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卷曲藻Grypania属在蓟县高于庄组中的确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描述了采自天津蓟县长城系高于庄组宏观藻类化石1属4种(包括1新种)。认为前人所建新属桑树鞍藻属(SangshuaniaDu,1986)即为美国西部上前寒武系贝尔特超群格雷松页岩中的卷曲藻属(GrypaniaWalteretal,1976)。高于庄组(1434Ma)与格雷松页岩(1400Ma)在层位上大体相当,得到古生物化石上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而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华北古陆与劳仑古陆在中元古时产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则蕴含着古地理古构造上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
蓟县长城系高于庄组宏观生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蓟县桑树鞍村附近长城系高于庄组找到的宏观化石,呈单体,棕褐色带状含有机质薄膜。可能属于原始的藻类,定为1新属Sangshuania Du (gen. nov.),两个新种Sangshuania sangshuanensis Du (gen. et sp. nov.), S. linearis Du (gen. et sp. nov),前一种为旋曲状,后一种为直线状和蛇曲状。含化石层位的同位素年龄大约为1430Ma。化石的分类位置尚难确定,就其保存状态、形态、大小和时代等,可与北美贝尔特超群的腊瓦里群格雷松页岩大型藻类相近似,但也不能排除为其他生物或遗迹化石的可能性,该化石可能为我国晚前寒武纪,时代最老的宏观化石。  相似文献   

3.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蔡峰  王玉净 《沉积学报》1996,14(4):61-69
在西沙群岛琛航岛一井晚第三纪生物礁中发现了9属43种造礁钙藻和9个生物化石群落,与在南海北部陆架珠江口盆地惠州33-1-1井发现的7属16种造礁钙藻,7个生物化石群落() 及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莺6井发现的5属21种造礁钙藻和5个生物化石群落() 一起,并列为迄今在研究区发现生物礁的三大典型研究剖面。本文较详细地从比较沉积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三个生物礁的异同点。生物礁最为重要的鉴定标志就是它具备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利用有关三个生物礁化石群落的鉴定成果、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剖面演变规律的资料,指出皮壳状与坚硬分枝状珊瑚藻(Melobesiae)、直立分节状珊瑚藻(Coralinaa)和仙掌藻(Halimeda)在成礁过程中形成格架,扮演了“开路先锋”、“主力军”、“收容队的角色;尤其绿藻门仙掌藻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骨架生物之一在西沙生物礁中形成剖面序列,对于完善成礁理论和探索中国的“Messinian”事件-“南中国海”事件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三地生物礁因陆架海与陆缘海的区别而在沉积环境方面有所不同;成礁基有碳酸盐台地、古老的前第三纪基岩或“海台”;主要成礁期为中新世不同阶段;重要的岩石类型包括珊瑚藻礁灰岩与白云。  相似文献   

4.
冀东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可划分为7个自然岩性段,硫等赋矿层位为其2~5段,由含锰页岩 含锰白云岩 含锰页岩 含锰白云岩组成二个正旋回。高于庄组沉积早期(即下旋回第2段),在遵化 北汤道河水下高地的阻隔下,形成了蓟县 迁西泻湖,属封闭的还原环境,控制了“蓟县式”锰方硼石矿床。高于庄组沉积晚期(即上旋回第4段和第5段)沉积时期,高板河泻湖形成,由于泻湖南侧受北东东向同生断裂控制,北侧又受生物礁制约,在生物作用及滞流的还原环境下,形成了“高板河式”黄铁(铅锌)矿床。上旋回生物礁相和泻湖相区是寻找黄铁(铅锌)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5.
油页岩中生物及有机质与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白垩系油页岩中的Mn、Ca、Ba、Sr、P、Na、Zn、Th等元素含量高于国际标样(SDO-1)2 ̄100倍,呈明显富集趋势。有机质(干酪根)中Zn、Ba、Cu、Mo、Pb、Ni、Y、Co、Mg、B等元素含量高于其页岩平均含量1.5 ̄200倍,说明有机质相是它们的“富集相”。油页岩物相分析显示,只有Zn和Ba等少数元素是以有机质相为“载体相”(即有机相中所含元素的量占岩石中该元素总含量的5  相似文献   

