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根据精河--伊宁铁路沿线16个气象观测站近40年(1961~1998年)的气象资料,建立了铁路沿线无资料地区A区冬季(1月)平均气温预测模式为TA1=-33.5201+0.203376φ+2.3088.9H。以概率模式预测该铁路沿线气温、日照时数、24h(08~08时)最大降水量不同概率设计值。由此提示了精何--伊宁铁路沿线冬季(1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24h(08~08时)最大降水量、各历时最大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这一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该铁路工程设计中,将气象要素概率模式应用于西部大开发铁路工程建设中,在这气候研究领域沿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电站日照时数推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淑红  熊建国  杨新才  张玲 《气象》2000,26(2):45-49
根据塔里木油气管道沿线周围近20个气象测站36年(1961~1996年)日照时数和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塔里同气管道沿线年日照时数推长模式为y=-2345.0630+66.0556ψ+31.5592λ。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Ⅰ型分布)概率模式对塔里木油气管道中间站的太阳能电站的年日照时数不同概率设计值进行推算。由此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年日照时分布规律。建议以年日  相似文献   

3.
广西藤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藤县有历史记录以来的50年的气象资料,对藤县的气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藤县年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总体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70年代后年平均气温以0.2℃/10年的倾向率上升,而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不明显,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秋两季的增温,贡献最小的是夏季;年降水量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并与年平均气温变化之间,呈反相位关系,有春秋旱夏季涝的特点;日照时数与年平均气温90年代中期以前呈正相位相关,后期由于大气环境受到较严重的烟尘污染,日照时数出现异常偏少现象,与年平均气温呈反相位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无线性回归订正法,对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外围的35个气象测站31年(1960~1990年),本站气压资料订正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为塔里木盆地无资料地区四季、年气压序列的推算提供了方便,满足了塔里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有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利用焦作地区7站点1971~2000年整编资料和1961~1990年整编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地区年平均气温增高,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减少,日照时数全区皆减少.夏季降水量大部分地区明显增加,秋、冬季大部分地区明显减少,春季增多占多数.平均气温冬、春、秋普遍增高,夏季大部分降低.日照时数则四季皆减少.  相似文献   

6.
利用焦作地区7站点1971~2000年整编资料和1961~1990年整编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地区年平均气温增高,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减少,日照时数全区皆减少.夏季降水量大部分地区明显增加,秋、冬季大部分地区明显减少,春季增多占多数.平均气温冬、春、秋普遍增高,夏季大部分降低.日照时数则四季皆减少.  相似文献   

7.
阿勒泰地区死亡病例与气象要素关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阿勒泰地区急诊死亡人数与气象要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逐月、逐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压、日照时数的相关关系较好。影响脑血管疾病逐月死亡人数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压,呈正相关,影响呼吸系统疾病逐月死亡人数的主要的气象因子为气温,呈负相关,所有回归方程都反映出冬季与气温呈负相关,气压呈正相关,夏季与气温呈正相关,气压呈负相关,即温度低、气压高的冬季和温度高、气压低的夏季死亡人数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8.
宝丰县汛期长期天气预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站历史资料,从可能与汛期降水量、平均气温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中筛选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制作预报。1 预报因子 对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等气象要素进行逐时段计算,形成预报因子数据文件。 以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的相关系数为判据,从预报因子中筛选出与预报对象密切相关的预报因子。2 预报方程及效果检验 选取宝丰县1971年至1999年6~8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为预报对象,以1999年4月30日以前的气象资料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2.1 降水量预报方程及准确率 R6、8=一 18184.72-8.3…  相似文献   

