  唐红峰 《地质论评》1995,41(5):457-462
松木坞群是浙西前晨旦纪重要地层单元,其上部主要为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中、上部主要为灰紫色、灰绿色滨海砂屑岩。现对其上部酸性火山岩中的单颗粒锆石测得U-Pb同位素年龄值827Ma和809Ma,由此确定它相当于杭州萧山地区的上墅组火山-沉积岩单元。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age of the Longzhaogou and Jixi Groups of coal measures in eastern Heilongjiang were previously considered to be Jurassic or mainly Jurassic. But there occur Middle Barremian- Early Albian Aucellina ( bivalvia) fossils in the Upper Yunshan Formation of the Longzhaogou Group and the Lower Chengzihe Formation of the Jixi Group, and the Qihulin Formation of the Longzhaogou Group yields Early Cretaceous bivalve and ammonite fossils. Consequently, the geological ages of the two groups are mainly, or even all, Early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13.
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民 《地质论评》1997,43(1):25-32
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长期存在争议。最近黑龙江东部海相化石的检验使这一问题有所突破;根据与海相层交互的陆相层中各门类化石的对比,又使其它地区(包括浙闽赣地区)的问题也开始解决。众所周知,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就在建德群(或其相当地层)之中或其顶、底。本文依据与黑龙江东部的对比,并据本区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测得的,一批可靠性大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提出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北区的龙瓜沟群和鸡西群中部,由含有侏罗纪化石的海相与非海相岩层组成.龙爪沟群属中,上侏罗统,鸡西群可能全属上侏罗统,其中部的城子河组产有启末利阶的带化石细线雏蛤Buchia tenuistviata(Lahusen).非海相的热河动物化石群中的软体动物分子与上侏罗统启末利阶海相双壳类化石在城子河组中同组共存,进一步核实了热河动物化石群的侏罗纪年代.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东部裴德组砾石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德组原指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下部、中生代海相化石层之下的一套含煤的陆相火山碎屑岩地层,所含植物化石一般认为属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中侏罗世组合。裴德组下部的砾石中发现了放射虫化石,鉴定和对比的结果表明这些砾石来自东部的那丹哈达地体。对佳木斯地体和那丹哈达地体拼贴时限和拼贴地点的进一步分析则建议将“龙爪沟群”解体、裴德组形成的时代修正到白垩纪。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东部Aucellina(双壳类)的发现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沙金庚 《地层学杂志》1990,14(3):226-230
<正> 黑龙江省东部的龙爪沟群分布在虎林、密山、宝清和饶河县境内,鸡西群见于鸡西、穆 棱、勃利、双鸭山、绥滨和集贤等盆地 中。虎林地区的龙爪沟群从下自上分 为裴德组、七虎林组、下云山组、上云 山组(包括曙光组)和珠山组,鸡西盆 地的鸡西群分为滴道组、城子河组(包  相似文献   

17.
中元古界蒙山组、陈塘坞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浙江省浦江县蒙山剖面建立蒙山组和陈塘坞组等二个地层单位层型,将二组归并为平水群。同时,恢复了平水群的地层名称和修订了它的含义,下部蒙山组细碧—角斑岩建造(未见底)和上部陈塘坞组海相砂泥岩建造,与上覆地层双溪坞群为整合关系,它代表浙江省西北部最老的基底。通过对层型剖面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对比,提出平水群地质时代归属中元古代。对层型剖面层序地层、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平水群的细碧—角斑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井潭组变质火山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冠宝  徐树桐 《现代地质》1998,12(4):548-554
皖南地区井潭组变质火山岩原划归新元古界历口群,层位在中元古界上溪群之上。通过重新认识本区的地质条件后,发现它是一套生成于岛弧环境的钙碱性火山岩组合,而原上溪群中部分地层则是与之有关的火山沉积,其层位应在井潭组变质火山岩之上。本次对井潭组变质火山岩Sm Nd同位素年龄的研究获得以下信息:一是井潭组的等时线年龄为990Ma,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二是其模式年龄平均为1807Ma,结合上溪群中已有的Sm Nd模式年龄和其他地质资料,进一步证明它是原上溪群的物源供给区;三是以井潭组变质火山岩为主体的构造岩石单位可以与浙江的双溪坞群和江西的双桥山群部分层位对比。这些信息为认识本区乃至整个“江南古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东部的Buchia和Aucellina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Buchia和Aucellina广布于全球,两极地区最为丰富,它们分别是Oxfordian—Hauterivian阶和中Barremian—下Cenomanian阶的分层化石。晚侏罗世的Buchia早期种与中Barremian—早Albian期的Aucellina有些种的外表形态趋同,但两属在足丝耳、足丝凹口和弹体窝形态、铰合区和韧带分布范围、弹体窝的深浅、假丝梳的存在与否,甚至双壳不等程度及后耳和壳面装饰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