6.
王红梅 《贵州地质》1996,13(3):220-224
通过对罗甸Meng江中三叠统许满组成4件睡形刺样品的处理分析,发现了一批牙形刺化石,经研究,这些牙形刺分属8属6种和6个未定种,并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带:(2)Neogondolella excelsa-Gladigondolellatethydis带及(1)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四川龙门山地区D-C界线附近的微体化石新材料,计描述9属(1新属)、8种(4新种)、3亚种(新亚种)。  相似文献   

8.
泥河湾地区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岩石地层,哺乳动物化石及古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将泥河湾地区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划分为5个生物地层时限带,并推算出每个带的年限,它们是:(1)Hipparion houfenense时限带,?-3.30Ma;(2)Mimomys orientalis时限带,3.30-2.48Ma;(3)Mimomys youhenicus时限带,2.48-1.87Ma;(4)Allophainoys cf.  相似文献   

9.
采用Pb-Pb等时线法测定了昆阳群中亚群落雪组白云岩、黑山组碳质板岩和上亚群大营盘组碳质板岩样品,获得了(1716±56)Ma、(1607±128)Ma和(1258±70)Ma的年龄,确定了昆阳群中亚群时代约为1600—1800Ma,属晚古元古代,上亚群大营盘组约为1200—1300Ma,属中元古代。还应用铅同位素化探技术系统研究了汤丹铜矿1号硐中段西14穿脉岩石-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铅同位素V1值与铜含量呈反相关系。这是运用系统剖面方法开展铅同位素化探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鲎虫化石的1个新科2个新属种。化石产自山西交城洪相乡裴家山的刘家沟组(T_(11))。 本处的刘家沟组,以红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粉红色砂砾岩,灰绿色砂岩,页岩透镜体,鲎虫化石产于薄层灰绿色页岩之中。 鲎虫化石,在分类上隶属于甲壳纲背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麻城幅项目组于2000年在大别山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原中元古代红安(岩)群七角山(岩)组大理岩中发现生物化石碎片(杨金香鉴定)。对部分样品外送作进一步鉴定确认,其中在丰店—高桥一带原红安(岩)群七角山(岩)组大理岩中发现了蓝绿藻类化石(余素玉教授鉴定),其镜下特征为:暗色藻斑点成堆分布,藻管体零星分布,管壁有机质不均匀。藻体属低等蓝绿藻类(图1),在震旦系中常见。在原新元古代震旦纪大理岩中分别发现海百合茎(门口岭)及双壳类化石碎片(袁集)(图2~3)(余素玉教授…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中侏罗世植物化石及所指示的气候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陈家湾组的植物化石8属11种(包括1新种)即Neocalamitessp.1,N.sp2.Phlebotensof.polypodiodiesBrongniart,Thaumatopteris,sp.,Coniopterissinplex(L.etH.),CladophlebisshansiensisSze,C.xietanensisMeng(sp.nov.)Anomozamitesgrac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古地磁研究云南古猿的生存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其中  尹济云 《云南地质》1994,13(3):291-305
应用古地磁研究方法,对我省出土古猿化石的开远小龙潭煤系,禄丰石灰坝的砂、砾石、褐煤层及元谋竹棚、小河一带的砂、泥质层作了系统的古地磁采样测试得出:(1)开远小龙潭煤系及动物群化石的时代为5.10-10.00Ma,其中,开远古猿产出层位的年代为8.30±0.10Ma。(2)禄丰石灰坝含古猿及哺乳动物化石的一套砂、砾石、褐煤的时代为3.89-4.59Ma,禄丰古猿化石产出层位的年代为4.00±0.10Ma。(3)元谋竹棚、小河一带古猿化石及动物群的地层时代为2.12-3.40Ma,其中元谋蝴蝶古猿的时代为2.76±0.10Ma,竹棚猿人的年代为2.13±0.10Ma。上述古猿的地质年代为晚中新世一早更新世。云南古猿的演化,从开远小龙潭到禄丰石灰坝直至元谋竹棚、小河一带,在时间和地点上构成了一连续的演化序列。云南古猿生存年代的进一步确定,对研究人类的起源、演化及寻找人类的祖先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的高于庄组第三亚组(张家峪亚组)下部凝灰岩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1 582±12 Ma。该凝灰岩层厚度约15 cm,层位介于高于庄组第三亚组下部"瘤状灰岩"层与含宏观藻类化石(Parachuaria glabra.)层之间,紧邻藻类化石层。该地层时代为高于庄组属于国际中元古界盖层系(Calymmian System)下部层位提供了新依据,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全球生物-环境事件及全球对比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国北方5.30Ma以来含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典型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5.30Ma以来中国北方陆相哺乳动物群与磁性地层序列对比。中国黄土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黄土年龄约2.50MaB.P.,其中发现有午城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阳郭动物群、陈家窝动物群与靖远动物群。三门组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带下段,年龄约1.20—2.50Ma,其中发现有三门动物群。静乐剖面的静乐红土对应于Gauss正极性带上段,年龄约2.50—3.00Ma,其中发现有静乐贺丰动物群。游河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2.50—3.40Ma,其中发现游河动物群。泥河湾沉积对应于Brunhes正极性带、Matuyama负极性带、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0.13—3.40Ma。其中小长梁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上段(含Jaramilo亚带),年龄约0.13—1.00Ma(其中含化石及石器地层年龄约0.90—1.00Ma)。榆社盆地麻则沟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2.50—3.40Ma),高庄组记录了Gilbert负极性带(3.40—5.30Ma)。  相似文献   

