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创设多元情境。提供探究的土壤 学习生活有其社会性,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不同意义的建构要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这要求教师在自觉放弃“主宰者”的情况下,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思维探究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董瑞杰 《地理教学》2008,(12):25-26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情绪状态,是推动学生渴望获得知识从而形成能力去认识世界的内在动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都有一种新奇感,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对未来的知识领域乐于问津。良好而稳定的兴趣,能使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人方法很重要。利用活动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3.
张玲娟 《地理教学》2013,(21):40-42
一、用“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能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例如,引用人教版必修地理1教材第29~30页的动手操作型活动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中的“热力环流”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4.
徐波  兰原 《地理教学》2008,(11):12-13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围绕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而设置和创建的与其相关的认知环境。无疑,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和教学效果。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而情境化的。其实,地理教学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习得也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化获得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师所创设的地理教学情境发挥较好的作用,笔者以为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处理好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邰英角 《地理教学》2014,(8):54-57,19
创设问题情境是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挖掘学生潜能。论文围绕着"问题情境化"与"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创设思路,具体从"引趣"、"着味"、"斟度"和"把脉"等方面来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张微笑 《地理教学》2022,(12):20-23
区域地理的部分知识点较零散但涵盖面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落入全盘知识讲解的误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主题情境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在确定区域主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探究其形成原因,在整个过程中整合区域核心主干知识,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南美洲的雨与旱”为例,从确立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出发,精选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地理案例、组织素材以创设一系列情境、巧设问题链并融合学生活动,解决区域地理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蕾  陈晓 《地理教学》2012,(2):28-30
一、情境教学的提出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加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使用越来越普遍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吸引他们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在实践和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情境的创设仅限于导入新课或新课讲授的某个环节,且情境的运用与其它学习环节无关,总让人有情境使用不够充分、效  相似文献   

9.
徐艳 《地理教学》2010,(21):16-18
一、缘起 新课程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经推进了很多年。多年来,我一直在践行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0.
杨帆  王燕津 《地理教学》2023,(19):52-55
根据地理考试评价体系,新高考改革后的地理试题多以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要求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与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PBL-CBL联合教学法基于真实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导向,能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本文将PBL-CBL联合教学法应用于“大气”专题的复习,以极端高温为例,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案例研讨和评价反思等环节设计专题课程,旨在触发学生的深入学习,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相似文献   

11.
“情景教学”是指通过创设含有真实(或仿真)事件或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或合作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历史与社会》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密建芳 《地理教学》2012,(15):34-3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来实现。兴趣结构包括激发兴趣与维持兴趣两方面,我们一方面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趣味情境维持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构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地理趣味学习情境的刨设技巧。  相似文献   

13.
秦欣  董锡 《地理教学》2021,(20):31-3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设计是实现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例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区域背景,基于"抵制新疆棉花"事件进行情境创设,建立合作探究式课堂.课堂教学中,通过转换空间尺度的分析设问,激发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同时,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课标要求,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智、客观、科学地看待问题,突显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凌锋 《地理教学》2009,(9):10-11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吸收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般而言,好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要求:①问题要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②问题要有角度。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③问题要有难度。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桃”,满足学生的成功感。④问题要有量度。问题要接问题、套问题,形成梯级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如在学习“城市化”时,设计以下问题链:2008年太仓市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是多少?  相似文献   

15.
张玉芬 《地理教学》2013,(14):25-26
正一、设计理念与思路河西走廊是我校学生的家乡。基于对家乡的了解,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教师提供大量关于河西走廊的案例以创造学生探究学习的条件,在课堂中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必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基本思路:提供案例——创设情境——发现或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总结——教师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地理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地理教育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应该成为地理教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主题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本文以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创设乡土情境问题。以探寻湿地保护措施为总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实施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语文、生物、历史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度探究,并鼓励其运用跨学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中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萍 《福建地理》2006,21(1):58-6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地理学习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课改要求,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应符合“新颖性、开放性、启发性”等要求,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应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求取得最佳成效。  相似文献   

19.
徐梁  马小雪  王玮 《地理教学》2023,(24):29-31+40
问题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通过创设区域地理情境和设计相应问题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针对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创设地理问题情境、设计地理问题链、探究地理问题链和总结评价四个角度,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模式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途径及优化策略,并以“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为例展开教学设计,以期为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地理学习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课改要求,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应符合"新颖性、开放性、启发性"等要求,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应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求取得最佳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