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重要的审批要件。由于工程建设需要,临时适当占用土地不可避免。按照政策法规规定要求,临时用地的土地使用者有义务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并通过评审。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透过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中存在不足的现象,分析土  相似文献   

2.
朱英华  周艳  王旭  陈帅先 《地理信息世界》2021,28(2):105-109,114
根据国家法规,公路建设的临时用地应遵循"谁损毁,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复垦.文章以仁寿县红星路南延线土地复垦方案为例,对土地复垦必要性、临时用地损毁程度评价、复垦方向确定、复垦措施及工程设计、复垦效益评价进行分析与设计.通过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的实例化设计,为损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被占用和损毁土地的生产力恢复和形成新的人工景观提供了具体的参考实例,有助于将公路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郴州市苏仙区矿业用地为例,分析了矿业用地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产生矿业用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实现矿业用地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创新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矿业用地利用集约化;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实现矿业用地复垦制度化等项规范矿业用地利用的可操作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耕地保护、建设用地整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拓展建设用地空间,近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河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暂行办法》,试点的县(市)将对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加以复垦利用,逐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办法》规定,试点县(市)国土资源局应做好复垦地块土地权属管理,复垦后的土地原土地使用权人可优先使  相似文献   

5.
春寒料峭,湖州市政府就组织召开这样大规模的现场会,充分说明湖州市委、市政府对建设用地复垦与土地开发工作的重视.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当前土地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经验、研究对策,全面推进我市建设用地复垦与土地开发工作,确保全市4.6万亩建设用地复垦与土地开发任务的全面完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6.
日前,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全面部署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土地整治规划将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昌乐县把建设用地复垦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来抓,目前共立项、备案建设用地复垦项目3个批次18个村(矿),可净增耕地67.93hm^2,其中第1批次4个试点村已完成旧村复垦21.07hm^2。通过建设用地复垦置换和挂钩试点深入开展,使居民点布局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8.
2005年,省、市先后召开了建设用地复垦和低丘缓坡开发的现场会,长兴县认真贯彻落实了省、市要求,高度重视全县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工作,全县16个乡镇全部开展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土地开发有序进行,截止到2006年3月底,全县共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立项129个,面积5783亩,其中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项目53个,面积19524亩,低丘缓坡开发项目29个,开发面积10993亩。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低丘缓坡的开发,既有效地缓解了建设用地保障的矛盾,落实了占补平衡,有效保护了耕地,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新县立足节约集约用地,走内部挖潜的路子,通过"造、增、拓、控、守"五项措施破解发展用地难题,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复垦"造"地。该县投资1亿余元,实施新县吴陈河等14个乡镇、郭家河等7个乡镇等4个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土地2521.64公顷,新增耕地7公顷。同时,在全县17个乡镇区启动拆旧复垦试点,拆旧复垦土地112.47公顷。  相似文献   

10.
《浙江国土资源》2013,(12):24-24
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获悉,目前,广东已利用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完成拆旧复垦面积315万亩,改造农村泥砖房2.79万户,共落实泥砖房改造资金9.07亿元。广东省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是对散乱、废弃、闲置、低效的泥砖房等农村建设用地,通过整治、拆旧和复垦等改造方式腾挪出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以来,嘉兴市统筹规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土地整理为抓手,建设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529个,整理面积255.27万亩,建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林成行"的标准化农田1 81.9万亩,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先后两次下达给我市的16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从2003年开始,还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和中心村新社区建设,由点到面地推进以农村宅基地整理为主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到目前,全市已批准建设用地复垦项目131个,复垦面积30945亩,其中28个复垦项目已经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2.
<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针对安吉土地整理潜力有限的现状,我县各级领导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工作重心从土地整理向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转变.2004年,精心组织并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项目8个,整理总面积1414.3亩,新增耕地775.2亩,获取折抵指标594.5亩;完成土地开发项目4个,开发总面积2478亩.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日益退化,现行的矿业用地不能实现有效再利用的问题,暴露得也越来越充分。在《土地复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相继出台的背景下,完善矿业用地复垦机制,是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大力开展建设用地复垦置换,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是在当前新形势下,积极顺应宏观调控以及建设用地紧、耕地占补平衡难、发展空间不足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江山市通过积极挖掘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大力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在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来荒芜、废弃、"沉睡"的宅基地、工矿和一些"一户  相似文献   

16.
日前,从浙江省江山市国土资源局传出喜讯,至2011年末,全市共有耕地保有量达510010亩,净增耕地面积53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52658亩,保护率达88.75%。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从而连续15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大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力度。先后研究出台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复垦考核办法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一系列新政。并成立由国土、发改、财政、规划等10多部门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土地供需日益严峻,用地矛盾问题凸显出来。如何优化城镇用地布局,挖潜低效用地,复垦工矿废弃地等工作就尤为重要。低效用地是指土地用途、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土地产出率、人均用地等未达到要求,仍有调整利用空间的建设用地。为了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城镇低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2月,某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时,按照《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等法律规定,与某村及监管方签订《临时用地协议书》,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占用某村集体耕地约8亩,作为该企业建设项目临时道路使用。协议约定,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按照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由该企业自行履行土地复垦义务。2015年8月,该企业建设项目经相关部门验收后,按照签订的《临时用地协议书》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2014,(10):56-56
日前,国土资源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在矿用土地方面,《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实施土地内涵挖潜和整治再开发战略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一是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300万亩;二是在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稳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流量指标,统筹保障建设用地供给。  相似文献   

20.
增减挂钩工作应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