16.
元谋古猿遗址化石年代的测定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法,对元谋县竹棚豹子洞箐(8603)和小河蝴蝶梁子(8704)两个古猿遗址的化古进行了测定。用铀线性吸收模式计算测定的化石年龄为3.25Ma,年剂量率较高的样品为2.35Ma。依据测龄数据分析,该遗址化石层中可能存在有年龄值5Ma左右的化石。测年结果与南非Sterkfontein遗址的含有南方古猿非洲种化石层年龄相比,稍早些。这表明ESR测年法,能为世界的古猿遗址年代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尔金山拉配泉地区石炭系上统下部,被命名为苦水河组,岩性为灰岩、砂岩、泥页岩夹少量硅质岩,含丰富的、非有孔虫、珊瑚、腕足类、海百合茎及钙藻化石。详尽地研究类化石后,可分为3个带:3)Profusulinelapseudorhomboides-Profusulinelapararhomboides带;2)Profusulinelaprisca-Profusulinelaovata带;1)Eostaffelapostmosquensis-Pseu-dostaffelaantiquevar.posterior带。苦水河组可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卡拉乌依组对比。  相似文献   

18.
广西百色盆地第三系花粉新属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荣玉 《广西地质》1995,8(2):31-36,18
本文描述了百色盆地第三系沉积中1个花粉新属:爵床粉属(Acanthaceaepollis)和3个新种:百色爵床粉(Acanthaceaepollisboseensis)百色厚壁三孔沟粉(Tricoporopllenitesbosepachydermus)。平滑四孔沟粉(Tetracolporiteslaevigatus)同时对新属中的3个未定种也作了简要描述,新属种化石分别产自上新统长蛇岭组,渐渐  相似文献   

19.
采用Pb-Pb等时线法测定了昆阳群中亚群落雪组白云岩、黑山组碳质板岩和上亚群大营盘组碳质板岩样品,获得了(1716±56)Ma、(1607±128)Ma和(1258±70)Ma的年龄,确定了昆阳群中亚群时代约为1600-1800Ma,属晚古元古代,上亚群大营盘组约为1200-1300Ma,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白垩系油页岩中的Mn、Ca、Ba、Sr、P、Na、Zn、Th等元素含量高于国际标样(SDO-1)2~100倍,呈明显富集趋势。有机质(干酪根)中Zn、Ba、Cu、Mo、Pb、Ni、Y、Co、Mg、B等元素含量高于其页岩平均含量1.5~200倍,说明有机质相是它们的"富集相"。油页岩物相分析显示,只有Zn和Ba等少数元素是以有机质相为"载体相"(即有机相中所含元素的量占岩石中该元素总含量的50%以上)。据上述研究作者认为,油页岩中生物有机质对多种金属元素都具有显著富集作用;但只有当有机质相既是金属元素的"富集相"同时又是该元素的"载体相"时,生物有机质对它的矿化作用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