9.
1961—2008年昆山市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8年昆山市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主要气象要素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方程、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探讨了近48 a昆山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昆山市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明显,冬季次之;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速度高于最高气温;降水量总体呈略上升趋势,冬、夏两季降水量增加明显,春、秋季降水量则呈减小趋势,但不显著,降水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总日照时数和各季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尤以夏季减少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冬半年我国旬平均温度距平客观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安  金荣花  林玉成 《气象》1999,25(7):41-45
将500hPa候平均高度、850hPa候平均气温和海平面气压3个常规气象场进行车贝雪夫展开,以更好地表征各场的主要特征,并浓缩了资料量。以车贝雪夫展开系数和前期基础温度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冬半年全国40个站点的旬平均气温距平的客观预报方程。结果表明,这种预报方法在冬半年的温度业务预报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并讨论了各层要素与冬半年温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近50a开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开封市气象观测站1957-2007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 a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开封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呈波浪式平缓上升,夏季气温略有下降,秋季气温缓慢上升,冬季气温上升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际波动大,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冬春降水变化不明显,秋季降水下降明显;历年大风日数呈V型上升趋势,夏季上升明显,秋冬两季略有下降;年平均大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日照时数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09—2011年包头市5家医院497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资料及同时气象资料,对包头市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规律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包头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龄变化,冬春季发病率高,夏季发病率低,60~70岁为高发年龄段;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月平均气温和湿度呈负相关,与月平均气压呈正相关,气压上升、湿度下降、气温剧降使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济宁2000—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1年来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倾向,并对期间冬小麦生长季节气候异常天气进行了分析。表明:济宁近11年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均略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春、夏季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气温秋季有上升的趋势,冬季升降不明显;日照时数秋、冬季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春、夏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秋、冬降水量则有减少的趋势。由于春季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有下降趋势,春霜冻害发生机率增大;秋季平均气温有上升趋势,降水在秋、冬有减少的趋势,使得冬前发生旺长和秋冬连旱,甚至冬季冻害的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14.
用河南省117个站1971~2000年整编资料和1961~1990年整编资料做比较,分析了河南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全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冬、春、秋季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夏季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四季和年日照时数普遍偏少.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兴安岭五营林区1958—2007年历年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通过对气象要素月、季节、年际变化等一系列讨论,分析了五营林区的气候特征,得出:五营50a平均气温为0.1℃,各月平均温度7月达到最高点,1月为最低值。50a平均年降雨量为617.1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冬季降水较少。五营林区1960—2007年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227.6h,本地区可照时数、阴天日数均在7月份达到峰值。五营林区夏、冬两季相对湿度较大,而春、秋两季相对湿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易志学  王长金  吴廷兴 《贵州气象》2011,35(4):25-26,36
利用黎平气象站1957—2010年54 a日照资料,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黎平年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递减率为48.4h/10 a。年际间变化幅度大;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减少的趋势最大,秋季次之,冬春季减少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7.
张智  雷静  蒋少萍 《干旱气象》2015,(1):162-166
利用2005~2011年银川市逐日腮腺炎病例资料、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腮腺炎流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银川市腮腺炎病例数呈波动增多趋势,各月呈"2峰2谷"型规律变化;冬春之交(2~5月)、秋冬之交(9~12月)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夏季(6~8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呈逐渐减少趋势;银川市兴庆区平均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4.4%,灵武市平均病例数最少,只占总病例数的5.0%;1~18岁年龄段腮腺炎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2.7%,是主要易感人群,而6~7岁是防控的重点人群;腮腺炎疾病分别与前1~前4周平均最低气压、最大变压、最大变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小相对湿度、平均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利用前期气象资料预测腮腺炎病例数,为腮腺炎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6-2018年库尔勒气象站迁站前后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年、月值均是新站低于旧站,年值分别低2.1℃和4.1℃,年平均最高气温持平;春季气温差值变化相对较小,夏、秋、冬季气温差值变化相对偏大。(2)各月相对湿度新站大于旧站,各季相对湿度差值夏季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新站比旧站高11%。(3)平均气压新站高于旧站,年平均气压差值为3.2pha。各季差值冬季最大,(4)平均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0.1m/s,春季、夏季风速大于其他季节;最大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1.3-6.2m/s;主导风向由ENE转为E。(5)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湿度和年平均气压,迁站前后资料有显著差异,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风速无显著差异。(6)测站周围环境、海拔高度、下垫面、地形等因素是造成新旧站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滇池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的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动力因子(风速)、热力因子(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水分因子(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和其他因子(总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楚雄气象站同期的蒸发皿蒸发量年际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年际蒸发皿蒸发量存在2~4年为主的周期变化特征;近50年滇池流域年、春季和夏季蒸发皿蒸发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流域中部及以北大部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趋势较昆明气象站周边及流域的南部地区明显;滇池流域与楚雄地区年、春、秋和冬季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基本相似,但夏季蒸发量变化差异较大;与相关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滇池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与热力因子、动力因子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其他因子呈负相关,其中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水汽压和平均风速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2007—2015年的蒸发皿蒸发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影响蒸发皿蒸发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年尺度下,温度、水汽压、气压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因子;季节尺度下,影响蒸发皿蒸发的主要因素表现为:春季受日照时数和温度的影响,夏季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秋季和冬季受日照时数和水汽压的影响;月尺度下,温度、日照时数、气压是影响蒸发皿蒸发的重要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蒸发皿蒸发的预测公式,预测的相对误差为0.45%~90%,均方根误差为5.56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